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3
回覆列表
  • 1 # 小也會飛

    元首開始驕傲了,這個和拿破崙一樣。早期元首和拿破崙的戰略都是以巧破力,後期自身強大了就是開始膨脹了,覺得可以征服世界了。不在謹慎對待對手,盲目自信,盲目進攻。

  • 2 # 趨隱

    斯大林格勒,列林格勒這些帶著領袖人名的,一般都是有很大政治影響力,帶有攻心的意思,摧毀蘇聯人民的精神意志。其次希特勒對部隊自信,所到之處戰無不勝,即使受挫了,堅信可以拿下斯大林格勒。

  • 3 # duh23333

    那裡是個戰略要衝。德軍攻下斯大林格勒後可由此渡過伏爾加河就長驅直入中亞大草原地帶,預示著蘇軍將背後進一步受到日軍的威脅,成腹背受敵之勢,蘇軍退無可退。所以雙方在此死磕。

  • 4 # 普天藍

    斯大林格勒在伏爾加河西岸,按理說這個地理位置對於背靠伏爾加河的蘇軍防守非常不利。納粹當時也沒有把斯大林格勒放在眼裡,覺得很輕而易舉就能拿下,甚至都不打算將裝甲部隊投入斯大林格勒戰場,而是讓裝甲部隊繼續南下去奪取高加索油田。但戰爭到最後規模越打越大,雙方投入兵力越來越龐大達到百萬之眾,連裝甲部隊都不得不從高加索油田調回來攻打斯大林格勒。最終納粹才發現斯大林格勒其實是個絞肉機,是蘇聯專門吸引納粹火力打巷戰的地方,蘇軍不斷分批派出小規模蘇軍進入斯大林格勒,就是要把納粹主力拖在斯大林格勒城內,而在伏爾加河東岸,蘇軍集結大批反攻部隊數量達110萬之多。而此時的德軍已經在斯大林格勒打成疲憊之師又沒有準備總預備隊,蘇軍反攻時一下將斯大林格勒城中的德軍主力包圍。其實這場戰役一開始納粹制定的作案方案就是錯的,因為他們根本不懂得中國自古兵法中所講的哀兵必勝的道理。

  • 5 # 木子Shuo

    引言:

    斯大林格勒,原名伏爾加格勒,是為了紀念前蘇聯重要領袖斯大林改為斯大林格勒的,其中斯大林格勒最讓人熟悉的便是斯大林保衛戰,也是德軍和蘇軍二戰的重大戰役。

    01 斯大林格勒在蘇聯的地位

    ①伏爾加格勒是伏爾加河流域最古老的城市之一,建於南俄大草原上的伏爾加河畔,地處歐、亞兩洲之間的過渡地帶,是天然的水陸交通樞紐。-幾乎算得上是前蘇聯的糧倉

    ②自斯大林執政至衛國戰爭前,城市得到了進一步的發展,這裡成了蘇聯重要的重工業中心,糧食、石油和煤炭的主要產區,和鐵道、伏爾加河運集散中心。-前蘇聯的工業基地

    ③伏爾加格勒1589年建城,17世紀初毀於大火,1615年在伏爾加河右岸重建,18世紀起為軍事要塞,19世紀後期建成鐵路,城市迅速發展,成為俄羅斯南疆重要的工業與商業貿易中心。

    02 德軍在二戰的策略

    ①以閃電戰快速攻佔、波蘭、丹麥和挪威等國家,想快速完成對亞洲、歐洲的佔領,其最終目的是佔領以英國、法國、蘇聯為首的歐洲大國。

    ②在快速佔領各國後,德國想快速佔領地大物博的蘇聯,遂想快速佔領其首都莫斯科。在1941年9月30日,德軍進攻莫斯科,蘇聯軍隊在斯大林的領導下奮力抵抗,粉碎了德國軍隊迅速佔領莫斯科的企圖。

    綜述

    由於在歷史上斯大林格勒就是蘇聯的經濟、糧食、以及石油的儲備要地,同時這個地方雖然資源豐富,但是在戰爭中確實比較好攻打,也就是說 不是德軍在這裡戀戰而是其本身以為是一個非常好奪取的地方,但是沒有想到蘇聯的抵抗如此強烈。

