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戰國策陳永佳
-
2 # 文話史
明辨是非和多讀沒有必然聯絡!所以這話有瑕疵!
人對一件事是非曲直的看法取決於他的世界觀和價值觀,一個人即使大字不識,也可以明是非,遑論多讀。
事物或現象本身並沒有什麼是非曲直,是不同時代,不同制度,不同身份地位,不同教育背景的人賦予它的。
這大千世界,芸芸眾生,人們都是從集團利益和個人利益出發,去判斷事物的色彩,是黑是白,還是黑白不分,黑白皆有,抑或五彩繽紛。
讀書,多讀書,是一種習慣,一種累積,一種修養。
讀書或者多讀書,並不能一定達到改造世界,實現野心,明斷是非,通達事理的目的。
多讀書是一種單純的存在,沒必要披上皇帝的新裝,去扮作超人,或者齊天大聖。
多讀書僅僅是一種規勸,且不見得有效。
多讀書有時使人平靜,我喜歡這種讀書的感覺。你呢,和我一樣嗎?
-
3 # 趙日金141
枉尺直尋。
《孟子》有孟子“不見諸候”之語,見於《騰文公下》。大意,陳代對孟子說,你不肯見諸候,太枸於小節了。不知道“枉尺直尋”吧,尺彎曲只有一尺,伸直了卻是一尋(八尺)。而孟子呢,自命清高,不直的人不可能伸直。
但是,《孟子》開頭第一句就是,孟子見粱惠王。
孟子自相矛盾的問題,古人早已指出來了。
沈括《夢溪筆談》有篇《王聖美嘲諷達官》,說,有個小縣令叫王聖美,去見大官。大官與客人們高談闊論論孟子,沒顧得理採。最後,大官問,你喜歡讀孟子嗎?小縣令回,太喜歡了,可就是一開頭就讀不懂。大官驚訝,這有什麼難懂呢,說說?
王聖美曰,“孟子不見諸候,因何見梁惠王?” 其人愕然無對。
-
4 # 大林hl
第一,你必須是澄靜的。人很難沒有慾望,當年,乾隆下江南,看到大運河上熙熙攘攘,問身邊一和尚:大運河有多少條船?和尚答:兩條,一條為名,一條為利。乾隆非常欣賞和尚的機敏,當即大加賞賜。其實,這和尚並不非常聰明,他只是深諳世道人心的奧秘而已。然而,一個人下決心當讀書人,不能有太多的慾望。慾望多的人會不自覺地把書籍分成“有用”、“無用”兩種:“有用”的,他廢寢忘食地閱讀;“無用”的,他視若敝屣。而事實上,所謂“有用”的書,往往是作用於一時的職業的,只能讓我們獲得物質財富;而“無用”的,則側重於培育人正確的價值觀和道德感,可以使我們獲得心靈高度。
第二,你應該學會堅持。人對自然、社會、人生的認識只能一步步走近真理,而不可能完全抵達真理,這就決定了書籍的正確性永遠是有限的。正因為有限,我們就得不斷地跟蹤事物的新進展,掌握知識的新動態,讓自己的生命與面對的生活一起前進。讀書沒有恆心,一個人的思想必然陳舊、淺薄,我們創造物質、精神財富的能力就會變得虛弱不堪。
第三,我們一定要培養明辨是非的能力。書籍並不是真理的代名詞,真理可以利用它,謬誤和謊言同樣可以利用它。一個人要對市面上良莠不齊的書籍作出選擇,靠別人把關是沒有太多作用的。別人認為不好的,你也許覺得好;別人以為精美絕倫的,你或許感覺一塌糊塗。對書的考察,最可靠的評判官是你的心靈——非同尋常的對知識的敏感,超乎群倫的觀人察事的眼光以及對人文精神的深刻把握。
-
5 # 明懿記
孟子善養浩然之氣,就像銀行培養新人如何辨認假鈔的方法,就是點真鈔。
當熟悉了真鈔的種種特性,假鈔也就自然一目瞭然。
所以十分贊成標題的觀點。
-
6 # 烏咪愛讀書
對孟子感興趣,剛開始完全出於好奇:一個堂堂亞聖,為什麼罵起人來一點也不“性善”?哪裡有“四端”的德性?至於多讀會不會明辨是非,直接給出答案:不能!
孟子搭建的思想體系是什麼?
孟子在孔子“恢復周禮”的基礎上,加入了“性善論”和“人本論”,孔孟師徒的共同努力,讓儒家這座大廈,看起來更加堅挺和穩固。一句話總結孟子的主張:“於德有虧必於政不合”。
孟子罵的誰?
大家可能都知道,他罵楊朱和墨翟是“無父無君,乃禽獸也!”。因為這個罵,王小波嫌棄孟子不紳士,說,理解不了人家的“輕物重生”和“兼愛非攻”,就說人家禽獸!也是,再怎樣,罵人有失體面嘛!
孟子為何罵得如此理直氣壯?
在戰國,儒家可不是影響最大的思想流派,那時候孟子舉著兩面旗幟,一面是施仁政、行王道,一面是修身養性,在車輪滾滾中馬踏黃河兩岸,結果孟子與他師傅孔子一樣,到處碰壁。這時候,孟子發現有兩個勁敵的學說在同僚中比他的吃香,而且楊朱的“為我”,墨翟的“兼愛”,都踩壓了他的價值尺度,孟子為了站穩腳跟,就使勁的罵他倆,罵就罵得驚天動地,罵就罵得專業水準,完全把自己提出的“惻隱、羞惡、辭讓、恭順”之心,都不管不顧了。孟子一蹭熱度,儒家學說反而廣為人知,一發不可收拾,後發制人,成為各朝各代的治國宗旨。
剛開始說過,多讀孟子不能明辨是非,因為,王小波曾經借蕭伯納《巴巴拉少校》中的父子對話,表達過明辨是非這件事,在倫理論域,所有人都能,連小孩子都會,但很片面,因為想替每個人都想一遍是不可能的,這是搞昏一切哲學家、律師、藝術家的事兒,太難了!
孟子罵楊朱、墨翟的這句話,就在倫理範圍內,而他的“言必稱堯舜“”的許多思想觀點,基本不出道德論域。如果為了瞭解歷史和純粹思辨,讀孟子當然越多越好,如果為了明辨是非,我的態度仍然是,不能!
回覆列表
當然非常棒!讀孟子可以培養自身的“浩然之氣”!
一句:“說大人,則藐之,勿視其巍巍然”。孟子為中國知識分子提升自己的膽識和氣勢提供許多理論根據,他的氣勢盪漾在字裡行間,讓你深受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