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皇帝辛苦的工作是為了百姓過更好的日子,還是為了他們皇族的利益,維護他們的統治地位,想著如何從百姓裡拿到更多的「錢」亦或是創造價值的「奴隸」。對於官員來說百姓對他們又意味著什麼呢?廟堂上那些忠臣奸臣也都僅僅是為他們的利益所紛爭嗎?裝著廣大百姓的又有多少呢?
18
回覆列表
  • 1 # 歷史摸黑人

    對於朝廷來說,百姓意味根本,國之基礎!

    唐太宗李世民說過,民為水,君為舟,水能載舟,亦能覆舟。中國從漢武帝時期開始獨尊儒術,說明儒家正式成為國家層面的核心理念。儒家思想裡雖然有忠君思想,但是更為根本的是愛民思想。所以古代封建政權在思想上來說都是為民服務的。

    儒家的根本禮制就是一套規章制度,所有人在裡面都有對應的位置,大家在這套制度裡都要按部就班的做自己工作,不能隨便越級和懈怠。像皇帝就是國之重器,是國家的權力象徵,他只需要按照儒家的要求執行就行。大臣是處理政務的,要忠君牧民,不能有異想和胡作非為。

    所以歷朝歷代皇帝不能自由行事,大臣和百姓亦不能,就有像宋仁宗一樣的金絲雀,也有想萬曆皇帝一樣的籠中鳥。黃仁宇的《萬曆十五年》其實對這些說的非常清楚,也點的比較透徹。所以對於朝廷來說,百姓不是壓榨的物件,而是服務的物件。但是實際執行之中,很多王朝和皇帝都把儒家的這一理念搞反了,儒家對他們的制約就是死後將其定為暴君遺臭萬年。

    所以理論來講,百姓為重,君為輕。但是很多時候確是翻轉過來!

  • 2 # Hi8605

    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聖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對朝廷來說,百姓就是地裡的莊稼,草場上的牛羊,官員為君王牧守一方。

    誰的國家大,老百姓多,創造的財富就多,朝廷收的稅就多,得到的貢品(包括美女)也多,朝廷就越能享受到好生活。國家小,老百姓少,朝廷把老百姓都榨乾,又能得到多少財富?所以每個帝王都喜歡開疆拓土,佔有老百姓越多越好。

    這一點在官爵上表現得更明顯。十萬戶侯能享受十萬戶老百姓的供養,比萬戶侯的生活水平就要高很多。帝王就是受全國老百姓供養的超級侯。

  • 3 # 雲山一漁夫

    任何朝代,百姓只是數字而已,皇帝根本不需要管你怎麼活著,聽著筆桿子的讚歌,坐在大國的龍椅上,又是一天國泰民安

  • 4 # 愛鏟史的貓

    導語:唐太宗李世民有句話說的好,百姓如水,水能載舟,亦能覆舟。可見在古代,百姓對於一個國家來說是相當重要的,當然,也不一定所有的當權者都能認識到百姓的意義和作用。

    在小農經濟為基礎的中國古代,人口多意味著國家富強,因為人口多稅收就多。可惜,很多當權者就是因為過分強調了百姓的這個作用,以致亡國。

    古代朝代國家的稅收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人口多少,按人頭來徵收。所以對於百姓的數量,當然是越多越好,這也是百姓的一個重要作用。

    另外一方面,一個國家人口多說明生產力也高。因為中國的古代實行的是農本主義,主要的生產方式就是男耕女織,人口越多,代表著創造出來的社會財富也越多,能被統治者所使用的財富也多。

    再者,一個國家的建設,例如長城、帝皇陵墓、宮殿、漕運等,這些都是需要大量民力來參與的,加上戰爭等,百姓人口越大,對於國家而言就越有利。

    當然,古代的統治者有過分強調百姓之作用,卻忽略了百姓作為國家之基礎的重要意義,導致了國家滅亡的比比皆是,例如隋朝煬帝、秦朝皇帝等,都是因為過分利用了民力,導致國家衰亡。像李世民這種意識到百姓對於上層建築的作用和意義的,還是很少的。

  • 5 # 伏象朝真

    提款機啊!

    任何一個封建朝代都希望自己的天下能夠長治久安,能夠傳千代萬代。

    那麼,這一切的前提就是百姓們能安安穩穩的生產出治理國家所需要的資源。只有資源豐富了,朝廷就不害怕各種天災人禍。

    一個朝廷是否強盛,關鍵就在於百姓人口的數量,以及產出。

    只有百姓人口基數大了,才會有足夠的兵源,產出的資源豐富了,才能供養朝廷和軍隊。

    所以,歷朝歷代都會注重百姓,但同時又不希望百姓們過得太舒適,他們一邊盤剝一邊安撫,一邊歌頌一邊愚弄。

    對於官員來說,百姓就是馬牛羊,官員們就是牧羊人,他們讓羊們吃飽,目的是為了薅羊毛。他們希望羊群越來越壯大,同時又不希望有個別羊生事造反。

    比如,朝廷開始打仗了,就需要百姓們從軍,提高賦稅,出錢出糧還出人。

    比如,朝廷的宮殿破損了要重修,就要徵發百姓,出錢出糧再出人。

    總之,不管是朝廷還是官員,百姓對於他們來說就是提款機,還是光取不存的那種提款機。

    要不怎麼會有“興,百姓苦,亡,百姓苦”呢?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19歲得了前列腺炎,從醫院回來一直痛哭,以後的路該怎麼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