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錦瑟1982

    個人覺得不需要有特定的時間和內容上的規定,這樣會讓孩子感覺到壓迫和控制,從而開始反感閱讀,所以,只要家長能在這方面起到言傳身教的作用,久而久之,孩子也自然的會喜歡熱愛閱讀。

  • 2 # 兩棵樹ysh

    閱讀最好是養成定時的習慣,但是量要依據孩子的年齡,一般來說,只要是適齡的讀物,時間基本就是一本書讀完的時間。

    沒有必要一天幾個小時的閱讀,也沒有必要天天換不同的書去讀。閱讀時間是高效的親子陪伴時間,應該是很開心的。下面是我對親子閱讀的幾個建議

    1.要堅持每天讀,閱讀習慣的養成對於孩子是終生大事。

    2.讀書的過程中注意培養孩子愛惜書的習慣和對書敬畏之心。

    3.閱讀過程中讓孩子感到愉悅和享受。舒適溫馨的環境、放鬆的心情,親密的姿態。小一點的孩子經常坐不住,讀一會兒就跑了,這也沒關係,等過一會兒再接著讀就可以了。

    4.書要精讀,一本好書要讀很多遍,千萬不能讀一遍就放下了。我兒子小時候讀貪吃的小蛇,讀了好多天,每次讀繪本就讀先讀它,以至於後來他能熟練背誦出來了。

    5.引導孩子讀圖。

    很多父母和老師習慣於指著文字給孩子讀書,這是讀繪本最大誤區之一,因為繪本里的畫不單是用來欣賞的,還是另外一種語言和表達方式,讓孩子從小掌握繪畫語言,就要從繪本中養成閱讀圖畫、透過圖畫理解故事、表述故事的習慣。

  • 3 # 愛吐泡泡的阿布

    給孩子看繪本是一個很好的選擇,不僅可以培養孩子的專注力,還能增進親子交流,而且繪本也是孩子增長認知的一個非常簡單又有效的方法。

    個人覺得,給孩子看繪本更多的是在培養孩子的閱讀興趣,有了興趣做老師,如何讀,怎樣讀,以及讀多少,孩子自己會告訴你答案。我們唯一需要做的就是營造良好的閱讀氛圍,引導孩子樹立良好的閱讀習慣,其他的留給孩子自己選擇吧!

  • 4 # 各種圖書繪本團購零售

    沒必要一天看幾個小時,一天能抽出十分鐘陪孩子閱讀一本繪本就行,讓孩子從小養成愛閱讀的習慣,讀完繪本,要給孩子講繪本中學到了什麼,看到了什麼!可以和孩子討論一下!讓孩子自己動腦思考!養成次動腦的習慣!開發孩子大腦!對以後的學習是非常有幫助的!

  • 5 # 萌寶私家衣櫥

    看多大孩子吧,一歲以內純屬是讓寶寶建立興趣,一歲之後才算學習 時間不宜長,但是也不需要控制,孩子看到不想看了自然就不要了,最多在半小時左右

  • 6 # 微雨悅讀

    給孩子看繪本不需要定時定量,要尊重孩子自己的意願,如果強制往往適得其反。

    我自己有親子閱讀5年的經歷,孩子越小開始培養,養成習慣的時間相對短一些。我從五個月開始就給他讀繪本,從開始的不太感興趣,到後來的短暫注意,再到後來的自己翻書,不到半年的時間。一歲的時候,他已經自己每天要求我多次給他讀繪本。雖然那時他不會說話,但是你要是讀錯了,他一定會知道。到現在他5歲,語言表達能力非常地好,詞彙量不錯,表達也很貼切。

    大一點的孩子,要想培養閱讀習慣,一定要從他喜歡的繪本開始,放在他能看到的地方,或者你自己大聲地讀出來,把他吸引過來。

    讀繪本就像春雨一樣,“潤物無聲”,每天讀一點,慢慢地積累,不可能一蹴而就的。在親子閱讀上,我覺得,你只要記得澆水,就靜待花開吧

  • 7 # 書香伴入眠

    (明確一點:我們在此談的看繪本並不限於孩子的早期文字閱讀,往前探到嬰幼兒的讀圖時期。)

