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夢想中的世界
-
2 # 半島良民
兒女管不管老人?是兒女本身的覺悟問題。作為老的不要對兒女的期盼值過高,以防失望接受不了,要有像孤家老人過老的思想準備。
-
3 # 雪素心如雪
老年人如何躲避兒女不管的淒涼?第一、孝敬老人,善待老人,給兒女做出好的榜樣。人常說,父母是兒女的第一任老師,你的一言一行都被兒女看在眼裡,潛移默化地影響兒女的為人處世,甚至影響兒女的世界觀。如果你對父母不好,兒女會覺得就該那樣對待父母。我們做父母的時刻要記住,老人的今天,就是我們的明天。第二、疼愛子女,教育好子女。在日常生活中,要關心子女,在孩子遇到困難、困惑的時候,要主動伸出援手,不但給他們答疑解惑,還要幫他們克服困難,給孩子以支援。特別是在孩子結婚後,和兒媳、女婿的感情都需慢慢的培養,作為長輩,要有高姿態,率先給兒媳、女婿以關懷,給他們一個融入新家的過程,包容他們的小缺點,慢慢的他們也會感受到你的好。不要倚老賣老,要學會和孩子做朋友。不摻和孩子小家的事,在孩子需要的時候給予幫助,不需要多時候,就各自安好。
-
4 # 0老三兩0
我不會設定標題,有錯別字,有的標點符號,在手機上找不到,常濫用。由於這個原因,我有很多切合實際的想法,釋出後,未能引起老年人的讀趣,很少獲得老年人的共鳴。這對我和老年朋友們來講,都很遺憾。
一是老人,凡是提問老人的事,我必答。
二是家庭,凡是提問與家庭相關的事,我必答。
三是老人的家庭,凡是提問與老人的家庭生活相干的事宜,我必答。
四是家庭中的老人,凡是提問與家庭中老人相關的話題,我必答。
這個提問,既有老人也有家庭,符合我的答題路線,我必答:
第一,老人生活能自理的時候,自己一定要認真細緻地去理,盡力預防意外事件的傷害,儘量推遲不能自理的時間,敢於做帶病的健康人,不做健康的麻煩人。
第二,莫做破釜沉舟、孤注一擲的事。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老年人進入晚年深處前,要心明眼亮,防患於未然。不要為了兒女的大事或頭腦發熱的所謂創業,不計後果的舉債操作。要守住老本、守住老窩,給自己留足退路。
第三,做一個自私的人。對誰都不要心太軟,親人也不例外,別人有困難你心軟,你有困難時沒人心軟。這世界,最可靠的就是自己,沒有人不是可怕的。所以,老年人一定要為自己著想!你不為自己著想,沒人真正為你著想。久病故人疏,你不想著自己,沒有人願意成天想著一個拖累人的人。
第四,做一個理性客觀的人。老年人真是得了無可救藥的病,一定要從實際出發,儘量不要往人財兩空的坑裡跳。人生自古誰無死?多活幾天、少活幾天又能咋樣?何必把家人拖得精疲力竭、彈盡糧絕?老年人在絕症面前一定要想開,一線希望怎麼能玩過百分之九十九的絕望?真有那麼好的命,怎會得那麼重的病?想開點,走吧!別讓淒涼在後面等著看笑話。
第五,做一個任人擺佈的人。這個想法非常重要,頭腦正常時,你可以要求自己,只要清醒一小時,就要冷靜60分。一旦得了老年痴呆或中風糊塗,大腦功能喪失理性了,就隨它去吧!什麼淒涼不淒涼的,什麼孝順不孝順的,沒有了情感的知覺,當事老人的客觀遭遇,就變得毫無意義了。老年人清醒時想通這點,就會減輕和淡化對臨終前的焦慮了。
-
5 # 紅塵醉無憂
