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旅居地球80年
-
2 # 北國風57974704
物質生活提升與精神滿足沒任系。
不知你說的精神生活提升了是指什麼,是跳了幾曲廣場舞嗎?
我們常用精神豐富,來形容人對於幸福程度的感知。
一個人能夠做到本心自足,正確處理自己的慾望,矛盾,則能夠有更多的幸福的感知。
乞丐曬太陽,就很滿足,幸福;國王權傾天下,富有四海,卻天天巴著摘星星吃龍肉,會愁眉不展,鬱鬱寡歡。
-
3 # 雪來醉心
物質和精神生活都提高了,為什麼還會感到空虛孤獨寂寞和無助。市場經濟下的重商主義在一次展現他的魅力,改革開放後的物質基礎和條件比之建國初期有了極大的改善,我們的國家基礎建設和國防發展,個人生存的衣食住行都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唯物主義和重商主義下的個人主義得到極大解放,傳統文化和集體主義受到極大的消解。社會化程序的中的傳統人際關係,個人傳統價值觀在生產力大發展,重塑的過程中讓你感受到個體力量的渺小,那麼的無助!社會公平公正的遊戲規則和各種潛規則的駁論時不時讓你的生存意識變得憂慮。高房價,教育的持續投入,醫患關係的利益衝突,從出生到死亡的生存發展與產出的受益不成比例,讓人活的壓抑太久了。
國家持續發展的過程中,個人的體驗始終無法從所在工作關係中,人際關係交往,婚煙家庭中得到價值和愛的深層次體驗。我們只是用錢的多少,社會地位的高低,有多少資源,人脈等等來衡量個體的價值和成功。貪多嚼不爛,迷失在自我慾望的心海里。唯物主義,重商主義極大的束縛了個體價值的體驗,使個體的人文關懷被扭曲。一切的一切都是貨幣化的呈現,都是貨幣化的結算。
-
4 # 使用者花開花落幾春秋
因為人心不足蛇吞象!人都那樣總是這山望著那山高,到了那山又會把腳翹!永遠不滿足於現狀!記得很久以前有一個窮人,在一個寒冷的冬天又凍又餓,宊然間在橋下面就發現了別人,倒了一堆剛剛從灶堂裡掏出來的熱灰。就趕緊做了上去感覺很舒服非常滿足。後來翻身解放他(她)享福了反而要求越來越多了,越來越不滿足了,這個大概就是為什麼現在生活好了,人們卻越來越空虛寂寞無助了吧?
一個人的心情還停留在過去(自己剛踏上社會的時候),那麼今天的物質與精神生活被提高到豐富多彩的世界,那麼這個人就非常滿足,這個叫“不忘初心”。
假如渴望更多的獲得,攀比別人努力後的成果,那就是比較痛苦了。
所以過去我們這一代人(60後)經常有“憶苦思甜”,從中獲得繼續奮鬥的能量。現在社會上流行推翻祖先,就是去掉“孔孟及所有前輩們的努力”以凸顯自己,那他們是悲催的,彷彿臥在糖缸裡追求糖分,是不可得的。
就像你要跟賈寶玉的大觀園比,是很難有開心時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