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友圖自動排料
-
2 # 寒山不老松
寥寥無幾? 不確定怎麼評價,我今年36,公司屬於製造外企,部門九人六人開發三人測試,隸屬於工程部軟體組,除了新來的兩個是90後,其他全部35或以上。國外的同事不提了,很多40多50多,有60多的還在擼程式碼,而且很多人職業生涯就沒換過公司
-
3 # 風裡晗刀
不想多說什麼,從高中時代自學Basic開始,到現在已經做了27、28年的程式設計開發了,就算專職也有20年了,但我現在仍然是公司核心的程式設計師之一,一直戰鬥在第一線,可以說是從50後程序員一直到00後程序員都打過交道,熬走了一批又一批的碼農,現在的感覺是,沒有解決不了的問題,除非整個行業都還沒有解決……當然,負面的感覺也很多,比如,精力不如年輕人了,熬夜後第二天不休息基本上就呵欠連天了。髮際線還好,腰椎頸椎也還湊合……
-
4 # 老張聊IT和教育
“35歲擼程式碼”存在幾種情形,需要加以區分進行評價。
情形一:在擼非常細分領域的程式碼比如,“擼”企業、電信級路由器的交換邏輯程式碼。這種情形,特徵是非常專業、非常細分,經驗的要求很高。那麼擼到35歲是正常的,所面臨的態勢是:工作機會少、但機會的競爭不激烈;存在的隱患是:假設技術進步導致這個領域不存在了,則面臨淘汰。
綜合評價:正常
情形二:小公司全棧式的擼程式碼行業內有個爭論是技術總監是否應該寫程式碼,和這個情形相關。很多小公司人數不多,技術總監承擔三個職責:使用者需求轉化、架構設計、技術架構實現落地。因此往往會在最後一個環節“擼程式碼”,用程式設計師的話說是把框架搭出來、從示例和驗證的角度寫一兩個關鍵業務流程的業務模組並跑通,從而其他的程式設計師可以“照貓畫虎”,完成其他業務模組的編寫。
這種情形,“擼程式碼”擼的有價值、代表了這個人非常全面的技術能力。他下可以進到大廠做專職的架構師、上可以到大一些的中小企業從事技術管理工作,可選擇的餘地非常大。
綜合評價:優異
情形三:大廠溫水煮青蛙式擼程式碼大廠一個很突出的特點是分工較細,同時產品是持續迭代的,新產品立項研發的機會不是那麼多,因此會有這樣一群人:常年“深耕”於最初入職時分配負責的幾個功能模組。從公司方來講這種情形質量進度有保障,用的順手;從程式設計師角度由於熟悉能輕鬆完成任務,活的舒服。於是在溫水中一擼擼到35。
但是產品總會換代或終止、而“老員工”人力成本總會日漸增長使得價效比降低,而個人來講技能陳舊或不精深缺乏競爭力。所以一旦出現風吹草動,會出現再擇業困難的局面。
綜合評價:悲慘
其他情形比如大廠中研發作業系統、中介軟體等技術含量較高的擼程式碼;個人偏好能獨擋一面、擅長解決疑難雜症的擼程式碼“牛人”,等等。
總結其實35歲擼程式碼該如何評價,取決於所擼的程式碼的技術含量是否匹配這個年齡該有的技術能力、以及所產生的價值是否能夠匹配支付給你的報酬。拋開個案,35歲要擼的程式碼應該是:專業性極強領域的程式碼、技術架構/框架層面的程式碼、作業系統/中介軟體等通用軟體的程式碼。除此之外,真的需要反思下自己的職業規劃以規避可能的職業風險!
-
5 # 閒人老盧
我從1984年開始學習BASIC,到現在2020年,只要有空就會寫程式碼。程式碼成為了我人生的一部分,也成為我休閒消遣的某種方式。有些人可能覺得歲數大了還在寫程式碼是很悲哀的事情,那是因為他們沒有體會到其中的樂趣。無論是誰,當一件事給他帶來樂趣時,就會一直做下去,寫程式碼也不例外。
-
6 # 贏佛YF
快70歲了,我現在還在加班修改公司系統bug呢,才32天天說這些沒用的做什麼,國外大神,哪個不是五六十歲,現在限制招聘35歲以後的程式設計師的公司不是hr腦子短路了就是企業老闆是傻子。
-
7 # 程式碼接盤俠
我也是一名程式設計師,雖然沒有到35歲,也在擼程式碼。35歲程式設計師擼程式碼我覺得很正常,就像其他行業一樣,35歲還在教書育人,晚自習照樣很久。35歲還在當醫生,值夜班。35歲還在做出租,白天黑夜輪迴工作等等。
為啥現在有種說法網際網路的35歲就不能勝任這份工作了?很多公司給的說明,體力精力下降,不能經受起長期加班。學習能力下降,開啟混子模式,工資還要的高。
從企業的角度出發,現在很多公司大多是小公司,很多的是接專案,框架確定了,不需要追求一些新技術。大多需要剛出來的學生,廉價能加班即可。大廠業務需求量大,不斷的擴張,反而需要一些35歲,資深的開發,技術過硬,解決業務難題,技術的自我創新。一些中廠,業務不上不下,中層開發佔據較多部分,可能有裁員風險。
從程式設計師的角度出發,我認為時刻保持著充電狀態,是上上之策。提升自我,才能以不變應萬變。很多人提倡走管理之路,管理之路也需要能力的提升。有風險意識,居安思危,才能逼迫自己去提升。
回到剛才的話題,35歲擼程式碼很正常,既可以寫curd,也可以用自己的能力,解決企業的痛點,你就有價值。
-
8 # 南極無企鵝
35歲以後還在擼程式碼的有兩種人,第一種就是生存所迫,手停口停,畢竟家裡沒有遺產可以繼承,只能出賣腦力來混混日子。這種人談不上對程式設計有多熱愛,純粹把它作為餬口的職業而已。
還有一種人,本身是沒有那麼缺錢的,更多的是一種對程式設計的愛好。喜歡改變世界,做一些別人沒有做過的工作。
很多人以為程式設計很酷,但其實程式設計是一項很枯燥的活動。極其消耗體力腦力,所以身體素質不太好的人我是不建議他去搞程式設計的,因為他會中途而廢。
現在時常有程式設計師猝死的新聞,就是因為長時間加班過於勞累的結果,而對於35歲以上的程式設計師,這種情況尤甚。
中國不是發達國家,因此35歲以上的程式設計師還是不多的。這是因為資本更青睞年紀輕精力充沛的程式設計師,好多35歲的員工被迫辭職,失去飯碗!