作為老年人,我覺得如果想讓兒女還像以前一樣敬重自己,首先應該獨立和自愛。
也就是說人老了一樣要有尊嚴的活下去,不應該沒有底線的去依賴兒女,讓兒女瞧不起自己。
首先要保持自己儀表上的尊嚴以及生活起居,要處理得非常妥當,不要讓兒女看出自己非常邋遢,對生命也要覺得哪怕是剩下最後一天也要認真的走完,不要破罐子破摔,認為自己老了,什麼事情就這麼樣了,然後過得非常不舒服,也讓自己的兒女看上去非常不舒服。
再有自私一點,就是手裡面一定要留一些錢或一些房產,就是從自私的心裡來考慮,而你為了繼承你手裡的這一部分資產也會對你在顏面上有一定照顧的考慮,不會把事情做得很絕。
所以說人到老年一定要先照顧好自己,不要想著讓別人照顧自己,如果自己有能力,自然而然都會過來碟符,不會說把你當成包袱。
-
6 # 長壽花好看
讓自己內心強大。多看看外國老人的生活。不要把希望全部寄託在孩子身上。能夠自己上廁所。就完全不需要孩子照顧。堅強點吧。
-
7 # 使用者東北一老翁
我已六十八歲,目前老兩口單過,只有一個兒子,不在身邊。說躲避兒女不管是不現實的,因為現在兒女生活壓力很大,工作,家庭,孩子忙的焦頭爛額,如果在外地更不能顧及父母,所以指望子女在身邊盡"孝"很不現實,我很面對現實,一方面在生活上老兩口互相照顧,一方面儘量充實人生,退休後我打工到六十五歲,之後有時間上網,寫書法,和老年人一起嘮嗑,下棋,總之保持良好心態,健康身體,另外不受小利誘惑,不上當,不參與任何帶有賭博傳銷類活動,潔身自好,安度晚年。所以對子女多一分理解,不給他們添負擔,有條件給他們一些幫助,資助,實在不行就去養老院。
-
8 # 李軍歌1234
為什麼要躲避呢?好換好不行嗎?父母和兒女之間的關係我覺得不應該用這個詞,老年人做好父母的職責,做到位兒女對自己的父母尊敬有佳,互相關心,照顧,這些都是應該的,如果老人家做的好,我想兒女不會不管的。
-
9 # 凡人閒聊
人老了靠自已
如何躲避兒女不管的淒涼
有的不是兒女不管。不淒涼靠自己。
1,理解兒女有兒女的事。人老了自已要堅強,不能事事指著兒女來照顧。心裡強大,就不覺得淒涼。
2,自已對父母孝順,給兒女做好榜樣,傳承孝文化。你到老了,兒女孝順,常回家看看,就不淒涼。
3,身體保持健康,能吃能喝能睡,啥大病沒有,沒啥事用著孩子,他們多長時間不來看你無所謂,也不覺著淒涼。
4,老伴健在,老倆口有說有笑,互相攙扶,相濡以沫,就不感到淒涼。
5,到老了,自己有房住,有點養老錢。身體不願動了,請個鐘點工,僱個保姆,或進養老院,老年公寓,醫養中心,兒女見不到,還能見到別人呢,就不覺著淒涼。
6,與老朋友聊聊天,喝喝茶。讀書看報,寫文章,聽歌賞舞,出門散散步,有個興趣愛好,不孤獨寂寞,就不覺得淒涼。
-
10 # 永花224
個人認為在自己不糊塗的時候提前安排好自己老了以後的生活,首先爭取不連累我生的人,孩子自己過的好就行了,其二是65以後得大病就順其自然不遭罪自然走掉,因為我是住在郊區平房養老還可以,家裡環境還可以所以我們現在是沒有啥負擔只是平平淡淡的過好每一天就可以了
-
11 # 風吹夢飛舞
為什麼不管?找一下原因唄。
沒退休金沒替孩子分擔家務沒照看看孫子?
還是太知道享受能打能跳時旅遊美食太逍遙子女困難忙碌裝看不見退休金吃幹喝淨伸手問子女要嫌棄子女沒本事不是大款話難聽臉難看哼哼唧唧裝病號?
