回覆列表
  • 1 # 傾佑篤鍾

    這是應試教育體制下教育的畸形發展。這也是教育急功近利的突出表現,顯露了當今教育評價機制的弊端,說明了要把教育真正做到立德樹人還任重道遠。

    題主所描述各學校現在開始爭奪生源現象確實比較普遍。以前是高中學校在爭奪生源,現在連小學初中也在開始爭奪生源了。一些學校暑假一開始就到處收整合績優秀的初中畢業生或者小學畢業生的聯絡方式。拿出各種獎勵措施,說服家長把小孩送到他們學校讀書。這種現象反映出了以下兩個方面問題。

    學校考評太注重升學率,優秀生源成了提高一所學校升學率的最快捷徑。教育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一個學生小學成績不怎麼樣,到了中學成績肯定也不會很優秀。同樣一箇中學生的成績偏差,到了高中他的成績也不會很好。因此一些學校為了提高升學率,削尖腦袋找優秀生源。他們的工作重心不是說要提高學校的教育教學水平,而是在尋找優秀的生源。這必然導致學校忽視了自身建設,師資隊伍建設,校園文化建設。

    學校“貧富”差距越來越大,嚴重影響教育的均衡發展。名牌效應作用明顯,早期名牌學校吸引著各地優秀學子慕名而來,導致這些學校匯聚著最優秀的學生還有優秀的老師。必然導致一些學校越來越強,而其他學校越來越弱。嚴重阻礙了國家義務教育均衡發展。

  • 2 # 煙雨梧桐漫遊記

    這真的一點都不奇怪,雖然現在各地教育主管部門都明令禁止掐尖,但暗地裡的掐尖行動,爭搶生源的行為恐怕很長一段時間內都不會停止。

    名校跟普通學校的最大區別在哪裡?在師資力量嗎?在教學設施嗎?的確,這些方面有區別,超級名校擁有強大的師資團隊,擁有一流的教學設施,但是,名校和普通學校的最大區別在於生源!在於優質生源的多少。

    永遠不要否認這一點,否認生源差別帶來的巨大影響。我們看到一些超級名校招收頂級大學的畢業生當老師,這些名校無論中考還是高考,成績突出,我們不否認老師的努力,老師也很辛苦,但是,哪一所超級名校不是把一座城市的尖子生集中在一起?沒有這些優質的生源,超級名校跟普通學校真的沒有多大區別。

    所以名校搶奪優質生源,是每年開學的一項重要任務。各種途徑,各種方法,目標都是一樣的。前兩年,一些名校為了搶奪優質生源,雖然主管部門明令禁止考試,但還是透過諸如面試,考核等變相的考試來選拔優秀優質生源,引起廣泛質疑。最近這一兩年好多了。

    普通學校也要搶奪優質生源,但是,吸引力遠遠趕不上超級名校,普通學校辛辛苦苦培養起來的優質生源,中途有可能被名校挖走,當然更多的是學生家長希望自己的孩子去名校,這便是需求。

    所以我一直有一個觀點,無論名校還是普通學校,都在為教育做貢獻,而且這種貢獻是一樣的,沒有什麼區別。超級名校每年在展示自己多少學生考上清華北大,但可否想過,如果沒有普通學校的兜底,如果不是普通學校把基礎較為薄弱的學生辛苦培養,其實也沒有名校的輝煌。這就是紅花和綠葉的關係,誰也離不開誰。

    我們可以想一想,如果全市的學生真的實現電腦隨機分校,不管基礎好還是基礎薄弱,都隨機分校分班,那麼名校也就是普通學校,普通學校也就是名校。

  • 3 # 教育與問題分析

    時值小升初、中考之際,民校對初一高一新生的生源大戰現象不妨可從如下幾個方面去加以看待認知吧:

    大戰邏輯原理:爭的是好苗子、好成果、好名氣、好招生、好利潤。

    大戰採用手段:學生家長開會洗腦、提前私下籤約錄取、本校前300名許諾何好班、前600名許諾何班、外校優秀生許諾何班並免或減學費。

    大戰如何看待:民校自己好生源不想流失情理之中,千方百計挖人純屬常態,不顧招生政策提前簽約錄取有擾亂招生秩序違規嫌疑。

    大戰何時停火:一看民校未來所給的招生環境是否愈來愈寬鬆還是相反,二看家長對你學校招生的鑼鼓喧天是否買賬。三看當地教育部門如何界定與干預。

    總之,民辦學校做為私人資本創辦,教育的質量與成果關乎其生源市場吸引力。引入好生源是民校出成果的最方便捷徑。所以,所謂的生源大戰主要集中在好生源的搶奪戰。民校的中高考成果社會效應還是蠻大的,對提高其辦學名氣非常有作用。只要有了名氣,反過來對於其錄取中間生與差生就不用主動費力了,有的甚至花錢搶著進去。

