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老鐵書苑

    這個問題要從李成梁將軍說起。

    李成梁當年去遼東抵禦外軍,但是一直被動防守不是辦法,李成梁發揮自己的能力,一路打一路殺,終於把遼東大部分部落都打服了,基本上也沒剩多少人了。但是這其中一個部落叫建州女真,首領是努爾哈赤的外祖父,這麼一看李成梁可能是殺了努爾哈赤不少親戚。

    再說努爾哈赤。

    努爾哈赤的祖父和李成梁是朋友,小時候努爾哈赤也會來李成梁家裡玩,但是老是被李成梁管教。但是管教歸管教,努爾哈赤很懂事,老是給李成梁送禮物。李成梁也十分的給面子,平定遼東這麼多年,打敗了這麼多女真的部落,但是從來沒有打過努爾哈赤,努爾哈赤就這樣慢慢強大了起來,按說強大了李成梁應該打了,還是不打,好像看不見似的,這一點被人們詬病,也成了李成梁這一輩子的汙點。

    但是說實話,這不是李成梁故意的,李成梁只是想給大明培養一個可靠的盟友,可惜啊,培養的一匹餓狼,反過來咬了大明。

    是李成梁的錯誤判斷導致了後來的戰爭。

  • 2 # 點點滴滴股票情

    我的看法是肯定不是為了錢!網路上的一種盛行說法,認為明朝邊境武將故意養寇自重,透過培養努爾哈赤,來達到自我控制部隊,提升自我地位說法!但我個人認為這種說法有些片面,邊境官員只是執行者,而不是決策者,我更願意相信,培養努爾哈赤的部落是為了制衡蒙古各部落!透過滿蒙矛盾,大明坐收漁翁之利!這有可能是大明王朝的面對國內矛盾,國力不足制定的對外國策!

    首先,我們從大明的角度來分析。回到努爾哈赤時代,那時大明朝國內天災人禍,官員結黨營私,政局混亂,百姓生活蕭條,而連年打仗大家都明白,費錢,費人,弄不好仗還沒打,國內政權就亡了,在那會崇禎是想不到這些事的,作為皇帝而言,既然知道國家不適合長年作戰,但不打又不行,你不打人家,人家還想打你!那怎麼辦呀?崇禎可能透過開會,想到了一種相對好的國策,那麼如果必須打仗,那麼咱就從怎麼少花錢,少死自家兵的角度出發吧!畢竟大家也都知道,崇禎當時處境挺難的,內憂外患,不是被李自成打死就是被努爾哈赤打死,二選一吧,或者被兩個一個群毆!大家或許還聽過,崇禎打仗缺軍費,沒錢,當官的也哭窮,後來被李自成佔領後,白花花的銀子都被用來買命了!唉,崇禎真的難呀!也應了一句話“會哭的孩子有奶吃”!崇禎好好勸,沒有大臣出錢,李自成刀一拔,一個比一個乖!說到這,真替崇禎悲哀,這不沒辦法了麼!一條對策就出來了,“培養女真和蒙古的矛盾,讓他們先打起來,他們不是世仇麼,他們打完了,咱大明的外患自然而然就解決了,這是多麼完美呀”!於是大家大腿一拍,反正不用出自己的錢,都同意了,就這樣弄,然後培養支援努爾哈赤的決策命令就到達了前線!

    其次,從努爾哈赤的角度來分析。努爾哈赤在大明,蒙古這三者中最弱小,最開始咋根和其他兩家就不是一個重量級!之前兩家誰也不把他當會事,心情不好了可能都會過去錘他一頓,努爾哈赤也就這樣煎熬著,終於機會來了,這不大明朝的內部出問題了,大明主動示好努爾哈赤,小努呀,你要好好幹呀,你看你這黑土地,美寶寶麼!好好發展,過幾年哥和你一起去錘蒙古,替你報仇去!

    努爾哈赤是誰呀?大清鼻祖呀!那可不是一般人,那是人精中的人精!不是人精你也混不到和位置呀!於是,努爾哈赤就將計就計,回一句“明哥,你放心,啥都聽你的,只要你支援我,我先猥瑣發育,將來你說打誰,早就打誰!”,就這樣持續了數十載,努爾哈赤回去就趕緊推行“多娶老婆多生娃,多屯糧”的政策,後來,大家都知道了,努爾哈赤真的強大起來了,不過事與願違,這會小奴兵強馬壯變奴哥了,之前答應的話也早忘了,一不小還和蒙古穿到一個褲襠裡了,後面的事,大家也都知道了,努爾哈赤走華蓋運,大明前後院著火,黴運不斷!新的篇章開啟了!奴哥的時代來了!

    最後,總結任何事物的量變最終會引起質變,在沒有絕對實力做支撐,任何承諾和背叛的代價輕如鴻毛!不要幻想靠他人,不然,美國一代洗衣粉在聯合國就是消滅伊拉克的罪證!