種什麼因結什麼果,淒涼是你自己掙。
-
12 # 股海逸士
首先要潔身自好。人老了要服老,做老年人該做的事。別在瞎折騰,惹出事來自己又承擔不起,結果連累兒女!比如,有的老人揹著兒女,搞收藏,想撿漏賺大錢,結果是上當受騙,到自己有病需要錢時,兒女們才知道!有的老人愛管閒事,說閒話,結果惹事了,了不掉了,兒女們受了罪!還有的獨身老人,揹著兒女找老伴。由於不懂法,不慎重,不儉點,結果…類似這些老人,你說兒女們怎麼管?其次,要自尊自愛。自己的事能自己做的儘量不要麻煩兒女。要有良好的生活習慣。比如講衛生,注重儀表(特別是在與兒女們出行時更要注重儀表),少喝酒,不吸菸(在帶小孩時一定不要吸菸喝酒,更不能醉酒)。第三,擺正心態和位置,不能干涉兒女們的家事!這很重要!有些老人晚年依然秉承“老子說了算!"的傳統。還有的老太太對兒媳,兒女要求過高。大有"三十年媳婦熬成婆"的架勢。結果可想而知!尊重雖然說是別人給的,更是自己一言一行贏得的。與兒女們在一塊兒生活,能幫則幫。不能幫忙別添亂。更不要碟喋不休。第四:老年人要在經濟方面安排好。要有自己的養老錢!我們有的人對自已的養老問題重視不夠,在處理具體問題時,常常不考慮這點,抱著"遇一關過一關,車到山前必有路"的思想。比如:為了娶媳婦,不惜借高利貸…特別是有的老人按常理,本完全可以在經濟上自己解決養老問題的,但由於自己的原因,造成了…這讓兒女們怎麼能不氣呢?當然很多人沒有養老金待遇,就更要在自己能掙錢的時候,為自己的養老做準備!家有餘糧心不慌。求兒求女不如求自己。最後,做為老年人,針對自己的養老問題,要提前向子女們提出要求。讓他們從心理上:經濟上提前做好準備。這也是做兒女的責任!
-
13 # 嚮往神鷹168
誰都有老的一天,我也馬上進入50歲了,也時刻在考慮我們老了,女兒咋管"?60、70後響應國家政策,基本是獨身子女,等我們需要兒女時,兒女正是工作忙,孩子小,兩口子顧四個老人的時候。你說讓他們咋辦"?我大姐也是隻生了一個女孩,女兒和他們住的遠,兩口子跑高鐵,婆婆是幹部還沒退休,外孫都是他們上班的時候爺爺幫著帶,我大姐抽空坐地鐵也去幫忙,你說咋可能指望他們照顧老人呢?有次孩子爺爺急性闌尾炎動手術,家裡就亂套了,老人住院需要人看護,一歲的孩子需要人照顧,病人要給送病號飯,孩子要吃營養餐,忙的外甥女團團轉,幸好她爸媽去幫幾天忙。看到身邊同學朋友都在為老了擔心,我也一樣,只能給老公說,好好吃飯,注意身體,將來少給女兒添麻煩。老了互相扶持,走到不得已時在麻煩孩子。我覺得不是老人要躲避兒女不管,而是老人要如何做到儘量少給兒女添麻煩,除非是到了沒辦法自理的時候。大家看了不要噴,事實如此。
-
14 # 郭潤華
世界上沒良心的人是有,但畢竟是極小數,絕大多數做兒女的都會孝敬父母,送終服老的。老年人為什麼要去躲避兒女不管?退一步來講,法律上也有明文規定兒女的義務。作為老人也要做出榜樣,現代生活節奏快,兒女們面臨的壓力大。農村的老人就做得好,替兒女們分擔。種點地,養養雞鴨灬灬儘量不向兒女伸手。
-
15 # 風吹不倒的秋草
提問問的讓人聽了很不順耳,為什麼要躲避兒女們,ta們很孝順,只不過現在生活壓力太大,顧不上父母的養老問題了。
少數兒女不孝順,要想躲避兒女,首先父母要有足夠的養老金,這樣兒女不管父母時,到不能動彈可以僱保姆,或上養老院,只要手裡有錢。