    我們首先應該搞清楚給孩子看繪本的目的是什麼,大概有以下幾個方面:

    給孩子看繪本是促進孩子的感官發展的一種方式。

    例如,考慮到要發展幼兒的視覺能力,除了看實物等,往往還拿色彩豔麗的繪本給孩子看,給孩子講,引導孩子關注感興趣的內容,逐步豐富孩子的視覺。一些立體書、有聲讀物、洞洞書就有助於促進孩子的視覺、聽覺、觸覺等感覺系統的發展。

    給孩子看繪本是讓孩子認識外部世界的一種途徑。

    家長一般將繪本與孩子的日常生活結合起來,如繪本上的燈與家裡及道路上的燈相互印證,反覆出現,讓孩子認識各式各樣的燈及其用途。以此類推,可以認識各種動物、物品等。孩子的生活經驗畢竟有限,繪本可以拓展孩子的認知範圍,從而開闊了孩子的眼界。

    例如,我們在給寶寶買各種型別、各種式樣的玩具的同時,還要買一些系列繪本圖畫書。如孩子玩各種型別的車,翻看或讓大人講“車車認知大畫書”系列《寶貝挖掘機》《好朋友大吊車》等,還有《好多好多的交通工具》,孩子到路上也經常興奮地指認各種車。這樣,將看繪本與孩子的生活融為一體,努力使孩子的認知多元而立體。

    給孩子看繪本本身是培養孩子情商的一種方式。

    孩子在成長中會面臨許許多多的煩惱,如怎樣與小朋友相處,無聊的時候怎麼排遣,等等。如我家寶寶透過讀《小兔湯姆成長的煩惱圖畫書》,對小湯姆的煩惱感同身受,當他遇到類似問題,解決起來就比家長單純地說教容易多了。

    又如,“孩子,沒關係”逆商培養繪本系列等“不如意沒關係”的開導,讓我家寶寶更能夠擁抱自己的不良情緒。我家寶寶把系列繪本《奇先生妙小姐》的故事幾乎都能說出來,相信形形色色的奇先生、妙小姐的言行將會影響孩子,將來他更能接納不同的人及其行為。

    給孩子看繪本能助力孩子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

    面對淘氣的兩歲寶寶、愛搗亂的更大的寶寶,看“小睡鼠波波成長”系列繪本、“0~3歲行為習慣教養繪本、大衛系列繪本,讓寶寶知道了好行為的樣子和不要做的事情。那樣,家長不必總是說教,提提故事中的行為,寶寶就能心領神會,更容易管教。

    綜上,給孩子看繪本是科學育兒的有效途徑。家長應該用繪本充實孩子的生活,拓展孩子的認知領域,豐富孩子的內在精神世界。

    那麼,經過幼兒期的繪本閱讀啟蒙,大多數孩子會形成良好的看繪本的習慣。到四歲左右進入了早期閱讀敏感期,孩子開始把字與閱讀聯絡在一起。家長抓住閱讀敏感期引導孩子掃除“攔路虎”,隨著字認得多了,孩子獨立閱讀的興趣更大了。這樣的話,真不應該規定孩子看繪本的時間和次數及其數量。什麼叫學習?有效的學習最好是隨時隨地,不拘泥於形式,閱讀本來就是孩子生活的一部分重要內容,應該讓孩子樂在其中!