    加油吧!少年!少年強則中國強!自己強了比啥都強!

  • 3 # 視野淺談

    明朝的中央政策與地方政策,都是以夷制夷。遊牧民族不事生產,因為天氣和地理的原因,流動性特別的大。明朝軍隊多是待在高大的城牆之中,其軍事戰略思想就是防守邊境,少有主動與遊牧民族接戰!

    明朝將領李成梁對努爾哈赤的建州女真,是初期的大力支援。透過建州女真間接控制其它的部落,但是努爾哈赤卻透過武力征服了其它部落,終於成為一大隱患。明軍內部也有人建議消滅建州女真人,但是努爾哈赤的外交手段高明,拉攏了不少的文人政客幫他說話!

    到後期,不斷的有明朝的將領和官員向努爾哈赤的建州女真人投降,縱觀歷朝歷代的少數民族發展史,少數民族依靠自身能力根本發展不起來,農業生產是軍事侵略的根本,飯都吃不飽,戰鬥力會有多強,只能在他們的一畝三分地當山大王!

    努爾哈赤因為年輕時期就在明朝軍隊服役,所以才比別的部落更加知道漢人的強弱之處,其拉攏的軍隊主官和文人官員,是建州女真人的發展基礎!每一次入侵中原,掠奪最多的就是人口和糧食!大量的漢人奴隸,為建州女真人的社會發展發揮了其聰明才智!

    在攻打明朝的城市過程中,漢奸部隊才是女真人的攻擊主力,原生態的女真人並不是很多,其形態相當於駐韓美軍!其監督作用大於進攻能力,明朝軍隊的火槍火炮讓努爾哈赤明白了什麼叫先進的社會文化。所以清朝歷代皇帝都要學漢語、學習漢文化。他們深深的知道,憑他們的淺薄知識,如何去管理一個部落或者是以後的國家。清朝的八旗子弟為什麼沒有任何社會貢獻呢?滿人非常的清楚,遊牧民族的劣根性,蒙古人佔領了整個中原,但是國家的發展和民生卻在倒退!皇太極是個聰明人,治理國家還是要漢人,殺的光整個漢人民族嗎?顯然是否定的,滿人能夠自己獨立治理國家嗎?這肯定是天方夜譚!清朝皇帝是必看歷史書藉的,不充電怎麼去理解公司運營呢?但是,清朝卻亡在一個女人身上,慈禧除了耍宮鬥,還有什麼博大精深的知識嗎?中國的漢文化都沒有搞明白,就開始亂政了!光緒帝曾經苦讀詩書,終於明白了文化知識的重要性,沒有改革清朝只會走向滅亡,可惜還是斷送在慈禧手上了!

    歷史充分的告訴大家,治理國家不是一件簡單的事!別玩兩句嘴炮,就是專家了,中國最壞事的就是所謂的專家,真本事沒有,就是會攪局!農業、工業、技術科技,一樣都不會!就會評論時局!真是個亂專家!歷史上的真相不去認真研究,開口就瞎說!歷史是無法改變的事實!說破大天,這些所謂的專家只是一個小丑而已!

  • 4 # 歷史新視角2020

    這個說法不是太全面的學,大明王朝絕對不是在有意在養努爾哈赤,更不是為了錢。因為當時的歷史情況下北方女真勢力的是在逐步強大,明王朝不是因為錢不去攻打努爾哈赤,而是根本顧及不到這一方面。

  • 5 # 柳莊筆談

    這裡就不得不提前後經略遼東整整三十年的李成梁。

    隆慶四年(1570年),李成梁擔任遼東總兵,他在這個職務上一直做了二十二年,直到萬曆十九年(1591年)。從萬曆二十九年(1601年)起,李成梁又復出擔任遼東總兵八年之久。

    在遼東總兵任上,李成梁建立了一支驍勇善戰的部隊——遼東鐵騎。靠著這支部隊,在第一個任期裡,李成梁幾乎是無日不戰,年年殺敵無數。憑藉著這些赫赫戰功,以及內閣首輔張居正的庇護,李成梁官職不斷升遷,甚至封爵寧遠伯。

    但隨著一直力挺李成梁的張居正溘然病逝,李成梁失去了朝內的保護傘,作戰趨於保守,萬曆十七年、十八年、十九年連續損兵折將,戰略上一退再退。

    從每戰必勝到連戰連敗,張居正的辭世只是一方面原因。另一方面,則完全是李成梁自身的原因。

    一是帶兵方式有問題。

    李成梁帶兵的訣竅就三個字:分土地。他把遼東的土地作為獎品,像分蛋糕一樣分給打了勝仗的將士。久而久之,整個遼東鐵騎都成了大大小小的地主。這些將士為了保護自己的土地或者獲取更多的土地,打起仗來有一種不要命的氣勢,以至於後來蒙古人都不敢再去遼東劫掠。