    當然作為主要的工業、經濟城市蘇聯也勢必對此城市負責,導致兩方僵持不下。在挪威、不丹戰場德軍在與蘇軍交戰中也節節失利,也使得德軍不得不拿下斯大林格勒,以便以此為契機攻打莫斯科。所以無論是蘇、德都是不得不在此處取得勝利才能奠定後期的勝利,事實也正是如此,斯大林保衛戰拯救了蘇聯,也為二戰迎來了轉機。

    對此我想說:今天的和平是千千萬萬的生命換來的,我們應該珍惜和平,但是我們也不應害怕強權!

  • 6 # 島主說事

    二戰蘇德戰爭,關於斯大林格勒戰役的重要性,剛開始蘇德雙方都沒認識到,只是隨著戰鬥程序的不斷髮展,雙方統帥部才發現這個位置的重要性。

    一方面,斯大林格勒戰役是為高加索戰役打掩護的。1942年6月28日,當德軍將南方集團軍群一分為二,A叢集負責佔領高加索,B叢集負責進攻斯大林格勒,本身這個計劃是可行的,但希特勒發現保盧斯的第6集團軍進展太順利了,就將第4裝甲集團軍派到A叢集,從而讓蘇軍找到了突破口,斯大林格勒戰役的激烈戰鬥由此展開。

    另一方面,德軍為什麼非要拿下斯大林格勒?這是因為蘇德戰爭爆發以後,德軍北中南三路閃擊蘇聯,但到莫斯科戰役以後,德軍統帥部發現南部烏克蘭地區才是蘇德戰爭的主戰場,從1942年夏季作戰開始,德軍的戰略重心說傾向於南線。而斯大林格勒作為南線的重要交通樞紐和重工業基地,從戰略上講又起到連線中線和南線的重要聯絡,佔領這裡就等於控制了頓涅茨平原,雙方都不想讓步。

    對於德軍來說,保盧斯第6集團軍是南方集團軍群的一支重要兵團,在東線戰場上,也是最大的一支集團軍力量,它的被圍對德軍計程車氣和戰鬥力影響很大,所以,德軍統帥部寧可放棄A集團軍進攻高加索,也要收縮戰線,還把曼施坦因派到了斯大林格勒,說明其重視程度非同一般。

    而對蘇軍來說,斯大林格勒戰役恰恰是蘇軍圍殲德軍南線兵團的重要機會。由於德軍分散了兵力,而在中央叢集又深陷勒熱夫一線,打一場集中殲滅戰再好不過。而對這場戰鬥的重要性,斯大林直到戰鬥打響後半個月才發現其重要性,除了組建斯大林格勒方面軍外,還派華西列夫斯基和朱可夫兩員統帥部成員前來指揮,足見其重視程度一點不比德軍差。正是由於蘇軍不斷地增兵和下決心圍殲保盧斯,才使德軍放棄了原先計劃。這場仗,德軍打得並不好,尤其是指揮和協調上出現的問題太多。

  • 7 # y先森

    第一,斯大林格勒這個方向直面高加索油田,石油是戰爭的戰略物資

    第二,斯大林格勒是伏爾加河的渡口,奪下他可以源源不斷的渡河

    第三,他是以蘇聯領袖命名的城市,精神作用巨大

  • 8 # 熊貓先生觀天下

    為什麼蘇德要在這個斯大林格勒死磕?

    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們先看看斯大林格勒會戰有多慘烈,死磕是什麼概念?那就是隻要磕不死,就往死裡嗑!

    斯大林格勒的戰役意義與慘烈程度

    斯大林格勒會戰號稱二戰歷史上最慘烈的大會戰,直接導致法西斯德國由戰略進攻轉為戰略防禦,加速了法西斯德國的滅亡。

    斯大林格勒會戰是二戰蘇德東線戰場的轉折點,也是整個二戰重要的轉折點之一,整個戰役歷時半年之久,蘇聯和德國都為此投入了巨大的人力物力,從1942年7月17日到1943年2月2日,在近200日的時間裡,戰鬥在不分晝夜的進行,蘇聯軍隊傷亡113萬人,法西斯軸心國傷亡84萬人,城市平民傷亡約75萬人,軸心國最後還有11萬人被俘虜,最後只活下來5000人,雙方總共傷亡在280萬人左右。由於戰爭太過慘烈,很多傷亡無法統計,實際資料可能還要更多。

    280萬人是什麼概念?