    為此,我們應該努力做到:讓閱讀成為孩子生活的一部分,讓幸福的閱讀始終伴隨著孩子的成長。

  • 8 # 愛講故事的dora

    養成閱讀習慣,第一是需要持續性,第二是閱讀量。

    給孩子看繪本,最重要的是培養孩子的興趣和習慣。

    您的孩子幾歲了呢?通常0-3歲的孩子專注力無法持久,5-15分鐘可能就坐不住了,需要走動或者注意力被吸引到其它方面去了。

    3-5歲的孩子,如果3歲前有閱讀習慣,那麼一次親子閱讀的時間從30分鐘到1小時不等,看孩子的個人情況。

    如果之前是沒有閱讀習慣的孩子,那麼半小時可能都比較難。

    所以要讓孩子讀繪本幾個小時,其實是比較理想化的狀態。不排除少數很有天賦的孩子可以一直讀幾個小時。

    但大多數的孩子還是比較難做到的。

  • 9 # 左手詩書右手茶

    我把問題分解了一下:

    1 定時問題。固定時間還是有必要的,閱讀時長倒不必太在意。可以確定一個時間段為閱讀時間,如午飯後或入睡前。到這個時間,其它事情暫時放下,專心閱讀,養成習慣。

    2 定量問題。這個就沒必要去做規定了吧。孩子想要多看幾本,或者一本繪本多看幾遍,甚至不感興趣看幾頁就不看了,這些都是可以的。繪本階段的孩子,興趣引導必不可少。我們給孩子看繪本,最終目的就是培養孩子的閱讀習慣,習慣以興趣開始。給孩子定量,跟完成任務似的,別給孩子嚇跑了。

    3 效果問題。相較於一天讀幾個小時繪本,我更看重於能堅持多少天。閱讀是一個緩慢積累的過程,大人是,孩子也是,所以不能著急,想要三兩天看到效果,那不現實。真想有收穫的話,那就先堅持三個月,即使每天20分鐘,堅持下來,效果也喜人。

    接下來談談繪本閱讀的一些小經驗

    ㈠自主閱讀。孩子能夠自主閱讀意味著爸媽能夠輕鬆很多。這一階段,需要注意的就是別限制孩子,只要內容健康,他想讀,不拘是故事書、科學雜誌等等都可以。

    ㈡親自共讀。把這個放到最後,主要是想安慰一下那時候艱難的自己

  • 10 # 小朗哥讀書會

    孩子小看繪本,規定什麼時間看,看多長時間,其主要目的是為了讓孩子養成一個良好的看書習慣,而不是一味的追求學習,學習這東西,有時候像治病一樣,不一定是哪疼治哪兒,所以,這個年齡段學習倒不是最關鍵的。

    其實定時定量真的是一種很好的學習習慣,不管是看繪本,還是正常做作業,都應該有規劃,什麼時間段做什麼,這樣孩子就知道,該再什麼時間做什麼,既養成了良好的學習習慣,又不耽誤孩子玩耍的時間,勞逸結合多好,這難道不是所有家長所期待的嗎?

    這個習慣一旦從小養成了,等孩子大就收益了,自然就知道自己合理安排時間,一個懂得合理安排學習時間的孩子,成績想想也不會差的,所以,好習慣才是關鍵,習慣養好了,學習不愁上不來。

  • 11 # 搖身一變夢中人

    這個嘛,得看孩子自己的情況了,剛開始可以每天看一點點,他要有興趣就可以增加一點點,如果表現出來沒多大興趣就減少點時間。

  • 12 # 潤璟兒

    每個孩子的情況不同,這裡分享我的孩子的情況,我們在海外,學業不緊張,我們從三歲起,目前六歲多,已經實現國學所有大部頭的都讀過了四遍,英語達到中國小學高年級水平。可以按照國家教材來學,其它繪本也一樣,多分類。如果能親自帶孩子學習最好,可以每十分鐘,換一種型別的學習或者玩兒,每天上午或下午各一到兩個小時。孩子不鬧不煩就行。

    希望幫到您!

  • 13 # IF枕邊育兒

    閱讀是順其自然的事情,定時、定量就成了任務,孩子會有牴觸情況,怎麼能好好閱讀呢?一天看多久繪本,要看孩子的年齡來定。我家大寶現在馬上6歲了,他看繪本的時間明顯比之前長了許多,每次能安靜坐下來看20~30分鐘,之前都是10分鐘不到,就要跑上兩圈。

    給孩子看繪本需要定時定量嗎?

