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戲說歷史的貓
-
2 # 二十一世紀新搜神記
新搜神記,用科學和歷史打通神話的任督二脈。
這個雖然見於史書和小說,但根據現在對曹姓後人的dna比對,可以肯定不是真實。
曹操祖父曹騰,本為開國功臣曹參之後,雖然他本人是個宦官,但平陽侯一家人丁興旺,曾和天子四世聯姻,完全沒有必要從夏侯家過繼孩子。從dna看,曹嵩應該是曹氏族人的孩子。
至於夏侯家,血脈一樣可以上溯到開國功臣夏侯嬰,是與曹家旗鼓相當的世家,同樣沒有理由過繼孩子。
所以不要太迷信史書,科學才是硬道理。
-
3 # 風雲166368429
這應該和當時的政治關係有原因。不管曹操以前姓什麼,現在作為曹氏家族領銜人物,也受到曹氏家族的擁戴。夏侯氏或是因血緣關係或是因其他也是曹操的死忠。可看後期曹氏家族成員在政府部門的地位明顯高過夏侯氏成員。到了曹丕時,禁止皇族和近直系成員干政。都成了沒實權的富家翁。就以曹丕當時的想法,姓不姓夏侯都沒什麼。如果改姓夏侯,夏侯氏的一些高階官員也要成為富家翁了。
-
4 # 偉大的範巴斯滕說體育
曹操是東漢末年和我國曆史上偉大和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是三國的代表人物之一和曹魏政權的建立者!
曹操到底姓曹還是姓夏侯?在歷史上爭議很多!然而所說爭議實際是沒有爭議!
說曹操本姓夏侯的說法曾經盛行!這種說法以血緣來看是對的!但一定要說曹操的準確姓氏還是應當說姓曹!這個曹姓實際源自東漢掌權宦官曹騰!
曹操父親曹嵩是過繼給了太監曹騰,認曹騰為父親所以按法律規定姓曹!因此曹操跟著姓曹!而曹嵩歷史記載是夏侯姓所生!祖上是漢朝開國的股肱元勳夏侯嬰!
曹操從父輩開始到自己的子孫按照法理姓曹,然而按照血緣,都是夏侯的後代!但改夏侯為曹是開始自曹操的父親!所以曹操生出來就跟著姓曹,因此曹操的本姓是曹以法理看更加準確!
曹操法理上而不是血緣上的爺爺曹騰,祖上是漢朝開國丞相曹參!三國志作者陳壽因此寫曹操是曹參的後人!所以說無論從法理的曹姓祖上是曹參,還是血緣上的夏侯姓祖上是夏侯嬰,曹操都是漢朝開國元勳的後人出身足夠顯赫!
但以法理來看曹操的爺爺曹騰是太監,因此很多人調侃曹操是宦官後人!
曹操帳下的多位夏侯姓和曹姓名將,都是曹操這一輩的堂兄弟或族兄弟關係!像夏侯惇是曹操血緣上的堂兄弟,夏侯淵則是血緣較遠的夏侯惇族弟!曹仁,曹洪則是曹操法理上的姓氏曹氏宗族所生,同曹操是沒有血緣的堂兄弟了!
-
5 # 矇昧中的覺醒
曹操本姓夏侯,曹丕稱帝后為什麼不改回姓夏侯?
曹操本姓夏侯,相信很多人都是這麼認為的,但是在這裡,我可以說這是個虛假訊息。
嵩,夏侯氏之子,夏侯惇之叔父。太祖與惇為從父兄弟。
這就是大家所熟知曹操本姓夏侯的出處,三國時吳國人寫的《曹瞞傳》。三國時期三個國家敵對相互攻擊,極有可能含有詆譭之意,而且這是一本野史,所以這本《曹瞞傳》可信度不高。
除了這本書外,還有劉義慶的《世語新說》,但是這本書是一本小說,裡面記載很多文人軼事、志怪傳聞、坊間流言,內容可能都是照搬《曹瞞傳》的,可信度也不高。
我的依據是另一本書-《三國志》,它是二十四史之一,和《史記》、《漢書》、《後漢書》並稱為“前四史”,屬於各朝各代官方承認的正史,可信度高。
《三國志》記載,太祖武皇帝,沛國譙人也,姓曹,諱操,字孟德,漢相國參之後。
既然是漢朝相國曹參之後,那他姓曹確鑿無疑。至於曹嵩給曹騰當養子完全可能就是曹氏一族內部的“過繼”關係。
可能有人問,為什麼曹操一起兵,夏侯兩兄弟就來投靠他?夏侯淵、夏侯惇(dun)兩兄弟是西漢開國功臣夏侯嬰的後代,世代居住在沛國譙縣。而曹操是西漢相國曹參的後代,也居住在沛國譙縣,而且兩家的祖先都是大漢的開國功臣,跟隨劉邦打天下的存在。
兩家一直關係緊密,世代聯姻,我們就以東漢末年舉例。
夏侯淵的妻子是曹操正妻的妹妹曹操的女兒嫁給了夏侯惇的兒子夏侯楙夏侯淵的長子娶了曹操弟弟的女兒單單是在東漢末年,兩家都聯姻數次。古代注重門當戶對,距離這麼近的兩個世家,祖先還都是同僚,兩家的親近也實屬正常。
關鍵的是曹操從小在他們中間就是大哥,相當於“孩子王”,夏侯淵還替曹操頂過罪。曹操從小就憑藉人格魅力征服了這些同年齡段的孩子。當曹操徵兵時,家族願意夏侯兩兄弟去幫助曹操,他們自己也願意。
回到問題,曹丕為什麼不改回夏侯?顯而易見,曹操都是曹參的後代,實屬姓曹,曹丕又怎會改名呢?另外改名不是想改就能改,他代表的是一個家族,就算是皇帝也不能隨心所欲的更改自己的姓。
-
6 # 小明觀歷史
看了很多其他回答,發現都是從“太監養子”“面子問題”“身份問題等角度來分析。但這裡我想從曹丕的政治策略方面來回答,曹丕為什麼不能改姓夏侯。
但是,我們都知道,曹操是依靠曹氏和夏侯氏的家族子弟發家的,兩曹二夏侯都是最早跟隨曹操打天下的人,而且他們的功績更是完全勝過曹操其他的將領。也就是說曹魏的天下是曹氏和夏侯氏宗親的,不僅僅是曹操父子的。其中的各種厲害關係錯綜複雜。這對於一個國家來說是非常危險的,國家顛覆也就是頃刻之間。
公元217年,曹丕即魏王,這不僅僅是接班人的交替,更是曹魏集團由“政治團伙”到“國家”的轉變。基於以上問題,曹丕在政治體制內主要做了以下幾件事:1.推行九品中正制,廣泛獲得氏族的支援;2.,改革官制,設立中書省,將人事權、行政權都統一到了自己的手中;3.遠離曹氏宗親,任用一批如陳群這樣的外人;4.削藩,將曹氏夏侯氏宗親的兵權進一步削弱。這一系列措施的目的都是為了“加強中央集權”。其實說白了就是為了打壓曹氏宗親。
如果這時候曹丕改姓夏侯,這將釋放什麼訊號呢?
