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棍哥觀史
-
2 # 小島知風
這種事歷史上太多了,數不勝數,如果一一細說下來,可能得寫一本書了。給你舉幾個例子吧。
天竺殺害大唐使團,惹得王玄策一人滅一國公元647年也就是唐太宗貞觀二十一年,唐太宗派遣先前曾多次出使天竺(現今印度)的王玄策為大唐使團大使,出使天竺。
本來當時中天竺國王屍羅逸多心向大唐,崇慕唐太宗,想跟隨大唐使團來大唐朝拜唐太宗,結果恰巧屍羅逸多病逝。
大臣那伏帝阿羅那順篡位,王玄策使團30餘人被叛軍抓住,只有大使王玄策和副使蔣師仁逃跑。
天竺叛軍本想趁勢滅一滅大唐在西域的威風,所以把大唐使團殺戮殆盡,只有王玄策和蔣師仁逃跑。
王玄策和蔣師仁跑到吐蕃和尼泊爾,以大唐國威威脅兩國借兵,於是吐蕃和尼泊爾派出騎兵1200和象兵7000借給了王玄策。
王玄策和蔣師仁二話不說,帶著借來的8000多人直接殺迴天竺,三天時間全殲天竺的叛軍,並生擒天竺叛臣那伏帝阿羅那順,將其押到長安向李世民獻俘。
由此王玄策震懾了天竺全國,現今印度人依舊將王玄策奉為天神下凡,認為這是天神下凡懲罰他們。
古代天竺誅殺大唐使團就是典型的偷雞不成蝕把米的例子,他們以為自己可以滅一滅大唐威風,大唐離他們這麼遠不能把他們怎麼樣,結果就是犯我中華者雖遠必誅!
明朝嘉靖年間的庚戌之變庚戌之變是發生在明朝嘉靖年間,當時蒙古人已經被朱元璋父子趕回大漠,但是蒙古人還時不時侵擾明朝邊境,成為了明朝邊患。
公元1550年也就是嘉靖二十九年,蒙古韃靼土默特部首領俺答汗嚮明朝稱臣,其實俺答汗稱臣主要是為了交換得到中原的鐵、布匹等物資,一面要求明廷授予封爵,允許每年進貢,在長城關口恢復互市貿易,一面又經常騷擾邊境。
俺答汗使者來到北京朝見嘉靖帝,當時的嘉靖帝認為明朝實力強大,不懼蒙古韃靼人,於是斬殺俺答汗使者,拒絕了俺答汗提出的一切要求。
隨後俺答汗大怒,率領韃靼軍隊偷襲北京城,率軍從古北口直接奇襲到北京城下,致使明朝君臣大驚。
奸臣嚴嵩懦弱怯戰,指使兵部尚書丁汝夔對韃靼軍隊避而不戰,任由韃靼人肆意在北京郊外燒殺搶掠。
嚴嵩語:塞上打仗,敗了可以掩飾,京郊打仗,敗了不可掩飾,俺答不過是掠食賊,飽了自然便去。
因而丁汝夔會意,戒諸將勿輕舉。諸將皆堅壁不戰,不發一矢。於是俺答兵在城外自由焚掠,凡騷擾八日,於飽掠之後,得到明朝通貢的允諾,仍由古北口退去。
事後嘉靖帝和全國百姓震怒,嚴嵩又殺執行他命令的丁汝夔以推卸責任。由於這一年是庚戌年,所以史稱“庚戌之變”。
這也是典型的偷雞不成蝕把米,當然這主要責任在於奸臣嚴嵩怯戰誤國,以當時明朝軍隊實力擊退韃靼軍隊是沒問題的,但是嚴嵩導致了明朝軍隊上演了偷雞不成蝕把米的結果。
印度1962年偷雞不成蝕把米印度在獨立後一直想借機擴大邊境,侵佔中國邊境領土,1959年總參謀部就向毛主席彙報了印度軍方屢次在中印邊境挑釁,毛主席是抱著包容與和平的態度,他讓周恩來總理致函時任印度總理尼赫魯,建議兩國哨兵都後撤20裡,避免產生摩擦。
同時毛主席強調,如果印度方面不聽從中國建議,那就我軍單方面後撤20裡,以緩和雙方矛盾。