    讓孩子愛上閱讀,自然而然的閱讀,是需要過程積澱的。剛開始大寶也不喜歡看書,我把書散落在客廳裡,他隨手可以拿到,慢慢就習慣了隨手翻閱,看繪本的時間也越來越長來了。但孩子的專注力時長有限,並不能很好的專注於閱讀這件事,常常會走開、走神。

    俄國著名教育家烏申斯基說:“注意力是我們心靈的唯一門戶,意識中的一切,必然都要經過它才能進來。”

    所以說,專注時間長短,才是孩子是否能認真閱讀的關鍵所在。

    有些孩子聽課很認真,能好好坐著;有些上課聽不到幾分鐘,腦袋歪向一側,不知道去想什麼了;有的孩子剛收拾好寫作業,接著又要去廁所。這樣的情況下,想讓孩子專注看繪本,實在太難了!不過,孩子專注力時間長短,也是有不同因素促成。

    1、生理因素,孩子的專注力會隨著年齡增長,逐漸延長;

    2、環境因素,周圍環境噪雜,干擾過多,也會影響孩子的注意力;

    3、心理因素,缺少父母的陪伴,用特別的行為吸引爸媽關注,即使被罵。

    所以說,看繪本定時、定量對於學齡前兒童來說,有些困難。他們專注力時長不夠,還容易被身邊事物干擾到。

    即使定了時間、看書任務,孩子也很難準時完成,這樣還會讓他們有挫敗感,對閱讀這件事慢慢失去了興趣,那就得不償失了。

    一天規定看幾小時繪本才能起到學習的效果?

    看繪本並非時間越長越好,閱讀時間長短和孩子學習的結果好壞也不成比例。

    美國弗吉尼亞大學心理學教授威林厄姆發現,孩子的好奇心繫統,可以說是一個興趣雷達,在雷達探索範圍內,學習才會更有效。

    有次我和大寶一起閱讀繪本,幾分鐘後他就說自己看完了,還滔滔不絕的跟我講起來繪本中的情節。我問他怎麼都能記住呢?他說:“因為我喜歡啊!”所以說,當孩子喜歡、感興趣,才會在他的認知範圍內,去主動探索和學習。不管做什麼事情都是如此,閱讀也是如此。

    大寶和二寶都有閱讀的習慣,但他們更喜歡的是我講繪本給他們聽。因為在講繪本時,我會用誇張的肢體動作和語調,引得他們哈哈大小。這種從“活動”中獲取知識的方式,是學齡前兒童學習的主要途徑。

    幼兒園老師每次上課都會又唱又跳,不僅表情到位,還會配合肢體語言,也是為了吸引到孩子的注意力,進而達到教學目的。

    一天看多久繪本並不是最重要的,把每次讀繪本的時間,都變得更“有趣”才是最重要的。比如,跟孩子親子共讀,媽媽(爸爸)的聲音富有情感,孩子更原因聽、看。或者讓孩子嘗試把繪本中的情節複述出來,鍛鍊他的表達能力和記憶力,這些才是讓孩子閱讀繪本的意義所在,不是嗎?

    透過這樣的互動,孩子看繪本的時間,會逐漸加長,他很喜歡這樣的閱讀方式,或許每天都會纏著你跟他一起看繪本呢!

    總之,從小看繪本是為了讓孩子養成閱讀習慣,並非一項學習任務。家長也沒必要上綱上線,一定要孩子看多久才可以停下來。引導過程中,可以積極參與進來,孩子的閱讀興趣,也會更濃厚哦!

