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一歲寶寶總是咬人、掐人,甚至打姥姥姥爺臉,觀察了幾次發現他是故意的,總是笑呵呵的偷偷掐人,該怎麼辦?
8
回覆列表
  • 1 # 久明教你管孩子

    關於孩子愛打人,久明老師曾處理過這個問題,和您孩子的情況非常吻合,我把案例解決辦法分享給您:案例中的孩子是18個月,跟您的孩子差不多大。

    第一、我在過去案例反覆說,孩子的語言能力不足夠豐富的時候,他首選一定是用動作模式表達訴求,連作為女孩的8歲的姐姐還板不住用肢體和弟弟打鬧呢?何況一個只有18個月大的男孩怎麼能閒的住呢?所以上躥下跳、叨貓逗狗是低齡孩子發育的必經特徵。穩穩當當的就不叫孩子了。

    第二、18個月大的孩子只能從單一的自我需求角度出發,不懂也不會考慮別人感受。當他看到叉子的那一刻,他就只想要叉子,他才不管自己能不能磕到碰到,更管不了大人有多擔心。當他就想和你玩的時候,他最熟悉也最能駕馭的方式就是用嘴和手和你直接互動,他才不會考慮你是不是準備好了,也顧不上是不是弄疼你了。更別提未來和小朋友如何相處,對他來說就是“對牛彈琴”,他只在乎眼前。所以,“才有初生牛犢不怕虎”那句老話。

    第三、18個月大的孩子能力有限,或者說根本還沒有解決問題的能力,只知道一根筋地索要。因為小的時候他的經驗是,只要稍有哭鬧大人就能及時滿足。這個習慣一直延續,當不能立刻被滿足時,他就會啟動哭鬧模式,也就是人的情緒化都源於無能。所以,平時形容脾氣不好的人,總說:他就跟個孩子似的,別和他一般見識。

    瞭解孩子特點之後,怎麼引導呢?

    第一、對孩子用打人、咬人的方式和人玩鬧的行為,要分三個層級處理。

    如果孩子的打人是輕來輕去或者是因為興奮過頭失控造成的。媽媽要寬容,最好用同樣的方式和孩子互動起來,用嗨起來的方式把這種行為娛樂化,這是第一層。

    如果孩子頻繁用打人、咬人來表達自己,具體說就是一週超過3次,這時媽媽要用冷處理的方式來應對。用不迴應來讓孩子感受無趣,堅持幾次,孩子覺得無聊了,就會放棄,此為第二層。

    如果孩子習慣性出現這些行為,並且下手比較重,媽媽就要抓住他的手,用眼睛直視他,堅定告訴他“不可以!”注意,不要婆婆媽媽跟孩子講道理,說的越多,孩子越迷糊,甚至到最後都不知道你到底要他幹啥。所以一定要用簡單指令,讓孩子感受到媽媽的認真,當他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時,打人的行為也就自然消失。

    第二、完成上述處理後,最好再進一步引導一下孩子,也就是猜測孩子的想法並鼓勵孩子表達出來

    比如,當孩子抬手打媽媽時,媽媽可以抓住他的手。問他:小壞蛋,你要幹什麼?你想和媽媽玩什麼遊戲?是打拳嗎?是想捉迷藏嗎?還是要媽媽撓你癢癢?快告訴媽媽,要不然我不放你走。這樣在快樂的氛圍下,引導孩子說出他的訴求,當孩子表達出他想幹什麼的時候,要給孩子一個肯定。告訴他,兒子你說的真清楚,然後告訴他,兒子,下回你想玩,你就像現在這樣告訴媽媽,好不好?然後就盡情陪他一起玩起來。反覆多次後,孩子就學會了正確的表達。

    也可以將久明老師處理問題的方式分享給您身邊的家長。

  • 2 # 兔子哥vlog

    您好,寶寶的打人並非出於品德或觀念的錯誤,咬人打人是他認識周圍事物的一種方式,家長要正確對待。首先家長要了解孩子為什麼要打人咬人,不要打罵孩子也不要鼓勵孩子去回打,孩子一歲還不懂這些。孩子一歲的時候語言還不成熟,所以遇到問題或麻煩不能用言語去溝通,所以打咬就經常出現。第三,一歲正是孩子口腔發育的時候,什麼東西都會放嘴裡,哪怕是別人的胳膊。對於此,家長平時一定要做好榜樣,用文明正確有方式教會孩子怎麼發洩情緒。保證孩子的安全,當發生打咬事,家長要及時制止,當孩子沒有出現打咬現象的時候,家長要及時表揚鼓勵。家長要給孩子自己的玩耍空間,要理智的處理。

  • 3 # 薇薇和添添Vlog

    這時候就要大人好好的引導了,因為寶寶太小還不能判斷什麼該做什麼不該做,這時候就要大人在旁邊教寶寶了,要不然養成了習慣,上了幼兒園就會動不動就和小朋友動手了。

  • 4 # 90後的農村日常

    寶寶一歲了,最近總喜歡咬人,還喜歡用手打人,該阻止嘛?

    我覺得最重要的是我們先要弄清楚,寶寶為什麼會這樣做。

    1,和別人學的。

    2,好玩,引起別人的注意。

    3,口腔發育的一個需要導致喜歡咬東西。

  • 5 # 樂仔李子木

    這個年齡段的寶寶處於生理發育的高峰期,這種快速增長的生理因素,有時會帶來生理上的不適感,如關節痛、肌肉酸等。長牙時期會因為牙齦粘膜受到刺激而發生牙癢癢的現象,於是有不少孩子由於牙癢而咬人,他們有很強的咬東西的慾望而無法得到滿足。

    對策:

    1.給寶寶一個可以滿足咬的需要的替代品。 可以讓孩子吃磨幹棒、五香豆、蘭花豆和青蘋果等方式,來緩解孩子們的這一特殊時期的特殊需要。同時應多給予一些纖維較豐富的新鮮蔬菜及水果,如白菜、菠菜、蘋果、雪梨等,將這些蔬果切碎成絲或細粒狀,也是讓孩子有更多的咀嚼機會。

    2. 語言貧乏所致。 2歲的寶寶在學會走路之後,隨著他們活動能力的增強,活動範圍的擴大,交往的需要快速的發展起來。但是,由於言語貧乏,又不懂得如何與人交往,所以他們常常用推、拉、咬等非常手段來引起同伴的注意,以此實現交往和表達意願的目的。

    家長要循序教育寶寶不要咬人或咬物品,對於孩子來說,父母面對孩子成長中的特點,我們應該學會正確的去引導,不要粗暴的制止,畢竟父母一個簡單的動作,可能會影響到孩子的一生。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用油炒糖熬到什麼顏色正好出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