現在不孝順父母的兒女還真是少數的,大多數兒女對父母都很孝順,只不過現在生活壓力太大,每天還要忙於工作,還要哺育孩子,當父母有個不適,兒女還真是忙來忙去的,就是要攤上雙方老人同時病倒,ta們很難照顧過來,還要顧小家,還要管孩子,還沒有替換,不是兒女們不孝,是他她們真是很難,還有一些兒女遠離父母在外地打拼,更是不能及時來關照父母。
有幾個兒女對父母無情的,前段時間在醫院病房看到一家,孃家父親病倒了,在住院,同時婆家公公也得心腦血管病也住院了,倆家的母親一個一隻眼睛失明,另一個腿腳不好,所以,全指著小倆口了,小倆口忙的不可開交,家裡還有倆個上學的孩子,還有房貸等著要還,孃家父親病厲害點不能下地,小倆口在單位還不能請太多的假,所以把倆個孩子折騰夠嗆。
總有老人說兒女不孝,還要躲避兒女,你想著兒女怎麼孝順父母啊,現在不像過去有吃有住為滿足,現在社會壓力,生活壓力都很大,房貸,車貸孩子的教育都需要資金投入。使得現在的人不得不拼命賺錢,一個人掙錢養不了全家,所以,倆個人需要同時上班,沒有更多的時間來關心父母。
老人到老了還是要注重自己的身體,最好少給兒女增加麻煩,讓兒女專心一意的幹好事業,這才是老人應該做的。
-
16 # 老當益壯41148740484
這樣做,你的晚年生活不會淒涼
每個人都有老的那一天,這是自然規律,誰都躲不掉。那麼如何使自己的晚年生活不淒涼呢?這樣做,你就會安享晚年。
首先,要在觀念上與時俱進,不要把自己的晚年生活駕馭兒女的陪伴上,整天圍著你轉,那是不可能的,也是強人所難。因為如今時代不同了,舊時代養兒防老的傳統做法已經不適合當今社會發展的現實。如今社會是市場經濟,特點是優勝劣汰,適者生存,年輕人的工作、生活以及扶養兒女壓力山大,自顧不暇。有能力的父母或出錢相助緩解其生活壓力,或出力幫他們帶孩子解除後顧之憂。如今兒女,一對夫妻上有四個老人,下有一至兩個孩子,有做不完的工作,幹不完的家務,每天還要輔導孩子的作業,雙休日還要送孩去興趣輔導班,他們哪有時間和精力陪伴老人呢。
其次,要把自己的晚年生活安排好,充分發揮其特長、興趣和愛好,尋找屬於自己的快樂。
如今我們有幸趕上了網路普及資訊化時代,一機在手,應有盡有,各取所需,不離不棄。即使不會玩智慧手機,只要你把自己的興趣愛好發揮到極致,你的晚年生活就會豐富多彩。例如,與老伴外出旅遊,開闊視野,陶冶情操。與合得來的好朋友聚一聚,聊聊天,玩玩撲克,打打麻將,下下棋。或去廣場溜溜彎,唱唱歌,跳跳舞。這樣你的生活就會充實而有意義,沒有孤獨寂寞。
-
17 # 鄉村的花花世界
人到老年,身體大不如以前,生活起來就會有許多的不方便。如果這時候兒女不孝順,對老人不管不顧的話,那老年生活將會是無比的淒涼。為了避免造成這種狀況,老年人都應該儘量避免兒女不管的狀況,可是如何避免兒女們在老年不管不顧的淒涼狀況呢?為了弄清這一問題,我們首先要了解怎麼樣的老人會讓兒女們在晚年不管不顧。
一般來說,具有一下特徵的老人會讓兒女們在晚午不管不顧:
第一種情況:脾氣特別差,從來不為他人考慮的老人。有些人天生就是暴脾氣,而且還蠻不講理。雖然孩子是自己生的,不管到底愛不愛孩子,但是表現出來的方式卻讓人無法接受。對自己的孩子非打即罵。這樣,孩子從小心裡就有一個印象,認為父母親的這一套就是為人處事的方式。當父母親老了時,他們會自然而然的把這一套用在父母親的身上。即人們常說的種什麼樹,結什麼果。對自己的孩子都是這樣的話,對於公婆也就好不到哪兒去。人們常說,父母是孩子的第一老師,孩子們從小耳濡目染,成人之後,他們就會把這一套用在自己的父母身上。好多人都是這樣的,認為自己是長輩,對兒女們應該打罵。至於說的孝順公婆時,則會說出一大堆老人的不是。