印度總理尼赫魯不僅不聽從周恩來總理致函的建議,反而認為中國軟弱可欺,於是不僅不讓哨兵撤退,還在60年到62年的兩年時間裡在中印邊境部署了100多個據點。
在尼赫魯拒絕哨兵撤退的提議後,毛主席和周總理當時為了顧全亞洲和平以及兩國利益的大局,決定我軍單方面撤退20裡。
在毛主席和周總理的包容下,印度越加得寸進尺,進一步想蠶食中國邊境,於是周總理飛赴印度首都新德里與尼赫魯展開邊境問題高階會談。
而尼赫魯居然獅子大張口想讓中國割讓12.5萬平方公里的土地給印度,這可是相當於一個福建省大小的領土面積,我們怎能拱手讓人。
此後中國再提出和談建議都被尼赫魯拒絕,到了1962年中印邊境局勢越來越緊張。
1962年10月18日毛主席在中南海召開會議,商量決定對印度予以反擊,在會議上毛主席決定予以印度反擊,毛主席在會上說:來而不往非禮也,不打不成交,既然印度想打仗,咱們就奉陪到底,只有打贏了邊境才能和平下來,我們才能重新回到談判桌上。
隨後毛主席問參與會議的時任西藏軍區司令員張國華將軍能不能打贏這場邊境戰爭,張國華將軍堅定而自信的回答:打得贏,我們必勝!
就這樣1962年10月20日中印邊境反擊戰開始打響,到11月21日戰爭基本結束,這場戰鬥我軍大勝,印度基本全軍覆沒,印度軍隊的第七旅旅長達爾維准將直接被我軍俘虜。
這場戰鬥給印度人帶來了揮之不去陰影,也換來了中印邊境幾十年的和平。
可以說在歷史上印度至少兩次對中國進行了偷雞不成蝕把米的事情,印度是最典型的偷雞不成蝕把米的國家。
-
3 # 6別無選擇6
提起親子鑑定,很多人會想到古代小說上常常提到的滴血認親。古代"滴血認親"的方法,分為兩種。一種叫滴骨法,另一種叫合血法。滴骨法,早在三國時期就有例項記載,是指將活人的血滴在死人的骨頭上,觀察是否滲入,如能滲入則表示有父母子女兄弟等血統關係。合血法,大約出現在明代,是指雙方都是活人時,將兩人刺出的血滴在器皿內,看是否凝為一體,如凝為一體就說明存在親子兄弟關係。在《閱微草堂筆記》中就記載了一個滴血認親,反而弄巧成拙的故事。
有個山西人把資產託付給弟弟保管,到外地經商。客居外地時娶了媳婦,並且生了一個兒子。十幾年後,媳婦病死,他便攜帶兒子返回家鄉。
弟弟怕哥哥索要資產,硬說哥哥的兒子是抱養的,不得繼承父業。糾紛不清,便報了官。可是縣官是個昏官,也不派人到哥哥經商的地方去調查,而是按照古法讓哥哥做親子鑑定。當時科學不發達,親子鑑定的方法就是滴血認親。幸好父子二人血液融合,便將弟弟鞭打一頓,逐出衙門。
弟弟不信滴血驗親,正好自己也有一個兒子,便參照縣衙裡的做法,便在家中把自己兒子的血和自己的血滴在一處,父子之血竟然不融合。於是便以此為由,繼續上告,說縣令的裁決沒有依據。縣官也打算推翻自己原來的裁斷。
鄉鄰們厭惡他貪奪哥哥的財產,不講道理。有知道底細的人說:“他媳婦過去與某人私通,所生之子或許並不是他的親骨肉,他們父子的血當然不能相融。”大家眾口一詞,證據確鑿。縣令才改變了主意。將人們所說的他媳婦的相好拘來審問,他供認不諱。
弟弟羞得無地自容,驅婦逐子,棄家而走,反倒把家產都給了哥哥。大家都拍手稱快。