    但這樣的帶兵方式也有很大的弊端,那就是時間長了會導致軍隊暮氣沉沉,這就類似於如今沙特的土豪兵。是啊,遼東的土地已經分得差不多了,自己已經擁有的土地也夠多了,還是享受生活吧,何必再去戰場拼命。因而,在達到軍事生涯的頂峰後,李成梁的部隊戰鬥力逐漸降低。

    二是李成梁有養寇自重的私心。

    李成梁的治遼原則是讓蒙古、女真各部“以夷制夷,使其各自雄長,不相歸一”,即誰露頭就打誰,誰強大就滅誰,誰弱小就扶持誰。保證年年有仗打(有仗打就有軍餉拿,就能坐穩位置),但又不出大事。其中,努爾哈赤的建州女真就是李成梁重點扶持的物件。

    在萬曆十九年卸任遼東總兵前,李成梁不斷興兵,陸續打垮了蒙古土蠻部及女真葉赫部、哈達部等強大部落或有冒頭跡象的部落,但他卻坐視努爾哈赤勢力不斷強大而不採取任何措施,估計這主要出於努爾哈赤的善於偽裝恭順和大肆行賄。但令李成梁始料未及的是,努爾哈赤的能力完全超乎他想象。從萬曆十一年起兵,至萬曆十七年基本統一建州女真,努爾哈赤僅用了不到七年時間。面對後期勢力已經坐大的努爾哈赤,領著一群土豪兵的李成梁已經力不從心了。他活著的時候尚且可以靠餘威震懾努爾哈赤,等他一死,努爾哈赤的建州女真就像脫韁的野馬徹底失去了控制,開啟了滿清崛起的時代。

  • 6 # 打樁cock

    明軍後期也徹底蒙古化了,就是少量精銳玩機動作戰,反倒是八旗玩起了正規戰,少量家丁加奴隸軍戶根本打不過野戰部隊

  • 7 # 大局大曆

    談論歷史最忌諱站在上帝視角來指責當時的決策。

    明朝在東北採取“因其部族”,授其“酋長為都督、都指揮、指揮、千百戶、鎮撫等職,給與印信,俾仍舊俗,各統其屬”。

    所授官職世襲,無年俸,衛所隨其部落遷徙而遷徙,治所無常,無衙屬。政治上必須聽命朝廷,服從徵調,以時朝貢。

    東北地區的女真政策一向是羈縻政策,分而治之,利用進貢,檢視態度;利用封爵、賞賜、收買人心,目的是保證邊地穩定。

    當時蒙古、女真各部陸續從原居地南遷,明廷不斷地向東北投入大量人力、物力,修邊牆,築城堡、墩臺,派駐重兵防守。

    萬曆初年,明廷為防禦建州女真的犯邊,派遼東總兵李成梁在遼東邊牆的南端向東修築寬甸六堡,令軍士且耕且守。

    但這些耗費巨資,弄根本起不到防禦日益強大的蒙古和女真的作用。萬曆三十三年( 1605) ,明廷不得不放棄寬甸六堡。

    三年後,明遼東官員與努爾哈赤宰白馬祭天,設盟誓,定邊界,約定雙方各守邊境,不得越境。

    明在東北地區一直力圖保持女真各部“自相所屬”的分散、平衡狀態,以便“分而治之”。

    萬曆十一年(1583) ,努爾哈赤得知祖、父為明軍誤殺後,並未怪罪明朝,只追究尼堪外蘭的罪責。而明朝自知理虧,給其授予都督官職。

    三年後,努爾哈赤攻尼堪外蘭所居鄂勒琿城,尼堪外蘭逃入明轄境,明邊將並未助這位欲立為“滿洲國主”的尼堪外蘭,倒是任由努爾哈赤率軍入境捕殺。

    不僅如此,明因誤殺其父、祖,自此“歲輸銀八百兩、蟒緞十五匹,通和好焉”。

    萬曆十七年(1589) ,女真首領克五十率部搶掠柴河堡,為明軍追殺,逃入建州。努爾哈赤遂斬殺克五十,嚮明送還其所掠人畜。

    萬曆二十三年(1595) ,明廷仿照優禮王臺之例,以努爾哈赤“保塞功,升龍虎將軍”。

    在努爾哈赤起兵抗明之前,他不僅是大明王朝在遼東的衛所—建州衛的屬官,而且依據明王朝的規定多次前來北京朝貢。

    努爾哈赤儘管在實力上有了較大發展,但是在對待大明王朝的態度上還是基本保持“忠順”。

    駐守並監視努爾哈赤的遼東巡撫張濤曾派人親臨努爾哈赤駐地視察,努爾哈赤為打消明朝廷對他的疑慮,提出可以將自己的兒子作為人質,押送明廷,以表忠心,並當即派遣他十七歲的第七子巴卜海隨從明廷官員作為質子入撫順關。

