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長江自過宜昌以後,一路向東,中下游以平原湖區居多,缺少山體為攔。那我們是否能把長江中下游平原的長江大堤再加高一些,加高個3~5米,這樣應對像今年這樣的洪災能否更從容些? 很粗淺的拙見,希望各位條友能給我答疑解惑。
10
回覆列表
  • 1 # 綜改1

    可以加高,但是,千萬千萬不能加高!

    解決的最佳方案:

    第一是把洞庭湖和鄱陽湖等所有大小湖泊全部清淤加深三米,並全部退耕還湖(更要包括退房還湖)!把從湖泊裡面挖出來的三米泥土,將湖泊周圍的陸地加高三米!

    第二是發揮三峽工程(洪水)的偉大作用!

    把三峽工程每年攔截下來的超千億方洪水(至少八百億方)透過巫山大寧河一百七十公里隧道連通丹江口水庫,調往大華北新增五億畝旱澇保收的機械化耕地!

    一是取代南水北調中線東線,全線自流,大幅度降低調水成本價!

    二是取代黃河水,(黃河水全部調大西北,水沙不再流入下游),灌溉耕地,沖刷黃河泥沙到渤海灣,變地上河為地下河,二十年後恢復航運!

    三是取代漢江水,滿足全流域耕地旱澇保收,結束爭搶水資源,恢復漢江航運!並且支援漢渭調水衝到泥沙和灌溉!

    四是支援把渤海灣建設成淡水湖,開發東北到華東的防震高速交通!每年節約八百億畝淡水支援兩蒙耕地(將來要統一蒙古)旱澇保收!

    五是把渤海灣當洪水調蓄池!

    六是大幅度減輕洞庭湖和鄱陽湖的蓄洪壓力!

    七是把長江中下游的防洪安全標準從現在的百年一遇提高到千億一遇,(同金沙江水電水利工程,三峽水庫,丹江口水庫,渤海灣淡水湖)聯合排程!

  • 2 # 華界

    長江兩岸大壩不能再加高了,否則會沒完沒了變成第二條黃河,成為地上懸河。治理長江,還是在長江底部的泥沙上做文章吧,定期攪拌泥沙便於衝到大海里去吧。中下游地區的低窪處可以廢掉一些村鎮再出幾個大湖吧?

  • 3 # 歲稔風雨吉

    大壩加高有利有弊,還需要綜合考慮

    弊:大壩加高,庫容增大,會對地殼造成更大的影響,更容易引發地震等自然災害;利:庫容增大,對下游的保衛能力更強,下游地區防洪壓力將降低,削洪補枯,對長江水位穩定起著一定的積極影響。

    當然也是有加高大壩很多先例的。如加高丹江口水庫大壩,讓水流到河南、河北、北京、天津,平均每年調水97億立方米。包括修建引水渠和引江濟漢,一期工程總投資2013億元。2002年12月引水渠開工。2005年9月26日,丹江口大壩加高開工,加高工程投資24.25億元,為我國水利水電工程加高續建之最。2013年8月28日,大壩加高工程透過蓄水前的技術性初步驗收。加高後的大壩,壩高由原來162米升至176.6米,最高處117米,僅次於三峽大壩。水庫正常蓄水位由157米提高到170米,庫容由174.5億立方米增加到290.5億立方米,總庫容339億立方米,水面1022.75平方公里,漢江中下游防洪能力由二十年一遇提高到百年一遇。

    大壩加高後,丹江口水利樞紐任務改為以防洪、供水為主,兼顧發電、航運、生態保護。供水乾線全長1432公里,乾渠全長1273公里,主要向河南、河北、北京、天津供水,重點解決北京、天津、石家莊、鄭州等沿線20座大中城市缺水問題,沿線100多個縣(市)5320萬人受益。

  • 4 # 華藝胡大胖

    自古大水宜疏不宜堵 加高兩岸大堤看似增加河流容量實則讓它變成了陸上河 洪水爆發期大自然稍微秀下肌肉 颱風 地震什麼的 江岸兩邊都會被盡數淹沒 時間久了河床抬高更危險 治標不治本

    只能在旱期加大河道清淤工作 每年制定退耕還林計劃 嚴懲填湖填河 加大溼地保護 增加洪期蓄水能力 才能真正的解決問題

  • 5 # 家安好心情666

    這個要根據沿長江不同地區情況及預估將來大洪水趨勢,才能科學判斷是否加高加固,光加高不加固不行。

    另外題主提的兩岸大壩是啥意,科學提名應叫大堤,大堤分為土堤,砼堤,一般沿江城市為砼堤,城鄉一般為土堤。知道這基本情況後,在來分析大堤能否加高這問題,在原基礎上臨時加高一點可能行,加一米以上可能要加固地基才有作用,沿江這麼長的岸線得需成本很大,不能一統加高加固,應必須對危險段按防洪有關規劃和規範進行加固加高 ,這應是當務之急。