  • 14 # 漫漫A新新

    沒必要去規定多長時間,我一般都是在睡覺前給孩子讀繪本,堅持了一年下來現在基本一些繪本會自己看,我會在旁邊看書這樣也會影響到孩子,她知道我該看書了。

  • 15 # 寶媽麗麗在修行

    一 你的孩子多大了?學齡前和小學後的學習內容是不同的。

    1 學齡前

    如果你的孩子是6歲前,讀繪本主要是為了積累背景知識、幫孩子理解世界、培養閱讀習慣。

    咱們一個個來說。

    積累背景知識是我在雨果獎得住郝景芳的書《寫給父母的未來之書》中看到的一個概念。之後在其他教育家,認知科學家的書中也有看到。

    孩子讀多的書越多,他們知道的就越多,這毋庸置疑。書本中豐富的詞彙也為孩子理解世界打下進一步基礎。比如,你理解了“轉折”這個詞,老師講課的時候說:這件事是什麼什麼事件的轉折。那你就能很快理解,繼續跟著老師的思路走。如果你不理解,就會去琢磨這個詞,耽誤時間,導致進度慢下來。

    繪本讀得多的孩子跟讀得少的,在悟性上是不一樣的。入學後也佔優勢。教育家尹建莉在《好媽媽勝過好老師》中甚至說閱讀是孩子智慧的源泉——有些孩子上著上著跟不上了,是因為他們的閱讀量太少了。她並沒有列出什麼科學資料,但在樊登老師解讀的《父母的語言》這本書中列舉了大量資料,證明了詞彙對孩子智力和理解力的影響。從這個意義上說,多讀書豐富詞彙和知識存量,對孩子將來的學業特別有幫助。

    理解世界

    進化心理學家認為孩子們出生後,要儘快理解自己周圍的環境,並跟環境中的同類建立聯絡。除了父母指導外,孩子自己也會探索。

    而繪本多是故事和圖畫,跟生活貼近,人類又天生喜歡故事,教孩子理解一些東西,利用繪本是非常好的方式。許多家長就是利用繪本讓孩子理解情感、生活習慣、人際關係等一系列稍抽象不好理解的東西的。

    培養閱讀習慣

    這也是我們在學齡前給孩子讀繪本,並且越早開始越好的主要目的。閱讀對孩子的學業,對人的一生都有幫助。現在社會誘惑這麼多——遊戲、影片、玩樂……如果不盡早讓孩子養成閱讀習慣,而是讓電子產品先佔據了孩子的視線,那就不好改了。

    2 小學後

    小學後,孩子也會讀繪本。我知道有些小學有繪本閱讀課程。但小學後的主要學習內容是各種抽象知識。孩子需要的是刻意練習和及時反饋。這些在繪本中得不到。

    這時候讀繪本的意義是擴充套件認知。雖然也重要,但叫“課外書”。這時候讀繪本一時間看不到什麼“學習效果”,但堅持下來會有潛移默化的影響。且這時期的繪本也開始轉向橋樑書、漫畫書、兒童文學等。

    所以,談不上定時定量,最重要的是讓孩子完成學校的任務。因此,我們主要集中在學齡前來說。

    二 學齡前定時可以,定量沒有必要

    1 先說定時

    為何要定時呢?一是為了培養孩子的閱讀習慣。

    為了儘早培養孩子的閱讀習慣,原則上孩子6個月後,能坐了,就可以抱在膝頭開始親子閱讀(這個我在其他回答中有過詳盡的回答,這裡不再多說)。

    而且不管多少,每天都讀。最好時間固定——有利於孩子形成固定的習慣,而且易發展成儀式感。當這個時刻來臨,孩子就知道自己要幹啥了,時間一久在大腦中形成穩定的迴路,行為自動化,閱讀習慣就養成了。

    二是為了學習效果

    我建議固定在晚上讀書,因為“學習效果最好”。

    認知科學家一致認為睡眠對學習非常重要,白天學的東西,會在睡眠中回放,把海馬體的資訊傳輸到更深的腦區,知識得以鞏固。

    孩子讀繪本,繪本上的內容看起來是故事,實則在向孩子傳達一些內容——有知識科普類的,有數學啟蒙類的,有語言學習類的,還有習慣養成、情感表達類的。白天讀,經過一整天,也忘得七七八八了。如果睡前讀,睡眠就能完整地把知識鞏固一遍,效果更好。