    按照我國2014年國務院印發的《關於調整城市規模劃分標準的通知》的標準,城區人口達到100萬-500萬的城市為特大城市。

    想象一下,平均每天有1.4萬人死傷,連續200天,相當於我國一個特大城市城區的人口全部死亡或者重傷,沒有一個健康的人,真可算作血流成河,屍橫遍野。

    斯大林格勒會戰中著名的馬馬耶夫崗高地爭奪,是斯大林格勒最慘烈城市巷戰的最好的縮影

    上圖為現在矗立在馬馬耶夫崗上的"祖國母親在召喚"大型雕像,右手執利劍,左手指向柏林。雕塑的底座寫滿在斯大林格勒戰役中犧牲的蘇聯官兵的名字,現在成了蘇聯衛國精神的象徵。

    1942年9月12日,已經失去信心的蘇軍62集團軍司令洛帕京被新上任的崔可夫接替,這位新上任的指揮官在面對慘烈而又岌岌可危的戰局時表示,“我發誓決不離開這座城市,我將採取一切辦法堅守。我決心要麼就守住城市,要麼就戰死在那裡。”

    而作為防守斯大林格勒的關鍵,馬馬耶夫崗位置十分重要,雖然只有102米高,但卻是斯大林格勒城區的制高點,誰佔據了馬馬耶夫崗,誰就能控制附近很大一片重要區域,包括被稱為斯大林格勒生命線的伏爾加河運輸線。

    1942年9月15日,崔可夫命令近衛13師開始爭奪馬馬耶夫崗高地,到了19日,在反覆而慘烈的爭奪中,13師人員從1萬人銳減到2700人。

    而德軍作為佔優勢的一方,也在短短的3天裡面死亡2000多人。

    直到1943年斯大林格勒會戰結束,蘇德雙方都沒有完全佔領馬馬耶夫崗。

    任何一方被擊潰後,另一方隨即組織兵力去反攻,然後又馬上就開始頑強的防守。成千上萬噸的炮彈、炸藥,時刻不停地落在高地上,把整個高地的地面都翻了一遍,隨便抓一把泥土,都能從裡面發現彈片。

    而在高地上的刺刀白刃戰,也無時不刻的在進行。

    死在這片土地的軍人和平民至今無法準確統計。

    直到今天,人們依然能不小心挖到當時戰死計程車兵的殘骸。

    這個地方太重要了,德軍必須拿下,蘇聯必須保住

    斯大林格勒,位於伏爾加河西岸地區,是橫貫歐亞兩洲的咽喉要道,更是蘇聯重要的軍事工業製造中心和糧食中心。

    1941 年,烏克蘭被德軍佔領之後,這裡就成為了蘇聯核心地區通往南方重要經濟區域和高加索油田的的惟一通道,戰略地位不言而喻。

    在斯大林格勒會戰前夕,由於德軍在蘇德戰場進展不順利,已經遭受了巨大的損失,希特勒認為德國要想取勝,必須佔領斯大林格勒,只有如此,才能儘快擊敗蘇聯,奪取蘇聯巨大的戰略資源,從而實現德國獨霸全球的夢想。

    而只要是德國需要的,就一定是蘇聯要反對的,蘇聯也有足夠的理由必須守住它,這是一個死結,必須用戰鬥來決定勝利的歸屬,別無他法。

    結語

    斯大林格勒殘酷的會戰再次告訴我們人類,毀滅我們的,很有可能是我們自己,希望我們放下所有的成見,遠離戰爭,永享和平!