    一句話,民校間對好生源的爭奪戰背後就是要透過辦學成果名氣來爭取自己未來長久的發展需要。

  • 4 # 凡夫老仔

    我認為在不改變現有評價機制的情況下,搶奪優質生源的現象還會發生。雖然教育行管部門堅決杜絕掐尖行為,但暗地裡硝煙四起。各大超級名校早在秋季就己將優質生源收入懷中,提前預錄。等成績公榜後,各校趕緊與考生家長聯絡,生怕煮熟的鴨子飛了。對於狀元生直接上門聯絡,家長一天接待幾波招生老師是常態。

    就考生而言,好馬應該配好鞍。誰都向往名校學習。儘快提升自己的優勢,為實現自己的人生夢想打下良好的基礎。超級名校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資源:擁有強大的師資團隊,一流的教學設施,更有豐富的考試資源,名聲在外的考試業績,加之超級學霸。這樣的名校能滿足考生的需求,考生也會優中選優,這是一個雙贏的態勢。就這點而言也是應該肯定的。

    然而,為了招到優質生源,各校使出各自的殺手鐧。比如進小班,專科老師一對一輔導不收費,資料免費,送飯卡,各種優惠吸引,考生無所適從,各種死纏爛打,弄得家長不厭其煩。去年還出現過一箇中考生數學滿分,一市級高中招生老師直接送上一千元錢作為見面禮,然後與家長面談。各種怪招層出不窮,充滿了銅臭味。就這點而言嚴重的腐蝕社會風氣,汙染了學生純潔的心靈,我認為不可取。

  • 5 # fj不羨鴛鴦不羨仙

    這種現像跟職場上的搶人才大戰一個道理,這說明了教育的重要性,提醒了家長要重視孩子的學習,讓孩子從小養成愛學習的習慣。雖然說不要過於重視應試教育,但是素質教育也是要透過應試教育來體現的,最後還是要透過分數去衡量,競爭一直都存在,學校也是有壓力的,我覺得我能理解。當然了,如果你不想讓孩子走讀書這一條路,你也是可以忽略學校搶人這一現象。

  • 6 # 月明風清2020

    靠搶生源來提高學校知名度的學校不是真正有實力的學校、更不是真正做教育的學校。學校的功能是教書育人,而不是搶佔生源。

  • 7 # 完好好玩的

    優質生源是名校升學率的保障,怎麼解釋都沒用,事實如此。

    高中vs職專

    本科vs專科

    一本vs二本

    層層篩選,分層次教學,簡單點說就是重點和非重點,人才適應計劃。

    其實現在的教學環境更應該推動分層次教學。

  • 8 # 逆向的風4

    我也來回答一下這個問題吧。

    就拿我這邊的小縣城的中小學來說。公立學校還好,每年新生報名都是按照房產證再劃區域分的,現在的學校少,學生多。為了不發生擇校的情況,都是按照房產的片區劃分。基本沒得選。還是控制的很嚴格。

    大部分家長都會去公立學校上課,但我們這也有一家貴族式的私立學校。分小學部和中學部。無論是學校的軟體設施還是硬體設施,那絕對算好。裡面是半軍事化。家在附近,家長有時間的就早送晚接。在這讀的都是家庭條件好的,一年要好幾萬。要是住的遠或父母沒空接送的就選擇住讀。週五放學校車送,週一早上校車接。

    再說說這這學校的招生情況吧。我倆侄兒就是從一年級就開始在這裡上學的。幼升一的時候就會打廣告做宣傳。然後面試。面試時問幾個簡單的小問題,比如問: 你會什麼才藝呀?能表演一下嗎等之類的問題。然後就是筆試,寫自己的名字,寫1到100的數字等。反正只要是智力沒問題看著機靈的都會錄取上。這是正常的招生。

    還有一種是挖牆角的。他們會在各個公立學校特招。什麼是特招呢?就是透過公立學校的老師推薦自己班裡的學生去。當然,不是每個同學都有機會的,須是成績在班級或是年級排名靠前的。既然是特招那就有褔利,不收學費,只自己出個生活費就行了。這樣的條件家長也很願意送孩子去。有時侯我在想,推薦學生去的這個老師是不是拿了好處費了?反正我家孩子的一個同學(小學)和兩個同事家的孩子(中學)就是這樣特招進去的。