按照現在的科學依據滴血認親並不科學。不過,如果這個縣令不滴血驗親,這個做弟弟的就不會上訴,那麼他媳婦與外人私生的兒子也就無從敗露,最終導致了家破人亡的悲劇。人在做,天在看,不是不報時候未到。這也正應了那句話:偷雞不成蝕把米。
-
4 # 明月上
周瑜賠了夫人又折兵
三國演義赤壁之戰後,劉備借得荊州不還,東吳表示很是生氣,周瑜便想計策說:主公有個妹妹舞刀弄槍,咱們假借與劉備和親,給劉備騙進江東,再給劉備軟禁起來。這樣一來荊州便可拿下。魯肅一聽此計甚好,孫權也很滿意啊,表示妹妹為了東吳哥哥委屈你了。
於是派大臣呂範到荊州去做媒說:"最近劉備夫人病逝了。我家主公有一妹,想招劉備為女婿。永結姻緣,同心破曹。劉備經過中年喪妻,年過近百,心情很是低落。聽孫權給自己妹妹嫁給自己很開心啊,表示我又有媳婦啦。
諸葛亮知道孫權想嫁妹,就知道這一定有陰謀。思考一陣便對劉備說:主公啊,你放心去吧,咱會讓你抱得美人歸。劉備哪是平庸之輩也知道很可能是陰謀啊,諸葛亮便說:周瑜區區小計,何足掛齒,我只需要略施小計周瑜便無可奈何。
走的時候劉備還是不放心啊,諸葛亮表示很牛,很拽,便給了趙雲三顆錦囊,你按計行事便可安然無恙。不知道此時劉備做何感想,心裡是不是有一大群羊駝狂奔。
於是劉備在趙雲,孫孫乾的陪同下進入了江東。趙雲開啟第一個錦囊便讓,500士兵到處買結婚禮物用品,還到處散播孫權之妹嫁劉備,很快江東之地都知道了喜訊,劉備拜訪喬國老,喬國老很開心啊,但是得知如此大事卻不告訴我,心裡很是惱火。劉備走後,便去找孫權他媽也就是國太討個說法。估計要是平常人家,一腳踹開大門便說,你大兒子是我女婿,周瑜也是我女婿,你女兒嫁人怎麼丟不跟我說一聲呢。
在得知要嫁女兒後,吳國太很是氣憤,因為她也不知道。便叫孫權來責問,後罵周瑜的計謀。經過喬國老勸解,吳國太漸漸平息了怒火。便說:劉備也是個英雄,明天到來我看看中不中意。
不料,第二天吳國太一見相貌堂堂、打扮齊整的劉備就喜歡得很,對喬國老讚歎:"這真是配做我女婿的人!"於是國太一錘定音:擇日定親。這下輪到孫權和周瑜傻眼了。周瑜聽到此事,懊惱不已只拿小拳拳捶胸口,他又心生一計,把軟禁劉備於宮中,錦衣玉食、音樂歌女,企圖軟化劉備志向,讓他貪戀享樂,不思荊州。
畢竟劉備也是顛離半輩子了,這一下生活如此美妙,便不想回去了。趙雲孫乾很是著急,便開啟第二個錦囊,對劉備說:今早接孔明來報,曹操起精兵五十萬,殺奔荊州而來!軍情十分緊急,請主公馬上回荊州!"劉備表示嚇得我手中葡萄都掉了,但是又對孫小妹依依不捨。
趙雲於是有意地幾次三番催促劉備,後孫尚香知道後,便說:大丈夫立世,不可只顧兒女私情,你無論到何處,我都跟你去!"在拜別吳國太后,兩人便以到江邊祭祖為名,離開江東境,潛回荊州。
孫權周瑜知道後,怎麼能讓大好機會丟掉。周瑜趕緊領兵追趕,情況十分的危機,開啟第三個錦囊,劉備看了後,便含淚告訴孫尚香周瑜的陰謀。孫尚香得知後,很是氣憤。心想,居然設計老孃來當籌碼。但是又念丈夫情深,便對周瑜破口大罵,東吳士兵看到是公主也不敢上前。
這時從江邊江岸蘆葦叢中,搖出二十多隻船來。原來竟是諸葛亮在此等候,接劉備回荊州!