  • 9 # 唐律疏議

    首先要知道,當時世界上主要產油國只有兩個。一個是美國,一個是蘇聯。

    當時世界上規模最大開採最早的油田也就是兩個。一個在美國德克薩斯州,還有一個就是蘇聯的高加索。

    當時支撐蘇聯與德國戰爭的石油主要來自高加索。如果高加索被德國拿下,蘇聯就離跪不遠了。

    當時德軍已經開始進攻高加索。蘇聯支援高加索的人員物資主要透過伏爾加河向南運輸。

    斯大林格勒是伏爾加河上的重要港口兼工業城市。如果德軍佔領斯大林格勒,就能切斷伏爾加河的航線,從而在很大程度上堵住蘇聯增援高加索的補給交通大動脈。

    所以一旦德軍成功奪取斯大林格勒就意味著高加索的蘇軍難以得到增援,就意味著高加索很可能失守,就意味著蘇聯失去賴以支援戰爭的石油,就意味著蘇聯有大機率要跪。

    你說重要不重要?

  • 10 # 老人帶你看歷史

    這個地方太重要德國必須拿下,蘇聯必須守住

    斯大林格勒,位於伏爾加河西岸地區,是橫貫歐亞兩洲的咽喉要道,更是蘇聯重要的軍事工業製造中心和糧食中心。

    1941 年,烏克蘭被德軍佔領之後,這裡就成為了蘇聯核心地區通往南方重要經濟區域和高加索油田的的唯一通道,戰略地位不言而喻。

    在斯大林格勒會戰前夕,由於德軍在蘇德戰場進展不順利,已經遭受了巨大的損失,希特勒認為德國要想取勝,必須佔領斯大林格勒,只有如此,才能儘快擊敗蘇聯,奪取蘇聯巨大的戰略資源,從而實現德國獨霸全球的夢想。

    而只要是德國需要的,就一定是蘇聯要反對的,蘇聯也有足夠的理由必須守住它,這是一個死結,必須用戰鬥來決定勝利的歸屬,別無他法。

  • 11 # 老畢說歷史

    二戰時期希特勒為什麼執意要打斯大林格勒主要原因有以下幾點:

    1、因為希特勒被這個以他對手命名的城市吸引住了他覺得攻佔這個以斯大林命名的城市,是炫耀自己勝利的最佳砝碼,那麼對斯大林的聲望是一個巨大的打擊。

    2、在經濟和地理上,斯大林格勒還是有一定吸引力的,斯大林格勒攻佔後可以威脅巴庫油田,德軍缺油,可以利用的煤化石油和羅馬利亞油田,攻佔巴庫油田可以補充自己的石油供應。

    3、斯大林格勒處於伏爾加河下游平原,因為伏爾加河的原因,這片地區擁有著世介面積最大的黑土地,歷來被稱為俄羅斯的“南部糧倉”。在德軍已經佔了烏克蘭糧倉之後,再搶佔這裡,整個蘇聯基本上失去了主要的糧食產區,接下來蘇聯就會出現饑荒,很可能會不戰而敗。

    4、在進攻斯大林格勒之前,總參謀部普遍認為沒有必要攻佔這個城市。但希特勒被這個城市的名字所吸引結果把最精銳的野戰集團第六集團軍投進去了,如果佔領斯大林格勒之後,可以保障深入高加索的A集團軍群的側翼,否則A集團軍群有北包餃子的危險。

    結語:不肯撤退的斯大林同志同樣不願放棄這個他的成名之地(蘇俄內戰期間,斯大林同志就是在察裡津成名的),把大量的部隊投入這個血肉熔爐在某種意義上說,這是兩個領袖的意志決戰。

  • 12 # 歷史情感大視野

    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們先看看斯大林格勒會戰有多慘烈,死磕是什麼概念?那就是隻要磕不死,就往死裡嗑!

