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武姥姥
-
2 # CHQ歡歡麻麻
1、血常規是臨床疾病診斷的首要檢查專案,它是在臨床中最普通 、最簡單 、最常規的一個抽血化驗 ,檢查有無貧血、炎症、血液病等。
2、它主要反映人體內血液中的白細胞 、紅細胞、血小板、血紅蛋白等各種血細胞的數量 、比例、形態是否正常的一種檢查方法。
3、透過這種方法的檢查,可以根據檢查的情況,作出某些疾病的診斷。如:白細胞增高了,那是提示有感染。血紅蛋白低了,那就是貧血的表現。
4、血常規如果稍微有一點偏低的 ,不需要口服藥物治療的,透過飲食方面的調理就可以的。
如給寶寶多吃一些瘦肉、蛋類、奶類、魚類,新鮮的水果、蔬菜、豬血、雞肝、蝦皮 、多喝白開水、多曬曬太陽、多參加戶外活動。
5、若孩子的情況比較嚴重,則建議家長需立即帶寶寶去兒科醫院,找專業的醫生診治。
根據寶寶的身體狀態來決定給孩子用什麼藥物調理,來改善寶寶的症狀,同時在飲食方面要多給寶寶增加營養。
-
3 # 譚大夫中醫
一歲以內的孩子血常規檢查的內容和大一點的血常規檢測內容其實是一樣的。
正常情況下,有三分類的檢查和五分類的檢查大多情況下,我們主要看一下是孩子的血小板和白細胞紅細胞的數量,也就是看一看孩子有沒有被感染?或者有沒有貧血或者血小板正常不正常?
血常規也就是平常我們所說的“血象”,它包括的內容很多:白細胞計數(WBC)、白細胞分類計數(DLC,包括嗜中性/嗜酸性/嗜鹼性粒細胞、淋巴/單核細胞的比例與絕對計數)、紅細胞計數(RBC)、血紅蛋白計數(Hb/HGB)、血細胞比容(HCT/PCV)、血小板計數(PLT/PC);
-
4 # 美小護喵喵媽
血常規是最基本的檢查專案,採血過程方便快捷,檢查報告等待時間短(20分鐘左右)。該專案最主要的目的是檢查血液內紅白細胞的狀態,以此來判斷是否貧血、是否有病毒感染的跡象,前期的時候,還用來檢測嬰幼兒微量元素是否缺乏,但該檢測已已於2019年叫停,現在主要作為微量元素是否缺乏的參考判斷標準。
嬰幼兒血常規檢測前注意事項1、檢查前儘量別喝水,防止稀釋血液,影響檢查結果。
2、正常飲食是不會影響檢測結果,仍然建議飯後2小時後再去檢查;更沒必要空腹去做檢查。
3、注意轉移嬰幼兒注意力,安撫嬰幼兒情緒。
嬰幼兒血常規檢查在生病時能夠判斷是否存在病毒性感染,日常檢查判斷寶寶是否有貧血的情況。1、嬰幼兒貧血,也就是缺鐵元素。一般多發於早產兒、雙胞胎或者因成長髮育過快,營養沒得到及時的補充。貧血會導致嬰幼兒免疫力下降,容易生病,最後導致嬰幼兒發育遲緩。一般分為輕、中、重度貧血。
2、嬰幼兒感冒、咳嗽、發熱,正常治療流程不見好轉的情況下,醫師會要求做血常規和便常規,以此來判斷寶寶是否受到病毒侵染。主要判斷依據就是紅、白細胞活躍情況。並根據檢測結果來對症下藥。
3、血常規檢測曾用來當做微量元素是否缺乏的標準,後來發現,微量元素在不同的部位檢測,如頭髮、血液等檢測結果差值巨大,只能作為一種輔助性判斷。微量元素是否缺乏,主要根據嬰幼兒表象,精神狀況,然後配合各種檢測來綜合判斷。
怎樣看檢測結果。1、其他的不必理會主要看帶上下箭頭的那一項。
2、找到帶上下箭頭的那一項,在該行檢視參考範圍,比對下自家寶寶的檢測數值。
3、超出或低於正常參考範圍值,偏離數值越大,一般問題相對嚴重。
回覆列表
你好,我來回答一歲寶寶血常規主要查什麼?
一歲寶寶在健康體檢的過程當中,應該查一次血常規,主要是看其血紅蛋白的數量,血紅蛋白顯示孩子是否存在貧血?一般在11克以下,可以視為輕度貧血。
如果有經驗的醫生,還要仔細分析一下,血紅蛋白濃度以及紅細胞體積大小的數值,以此判斷孩子貧血的原因。
常見貧血一般情況下,有缺鐵性貧血,營養不良性貧血,其他就屬於有比較嚴重疾病的貧血了。
一歲嬰兒貧血的原因在目前來說,最常見的是缺鐵性貧血,血紅蛋白含量低,紅細胞體積小,等等。
如果已經明確孩子有缺鐵存在,就應該進行治療,在醫生的指導下比較好。如果是輕度的,可以食補為主,增加含鐵高的食物,例如豬肝,鴨肝,雞肝,綠色蔬菜。
更簡便易行的方法是用鐵鍋鐵鏟燉菜,燉菜的湯汁含鐵元素比較多。
如果比較嚴重,(血紅蛋白9克一6克)
可以在醫生的指導下吃藥,目前適合嬰幼兒服用的鐵劑有很多,根據自己情況去使用。
需要提醒的是,服用鐵劑的期間,同用維生素C,因為VC屬於酸性,鐵劑在酸性環境下有利於吸收,另外VC對兒童生長髮育也有好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