    這可不是我的一廂情願的猜測,而是很多講學習方法和認知科學的書中反覆提及到的。比如《聰明養育》《如何學習》《我們如何學習》等。

    2 無需定量

    根據前面咱們說的積累背景知識,理解世界,孩子的確需要多讀。有人甚至說學齡前至少要讀1000本繪本。

    但學知識這事兒,還要看興趣。定量的話定多少?多了孩子能不能堅持下來呢?如果為了完成任務非要孩子堅持讀,豈不破壞閱讀興趣?這便得不償失了。

    我們只能儘量讓孩子多讀,但每次讀多少,視情況而定,不需要上綱上線。學齡前孩子也沒有太長的專注力。如果孩子來了興致想多讀幾本那就多讀幾本,想讀一兩本,就讀一兩本。

    只要每天能堅持就好了。不要跟別人比,別人讀了3000本,我要讀4000本!教育不是比賽,知識也仿似無窮無盡,別緊張,進一寸有一寸的歡喜——踏踏實實,快快樂樂地進行,這也讓孩子對書本有好感。

    這就是我對這個問題的回答,現在簡單總結一下:

  • 16 # 俊媽育兒

    繪本是指以繪畫為主,或無字或有少量文字的書籍,是孩子在嬰兒期也看能得懂的圖書。

    繪本不僅可以講故事、學知識,還可以培養孩子的觀察力、想象力、思維能力、語言能力等多元智慧,是國際公認的“最適合幼兒閱讀的圖書”。

    給孩子看繪本不需要定時定量,孩子看繪本能學習到多少知識,與每天的閱讀時長要達到多久無關。

    首先我們要正確認識繪本,不同的年齡段對繪本的需求不同,孩子所能學到的知識也不相同。

    嬰兒期的寶寶看繪本,主要是激發寶寶的視覺與觸覺,透過黑白繪本、色彩鮮豔繪本、充滿小機關的繪本,以大圖形式展現在寶寶面前,引起寶寶的好奇心,培養寶寶對繪本閱讀的興趣以及對圖形的認知。

    孩子1~2歲正是呀呀學語之時,透過兒歌、童謠繪本激發孩子的語言能力與探索精神,同時還可以透過繪本里簡單的情節幫助孩子培養良好的生活習慣。

    孩子2~3歲認知能力逐漸增強,語言也越來越豐富,總是喜歡問為什麼,科普類的繪本能激發孩子去探尋答案。而生活故事類繪本能讓孩子感受喜怒哀樂,培養孩子的同理心和高情商。

    孩子3~4歲不僅是語言敏感期、行為習慣形成期,同時也是理解能力發展期、閱讀能力培養的關鍵期。透過有簡單直白語言的繪本,孩子更容易適應自己的新角色——幼兒園的小朋友。

    孩子4~5歲不僅喜歡用語言和動作來表現自己,同時他們的觀察力與天馬行空的想象力能讓具體事物得到更多的聯想,從而提高孩子的思維能力。

    孩子5~6歲是口頭語言發展的最佳時期,對於感興趣的繪本能一口氣自己讀完,也很有可能把僅聽過一次的繪本故事一字不漏地講述出來。有精彩的故事情節,連貫性較強的繪本,更能吸引孩子。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閱讀本來是件快樂的事情,我們不需要強制孩子每天去讀多少繪本或者讀多長時間繪本,只要每天留出一定時間,哪怕只有10分鐘,陪著孩子一起讀繪本,享受這快樂的親子閱讀時光。

    孩子能在繪本中學到的知識是無窮的。繪本陪伴孩子長大,在潛移默化中影響著孩子的健康成長,讓孩子養成閱讀的習慣更為重要。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給老婆科普了肖戰的事,她覺得肖戰挺可憐的,我該如何說服她,讓她知道肖戰不能獨善其身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