曹氏夏侯氏宗親會認為:曹丕雖然是皇帝,可還是咱曹家/夏侯家人,這天下還是咱曹家/夏侯家人的,今後做事會更加肆無忌憚,反正國家都是自己家的,皇帝不是不是咱哥就是咱叔啊侄啊的;
士人會認為:曹丕不管是夏侯還是曹,都是他們宗親的人,今後在做事上,誰還敢對曹氏/夏侯氏動粗,之前幹過打壓宗親時的人則會膽戰心驚,結果是涼士人的心。
除訊號之外,還得做幾件事,不利於加強中央集權的事:
1.既然姓夏侯了,對夏侯氏要不要封賞啊,封幾個王侯不應該嗎?
2.雖然現在姓夏侯了,但是咱之前都是姓曹。不能說改個姓就疏遠了曹氏吧,不得同樣封幾個王侯嗎?
但這問題是,曹氏夏侯氏哪個不是出將入相呢?還能夠給他們多少的封賞呢?
所以綜上,咱只單單從曹丕為王稱帝角度上就能夠分析的出,改姓夏侯是絕無可能的事了。
-
7 # 方圓論壇
所謂的曹操本姓夏侯是怎麼來的呢?這個說法出自於小說《三國演義》。其中對曹操的介紹就有“為首閃出一將:身長七尺,細眼長髯;官拜騎都尉;沛國譙郡人也,姓曹,名操,字孟德。操父曹嵩,本姓夏侯氏;因為中常侍曹騰之養子,故冒姓曹。”這就是所謂的曹操本姓夏侯的由來。但羅貫中的這個說法可信嗎?我覺得不可信,要知道小說《三國演義》的主旨就是“尊劉貶曹”。其中充滿了對劉備,對蜀漢陣營的褒獎。而對於曹操和曹魏陣營則是貶低貶低再貶低。羅貫中之所以把曹操的身世進行“矮化”,其根本目的是為了和劉備的宗室子弟出身進行對比,進而更進一步抬高劉備,貶低曹操。但這僅僅是小說故事而已,並不具備參考性。
眾所周知,目前為止史學家研究三國曆史上的最主要參考文獻就是陳壽所著的《三國志》。陳壽在《三國志·武帝紀》中對曹操的身世也有一個簡單的描述。其中記載為“太祖武皇帝,沛國譙人也,姓曹,諱操,字孟德,漢相國參之後。桓帝世,曹騰為中常大長秋,封費亭侯。養子嵩嗣,官至太尉,莫能審其生出本末。嵩生太祖。”從這裡我們可以看出,曹操本姓就是曹姓,而且他還是漢朝開國名相曹參的後裔,由此可見所謂的曹魏本姓夏侯就是一個謊言。相對於一本小說,自然是史書記載更值得我們去相信了。
既然如此,那為何會有曹操本姓夏侯這個說法呢?陳壽的《三國志·武帝紀》裴松之註解中提到“吳人作《曹瞞傳》及郭頒《世語》並雲:(曹)嵩,夏侯氏之子,夏侯惇之叔父。”這就是說,曹操本姓夏侯是根據《曹瞞傳》和郭頒《魏晉世語》而來的。但《曹瞞傳》是三國時期吳國人所著之書,敵對勢力所記載的東西如何能信?再有《世說新語》,要知道《世說新語》可是一本文言文的小說集,其中所記載故事,全部來自於民間傳聞和小說故事。這又如何能當真?
還有人說,陳壽做《三國志》時就把曹氏和夏侯氏放在了一起做傳,《三國志我·諸夏侯曹傳》就是這麼來的。既然史書如此記載,那麼是不是說明曹氏和夏侯之間有什麼不為人知的故事呢?這一點疑問實際上清朝時期的史學家就已經明證了,清代考據學家潘眉在其著作《三國志考證》中就說,陳壽《三國志》中莫能審其生出本末’,於列傳則以諸夏侯曹為一卷,顯以夏侯氏為宗室矣。這足以說明曹氏和夏侯氏是沒有關係的。曹操也並非本姓夏侯。
要知道古人是非常講究禮制的。如果曹操本姓夏侯,那麼當他得勢後肯定會迴歸本姓。即使曹操沒有這麼做,那曹丕稱帝也一定會改回本姓,但他們既然都沒有這麼做,那就足以說明曹氏並非本姓夏侯。明朝萬曆首輔大臣申時行,他小的時候就被祖父從小過繼于徐姓舅家,故而申時行年幼時一直都叫徐時行。但徐時行高中狀元之後,他就想要恢復本姓,因此又改回了申姓。由此可見古人對於自己的姓氏有多麼看重。這還是明朝,要相對開放一些的時候,東漢時期禮制更加的嚴謹。如果曹氏本姓夏侯,如果他們沒有改回本姓,一方面不能光宗耀祖,另一方面也會被指責禮制有虧,但既然沒有歷史明證證明曹氏禮制有虧,這就足以證明曹氏本姓夏侯就是敵對勢力的汙衊之語罷了。
-
8 # 老夫從不吹牛
你有見過祭祖把自家祖宗扔了,拜祭別人祖宗的嗎?