其實他不知道他們這種極其自私的處理問題的方式,正是將來孩子們對待他的方式。還有部分孩子認為自己應該孝順父母親,但是父母親的暴脾氣讓他們無法接受。所以他們寧願出錢也不願意和老人一起生活,或者是伺候老人。我有一個同事曾經就說過這樣的事情。他很苦惱,苦惱的原因是他的兩個老人現在沒人照看。我當時還很好奇,這有什麼好苦惱的,自己去照看不就行了嗎?可是當他說出理由時卻讓人哭笑不得。原來他的老人一看見他就大口破口大罵。認為他是一個沒本事的人。村裡有些人認為他做兒子的不孝順,但是有一部分人卻認為老人做的不對。當然,每一個人遇上這樣的老人都比較頭疼。
第二種情況:對兒女們不是一視同仁,出現了偏心的現象。人們常說,父母對兒女的心都是相同的。但是在現實中卻並非如此。好多父母親會對孩子們出現不同對待,甚至有些做父母的還會因為孩子的貧富差距而不同對待。偏愛富有的,看不起貧窮的。試想一下這樣的父母親,孩子們的心裡會怎麼想呢?所以到了晚年時就會出現了老人淒涼的狀況。因為老人偏心富有的兒子,但是富有的兒子常常不會孝順老人。只有那些貧窮的兒子心裡想著孝順父母親,但是由於父母親偏愛富有的兒子而傷了他們的心。
第三種情況:沒有教育好自己的孩子。現在最明顯的就是對孩子過分的溺愛,養成了孩子不自立的現象,成了啃老族。現在每家每戶孩子都比較少,而且經濟條件都比較好,所以作為父母親就儘自己能力的去關愛自己的孩子,任何事情都替孩子們做了,殊不知,這樣卻養成了孩子不來伸手,飯來張口的惡習。他們認為父母親就應該給兒女們付出,所以當父母親老了,無法在伺候他們的時候。兒女們也就自然而然的脫離了他們。因為父母親已經老了,沒有辦法再伺候他們了。對於這樣的父母親,其實到老了時就會意識到自己的錯誤:沒有培養孩子的自理能力和擔當意識,可是到時已經晚了。
第四種情況:身體出現了問題不能自理的人。人們常說久病床前無孝子,如果自己的身體出現了問題。而在教育子女方面,又沒有教育好,那晚年時生活肯定會出現淒涼的狀況。
第五種情況:本身生活作風有問題的人。我們村子裡有一個老太太,生有四個兒子。當四個兒子都結婚之後對老太太還比較孝順。但是這個老太太卻出現了作風問題。因為她的老伴兒走得早所以孩子們商量輪流召開她。可是她住在老大家的時候,經常把老大家的東西給老四偷去。而住在老二家時,晚上又摸孫女的乳房。而且,住在老三家時又對自己的孫子耍流氓。老四家根本就不要她。最後,她只好自己一個人在莊子外面的一個破房子裡。村裡面的好多人說這個老太太晚年淒涼都是自己造成的。
為了避免晚年淒涼兒女們不管的狀況,我們應該如何做了?
首先:一定要記清楚,父母是孩子的第一老師。所以在生活中有意無意的都給孩子們做好榜樣。在生活中,許多事情都會潛移默化的影響著自己的孩子。所以我們不要平時動不動就亂罵人,更不要在整個家庭中罵自己的老人,尤其是公婆。處理好夫妻關係和鄰里關係,對於兒女們,也不要動輒打罵。我相信在相親相愛的和諧環境中成長起來的孩子,肯定也是一個知書達禮,孝順父母,有擔當的孩子。曾經一個同事說過:他的爺爺奶奶生活怎麼樣,他不知道。但是她的公公婆婆特別的和善。在家裡有任何活兒都搶著幹,而且他們一家人說話時從來不會大聲的呵斥。她自從嫁到這個家來,也受他們的影響,有活兒搶著幹。她的公婆對她也很好。相對應的,她也對於公婆也非常的孝順。有次她還開玩笑的說,你們都不知道,我的兒子現在小小的在家裡,只要有時間也會搶著幹活兒,而且說的話特別暖心,對他的奶奶,爺爺以及我們兩口子都非常的孝順。是呀,有好的榜樣在前面,孩子們能不孝順嗎?