    招生、搶生源就像是一場沒有硝煙的戰場。競爭激烈而又慘忍。以上是中小學的情況。下面還有幼兒園慘無人道。

    因我也在幼兒園工作(保育員),是個中等的私立幼兒園。不算領導,廚師和校車司機,每班有三個老師(兩教一保)共30個老師,每個學期領導都會給我們下達招生指標。一個人要招1到2個生源。達到指標不獎不罰。算你完成了任務。超過指標超一個獎兩百還是三百。抱歉我無法給個準數。因為家離我所在的園較遠,而我家附近有好幾個幼兒園,所以到現在為止一個生源也沒有招到。(︶︿︶)至於我的下場就是罰款,每學期都要罰我兩百多。順便說下,我每月的工資是1600多。

    每年招生時,公立的還好點,基本不缺生源,特別是各私立幼兒園的老師。那真是無所不用其及。一到招生月,大街小巷都是我們的身影,那時我覺得我們不是老師,是一群一看見學齡兒童就眼冒綠光的餓狼,就差上去搶孩子了。而且領導還說了,聯絡新生時不僅只是要一個對方的聯絡方式就可以了,還要想辦法讓他們預交學費(大概200~300)元,算是訂金。只有錢進了自己的口袋才能真正安心。

    昨天園裡又組織了個新生遊園活動,把聯絡到的生源組織到園進行接待,介紹、遊園、遊戲、美食品嚐、預交等活動。因本人沒有生源就沒去。聽其他老師說總共來了大概有40個幼兒及家長,最後成功預交的有14個左右。敢情其餘的是來混吃混喝的。(ー_ー)!!

    然後老早以前又給我們安排了任務,分小班組、中班組、大班組。自己組織時間出去宣傳招生。園裡提供音響等裝置,還買的螢光棒,於是昨天傍晚我們中班組又出去遊大街了。話不多說,直接上圖。下面是我們裝螢光棒、發小禮物、登記、做宣傳的圖。真的是一到招生季一把辛酸淚啊!

  • 9 # 老董甲天下

    近年來,各高校爭搶高考高分生源的“掐尖大戰”愈演愈烈,甚有轟轟烈烈,甚至互相指責的行為出現。又到一年高考季,不久就會看到往年的新聞又來刷屏。某XX學校招辦給某省份的文理科前多少名挨各打電話通知只要報考他們學校會有多少多少的好處。下面咱們來分析下為什麼會有這種情況出現。

    為什麼很多一流大學以能招到高考高分的學生為榮,大家互相開出高額獎學金和助學計劃來吸引各個省份的高考狀元。首先是因為高分的基礎比較好易於培養,其次生源質量的高低直接決定了一個學校將來的發展和定位。簡單比方就如咱們製造一個商品用的原材料好壞,原料越好出來的產品質量就越高。再者,如果真的培養出來有名的學生,對學校也是一種宣傳。雙豐收。

    目前,教育部已經三令五申要求各高校在招生過程中要尊重考生自己的意願,不能直接或者間接引導生源填報自己學校。但是計劃往往不如變化,大家都是拿出了看家的本領,盡力的去滿足高分孩子的需求。

    壞處分析,搶奪生源的背後,是大家競爭手段的抉擇。從教育公平來看,這對於廣大考生不是公平的抉擇。尤其是有的高校在自主招生環節就搶先預訂生源。同時因為自主也加大了不公開性,從而有一定的可操作性,會造成違規招生錄取,有失教育公平。其次,這種招生的搶奪生源,對於學校而言也是一種學校的招生成果,而學校把重心放在搶奪生源上也是錯誤的。高校還是應該定性為培養人才而不是搶奪人才。

    說白了,也是目前的現狀造成的,因為高校的等級規模分配不均衡,看到高校補貼也是可以看出來的。所以想要真正實現平等還需時日。這種搶奪生源的狀況也會持續一段時間。

  • 10 # 尚山居人

    生源大戰是沒有硝煙的戰爭,在當今社會越戰越烈。私立學校搶學生是為了利益,公立學校搶學生是為了名譽和權利,這是不爭的事實。如火的七月,在路上見到的招生車穿梭往來,招生老師步履匆匆上門入戶,宣傳廣告鋪天蓋地,學校之間相互詆譭甚至招生團隊打架謾罵。優質生是優質學校的香餑餑,差等生是私立、中職等劣質學校的搶手貨。面對能說會道的招生老師家長、學生此刻是方寸已亂,不知所措,去哪裡讀書?這究竟是一種好現在還是不正常現象?該不該遏制?為了招生,有些私立學校招生費是大下血本,卻不肯在教學設施、師資上投資。可是羊毛出在羊身上,學生得為此買單。難怪現在人們都說讀書難。退一步講,不論用何種手段招來學生,只要確實教好,還算有心,可惜的是這樣子招生的學校能教好學生嗎?好學校還用這樣招生嗎?這時學生會有什麼想法,他們的心靈能不受傷害嗎?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鬼滅之刃:從最初討厭到後期狂愛,風、蛇二柱是如何做到轉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