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中國書法大課堂

    臨寫的非常好,各種筆畫用筆要領正確,只是筆力稍弱,墨的掌控還需加強。細細品味有一畫需要改進,就是“秘”字的“臥鉤”和“廊”字耳刀旁中的“小弧鉤”用筆要領略顯模糊不太準確,其實這兩個鉤用筆方法和要領相同,只是方向不同而已。

    看下圖標註的筆畫:

    臥鉤正確書寫方法和用筆要領示意如下:

  • 2 # 熊文文熊建平348

    大致看了一下,能背臨到這個水平還是可以的[贊]調墨偏淡了些,有些洇,結構上再加強一些,章法上注意字的大小比例合理佈局,筆畫多的字儘量縮小點,筆畫少的字儘量大些,做到整篇協調一致[祈禱][玫瑰]

  • 3 # 知名看淡

    總體感覺挺好的。學習一年九成宮能背臨到這個水平確實是可以的,第一次用宣紙背臨可能有些拘謹,沒有正常地發揮,情有可原,顯得個別字形神欠佳。

    歐體字的基本筆法掌握的不錯,也就是說形基本似了,神還是不夠。下一步還要努力學習,深入讀帖臨帖堅持下去,方可再提高。首先要仔細觀察分析筆畫特點和結構特點,歐體字十分嚴謹,也比較難掌握,要進一步深入訓練中鋒運筆、提按、頓挫練習,精臨每一個字,按照看寫比改的順序過單字關,必須到位,越像越好,中宮收緊的結構特點默記於心,反覆臨習,形成肌肉記憶,重點攻打重點字、常用字,堅持下去,一定會提高很大的。除此之外,還要努力學習書法理論知識、努力提高文化修養,不斷提高自己的綜合文化知識修養,開闊自己的視野,提高自己的欣賞水平和眼力,把握好筆畫的長短粗細角度弧度等,認真堅持下去,你的學書之路會越走越寬的!歡迎交流學習!

  • 4 # 贔屓680820

    這麼短的時間能背臨到如此水平,已經很了不起了。

    你應該有毛筆書法的功底。

    遠觀,間架結構不錯,字的筆畫方向、走勢進一步“精雕細琢”,注意“開合·避讓·穿插”的觀察、運用。

    有位朋友讓你與“歐體行書”一起、同時練習;感覺,這話似乎欠妥當。

    你的字,有了“型”,筆畫有些“軟”,用宣紙的緣故,很多是靠墨的“輻射”,而不是真正的“寫”,再“硬”一點,個人觀點,不妨找找“聖教序”中的行書字練習一下,尋找“硬”的感覺,砸實“硬”的功底。