其次,要有做長輩的樣子,對兒女們一視同仁。每個孩子都是父母親身上掉下的肉,在教育和對待孩子的問題上,父母親一定要一視同仁,否則會害了子女的心。我們村有一個老太太,他生有一兒一女。兒子是小老闆,特別能掙錢。女兒是農民,生活比較困難。這個老太太就特別的偏兒子,反而覺得女兒給她丟臉了。所以當人們問她幾個孩子的時候,她則會很理直氣壯的說,只有一個兒子。本來她認為兒子有錢,她的晚年生活一定會過得很幸福。可是他兒子掙足了錢之後,只帶了他的老婆孩子到大城市裡面去生活了,至於老太太,估計怕拖累他們吧,反正是沒有帶走。而且她的這兒子一走就再也沒有回來過。女兒雖然鑑於母親的偏心有些傷心,但是當母親臥床不起時,床前伺候的只有那給她丟臉的女兒。
第三:從小培養孩子的自立能力,讓他們有擔當,千萬不可溺愛孩子。我們做父母的,覺得把心掏出來給孩子,全心全意的為孩子服務才是最好的,殊不知這樣其實害了孩子,讓孩子從小養成了凡事都依靠他人的習慣。長大後,孩子就自然而然的成了啃老族。當你年輕還能為孩子做事情的時候,孩子也許會依偎在你的身旁,可是當你年老體衰無用時,估計孩子們則會自私自利的毫不留情的離開你。
第四:不管是何人,自立自強是根本。我們平時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身體健康,這樣既可以自立的生活,還可以減少對兒女們的拖累。同時一定要記清楚,萬事都要防患於未然,雖然我們知道,年齡大了時會有兒女們養老。但是自己存一些錢則是有必要的。當我們手中有錢時,生活上則會有了物質保障。即使晚年兒孫不孝,我們也會想辦法度過艱難時刻。曾經有一個老人,兒孫們都根本不管他。但是這個老人卻早早的給自己存了一筆錢。當他老了住院時,他就給自己的兒子打電話說:“我現在快不行啦!我手裡面有10萬塊錢,我僱你伺候我一個月。一個月之後,如果我去世了的話,你必須把我埋葬了,這10萬塊錢就是你的啦。”他兒媳婦兒子聽到有錢可賺之後趕快把老人帶到了家裡,據說還沒有20天,老人就去世了。老人死後,兒子用老人給他的10萬塊錢中的一部分,埋葬的老人。雖然他平時沒有人照看,但最後總算給自己留了一手。
總之,為了避免晚年淒涼沒人照看,我們首先要保護好自己的身體,不要過早的把所有希望寄託在兒女身上。平時教育兒女們自立,好好做人,當然,在生活中本身也要做好榜樣,如果這樣,相信晚年孩子們一定會照顧好自己的。
-
18 # 有竹有緣
如果兒女不管自己了,老人們如何才能做到生活不淒涼呢,我認為有三條:
一,善待自己的伴侶。俗話說:“少年夫妻老來伴”,人老了,生活中其他的人都是過客,而自己的老伴才是人生最後一張存摺。有了關係和睦的伴侶,生活有了依靠,精神有了寄託,再苦的生活,都可以過得有滋有味,就是兒女再怎麼不管,你可以成當沒有兒女。兩個人彼此關照,彼此溫暖,把兩個人的生活過得和和美美的,有什麼淒涼可言呢?
二、萬一剩下自己一個,要如何面對兒女不管自己的處境呢?首先要把心態放正,人生本來就是孤獨的,孤獨是常態,只不過現在更加孤獨一點兒罷了。其次要未雨綢繆,在老之將至的時候,謀劃好老後的生活,就像很多人說的,要有自己的老窩,除了遮風蔽雨,還有心的踏實,要有可以豐衣足食的錢,除了生活,還要應對疾病,要有自己的老友,因為人本來就是社會性的動物,不能完全沒人說話,不能有事找不到一個人幫忙,不能完全與世隔絕。有了好的心態,又具備了這三點,人生也不會淒涼到哪兒去了。
三、有可以倚仗的下輩、平輩或社會機構。自己的兒女不管自己,這個不管,有可能是距離太遠,也有可能是矛盾太深,但是,有些老人有時候與自己身邊做下輩甚至孫輩中的人,關係甚好,或者沒有血緣關係但是投緣,彼此關係融洽,也可以稍稍依靠一下這些人,讓自己的老年生活增添光彩,這樣可以減少生活中的寂寞孤單,或者倚靠一下自己也已年老的兄弟姐妹,在一起抱團養老,同吃同住同玩,與關係好的同胞一起,有時候生活的快樂甚至超過了與自己的子女在一起,所以不會淒涼。最後,還有養老機構。如果有條件,去養老機構,只要心態放好,一切看淡,要求不是太高,也不會淒涼。
-
19 # 金黃月兒
不管就算,自已玩自己的,上網玩下,和朋友們去飯店吃下,去唱歌,跳舞,打麻將,遊山玩水!能動就好,不能動活一天算一天!
-
20 # 張山裡人
人老了,不能把自己生存的希望都寄託在兒女身上,現在多是獨生兒女,他(她)們為了生計要去掙錢,哪有精力和時間去管老人?老人從年輕就要打套,多掙錢多買養老保險,以備老來花用,自力更生才能豐衣足食!
回覆列表
首先可以有自己的生活,有自己的積蓄,儘量不麻煩兒女,其次,自己做好孝敬父母、老人,孩子會看在眼裡,也會這樣對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