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我笑看風雲過

    這個觀點並不正確,

    我們看到資本經濟,寧願把牛奶到掉也不願意給窮人等經濟現象,就覺得資本經濟耗費資源大,而計劃經濟就少,奢望不同。其實計劃經濟也會產生浪費,甚至更大。

    因為經濟現象非常複雜,比如多少人口,其中多少人口對於某種商品需求量是多少,隨著天氣、潮流等的變化,商品需求量也在時刻變動。而計劃經濟比較僵硬和遲緩,更容易導致大量資源的錯配,造成極大浪費。有時由於商品有限,還容易導致權利尋租和其他腐敗問題。

    而資本經濟,我們這裡稱為市場經濟更為客觀,不帶有任何政治色彩。其實無論是什麼政治體制,只要是解放了生產力,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安居樂業,大家就會擁護這種政治體制,其他國家或者地區人民也會跟著認同,並願意也擁有此種體制。否則,就會排斥。

    資本經濟或市場經濟可以充分調動生產者的積極性,奢望就是社會發展的動力。如果沒有慾望,估計人類都會滅絕。所以人們即使廢寢忘食也願意,因為收益與付出成正比,只要努力就可以改變自己生活和社會地位。學生為了自己前程而用心學習,工人為了高工資而認真工作,農民為了更好收成而採用新技術和新機械……。這將使社會總產出遠遠多於計劃經濟,產品豐富多樣,人們的各種需求都可以得到滿足,人們會感到更加幸福和快樂。

    本人曾經看過一篇文章,當年葉利欽到美國出差,到美國超市看到琳琅滿目的商品,人們可隨便自由選擇,葉利欽跑到一個角落大哭一場。

    這種經濟模式基本可以自行調節。如果商品生產多了,價格就會下降,商品生產者自動減少生產量。如果商品生產少了,價格就會上升,商品生產者自動增加生產量。但由於自動調節具有滯後性,和人追求最大利益的弊端,會偶爾爆發經濟危機。這就需要國家的宏觀調控和經濟刺激。

    資本經濟或市場經濟這種自由生產,自由調節方式,會深刻影響到科技和政治。科技會出現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情景,而不是靠關係和背景,因為投資人看重的是收益。政治方面的表現為人民普遍追求自由與民主。這也是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築的關係。當然影響並不限於科技與政治,還包括文化與體育等方面。

    市場經濟的特點是自由,民主與平等。計劃經濟的特點是計劃,控制與僵硬。這也是我們中國必須由計劃經濟轉向市場經濟的原因,大家也有目共睹中國翻天覆地的變化。

    只要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了,市場經濟中有一些浪費也是值得和難免的。我們到外面吃飯,也很少能夠吃得乾乾淨淨吧。

    所以,本人認為計劃經濟耗費資源更大,不僅僅是經濟方面,還有人的發展和生活水平,畢竟人才是最寶貴的資源。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外出旅行過程中,如果出現意外,你是如何應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