1.曹操本姓夏侯這個說法本就不實。
2.就算真是夏侯家的子嗣,在禮制上,過繼之後與夏侯家也已經沒有了關係,沒有任何理由改回夏侯。
過繼過繼本來就是沒有子女的人,收養同宗或者親戚的子女為後嗣,目的是為了傳承家業,延續香火。
所以在古代的禮制上,過繼之後就與原來的家庭沒有了關係,只能承認現在的親緣關係。
比如袁紹,本來是袁隗的兒子,但是袁隗的哥哥袁成因為沒有子嗣早逝,所以把袁紹過繼給了袁成。那麼當時的法理上,袁紹只能稱呼袁成為“父親”,而稱袁隗為“叔父”。
“曹騰為中常侍大長秋,封費亭侯。養子嵩嗣,官至太尉,莫能審其生出本末。嵩生太祖。”--《三國志·魏書·武帝紀》
曹操出自夏后氏的說法“嵩,夏侯氏之子,夏侯惇之叔父。太祖(曹操)於惇為從父兄弟”。--《曹瞞傳》
這是曹操來自夏侯家族的傳說之始源。就是三國時期吳國的一個名不見經傳的人寫了《曹瞞傳》,上面說了曹操來自於夏侯。而後來裴松之為《三國志》做注的時候也提了這麼一句。
但是《三國志》原書上是沒有的。
一本是正史二十四史之一,一本是野史,在沒有其他參考條件下,首選正史。
再說《曹瞞傳》,看看這書名,對曹操的牴觸情緒溢於言表,曹操,字孟德,魏太祖武皇帝。卻被後人寫書以小字來為書名,本身就缺乏可靠性。就這麼一本野史雜談,難以當真。
另外,曹操是有堂兄弟的,如曹洪,曹仁,曹純,曹休都是曹營裡的大將。說明曹氏並非一脈單傳,而且關係並不差。那麼問題來了,以曹騰當年的地位,首選的繼子,一定是曹氏本族,而且曹騰又沒有老婆,也沒有理由選擇外姓人做繼子,就算他同意,他的親族,他的父親等等也必定不會同意。
“太祖武皇帝,沛國譙人也,姓曹,諱操,字孟德,漢相國參之後。”---《三國志·魏書·武帝紀》
在此基礎上,再來看看《三國志》就會發現,首先介紹的就是曹操是曹參之後,也可以理解為他本來就是曹參的後人,跟曹騰本來是本家甚至很親很親。
曹營裡的夏侯一本野史,之所以能造成這麼大影響,使得眾人都深以為然,主要還是因為曹營裡的夏后氏太多。夏侯淵,夏侯惇等諸多夏侯氏族人一直是曹氏的左膀右臂。
其實他們的淵源,《三國志》也記載的很清楚,不僅都是沛國譙人,而且世代姻親,從起兵之初一直是全力相助。
夏侯氏就如劉備身邊的關羽張飛,但是影響又遠遠大於關張。因為關羽張飛,他們二人都是小家族,影響力有限,給於劉備早期支援也是有限,加之家族裡也沒有那麼多人。
夏侯則不同 ,同樣是一地望族,曹操能夠起兵可以說都是離不開這些家族的幫襯,所以哪怕後來壯大了,可以無視了,但兩方面原因,使得不得不繼續重要夏后氏。
1.一個是已經盤根錯節的關係網,軍中,家庭都是休慼與共,無法分離。
2.另一個也不能讓功臣寒心,還沒卸磨呢,怎麼可能殺驢?
總結:曹丕稱帝之後,需要立廟祭祖,祖先只能是曹氏,也只能是曹騰這一支,這才是禮制。
-
9 # 語說漫談
關於曹操本姓夏侯的說法,是出自於裴松之注《三國志》的說法,這個觀點是東吳人的《曹瞞傳》中記載的,也就是說陳壽在編寫《三國志》的時候,對於曹操本姓夏侯的觀點他是沒有采納的,也就是在陳壽看來,這個說法是站不住腳的,而陳壽對待史料的態度是非常嚴謹的,也就是他認為不正確的觀點是不會採納的,而且這個說法還是來自於敵對國東吳,這在古代抹黑對手本身就是非常常見的事情,比如《魏略》中也有很多觀點抹黑蜀漢,最明顯的就是張飛娶夏侯氏為妻,在曹魏的史書中變成了強搶了,所以在小編看來,這種說法明顯站不住腳。
我們透過《三國志》的記載,能夠看得出曹操的身世,它的記載是這樣的:太祖武皇帝,沛國譙人也,姓曹,諱操,字孟德,漢相國參之後。桓帝世,曹騰為中常侍大長秋,封費亭侯。養子嵩嗣,官至太尉,莫能審其生出本末。嵩生太祖。簡單的說就是曹操的祖上是曹參,他的祖父曹騰在漢桓帝時期擔任中常侍,也就是宦官,因為沒有子嗣,所以收養了一個養子曹嵩,而曹嵩就是曹操的父親。這是陳壽的記載,根據陳壽治史的嚴謹態度,我們有理由相信,至少在陳壽考證的證據來看,曹操是西漢相國曹參的後裔,而曹嵩的身份不能夠考證出來,如果陳壽能夠有證據證明曹操本姓夏侯的話,他一定不會不記載,所以留下了曹嵩“莫能審其生出本末”的記載。
按照古代人的一般性操作,收養子的話,通常的情況都是從本家的後輩子弟中選擇子嗣來收養,我們不說其他的歷史時期,就是說三國時期,諸葛亮在沒有子嗣的時候,選擇收養親哥哥諸葛瑾的兒子諸葛喬,後面因為諸葛亮有了自己的子嗣,再加上諸葛恪被東吳誅殺,導致諸葛家子孫全部被殺,最後重新讓諸葛喬回到諸葛瑾的名下繼承香火,可以說諸葛亮的這種操作,是古代最常見的收養的情況,而古代古代的宦官而言,他們自幼淨身入宮,沒有子嗣,而他們收養子嗣就是為了延續香火,這對於古代人而言是非常重要的事情,通常情況下一定會選擇與自己有著一定血緣關係的本家後輩子弟中選擇,除非某些特殊情況導致他們沒有選擇,也就不得不做出其他的選擇,比如後周太祖郭威,在起兵之後,後漢末帝將郭威在京城的家族全部殺害,根據《新五代史》的記載:嬰孺無免者。也就是說就是嬰兒也不會放過,結果就是郭威沒有了子嗣,最終收養外甥柴榮為養子,並且將皇位傳給了養子;南宋高宗趙構也是沒有子嗣,因為太宗一脈基本上都被金軍俘虜,最終他選擇了太祖趙匡胤的後人作為自己的養子,也證明了古代選擇養子一定首先考慮血緣關係,因為這在他們看來,血緣是不可割捨的紐帶。