劉備趕緊登上船,周瑜緊跟不捨,接著劉備棄船上岸,周瑜也只好跟著上岸。這時關羽率兵攔路一截,周瑜無奈只好逃回船上,回江東
這時候諸葛亮令,全體士兵大喊:周郎妙計安天下,賠了夫人又折兵!”周瑜惱羞成怒,一口鮮血噴了出來,昏倒在地。
於是,周瑜騙劉備娶親,偷雞不成丟把米,貽笑大方就成了流傳至今的諷刺故事了。
-
5 # 好奇觀古今
喬治亞申請加入北約這件事,再恰當不過了。
北大西洋公約組織
華沙條約組織
首先,校長先簡單聊一聊“北約”的具體情況。北約組織(全稱:北大西洋公約組織 英文:North Atlantic Treaty Organization,縮寫:NATO)至今已經有60多年的歷史了。這個軍事集團是冷戰時期的產物,當時主要就是為了抱團對抗蘇聯而產生的,而蘇聯為了跟北約針鋒相對也牽頭組建了華約組織(全稱:華沙條約組織 俄語:Организация Варшавского Договора)。
後來,華約組織解散了,蘇聯也解體了,蘇聯解體成為了若干不同的國家。此時,似乎北約組織成為冷戰中的獲勝方。那對手都沒有了,北約組織存在又有什麼價值呢?按常理講,當一個同盟的共同敵人消失後,這個同盟就應該瓦解了。可有意思的事情出現了:時至今日,雖然冷戰已經結束了20多年,但北約組織非但沒消失,反而在不斷強化、擴張。
冷戰結束時,北約組織有16個成員國,目前已增至28個,且還要繼續擴大,北約已經挺進了波羅的海三國:立陶宛、愛沙尼亞、拉脫維亞。接下來,還打算進入烏克蘭(УКРАЇНА)和喬治亞(საქართველო),這樣就完全深入了俄羅斯腹地。多年的事實證明,雖然蘇聯已經解體,但北約始終將俄羅斯作為競爭對手,到今天依舊如此。
很多東歐小國認為俄羅斯對它們是一個威脅,由此產生了強烈“抱大腿”的心理。這個“大腿”是誰呢?——它們認為是北約組織或美國。小國一定要抱一個大國、大組織的大腿,仗著有錢有勢,幫助它們發展、保證自己的安全。
下面就說一說喬治亞申請加入北約的具體情況吧,小國喬治亞想抱北約的大腿、來抵抗俄羅斯,俄羅斯在被北約逼到家門口、其戰略緩衝地帶受到嚴重影響的情況下,不得不進行反擊。2008年8月俄羅斯與喬治亞爆發了五日戰爭,這就是北約東擴造成的結果之一。
大夥們需要注意一下,就是加入北約是有前提條件的——前來申請成員國本身的領土主權必須完整,不能有領土糾紛問題。此項規則,主要就是北約怕給自己帶來不必要戰爭。對於喬治亞,當是有南奧塞梯(Хуссар Ирыстон)和阿布哈茲(Аҧсны)兩個地方已經宣佈獨立。要想加入北約,必須解決這一問題。
俄格戰爭期間挺進的俄軍裝甲車
於此,在2008年8月8日,喬治亞領導人米哈伊爾·薩卡什維利 (Mikhail Saakashvili)想借著北京奧運會開幕,全世界都將精力集中在參加奧運會這個時機,突然出兵南奧塞梯和阿布哈茲。但誰承想,俄羅斯的反擊可謂異常迅速,不僅把喬治亞打了回去,俄羅斯總統還宣佈:“永久承認南奧塞梯和阿布哈茲獨立”,讓全世界頗為震驚。由此一來,俄羅斯致使喬治亞的領土一分為三,北約無法接納喬治亞這個成員國,喬治亞此舉絕對是“偷雞不成蝕把米”啊。