    直至建“金國”、稱“英明汗”前,明朝都沒有覺察到他的異念,反而認為其保塞有功,不斷加官晉爵。

  • 8 # 神探歷史

    明朝以夷制夷的政策,養著一條惡犬,誰不聽話,就放出去咬誰。前提條件是牽著這條繩子的人要足夠強大,可以震懾住惡犬。但是事物總是在不斷髮展變化者,明朝後期,天災人禍,黨爭不斷,吏治腐敗,自身實力嚴重下降。控制不了努爾哈赤了,隨之而來就是獨立造反。

  • 9 # 大山裡的幼稚鬼

    關於這個問題,其實就在於弄清楚李成梁和努爾哈赤之間的關係。

    努爾哈赤起兵武力統一了女真內部後,於萬曆四十六年(1618)又以七大恨起兵攻明,也從這個時候開始,明朝君臣面對努爾哈赤父子束手無責,轉而遷怒於跟努爾哈赤有淵源的遼東總兵李成梁,扣上了養虎遺患的亡遼罪名。

    那麼,到底李成梁有沒有養虎遺患,他對努爾哈赤統一建州的態度是怎樣的呢?

    李成梁對努爾哈赤的態度,是隨著他的逐步崛起而轉變的。努爾哈赤的崛起,使得李成梁產生了一種新的策略,即以努爾哈赤制夷,利用努爾哈赤,就跟當年他利用王臺一樣,為大明約束部眾來以夷制夷。

    扶植努爾哈赤從其祖父被殺就已經開始了,這種扶植一開始並沒有什麼錯,畢竟覺昌安父子被李成梁“誤殺”,也算是有功於政府,算是對有功明朝的人後裔的一種補償。

    扶植努爾哈赤,李成梁便拋棄了尼堪外蘭,這是他在女真內部重新尋找明朝代理人的手段。但這個“扶植”卻存在極大的問題,那就是努爾哈赤在三十多年立巧妙地控制了自己與明朝的關係,使得明朝沒有阻礙他對女真的統一和擴大勢力。這一點李成梁的行為很難解釋,同時雙方之間還透過聯姻的方式維持著“密切”的關係,就更解釋不清了。

    或許在努爾哈赤統一女真的過程中,習慣與採取坐山觀虎鬥、隔岸觀火的態度,希冀女真自相殘殺,最後再不斷內耗中衰落下去,始終只能依附明朝。

    當然,這不能說李成梁養寇自重,或者被努爾哈赤給“賄賂”了,女真各部那麼窮,拿什麼來賄賂在遼東隻手遮天的李家。

    實際上,明朝之所以對努爾哈赤無作為,是多方面原因造成的。

    首先,明朝的防禦策略上從來沒用把女真放在眼中。對於遼東而言,女真各部本身就習慣自相殘殺,扶植弱小,打擊強勢,這種以夷制夷的策略,在李成梁的前半生裡面取得了極大的成效,明中央的防禦策略中沒有東夷,遼東的視野裡也沒用女真,帝國邊防的重點從來都是北虜蒙古。這從遼東總兵府他一直設在遼河西的廣寧就可以看出來。如果要防備東夷女真,總兵府更應該設在遼河東的遼陽才對。

    其次,帝國進入萬曆之後,就已經病入膏肓了,張居正執政的前十年的新政治標不治本,沒有從根本上解決問題,而萬曆大胖子又宅又貪財,吝嗇得很,一群朝臣從爭國本開始黨爭不斷,邊軍墮落腐化地也十分之快,到薩爾滸前夕,遼東衛所已經不堪任用,只能從全國其他地方調兵來進攻努爾哈赤就已經很能說明問題了。

    當然,這裡面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問題,那就是萬曆那麼些年,還是打了好多年仗的,朝鮮之役、播州之役、寧夏之役,這些戰爭極大消耗了國家的財力,而對於遼東李家來說也是一種極大的消耗,朝鮮寧夏的戰爭,使得遼東再也沒有能力維持一支對女真具有威懾力的部隊。

    同時,忙著打這些戰爭的明帝國,也不可能把目光投向暗戳戳統一女真的努爾哈赤,因為力有不逮,萬曆三大徵雖然時間點不一致,但卻暴露了明帝國的軍事力量不衰弱,遷延數年,才堪堪平定。

    最後便是努爾哈赤這個人確實是個影帝,他在崛起過程中,一直對明朝“陽順陰衡”,他麻痺了絕大多數遼東官員,使得明朝官方對他的評價始終是正面的,他合格扮演了一個大明代理人的角色,謙卑、恭順、乃至於放棄尊嚴討好。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牛市真的來了嗎,現在是不是應該開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