我們來分析曹操祖父的情況,曹騰想要選擇養子來繼承香火,首選自然就是本家的後輩子弟,這樣一來曹騰有了後人,而且與自己的血緣關係還比較近,而陳壽認為曹嵩的出身沒有辦法考證,也就是說根據當時的記載,看不到任何曹嵩是誰的後人的記載,但是陳壽肯定曹嵩是曹騰本家的後人,因為曹操的身份明確的記載著是漢朝丞相曹參的後代,如果曹嵩不是曹騰的本家後人,那麼這個說法也就不成立了,就像東吳人的說法曹操本姓夏侯,如果屬實的話,陳壽不會留下這麼明顯的錯誤,那麼就只能夠有一種可能,曹嵩和曹騰的血緣關係比較遠,其實這個可以理解,如果曹騰家當初比較有實力的話,應該不會選擇進宮成為宦官,畢竟這在古代並不是光彩的事情,尤其是曹家是曹參的後人,本身家族就是大士族,而曹騰卻選擇了進宮,說明曹騰這一脈發展的非常不好,雖然後面曹騰發家了擔任了中常侍,但是想要從發展比較好的曹家後人中選擇養子,基本上不太可能,唯一的選擇就是同樣從已經落魄的本家中選擇,所以留下記載的可能性也就不高了。
那麼為什麼會有曹操本姓夏侯的說法呢?
其實主要的來源就是兩點,一個就是曹操起家追隨的宗族就是兩家,除了曹家之外,另外一個就是夏侯家,而且曹操麾下最信任和最受到重用的就是曹家和夏侯家的子弟,其他外姓武將的地位都要在夏侯家和曹家武將之下,比如夏侯惇從曹操起兵就開始追隨,參與曹操幾乎所有的軍事行動,最終被曹操拜為前將軍,長期擔任方建軍主帥的重任,在曹丕稱帝后擔任大將軍;夏侯淵也受到曹操的重用,擔任徵西將軍,在曹操拿下漢中之後,派遣夏侯淵鎮守漢中,最終被劉備手下武將黃忠斬殺;而其他曹家的子弟如曹仁、曹洪、曹休、曹真等等,都是曹操最為倚重的武將,從曹操對待夏侯家和曹家同等的態度,以及夏侯家和曹家堅定的支援曹操,自然也就讓人們認為夏侯家如此支援曹操,雙方之間肯定存在血緣關係,自然也就會有曹操本姓夏侯的說法了。
另外一個就是陳壽在編撰《三國志》的時候,將夏侯家和曹家武將合為一傳,也就是在陳壽看來,夏侯家和曹家同樣作為宗室,也就是說將他們兩家的地位等同,自然也就讓一部分人認為夏侯家和曹家有親屬關係,再加上曹操父親是曹騰收養的養子,也就很容易讓人們將兩者聯合在一起,也就出現了曹操本來是夏侯家血緣的說法,只不過被曹騰收養了,但是如果真的是這樣的話,等到曹操成為東漢丞相,魏王之後,怎麼可能不去迴歸本姓呢?尤其是後面子孫取代漢朝建立魏國,作為皇帝的話,這件事情更加重要,而曹操後人沒有迴歸夏侯,說明曹家與夏侯家沒有血緣關係。
至於夏侯家為何如此支援曹操呢?其實主要就是夏侯家是漢朝開國功臣夏侯嬰的後人,而曹操祖上是曹參,他們當初都是劉邦手下的大將,兩個家族之間的關係很親近,而且這其中與一個人有著很重要的關係,她就是漢景帝的女兒平陽公主,她原本嫁給了曹參的曾孫曹壽,並且生育了一個兒子曹襄,不過曹壽去世的太早,最後平陽公主改嫁夏侯嬰的曾孫夏侯頗,這樣兩家也就因為平陽公主有了聯絡,而且同是漢朝功臣,之間通婚的情況肯定不在少數,而且夏侯淵的妻子就是曹操的內妹,也就說明夏侯家和曹操有親屬關係,自然全力支援曹操也就能夠理解了,而曹操如此的信任夏侯家也不是沒有道理的,所以曹操本姓夏侯的說法,也就完全經不起推敲,既然沒有辦法證實的事情,自然只能夠算作謠傳了。
-
10 # 亂世中的歷史
如果曹操根本不姓夏侯,那麼就談不上曹丕不改回姓夏侯了。曹操姓夏侯的出處是《曹瞞傳》和《魏晉世語》(裴松之注《三國志·武帝紀》時引用),但是並不被人們信服。具體闡述如下:
一、曹家、夏侯家通婚頻繁,為禮制所不容按照《曹瞞傳》和《魏晉世語》的說法,曹嵩是夏侯惇的叔父,曹操和夏侯惇是從兄弟關係。如果這個結論正確,那麼曹家和夏侯家幾代人頻繁地通婚就值得商榷了。
只舉一個例子:夏侯懋娶了清河公主。夏侯懋是夏侯惇的兒子,清河公主是曹操和劉夫人所生,也就是曹昂的親姐姐(或親妹妹)。如果曹操姓夏侯,那麼夏侯懋和清河公主也是從兄妹關係。
(清河公主劇照)
先說兩個概念,即“從”和“族”。“從”指的是有同一個祖父(也有說同一個曾祖父);“族”則指的是有共同的高祖父。
根據《禮記·大傳》的記載:“同一姓氏之人,往上到同一高祖,往下到玄孫以後,即便血緣關係已經很遠了,也不可以通婚。”
按照《禮記》的記載:不要說夏侯懋和清河公主這樣的“從兄妹”,就算是“族兄妹”也不可以通婚。曹操也是飽讀詩書之人,這個道理他不會不清楚。