希望更多的人關注這一行業,也更多的關注猿們的身心健康,讓就業歧視消失匿跡!
-
9 # 清茗
寫出這個問題的人都是被國內IT業,特別是網際網路業的人誤導了。
國內網際網路業講究996,要求員工奮鬥,實際是要求員工將自己奉獻給公司。在這種工作狀態下,過了35歲就很難堅持下去了。
為什麼現在的網際網路公司會有這樣的要求?實際是因為我們的it行業的開發人員所做的開發工作都是在表層,只要1,2年的經驗就可以上手了,公司自己都沒有核心的架構。
我們現在開發用到的作業系統是國外的,用到的程式語言是國外的,用到的各種架構也是國外的,開源軟體也是國外的。說起來有那麼多的軟體公司,有多少核心的底層的東西是我們自己的?
公司的產品都是在這些基礎上,用別人提供好的東西自己做一些應用而已,上層的東西變化很快,不需要太多資深的有經驗的程式設計師。
35歲寫程式碼的程式設計師還是有很多,40歲以上的也大有人在,但是再往上就越來越少了,這是因為國內的公司他們自己的產品都沒有深度,所以不會需要有經驗的擼程式碼的程式設計師。
說到底,這不是個人的問題,這個是國內軟體生態環境的問題。
-
10 # 陝西文都智鏈
我們來算一筆賬
23歲本科畢業,熟悉個2-3年的職場環境,積累專案經驗2-3年,行業內的見識增長個2-3年,基本也30歲了,這個時候正是程式設計師思維等方面逐漸完善,處於技術的提升期,這個時候看著身邊的人逐漸都轉了管理崗,看來看去也沒剩下多少人在寫程式碼,然後自己也轉了管理崗,每天的任務從技術研究轉換成了部門之間的扯皮。貌似看起來這就是大多數程式設計師的發展。
美國矽谷是有很多35歲甚至40歲程式設計師仍然處在寫程式碼的第一線,這個時候的程式設計師在技術上是提升很快的,可惜這種情況並不適用於國內,國內程式設計師的需求會太多了,很大程度的壓縮了程式設計師的工作時間,產品上線不能推遲,那最好的辦法就是加班。
想了解詳細的可以看我之前寫的相關回答:
程式設計師是短命職業嗎
為什麼程式設計師是一個頻繁跳槽的行業?
過了35歲的程式設計師,價值在哪裡?單純說從35歲來評判程式設計師的價值太過於誇張,行業內更多的還是從能力、經歷、後續發展潛力、貢獻等多個層面進行綜合考量。
這張圖我發過很多次了,程式設計師與其他技術崗位一樣,技術是隨著年齡不斷增長的,35歲正是提升技術的黃金期,與其餘技術崗位一樣,年齡越大,技術越純熟。我前面說過,國外對大齡程式設計師寬容很多,不過隨著網際網路企業在國內發展越來越來好,很大程度上也會注意到這一點,畢竟不可能讓所有好的程式設計師轉行做管理,一般的都辭退掉,這樣就會讓公司裡的技術出現斷層,進而青黃不接。
眾所周知,我國的網際網路公司使用的基本都是國外的開源框架,但是從開源框架來說,大多數都是由國外的“大齡”程式設計師開發出來的,從這個層面上來看,35歲以上且技術純熟的程式設計師是完全可以推動科技行業進步的,什麼插入式演算法,什麼二叉樹基本都是有了技術和經驗積澱後的產物。
5G時代已經來臨,5G是技術與底層科研驅動的時代,這意味著核心技術人員只會更加吃香,大量的前景意味著需要大量的專業人士,當然,我們也不否認年輕程式設計師中驍楚的存在,但是畢竟還是比較少,這個時候35歲的程式設計師就更有發力的空間。
我身邊很多程式設計師朋友都對年輕化的隊伍感到非常的擔憂,程式設計師十年的技術積澱是一點都不過分的,但是十年的積澱也足夠讓你到達傳說中的“35歲結束期”,所以這本就不對。
從哪個方面來說,30多歲都是人生的黃金年齡,莫要期期艾艾,杞人憂天才是。
回覆列表
國內超過35歲的程式設計師寥寥無幾, 這是國內做不出頂級軟體和頂級產品的重要原因之一。 對超過35還在寫程式碼的程式設計師有質疑的人太多,這是個悲哀, 好的作品無論是設計還是實現都離不開大批有十幾二十幾年經驗的人,無論是軟體還是其它行業。大部分熱衷管理的都是庸才,美其名曰有管理能力, 真正懂管理的要麼是真心尊重技術,要麼自己就是技術牛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