2008年俄格戰爭期間,薩卡什維利聽到空中的直升機聲音,第一個撲倒在保鏢身下,表現十分狼狽
北約在喬治亞的聯合培訓評估中心
軍事在一定程度上能夠左右政治,美國也好、北約也罷,無非是想扮演世界警察的角色,管理全世界的“秩序”,給誰開紅燈、給誰開綠燈都自己說了算。北約組織與俄為敵,希望把俄羅斯的實力削弱,根本沒有雙贏的意思。不過呢,“瘦死的駱駝比馬大”,雖然俄羅斯的綜合實力遠不及蘇聯時期,但想要“教訓”一下那些不老實的小國,還是不在話下的。
-
6 # 生活望遠鏡
一,南宋時期,鐵木真率蒙古大軍吊打金之後,花剌子模國王阿拉烏定•摩訶末遣使前往晉見,受到鐵木真熱情款待。不久之後,鐵木真遣使回訪花剌子模,雙方於1218年締結和平通商協議。
實誠的鐵木真想著,既然通商協議簽訂了,那就通唄,於是就派出由450人組成的大商隊,用500峰駱駝馱著金銀、絲綢、駝毛織品、貂皮等貴重商品,帶著自己給摩訶末的信前往花剌子模。
蒙古商隊吭哧吭哧走到錫爾河上游的訛答剌城後,歡欣鼓舞地想著大賺一筆。但是萬萬沒想到的是,有人盯上了他們的財物:花剌子模守將海兒汗。
海兒汗將商隊扣留,並派人謊報摩訶末說,商隊中有成吉思汗的密探。摩訶末大怒,也沒立案調查調查,便直接下令處決所有蒙古商隊成員,沒收其全部財物。海兒汗遵照摩訶末的命令,殺害蒙古商隊成員。不料有一人從牢裡逃出,得以倖免,向鐵木真報告了商隊被害經過。
聽說自己好心派去通商的商隊人死財亡,鐵木真恨得牙根癢癢,發誓要為死者報仇。但冷靜下來的鐵木真經過三思,還是希望雙方能夠透過和平方式解決爭端。於是,派以巴合剌為首的3名使者前往花剌子模索取肇事者。巴合剌向摩訶末國王轉達了成吉思汗的原話:“君前與我約,保不虐待此國任何商人。今遽違約,枉為一國之主。若訛答剌虐殺商人之事,果非君命,則請以守將付我,聽我懲罰,否則即備戰”。
摩訶末鳥都不鳥蒙古使者,直接砍了巴合剌,而且將兩名副使的鬍子剃光趕回蒙古。
有再一再二,沒再三再四。鐵木真覺察到兩國關係已無法用和平方式解決,決定親率大軍向花剌子模興兵問罪。
惹怒鐵木真,結果可想而知。。。撒馬爾罕城破,花剌子模數十城被屠,花剌子模國滅。
二,三國時候,周瑜出謀劃策,把孫權的妹妹許配劉備,讓劉備到東吳成婚,想乘機扣留,奪還荊州。結果劉備成婚後帶著夫人逃出吳國。周瑜帶兵追趕,又被諸葛亮的伏兵打敗。人們譏笑周瑜‘賠了夫人又折兵’。
-
7 # 義知周
天上掉餡餅
白得十七城
那知踩了雷
差點送了命
說往事、答悟空,沒有打油真不行,以四句打油詩拉開答題的序幕。歷史上“偷雞不成蝕把米”,貪便宜,吃大虧的例子舉不勝舉,因為連著回答了有關“長平之戰”兩道題,從統帥、國君兩個層面分析了趙國失敗的原因,這第三道題溯源尋根,重點分析引發長平之戰的導火索——上黨之爭,正是由於趙孝成王貪圖便宜,笑納了韓國進獻的上黨十七城,踩了秦國的雷區,促進秦趙兩強大決戰提前爆發。
一、餡餅、還是魚餌,考驗年輕君王的政治智慧。
作為一個籌鑄滿志的年輕君王,站在祖宗三代英明君主傳下來的豐厚基業之上,自己也欲開疆拓土,大展雄心抱負時,這時有人登門說白送你十七座城池,這樣天上掉餡餅的好事哪裡去找?你還別說,真有。