(夏侯懋劇照)
二、士大夫階層從來沒有詬病過曹家、夏侯家通婚的事在東漢末年,曹操和士族階層的關係一向不好。
首先,曹操宦官後代的身份讓士大夫們從心眼裡瞧不起這個“贅閹遺醜”。東漢末年宦官干政嚴重,尤其是漢靈帝時期的“十常侍亂朝”讓士大夫們恨透了這些閹人以及他們的後代。
其次,曹操“唯才是舉”影響了士族階層的利益。東漢末年到魏晉時期門閥士族階層壟斷了朝堂,所以才有了袁紹這種“四世三公”的顯赫家族。曹操接管朝政後接連下過三次“求賢令”,不問出身只看才華。這便對傳統計程車族階層構成了威脅,他們的“蛋糕”要被人分走了。
基於以上兩個原因,那些知名計程車大夫只要有機會便會對曹操冷嘲熱諷。禰衡裸身擊鼓羞辱他;孔融數次挖苦他,還借曹丕納甄氏為由製造緋聞;陳琳更是把他家祖孫三代罵了個遍。然而不管是《後漢書》還是《三國志》都沒有任何一條士大夫譏諷曹家、夏侯家通婚的記載,這也間接證明了他們倆家應該沒有血緣關係。
(甄夫人劇照)
結語透過《三國志》和《後漢書》的記載來看,兩家大機率不會有血緣關係。曹操的一舉一動都被無數雙眼睛盯著,那些門閥士族絕對不會放過任何一次抨擊他的機會,曹操也沒有什麼道理在這種問題上讓那些“敵對勢力”找到把柄。或許這個問題還會被爭論下去,也只有曹操墓被發現的那一天才可以揭開謎底。
-
11 # 漩渦鳴人yy
曹操的父親,是曹操名義上的爺爺抱養過來的,也就是俗稱的養子,這也就是為什麼當時東漢末年有人跑到曹操的家門口,對著曹操的家門說了一句閹贊之後!
說實話,這個問題其實很好理解!過經過問答區裡面某些人生的混水摸魚,這問題一下子又變得撲朔迷離起來了!
從曹操軍隊體制上來講,曹操軍隊內部掌握實際兵權的並不是曹操手底下的五子良將!是曹操手下的八膘,這八個人是曹操的親族!並且掌握著曹操手底下大部分的軍隊,其中一個最著名的大都知道夏侯惇!
這個人是曹操起兵時候的合夥人,並且在曹操起兵成功之後,一直掌握著曹操手底下最精銳的一支力量,這支力量就是青州兵!
如果說夏侯家族跟曹家,僅僅只是八拜之交,或者是夏侯惇跟夏侯淵和曹操之間的關係關係特別好,所以這兩大家族走的比較近的話!那曹操也不可能給夏侯惇,夏侯淵這個待遇!要知道,如果曹操兩腿一蹬直接歸西,那夏侯惇很有可能就會成為整個曹魏集團最具影響力的那個人,萬一這個時候夏侯惇起了不成之心!別告訴我這種事情不可能ni給我一個說法,為什麼夏侯惇會死心塌地的跟著曹操,為什麼夏侯家族會成為曹操個家族最鐵桿的粉絲,並且曹操對夏侯家族放心至極?
只有一個可能,血濃於水!可問題就在於,這個血濃於水究竟是來自於它的父系還是來自於她的母系!我想雖然歷史對這方面的季度稍微模糊,但我也不相信說曹操,他的老媽可能來自於夏侯家族吧!真要是這樣,按照古人的習慣,嫁出去的女兒潑出去的水,那也不可能會這麼關係緊密!
有一種可能,那就是曹操,他的父親曹嵩!是從夏侯家族抱過來的一個孩子!
除此以外,沒有任何其他的可能性,否則光,一個軍隊上面的問題,這就是一個爛攤子!
當然,也有人會搬出一套假說法,說什麼某個教授驗證了什麼,曹操這個家族裡面不可能擁有夏侯家族的這種血緣……
我先不吐槽這個教授從哪裡搞到這種基因藍圖!我就想說一下,夏侯家族跟曹家二者之間距離這麼近,都來自於同一個地區,那組上你要說沒透過婚。這是我是不相信的!就是同一個地區的人往上數各十袋八袋的,那不都是一家人吧!結果你告訴我說曹操這個家族裡面沒有夏侯家族的那種基因,這話誰信啊?你是過來收智商稅的嗎?而且我都不知道你這個基因是從哪兒弄過來的,曹操確實他有這個可能性,能把那個頭骨拿過來分析一下它的基因,你的夏侯家族的基因,你從哪拿來的?
總之,他們又搬出來一套什麼說法,就是這個記錄是來自於曹魏政權的敵人!你偏得要把承受從縫裡面繪圖,轉身把他給拉出來,問他曹操到底是從哪兒來的,從他嘴裡面親口說出來,然後你才覺得安心,是不是?陳壽是誰?他在寫三國志的時候是誰的程子?雖然那個時候是司馬家族的天下,但是司馬家族傳承的就是曹魏證券,因此他不可能說曹操的壞話,反而這些東西只能夠透過其他人做一遍說出來,為什麼?這是一件不光彩的事情!
你這個家族缺乏了傳承的能力,回過頭從其他家族抱了一個孩子過來,這代表的是什麼?這代表著就是夏侯家族是否擁有順位繼承權這樣一個問題!這也就是為什麼曹操沒有把自己的姓氏,曹式改為夏侯氏!你想想,如果曹操真的改成了夏侯操!那麼夏侯惇,夏侯淵還有他的子子孫孫,還有他的祖輩,父輩這些人名分怎麼擺?這些人,他的子孫後代應該給他分什麼樣的待遇?不可能曹操你自己的族人,那你有好的待遇,我跟你血緣上面如此近的一些人,我不可能沒有特權!
雖然只是改一個名字,但是這對於曹操來說,影響的是接下來的方針大策!總體而言,就一句話,特權只屬於曹操的後人,不屬於夏侯家族的後人!