  • 5 # 景行書苑

    九成宮是歐陽詢的代表作品,線條敦厚,結構嚴謹。看題主作品已初具成效,字形把握較好,線條渾厚,有一定的功夫,可以預見一年的時間是下了功夫的,也具備一定的臨習能力。

    細細品讀,個人覺得有幾點白玉微瑕的地方,與題主做一個交流。

    首先,正如你自己所說,可能是初次用宣紙過於拘謹,線條不夠流暢。

    其次,字的傾斜度與原帖有些距離,原帖左低右高更明顯一些。

  • 6 # 千年蘭亭

    你的字總體是不錯的,一些寫了四五年的人也不一定能寫成這樣。好的地方不多說了,重點說說不足吧。

    1、對歐體用筆理解不夠,提按過於刻意。

    歐楷筆畫粗細變化不大,用筆力度較為均勻。你的字提按力度變化過大,如下圖圓圈處,形成一個個較重的墨團,這不符合歐楷的特點。

    2、下筆猶豫,墨色凝滯。

    歐體斬釘截鐵,乾淨利落。從你的字看,明顯對字的寫法不太熟練,邊想邊寫,以致筆畫臃腫,字看起來沒有精神,給人以萎靡不振的感覺。

    3、字形鬆散,歐體險峻的特點不夠。

    有人講,歐字如踢著正步的國旗護衛隊,又如穿著修身職業裝的職場精英,身材挺拔,服裝貼身,與身著休閒裝的藝術家形成鮮明對比。

    如何體現歐楷這一特點呢?其實就是字形略瘦長,中間部分向內緊收,像一個“小蠻腰”。

    此外,需要提醒一下,你用的墨汁調得過稀,“墨淡則無神”,並且過稀的墨還容易洇。

  • 7 # 大漠羌笛

    臨習一年能達到這個程度已經很不容易,可見你還是有一定書法功底的,總體背臨基本很到位,結字也不錯,就是感覺墨淡有點無神,運筆還是有點遲疑,筆畫肉多骨少,筆力少欠火候,但畢竟才臨習一年已經很不錯了,比我臨習三年寫的強多了,有點雞蛋裡挑骨頭了,只是希望你在書法的路上百尺竿頭更進一步,取得更大進步!

  • 8 # 翰墨書道

    題主所言臨寫習《九成宮》已經一年,第一次用宣臨,有些拘謹。

    從題主所附作品看,用一年時間能夠背臨到如此水平確實不簡單。不過從話意中可以聽出,過去的臨摹學習不是在宣紙上。亦或是毛邊紙什麼的。無論用什麼紙,雖然帶來的藝術效果不同,並不是特別重要,重要的是我們臨摹的作品與原帖精神接近到什麼程度,從中掌握到什麼技法,才是非常重要的。從作品的字形看,仍然有不夠準確的地方。最明顯的是在用墨有非常大的不足。就題主的問題這類裡談三個方面的問題。

    第一個問題是臨摹要堅持少而精的原則。學習書法要少而精,這是許多書法家的經驗之談因為學習書法如果臨摹學習不夠精準,時間一長就那個,就非常容易養成一種書寫甚至審美的誤區。把不夠美的東西誤認為是美的。這就是為什麼古代學習書法都要從描紅開始學習書目的,入門要正。描紅除了能夠讓我們精準結構外,對於點畫造型問題或用筆技法的表達同樣有不可忽略了重要作用。從題主所附作品中也可以看出其中一些字並不夠精準。如“隨”字、“九”字等等。因此學習書法需要儘可能精準臨摹好一個字以後再臨摹下一個字,也就是要寧精勿濫。這樣的精準對於新的學習的間接幫助也非常重要或性效果巨大。特別是多於初學書法者來說,非常重要。通篇臨摹的做法更適合過來技法訓練的書法家或書法愛好者。估計用的是半生半熟宣紙。這種紙寫楷書比熟宣或蠟染紙更難一些。題主第一次背臨能夠寫到這個水平,已經非常不錯了。但仍然需要對紙性進行更深入的熟悉與認識把握。

    第二個問題不同的紙,不同的書寫感覺。不同的紙其書寫效果有非常大的區別。比如生宣和熟宣紙上的效果,包括元書紙或毛邊紙、舊報紙上的書寫,由於紙的粗糙度不同,或者吸墨度不同,會養成不同的書寫習慣或感覺定勢。長期習慣一種東西,如果突然變換為另一種狀態,會需要一定的適應時間。就是新車還需要一個磨合期呢。學習書法在用紙上同樣會有類似問題。何況不同的紙上用墨也有不如同。從題主所附作品看,作者對於宣紙的性格還沒有完全把握。

    第三個問題是用墨的問題。

    前面已經談過,不同的紙在用墨上是有非常大的區別。從題主所附作品看,其用墨上確實存在不少的問題。楷書用宜濃不宜淡,濃更能夠外耀點畫神采與字形精神但是更需要較好的腕力與筆力。

    當然用淡墨也不是不可。用淡墨控制用墨量或者水分上要把握到位。才能更有利於墨色的表達。如清代的濃墨宰相,淡墨探花。不過,就

    題主所附作品看,其用墨是上就非常不到位。其主要原因就在於,對紙性墨性不熟,還沒有完全掌握在宣紙,或者說所使用的紙上的最佳用墨量。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初三數學比初二數學難度大很多嗎?初三學習的關鍵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