公元前262年,韓國上黨郡太守馮亭派人出使趙國,就上黨十七城歸附趙國之事和趙國君王進行了交涉。面對送上門的好事,趙孝成王一時不知道該不該要。不要吧,那可是十七座城池,相當於一個小侏侯國的實力;你說要吧,這塊肥肉也是強秦一直在爭取的,惹怒了虎狼秦國也絕對沒有好果子吃。
就在趙孝成王左右搖擺拿不定主意的時候,他徵求了三位大臣的意見。平陽君趙豹建議不要,原因是韓國是想嫁禍趙國,趙豹一語切中要害。平原君趙勝與趙禹二人的意見一致:如此大利,不能失去啊。
天下銀錢動人心,更何況十七座池呢,肯定也能打動君王的心。年輕趙孝成王其實心裡早就想要了,有了趙勝、趙禹二人的支援,三票對一票,順利透過,趙國決定接受韓國獻來的上黨郡,手續交割完畢後,趙國立即派遣軍隊進駐,上黨正式歸入趙國版圖。
二、魚餌送兄、禍水東引,一個陽謀福澤子孫。
世界上沒有無緣無故的愛,也沒有無緣無故的恨。韓國為什麼白送十七座城給趙國呢,這其實是一個“一女二嫁”,設下魚餌送兄弟、禍水東引的計策。其時,秦韓兩國正在激戰當中,秦囯派出武安君白起猛攻韓國葫蘆形國土的中間細腰地帶,奪取了野王城,讓北部上黨郡與南部的國土聯絡斷絕,上黨十七城成了一塊飛地。
韓桓惠王明白上黨遲早是秦國的囊中之物,就想順水推舟把上黨獻給秦國,透過割地求和以獲得暫時的安寧。太馮亭不願投降秦國,他召集上黨各方人士商議歸附趙國事宜,得到眾人的擁護。明裡是不想做秦人,暗裡卻是禍水東引,將秦國的攻擊目標引向趙國,目的是為了報復作為三家分晉的親弟兄趙國在秦韓之戰中不救應。
也有人提出,馮亭是秦人死間,專門挑起秦趙之爭,為秦攻打趙國提供一個藉口,他透過一人死間,為後世子孫謀下了幾代功業,秦統一全國後,馮家子孫為相為將者大有人在,據說和馮亭獻地這一死間事件有關。
三、馮亭獻戰地、趙國踩雷區,秦國揮師東進。
秦昭襄王聽說馮亭獻出上黨歸附了趙國以後,果然大怒,派軍隊大舉進攻長平發動了著名的“長平之戰”。因為上黨這個地方是秦國謀劃了很久,必欲係到時一個地方,誰觸碰了這個雷池,秦國就不給誰好看。
上黨號稱天下之脊,是晉國咽喉也,形勢十分險要,所以自古為兵家必爭之地。秦國經過商鞅變法,經濟社會取得了重大發展,一躍成為當時的超級大國。為擴充領地,歷代秦王經常兵出函谷關東進,對上黨早有謀劃,必欲奪之,作為東進的橋頭堡。
公元前280年,秦將白起曾深入上黨,攻取了光狼城。只是由於當時正值秦楚戰事緊張,才撤軍。之後,秦對楚作戰獲勝,於是又在公元前262年,重逼上黨。公元前262年,秦軍攻打韓國,野王淪陷,上黨與外界的聯絡就此斷絕。原本到手的鴨子,結果飛了。這火中取栗的競是趙國,秦趙長平之戰爆發了。
戰爭的結果是趙國慘敗,拼光了趙武靈王“胡服騎射”以來三代帝王勵精圖治創下的家業,等於送了半天命,從此苟延殘喘,再無雄霸天下能力。(配圖摘自網路)
漫長的歷史長河中,有很多偷雞不成蝕把米的案例,比如中世紀的花剌子模為了獲利,殺了成吉思汗派來的商隊,隨後便引來蒙古鐵騎的遠征,花剌子模也走向了亡國。你還知道哪些類似的歷史事件?