-
12 # 張言好書畫
《三國演義》裡介紹曹操時說,曹操本夏侯氏之後,因中常侍曹騰無子,故曹操之父曹嵩是夏侯之子過繼給曹騰後的名字,曹操隨父姓,自然姓曹!
實際上《三國演義》裡眾多場合,不同的人都說曹操是曹相國之後,這是因為其父過繼給曹家之後就是曹家的繼承人,經過世俗禮法的確認的行為!曹參是西漢開國元勳,繼蕭何而為相,“蕭規曹隨”,無為而治,天下太平,社會經濟恢復與發展良好,受到後人讚譽!夏侯嬰是劉邦起事的核心成員之一,多次救劉邦於危難之中,並且最先發現韓信的才能,在西漢的建立過程中立下大功!曹氏、夏侯氏都是漢代的名門望族!
既然曹家、夏侯氏都是望族,曹操之父已過繼給曹家,豈能反悔?既不合禮制,也會被世人笑話!曹操起事時得到了曹家的曹仁、曹洪,夏侯氏的夏侯惇、夏侯淵兄弟鼎立相助!曹操託孤時第一個叫的就是夏侯惇,夏侯淵在定軍山被黃忠斬殺後,曹操痛哭兄弟被殺後起兵為其報仇,可見曹操內心是知道自己夏侯氏血統,夏侯弟兄為曹操也是拼命打江山!
而曹家的曹仁兢兢業業守樊城,被關羽圍困,彈盡糧絕也不放棄,曹洪背曹操過河、拼命抵抗馬超救曹操!反觀劉備的小舅子糜芳輕易放棄堅固的程池,導致荊州失守,關羽被殺,蜀漢損失慘重!因此曹家勢力也是曹操爭霸的重要力量!
總起來說,曹操的霸業是曹氏、夏侯氏兩族竭盡全力支援的結果,那麼曹丕稱帝后怎麼能改回夏侯姓氏呢?不管是姓曹的現狀,還是禮制,曹、夏侯氏兩族的勢力都不支援其改姓,有什麼用呢?難道還能給曹操等故人及曹氏現存的人都改姓?顯然不可能,也沒這個必要!
-
13 # 34個代表
按照三國志武帝紀的記載,曹操不可能姓夏侯,所以曹丕稱帝后更不可能改姓夏侯。
太尉在東漢時候是三公之一,地位尊貴。曹操的父親曹嵩,就曾經擔任過這一高階職務。按理來說,在東漢那個注重出身門第的時代,作為大宦官曹騰養子,又是三公之一的曹嵩,人們想了解其身世應該很簡單。但在三國志 武帝紀裡卻記載“莫能審其生出本末”,也就是根本搞不清楚曹嵩是哪來的。
古代中國人對祖先是很尊敬的,有一種仇恨就是刨祖墳汙衊祖宗。樂毅率五國聯軍攻齊,最後齊國只剩下即墨和莒縣。最後就是因為樂毅的繼任者騎劫刨了齊國人的祖墳,讓齊軍上下同仇敵愾。田單的火牛陣才成功上演,一舉翻盤。
陳壽寫三國志時,曹操的後人那時候還是陳留王。陳壽這樣寫曹家的祖輩,明顯有失尊敬。曹操的後代為什麼不提出異議呢?估計主要原因有兩種可能:
第一種,如此寫法是皇帝的授意,目的是貶低曹家。
第二種,曹操的祖先是貧下中農,沒有家譜,所以確實沒法查出祖先,陳壽這樣寫是實事求是。
個人覺得第二種說法更靠譜,因為司馬家的江山是篡魏而來,貶低曹家對司馬家沒有好處,而且後世西晉滅亡時,司馬氏南逃時也沒忘記把曹家也給捎上,從這一事實看,司馬家對待曹家並不惡劣。
如果曹操祖先是夏侯嬰,夏侯嬰雖然比曹參略差,但也不是泛泛之輩。既然大家都知道曹嵩是曹騰的養子,那把曹嵩和夏侯嬰聯絡起來,並沒有降低曹操的出身。如果是事實,那陳壽大可以照實記錄。而陳壽採取這種模糊的說法,自然是因為曹操祖先只是普通人家,根本無從去追查幾代前的祖先是誰。
這也直接推翻了曹操出自夏侯氏的說法。曹丕自然不可能去改成夏侯。
再說如果曹操出自夏侯氏,那就不可能出現夏侯氏和曹家一直通婚的情況。在古代傳言方、汪、江、洪、翁、王不通婚,就是因為他們出在同一個家族。張作霖原為大城李氏的孩子,就有傳言張作霖要求後人不能與大城李氏通婚。
所以說曹操必然不是夏侯氏之後,曹丕自然不會改姓。
-
14 # 韶華傾夢
曹操,其本姓為夏侯一說,主要來自於東吳時期吳人所著的《曹瞞傳》。
“嵩,夏侯氏之子,夏侯惇之叔父。太祖於惇為從父兄弟。嵩生太祖。”
從曹瞞傳的記載來看,不難發現,吳人直接認為曹操姓夏侯,與夏侯惇是堂兄弟的關係。按理說,東吳所在的時期就是三國時代,若是當時的人為曹操立傳的話,應當是比較可信。但是,不知道你們發現沒有,吳人立傳的時候,直接用的是曹瞞。
曹操的小名叫阿瞞,亦或者是吉利。為他人立傳,吳人用了曹操的小名。再說,小名也只能是親密關係較為親近的人才用。而關係生疏的人,若是直接稱呼他人的小名,不僅是佔了人家的便宜,還十分不禮貌。
而且,從當時曹魏和東吳的敵對關係來看,就算是吳人為曹操立傳,在這樣的情況下,吳人也不太可能把曹操寫的多客觀。所以,個人認為曹操本姓夏侯不太可信。
相對的,在《三國志·武帝紀》中,認為曹操是西漢相國曹參之後,父親曹嵩是曹騰的養子。
“太祖武皇帝,沛國譙人也,姓曹,諱操,字孟德,漢相國參之後。”
曹騰為漢相國曹參之後,但是一個家族,在三代之後就有可能出現了本家和分家之分。在這樣的情況下,到了曹騰這一代,出現一個宦官也不是不可能的。因為曹騰為人謹慎厚重,得鄧太后的看重,便讓曹騰侍候皇太子讀書。