  • 6 # 發展論Lzz

    謝謝邀請!長江干流兩岸的大堤能加高嗎?回答是:能,但沒必要,加寬加固到是應該的。原因一是長江沒有泥沙淤積,不象黃河。二是長江水系的人工水庫越來越多,洪水削峰能力越來越大,漫堤的可能性極小,這是多年的洪水期驗證了的。三是僅加高幹流堤壩是不夠的,相近的支流河堤也必須同時加高,工程量浩大。而且堤越高風險越大。所以加固堤防,多建水庫,順暢河道,退耕垸田,抗洪效果更好。加上洪水期管理到位,人是辛苦點,但象1954年的洪災肯定一去不復返了。

  • 7 # 使用者嘯天豹

    總體來說我國是一個水資源嚴重缺乏的國家,所以治水的核心理念是要儘量把寶貴的水留住。因為降水在季節和地域分佈上的嚴重不均衡,目前在南方地區的汛期不得不把大量的水排入下游排入大海。長江隨著金沙江上游溪洛渡、白鶴灘、向家壩、烏東德四座大型梯級水庫的建成運營,調節容納洪水的能力會大幅提高。還應當在長江、珠江等各大水系沿線建造系列低落差蓄水水庫、湖泊、溼地。

    加大汛期南水北調的輸水量,同時擴大北方蓄水庫容。

  • 8 # 淡氺訸西誘

    在未來十年投入巨資,開挖最少3條連結長江到河南河北的南北縱貫河,在洪災季度,給乾旱的華北平原輸水。緩解南方水患壓力。閒時期就保持較低水位,接力南水北調。另外再開挖三峽上游連結黃河的支流,做到互聯互通,這樣全國水系才能一盤棋,合理用水,合理排程,合理利用水資源。我們人小言微,真的是看在眼裡,急在心裡

  • 9 # 星星墜落的小鎮

    不能再加高了!

    治理長江流域洪水主要應從以下幾點切入:

    1、退耕還湖、退房還湖、退房還河,增加通洪量和調蓄能力。

    2、城市多挖蓄水池、大型地下洩洪道,打造海綿城市pro版。

    3、清理河道、深挖河道,把地上河降為地下河。

    4、二級三級大堤拆除往兩側移動,用寬度換深度。

  • 10 # 趙建明Zhao

    長江兩岸大堤是抵禦洪水的保障,透過九八抗洪經受了考驗,也出現了一些險情,經過中央投巨資,長江干堤按50——100年一遇加固了,可以安全渡汛。但沿江各內河支流沒有得到疏浚,堤防隱患沒有根治,經不起洪水的衝擊,造成漫堤和潰堤,給堤垸內民眾生命財產安全構成了威脅。對此,要採取疏導的辦法,實行退田還湖,擴大蓄洪區,從長江上游修一條運河至漢江分洪,減輕下游壓力。加高堤防不是辦法,長江不能再成為象黃河一樣的懸河。要進行全面整治和生態保護。對那些淤積、河床抬高、阻塞、流通不暢的溪流、河道要疏浚、護坡或渠化,減少泥石流自然災害的發生。同時,利用流域內大、中型水庫,精準排程,調峰錯峰,安全渡汛。

  • 11 # 瀘州小本

    對於基建狂魔,長江兩岸大壩有錢就能加高,但決不可行!

    長江的某一段發洪水,需要洩洪,要麼是上游來水兇猛;要麼是本地域支流降水太兇;要麼是本地域河道與溼地侵佔太厲害,江水過境(洩洪)能力不足;要麼是本地域湖泊溼地侵佔太厲害,庫容能力下降;要麼是本地域堤壩有紕漏;要麼是下游的河道、溼地侵佔太厲害,堤壩卻修得太高太好,沒垮壩,江水的過境能力嚴重不足,形成了瓶徑;要麼是下游有內澇的風險,但又需要保護,政策上要犧牲本地域。。。

    對於基建狂魔,長江兩岸大壩有錢就能加高,但為什麼決不能加高?

    其一,長江中下游的海撥太低了,武漢水面才20多米,靠加高兩岸大壩來洩洪,就會形成另一條“懸河”。

    其二,依靠加高兩岸大壩來防洪,人們必然形成依賴心理與安全心理,無限地侵佔、開發河道與溼地,不利於人與自然和諧。

    其三,長江中下游有較多的調節水量的湖泊,如洞庭湖與鄱陽湖,加高長江兩岸大壩,侵佔河道與溼地,必然降低行洪能力,抬高水位,江水進一步倒灌入洞庭湖與鄱陽湖。。。

    其四,一定要防止區域性的“有錢人”無限侵佔河道與溼地卻高高築堤自保平安,這一行洪“瓶徑”嚴重危害上游、支流、湖泊安全。

    對於長江河道而言,加高兩岸大壩決不可行,但清淤深挖倒是可行,這既可以解決航運,還增大行洪能力。但是,當江河湖水超水位時,也只能臨時抱佛腳了,築堤封堵是唯一出路!

    小本認為,面對長江流域的強降雨,青山綠林可以讓金貴的水儘量留住;水庫大壩可以錯峰、削峰;清退河道、湖泊的溼地可以擴大庫容,增強行洪能力,避免行洪的瓶徑;讓長江水“北調”還可以解決華北的用水困境。。。

    僅僅靠加高長江兩岸大壩,不能解決長江的洪災!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新生仔豬怎麼樣給斷齒才是正確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