回覆列表
古巴導彈危機算是二戰後對人類安全威脅最大的一次事件,當年全世界都在關注事態的進展時,印度卻將目光投向我國的西藏。然而在自信滿滿的軍事騷擾後,被我軍打回了原型,隨後國際地位直線下降,不僅失去了不結盟國家領袖的位置,還打亂了美、蘇節制我國的“戰略部署”,說它是偷雞不成蝕把米還真沒錯。
(被俘虜的印軍)
古巴導彈危機前的中印格局我們都知道二戰結束後,蘇美兩國成為世界的兩極,兩國也在二戰後走上了爭霸之路,在亞洲也展開了勢力爭奪。1950年6月,朝鮮半島南北戰爭爆發,朝鮮在得到斯大林同意後,迅速發動攻擊,一舉拿下韓國90%的領土,即將實現統一的時候,美國插手進來,並將戰火引至中朝邊境。隨即我國展開抗美援朝行動,與美軍持續對抗至1953年7月,然後以停戰協議的方式結束了這場戰爭。換句話說,老美都沒想到根本打不趴中國,所以在三八線上基本保留了二戰後的南北勢力劃分,這就足夠了。
(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
但另一邊的蘇聯,算是這場戰爭的最大受益者,它趁美國身陷戰爭泥潭時,在東歐擴大自身影響力,在國際格局中拔得頭籌,美國在這個階段中,算是在“歐洲戰場”輸給了蘇聯。蘇聯很清醒的認識到,這是中國抗美援朝提供的幫助,又因意識形態的一致性,所以它開始毫不吝嗇的援助中國,希望這個亞洲大國能夠成為蘇聯控制亞洲的好幫手。可以說我國建國初期的重工業體系都是蘇聯幫忙打的基礎。另外還有原子彈與導彈研發的圖紙,這種軍事機密都能透露出來,可見蘇聯當時扶持中國的決心和願望是多麼強烈。
(蘇聯援助)
“事實上同蘇聯鬧翻是1958年,他們在軍事上控制中國,我們不幹。”——毛主席
1958年,我們在蘇聯的援助中獲得了較大的進步,所以也就有了“大躍進”的激進思想。也正是這一年,當我們要求蘇聯把曾經承諾給予的核武器、核潛艇兌現時,蘇聯提出在寧波建立長波電臺,在旅順組建聯合艦隊的條件,而且是要擁有電臺和艦隊的控制權,故而遭到了我們的反對,加上赫魯曉夫批判斯大林的行為引起我們的不滿,所以這一年中蘇關係開始走向破裂,蘇聯也將援助的目光投向了亞洲第二大國印度。
(赫魯曉夫)
1959年4月,印度入侵我國邊境,蘇聯為其提供了15億盧布的貸款,並於次年開始向印度提供大量軍事裝備(拿這些貸款再買蘇聯的軍事裝備)。同年7月,蘇聯又撤回援助中國的各領域專家,催促中國償還抗美援朝時購買蘇聯武器的貨款和欠款。我們都知道,1959至1961年是我國最困難的“三年糧食關”,蘇聯此舉著實是欺負人,好在我們最終挺了過來。
在抗美援朝之後,美國為了報復中國,也開始對中國進行全面的經濟軍事封鎖,並長期出售給蔣介石美式裝備,以支援其所謂的“反攻大陸”。當印度在1959年躁動不安時,美國也是看到了報復的機會,於是聯合英國等北約組織對印度援助了18個全美式裝備步兵旅。這就可以說印度成為美蘇爭霸時,在亞洲共同扶持和爭取的物件,所以印度當時才敢囂張跋扈。
偷雞不成蝕把米的印度“這個線是不合法的,中國曆屆政府都不承認,新中國政府自然也不能承認。這是英國侵略中國的產物,中印兩國人民不負這個責任。現在中國、印度、緬甸都獨立了,我們應該根據新的現實情況,加以現實的解決。”——周總理
印度是於1947年獨立,當時的大英帝國搞出印巴分治的同時,還把中印邊境非法的“麥克馬洪線”重新搬上臺面,當時國民政府對印度駐南京大使明確表示了不予承認。但印度方面一直想透過這個非法劃定獲得更多領土,所以接下來就一直步步侵食麥克馬紅線以南地區,1954年時已經完全佔領了“麥克馬洪線”以南的9萬平方公里土地,還設立了“東北邊境特區”、將該區域編入官方地圖,然後將“麥克馬洪線”原來“未經標定邊界”改為“已定邊界”。當年周總理向印度總理尼赫魯表達了強烈不滿,印度方面以拖延戰術表示“有機會再協商調整”。
到了1959年,西藏發生叛亂,在平叛期間,尼赫魯又趁人之危的向提出承認“麥克馬洪線”以南的9萬平方公里土地屬於印度,並要求中國的阿克塞欽也劃歸印度。中國當時並未理睬,這被印度視為軟弱,因此又變本加厲的製造邊境衝突。可以說當時的中國處於內憂外患之中,印度就是利用了這種情況,囂張跋扈的對中國施壓,但玩玩沒想到的是,古巴導彈危機讓他在短暫的時期裡被我國胖揍了一頓!