在服侍的四代皇帝中,曹騰未有顯著過失,而且因為他心懷寬廣,多次舉薦賢才,更是得到皇帝的器重。但可惜的是,曹騰為宦官,無法生育,他在宮中也僅有一位“對食”的妻子。所以,為了自己死後有祭祀,便從族中過繼了曹嵩。
曹家在譙縣也是豪門望族,這麼一個顯貴的家族,是不可能從其他家族裡過繼一個外人過來的。再說,當時的曹家有這麼多的子嗣,像曹仁的父親曹熾、還有曹鼎,以及曹瑜等人。而已曹騰當時的顯貴身份來看,他完全可以選擇一箇中意的族子,而不是異姓。
此外,以宗法制來看,只要是收養為養子,亦或者是繼子,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夠繼承家族位置,延續血脈。所以,當時曹騰無子,而過繼了曹嵩之後,那曹嵩就是曹騰的嫡子。
所以說,曹操作為曹嵩的兒子,也就一脈的奉祀了曹騰的香火。在這樣的情況下,曹操當然是姓曹而不是所謂的夏侯,而這麼一來,作為兒子的曹丕自然也是不會改姓。當然了,以曹氏和夏侯氏在西漢時期的關係,兩大家族在中興之後有可能世代聯姻。而四百年之後,到了曹操和夏侯惇這一代,他們並肩作戰也沒有什麼可奇怪的。
-
15 # 慕容887
對曹丕而言,帝位最重要,只要上位姓曹姓夏侯都成。卑微的人或許要認一個“自帶光環”的同姓祖先,給自己“撐面子”,這事魯迅先生筆下的阿Q幹過,效果明顯不好。
類似,朱重八當皇帝后也幹過。先想認朱熹為祖,實在太勉強;再想自己做過要飯和尚,造反起家,天下誰不知道;再想已經貴為天子,認祖不知道誰沾誰的光呢?這老兄就此打消念頭。天下都是老子的,你們他媽才要統統跟我姓。猜想,同為皇帝想法應該雷同。
“曹家店”到曹丕手裡已經營四代,根正苗紅,名揚天下,改姓太不明智。那年頭沒報紙、廣播、網際網路,鬧改姓妖娥子,讓天下人明白曹丕就是夏侯丕,難度堪比創業。
以上純系瞎猜,毫無根據。
-
16 # 雜文史事
關於曹操本姓夏侯的說法,是出自於裴松之注《三國志》的說法,這個觀點是東吳人的《曹瞞傳》中記載的,也就是說陳壽在編寫《三國志》的時候,對於曹操本姓夏侯的觀點他是沒有采納的,也就是在陳壽看來,這個說法是站不住腳的,而陳壽對待史料的態度是非常嚴謹的,也就是他認為不正確的觀點是不會採納的,而且這個說法還是來自於敵對國東吳,這在古代抹黑對手本身就是非常常見的事情,比如《魏略》中也有很多觀點抹黑蜀漢,最明顯的就是張飛娶夏侯氏為妻,在曹魏的史書中變成了強搶了,所以在小編看來,這種說法明顯站不住腳。我們透過《三國志》的記載,能夠看得出曹操的身世,它的記載是這樣的:太祖武皇帝,沛國譙人也,姓曹,諱操,字孟德,漢相國參之後。
桓帝世,曹騰為中常侍大長秋,封費亭侯。養子嵩嗣,官至太尉,莫能審其生出本末。嵩生太祖。簡單的說就是曹操的祖上是曹參,他的祖父曹騰在漢桓帝時期擔任中常侍,也就是宦官,因為沒有子嗣,所以收養了一個養子曹嵩,而曹嵩就是曹操的父親。這是陳壽的記載,根據陳壽治史的嚴謹態度,我們有理由相信,至少在陳壽考證的證據來看,曹操是西漢相國曹參的後裔,而曹嵩的身份不能夠考證出來,如果陳壽能夠有證據證明曹操本姓夏侯的話,他一定不會不記載,所以留下了曹嵩“莫能審其生出本末”的記載。按照古代人的一般性操作,收養子的話,通常的情況都是從本家的後輩子弟中選擇子嗣來收養,我們不說其他的歷史時期,就是說三國時期,諸葛亮在沒有子嗣的時候,選擇收養親哥哥諸葛瑾的兒子諸葛喬,後面因為諸葛亮有了自己的子嗣,再加上諸葛恪被東吳誅殺,導致諸葛家子孫全部被殺,最後重新讓諸葛喬回到諸葛瑾的名下繼承香火,可以說諸葛亮的這種操作,是古代最常見的收養的情況,而古代古代的宦官而言,他們自幼淨身入宮,沒有子嗣,而他們收養子嗣就是為了延續香火,這對於古代人而言是非常重要的事情,通常情況下一定會選擇與自己有著一定血緣關係的本家後輩子弟中選擇,除非某些特殊情況導致他們沒有選擇,也就不得不做出其他的選擇,比如後周太祖郭威,在起兵之後,後漢末帝將郭威在京城的家族全部殺害,根據《新五代史》的記載:嬰孺無免者。
也就是說就是嬰兒也不會放過,結果就是郭威沒有了子嗣,最終收養外甥柴榮為養子,並且將皇位傳給了養子;南宋高宗趙構也是沒有子嗣,因為太宗一脈基本上都被金軍俘虜,最終他選擇了太祖趙匡胤的後人作為自己的養子,也證明了古代選擇養子一定首先考慮血緣關係,因為這在他們看來,血緣是不可割捨的紐帶。我們來分析曹操祖父的情況,曹騰想要選擇養子來繼承香火,首選自然就是本家的後輩子弟,這樣一來曹騰有了後人,而且與自己的血緣關係還比較近,而陳壽認為曹嵩的出身沒有辦法考證,也就是說根據當時的記載,看不到任何曹嵩是誰的後人的記載,但是陳壽肯定曹嵩是曹騰本家的後人,因為曹操的身份明確的記載著是漢朝丞相曹參的後代,如果曹嵩不是曹騰的本家後人,那麼這個說法也就不成立了,就像東吳人的說法曹操本姓夏侯,如果屬實的話,陳壽不會留下這麼明顯的錯誤,那麼就只能夠有一種可能,曹嵩和曹騰的血緣關係比較遠,其實這個可以理解,如果曹騰家當初比較有實力的話,應該不會選擇進宮成為宦官,畢竟這在古代並不是光彩的事情,尤其是曹家是曹參的後人,本身家族就是大士族,而曹騰卻選擇了進宮,說明曹騰這一脈發展的非常不好,雖然後面曹騰發家了擔任了中常侍,但是想要從發展比較好的曹家後人中選擇養子,基本上不太可能,唯一的選擇就是同樣從已經落魄的本家中選擇,所以留下記載的可能性也就不高了。