    斯大林格勒的戰役意義與慘烈程度

    斯大林格勒會戰號稱二戰歷史上最慘烈的大會戰,直接導致法西斯德國由戰略進攻轉為戰略防禦,加速了法西斯德國的滅亡。

    斯大林格勒會戰是二戰蘇德東線戰場的轉折點,也是整個二戰重要的轉折點之一,整個戰役歷時半年之久,蘇聯和德國都為此投入了巨大的人力物力,從1942年7月17日到1943年2月2日,在近200日的時間裡,戰鬥在不分晝夜的進行,蘇聯軍隊傷亡113萬人,法西斯軸心國傷亡84萬人,城市平民傷亡約75萬人,軸心國最後還有11萬人被俘虜,最後只活下來5000人,雙方總共傷亡在280萬人左右。由於戰爭太過慘烈,很多傷亡無法統計,實際資料可能還要更多。

    280萬人是什麼概念?

    按照我國2014年國務院印發的《關於調整城市規模劃分標準的通知》的標準,城區人口達到100萬-500萬的城市為特大城市。

    想象一下,平均每天有1.4萬人死傷,連續200天,相當於我國一個特大城市城區的人口全部死亡或者重傷,沒有一個健康的人,真可算作血流成河,屍橫遍野。

    斯大林格勒會戰中著名的馬馬耶夫崗高地爭奪,是斯大林格勒最慘烈城市巷戰的最好的縮影

    上圖為現在矗立在馬馬耶夫崗上的"祖國母親在召喚"大型雕像,右手執利劍,左手指向柏林。雕塑的底座寫滿在斯大林格勒戰役中犧牲的蘇聯官兵的名字,現在成了蘇聯衛國精神的象徵。

    1942年9月12日,已經失去信心的蘇軍62集團軍司令洛帕京被新上任的崔可夫接替,這位新上任的指揮官在面對慘烈而又岌岌可危的戰局時表示,“我發誓決不離開這座城市,我將採取一切辦法堅守。我決心要麼就守住城市,要麼就戰死在那裡。”

    而作為防守斯大林格勒的關鍵,馬馬耶夫崗位置十分重要,雖然只有102米高,但卻是斯大林格勒城區的制高點,誰佔據了馬馬耶夫崗,誰就能控制附近很大一片重要區域,包括被稱為斯大林格勒生命線的伏爾加河運輸線。

    1942年9月15日,崔可夫命令近衛13師開始爭奪馬馬耶夫崗高地,到了19日,在反覆而慘烈的爭奪中,13師人員從1萬人銳減到2700人。

    而德軍作為佔優勢的一方,也在短短的3天裡面死亡2000多人。

    直到1943年斯大林格勒會戰結束,蘇德雙方都沒有完全佔領馬馬耶夫崗。

    任何一方被擊潰後,另一方隨即組織兵力去反攻,然後又馬上就開始頑強的防守。成千上萬噸的炮彈、炸藥,時刻不停地落在高地上,把整個高地的地面都翻了一遍,隨便抓一把泥土,都能從裡面發現彈片。

    而在高地上的刺刀白刃戰,也無時不刻的在進行。

    死在這片土地的軍人和平民至今無法準確統計。

    直到今天,人們依然能不小心挖到當時戰死計程車兵的殘骸。

    這個地方太重要了,德軍必須拿下,蘇聯必須保住

    斯大林格勒,位於伏爾加河西岸地區,是橫貫歐亞兩洲的咽喉要道,更是蘇聯重要的軍事工業製造中心和糧食中心。

    1941 年,烏克蘭被德軍佔領之後,這裡就成為了蘇聯核心地區通往南方重要經濟區域和高加索油田的的惟一通道,戰略地位不言而喻。

    在斯大林格勒會戰前夕,由於德軍在蘇德戰場進展不順利,已經遭受了巨大的損失,希特勒認為德國要想取勝,必須佔領斯大林格勒,只有如此,才能儘快擊敗蘇聯,奪取蘇聯巨大的戰略資源,從而實現德國獨霸全球的夢想。

    而只要是德國需要的,就一定是蘇聯要反對的,蘇聯也有足夠的理由必須守住它,這是一個死結,必須用戰鬥來決定勝利的歸屬,別無他法。

    結語

    斯大林格勒殘酷的會戰再次告訴我們人類,毀滅我們的,很有可能是我們自己,希望我們放下所有的成見,遠離戰爭,永享和平!