回到美蘇爭霸,1961年,美國試圖扶持流亡美國的古巴人在豬灣入侵其本土,從而推翻卡斯特羅政權。但這次入侵以失敗告終,也導致古巴政府倒向了蘇聯。1959年美國曾在義大利和靠近蘇聯本土的土耳其部署導彈,1962年蘇聯藉著古巴倒向的契機,向美國發起還擊,在古巴部署導彈和原子彈,但在部署的過程中被美國發現,古巴導彈危機就此爆發,此時已進入該年的10月份。當時美蘇處於相當緊張的相持階段,也就無暇顧及印度與中國的邊界問題,值得一提的是,美蘇雖然支援印度,但他並希望印度挑起大規模區域性戰爭,所以印度也憋著大招。
(卡斯特羅與赫魯曉夫)
所以在古巴導彈危機爆發後,美蘇的干預驟然降低,印度開始大規模入侵我國西藏。這雖然對於印度來說是一個機會,但對中國來說同樣是反擊的有利時機,因為美蘇對印度的援助也在此時處於停滯狀態。在危機之前,中國面對印度的騷擾表面上不予理睬,其實卻在積極備戰,這一點是尼赫魯沒有預料到的,1962年的西藏邊防部隊已經換裝成最新的國產裝備。就是在這種背景下,印度於10月17日擴大了入侵規模,我國西藏邊防部隊於20日開始反擊,結果是全殲印軍,攻佔印軍後勤基地達旺。
印度方面不甘心,在邊境集結增兵後,於11月14日再次全線進攻,結果又是被擊潰。到了17日,我軍已經攻佔了距印度首都新德里僅300公里的查庫,查庫至新德里是一片平原,我軍隨時可以對印度首度發起攻擊。21日,我軍先頭部隊就已經抵達距離印度首都新德里幾十公里的地方,這應該是自唐朝王玄策征服中天竺之後,中國軍隊深入印度腹地最遠的一次。
但在11月20日時,肯尼迪就已經宣佈了赫魯曉夫的承諾,即同意30天內從古巴撤走全部戰略轟炸機,這標誌著古巴導彈危機的結束,所以美蘇援印的武器裝備開始運抵印度港口。我軍慎重考慮之後,在21日撤回了新德里附近的先頭部隊,並全面停止了反擊、緩慢撤軍。至次年3月1日,我軍全部撤至1959年11月7日實際控制線20公里以內地區,然後將繳獲的物資歸還印度,並於5月釋放了3900多名印度戰俘。
此戰徹底給印度人上了一課,印度也明白了為何美蘇不支援其發動大規模區域性戰爭,原因就是真的打不過。這場戰爭直接導致印度失去了不結盟國家領袖的位置,尼赫魯本希望透過軍事勝利來推動國內改革,戰爭的失敗也令印度錯失了最佳的改革良機,戰後很多第三世界國家選擇拋棄印度,倒向中國,中國的外交迎來了一片光明。與此同時,美蘇寄希望於印度節制中國的計劃泡湯,再隨著1964年的原子彈試驗成功,我國的國際地位愈發提高。在邊界問題上,我國控制住了阿克塞欽,的3.3萬平方公里的高地,邊境的戰略安全得到鞏固,但從戰略考慮,放棄藏南土地確實有些可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