那麼為什麼會有曹操本姓夏侯的說法呢?其實主要的來源就是兩點,一個就是曹操起家追隨的宗族就是兩家,除了曹家之外,另外一個就是夏侯家,而且曹操麾下最信任和最受到重用的就是曹家和夏侯家的子弟,其他外姓武將的地位都要在夏侯家和曹家武將之下,比如夏侯惇從曹操起兵就開始追隨,參與曹操幾乎所有的軍事行動,最終被曹操拜為前將軍,長期擔任方建軍主帥的重任,在曹丕稱帝后擔任大將軍;夏侯淵也受到曹操的重用,擔任徵西將軍,在曹操拿下漢中之後,派遣夏侯淵鎮守漢中,最終被劉備手下武將黃忠斬殺;而其他曹家的子弟如曹仁、曹洪、曹休、曹真等等,都是曹操最為倚重的武將,從曹操對待夏侯家和曹家同等的態度,以及夏侯家和曹家堅定的支援曹操,自然也就讓人們認為夏侯家如此支援曹操,雙方之間肯定存在血緣關係,自然也就會有曹操本姓夏侯的說法了。
另外一個就是陳壽在編撰《三國志》的時候,將夏侯家和曹家武將合為一傳,也就是在陳壽看來,夏侯家和曹家同樣作為宗室,也就是說將他們兩家的地位等同,自然也就讓一部分人認為夏侯家和曹家有親屬關係,再加上曹操父親是曹騰收養的養子,也就很容易讓人們將兩者聯合在一起,也就出現了曹操本來是夏侯家血緣的說法,只不過被曹騰收養了,但是如果真的是這樣的話,等到曹操成為東漢丞相,魏王之後,怎麼可能不去迴歸本姓呢?尤其是後面子孫取代漢朝建立魏國,作為皇帝的話,這件事情更加重要,而曹操後人沒有迴歸夏侯,說明曹家與夏侯家沒有血緣關係。
至於夏侯家為何如此支援曹操呢?其實主要就是夏侯家是漢朝開國功臣夏侯嬰的後人,而曹操祖上是曹參,他們當初都是劉邦手下的大將,兩個家族之間的關係很親近,而且這其中與一個人有著很重要的關係,她就是漢景帝的女兒平陽公主,她原本嫁給了曹參的曾孫曹壽,並且生育了一個兒子曹襄,不過曹壽去世的太早,最後平陽公主改嫁夏侯嬰的曾孫夏侯頗,這樣兩家也就因為平陽公主有了聯絡,而且同是漢朝功臣,之間通婚的情況肯定不在少數,而且夏侯淵的妻子就是曹操的內妹,也就說明夏侯家和曹操有親屬關係,自然全力支援曹操也就能夠理解了,而曹操如此的信任夏侯家也不是沒有道理的,所以曹操本姓夏侯的說法,也就完全經不起推敲,既然沒有辦法證實的事情,自然只能夠算作謠傳了。
-
17 # 鴻哥iouyh福小鋪
肯定不行,若是改回夏侯,恐怕造成的動盪會比逼著漢獻帝禪讓更厲害。
因為姓氏是關於血脈傳承的,曹操父親是給人當養子的,姓人家 的姓,入人家的家譜,早就和夏侯沒有關係,甚至可以說,曹操父親改姓後,夏侯家的祖宗已經不認這個人了,所以再改回來也無濟於事。
而且改姓曹,入了家譜,曹家祖宗也認下這個血脈嫁接,若是再改,曹家祖宗會發怒。
夏侯祖宗不認,曹家祖宗發怒,得不到祖宗庇護就是孤魂野鬼,這是民間自古的認知,非常嚴重,曹丕膽子再大也不敢做出這樣的事,將自家的血脈,包括父親、祖父全變成孤魂野鬼。
這是迷信的說法,現實的危險也很嚴重。
曹操的嫡系全仗著夏侯和曹家支撐,若是做出改姓事情來,肯定是自個砸自個的鍋,愣是將本來和諧穩定的團隊砸得稀巴爛,鬧起了不團結。
類似的事情,曹操就經歷過。
很多人勸曹操篡漢,曹操說自個深受漢恩,不願意。
好啦,曹操家族也深受曹氏的厚恩,曹操都沒改姓,曹丕敢改他父親、祖父的姓?
改國號可以,但改姓氏就茲事體大,後患無窮。
所以曹丕不敢改。
回覆列表
曹操的父親本名夏侯嵩。後拜當時的中常侍(太監的一種官職)曹騰為父過繼給曹家,故改姓曹。古時候繼子便是兒子,過繼給他人的孩子就不是自己家的了,就等於是人家的兒子一樣和自己家再也沒有關係了,所以連姓氏都改成人家的。
有種附會的說法是:當時有部分臣僚對他說:古時官名不說曹,而從漢以來則全用曹來稱呼官職,比如地方小吏叫屬曹,州縣郡吏叫功曹,侍曹,所以以曹代漢當是天意!故爾曹操才未恢復夏侯本姓。
曹操不恢復夏侯本姓,也可能是不願留下“有奶便是娘,遭人戳指脊樑”的壞名聲,沒錢就拜太監做親爹,有錢有勢了就恢復本姓!跟常人道的勢利小人1個秉性,所以曹魏不復夏侯本姓是有_定匡服教世的道理的。
還有復旦大學已經對曹操後人和夏侯後人做了一些基因對比,得出結論曹操跟夏侯家沒有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