  • 13 # Lihongjiu99

    1.地理位置 戰略地位重要

    斯大林格勒原名察裡津,坐落在伏爾加河彎曲部分的西岸,是蘇聯南方重要工業中心和南北交通的樞紐,地理位置、戰略地位十分重要。

    1942年4月,進攻莫斯科的德軍被擊斃擊傷16萬8千人,被蘇軍趕到了距離莫斯科100乃至350公里以外的地帶。蘇聯付出了傷亡和被俘70多萬人的慘重代價,取得了莫斯科保衛戰的最後勝利。蘇聯的戰時生產,全部遷移到東部的烏拉爾山區,離莫斯科有1600多公里。德軍沒有遠端戰略轟炸機,無法破壞蘇聯快速發展的軍工產業。

    英美盟軍提供的物資由從英國出發的商船,經過巴倫支海,運輸到蘇聯的摩爾曼斯克和阿爾漢格爾港口。商船在經過德國佔領的挪威時,經常被德國飛機、潛艇和戰艦夾攻,損失十分慘重。盟軍支援蘇聯的武器彈藥也可以先運到伊拉克港口巴士拉,再用卡車運往波斯(伊朗),最後跨越蘇波邊界將運到哈薩克。

    這種情況下,希特勒認為德國要想取勝,必須佔領斯大林格勒和高加索,才能儘快擊敗蘇聯。1942年4月5日,德軍統帥部發布了"第41號元首訓令",決定發動夏季攻勢,兵分兩路,在北方佔領列寧格勒,在南方攻入高加索,目標直指那裡豐富的油田。

    1942年夏末,希特勒作出了對德軍命運最具決定意義的一項決策:同時攻下斯大林格勒和高加索。德軍總參謀長約德爾認為高加索的命運將直接取決於斯大林格勒會戰的結果。為攻佔斯大林格勒,德軍投入了約150萬兵力,分為A、B兩個集團軍群。A集團軍指向高加索,下轄43個師,B集團軍分佈在斯大林格勒南面的奧廖爾至哈爾科夫之間,下轄71個師,包括陸軍上將保盧斯的第六集團軍。

    斯大林格勒戰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規模空前宏偉的戰役。它以1942年7月17日德軍開始進入頓河大河灣為起點,到1943年2月2日蘇聯軍隊全殲斯大林格勒地區的德軍為結束,歷時200天。戰場總面積近10萬平方公里,從遼闊的頓河草原一直延伸到陡峭的伏爾加河岸。在這次戰役的高峰期,雙方同時參加戰鬥行動的達200萬人以上,2000輛坦克,25萬門大炮和2300多架飛機。

    2.斯大林格勒是以蘇聯領袖命名的城市,精神作用巨大

    希特勒錯誤的將軍事問題不合理的結合到實際指揮中,將“斯大林格勒”這個名字視為眼中釘,想把它從歐洲的地圖上抹去,達到在政治和意識形態上的獲勝,因此決定攻佔斯大林格勒。因為希特勒被這個以他對手命名的城市吸引住了,他覺得攻佔這個以斯大林命名的城市,是炫耀自己勝利的最佳砝碼,那麼對斯大林的聲望是一個巨大的打擊。

    同樣的道理,斯大林也明白希特勒有攻心的意思,意在摧毀蘇聯人民的精神意志。所以斯大林下達命令:“不準後退一步!”,命令蘇軍必須死守這座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城市。

    持續6個多月的斯大林格勒大會戰,德國被擊斃、擊傷、俘虜和失蹤的官兵高達150萬人,佔蘇德戰場德軍總兵力的四分之一。蘇聯以犧牲56萬官兵的慘重代價贏得了斯大林格勒戰役的勝利。

    斯大林格勒會戰結束後,蘇軍在南北各路反攻作戰中頻頻告捷,列寧格勒、頓河流域、北高加索等地的德軍相繼敗退。從此,蘇軍掌握了戰略主動權,這次會戰成為蘇德戰爭的轉折點,也成為整個第二次世界大戰的轉折點。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恆大你怕不怕!前場:巴坎布+阿蘭;中場:奧古斯托+比埃拉!國安本賽季會奪冠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