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追逐幸福的逐夢人
-
2 # 恢叔
“宣統三年”大清銀幣之曲須龍
宣統三年大清銀幣經過送樣核定發行流通俗稱曲須龍,此幣除背面龍形不同外,正面大清銀幣四字筆畫稍細。被採納後即投入生產。江南和湖北兩廠在宣統三年5月開始製造新國幣,預定年底正式發行。不料8月19日晚上,也就是1911年10月10日晚上。武昌新軍起義,戰火波及各地,市面動搖。總管江蘇安徽和江西三省軍政事務的兩江總督張人俊在8月26日急電清政府鄂省變亂,裕寧官錢局大受影響,持票兌現者紛至沓來,應接不暇。寧省造幣分廠尚有造成新幣100餘萬,請飭度支部飛飭該分廠,盡數撥交大清、交通二分行及裕寧總局,以備應付鈔票行用,批示“著度支部迅速酌辦”。8月28日清廷飭令造幣分廠先撥新幣50萬圓,交裕寧總局及交通分行應用。精心策劃多年終成正果的第1枚大清國幣,就這樣在沒有舉行任何發行儀式之下倉促面世了。
兩江總督是清代位階最高的封疆大臣之一,總管江蘇安徽和江西三省的軍民政務,由於清初江蘇和安徽兩省轄地同屬江南省,初時該總督管轄的是江南和江西,故稱兩江總督。江南裕寧官銀錢局是光緒29年開辦的,總局設於江寧(今南京),先後在江蘇省重要城市如上海,鎮江,揚州,海州,蘇州,無錫等地設定分局,外省在湘鄂皖贛等省城及重要市鎮,也設有分支機構。兩江總督急需現銀穩定動盪的局勢,朝廷也顧不了那麼多了。
曲須龍有點與無點兩大版式
宣三大清銀幣在當時原計劃由天津南京及湖北三地造幣廠生產,其中寧鄂兩廠定期先行開鑄銀元,總廠則先鑄銅幣,以期早日實施新制,故初期在天津總廠生產的數量相當有限,而1911年美國造幣廠報告:內引南京美國領事報告,當局準備新國幣在南京廠生產800萬枚,武昌廠生產200萬枚,顯示確實如此,報告中還註明為區分生產地,幣上有以資識別的記號以表明所有人。
辛亥革命事發突然,致使非但各廠未能按計劃生產,事後的各方報告或資料,也凸顯出局勢的混亂。譬如英國駐華商務領事報告書說南京廠在年底革命軍光復前已生產新幣595萬枚,義大利外教官羅斯說1912年初南京廠製作江南銀元時,武昌廠仍在生產宣統年號的國幣銀元,英國駐漢口領事1912年未記錄有關事宜,卻於次年報告上指出,湖北省1913年沒有造幣,天津造幣廠所制大清銀元大量湧入,似乎可免費提用。因舊版北洋造無大清字樣,其所指的大清銀元,若非舊版造總即新版宣三。美國造幣廠1912年報告上天津廠,在1911年生產了972萬枚新銀元,南京廠在張勳掌控時停產新國幣改造光緒銀元5萬枚,與大清銀幣及其他龍銀在南京廣泛使用,奉天廠生產一元新幣6萬枚。由以上不完整的資料表明,清政府為應付動亂,大量新造銀元,這時候只有發放現銀才能調動軍隊及安定市面人心。由於新國幣未正式宣告發行,可能造成若干民眾的疑慮,故不得不改產舊式龍銀,其形式各地也未必相同,甚至於總廠原計劃是先造銅幣,迫於形式也轉而改制銀元,當初未在生產廠家之列的奉天廠似乎也造了少量的宣三新國幣,總而言之,宣三大清銀幣在三廠或更多的地方生產,卻只有兩大版別,迄今對於其確切產地及產量仍無明確答案,尚有待進一步深入探討。
曲須龍雖為流通幣,但其中有極罕見的雕刻師喬奇簽字版,其中一種在龍面約8:00位置有洋文GIORGI字樣,極其罕見,另一種相同位置為洋文GI0RGI INC,目前為孤品,有臺北鴻禧美術館收藏,還有一版是在正面年字左側陰刻L.GIORGI,而在耿愛德《中國幣圖說會考》補遺上增列一枚正面位置相同,有L GIORGI字的樣幣,特別註明L後無點,但未說明陰刻或陽刻。
宣三的銀輔幣
宣三大清銀幣系列在制定之時包括5角二角及一角三種10進位制銀輔幣,銘文分別註明2枚,5枚10枚換一元,背面圖案是大致相似的“立龍〞,龍珠在左上角而非中央或下方,這種設計在龍銀中非常罕見,因新幣發行的慣例是主幣先行,故計劃在新一元國幣通行後再跟進,但辛亥革命的突然爆發是銀輔幣沒有批次生產,數量不多的銀輔幣,以5角最為稀少。
回覆列表
清宣統三年年底溥儀退位,在此之前清政府已經是風雨飄搖,所以宣統三年鑄造銀幣數量不多,收藏價值很高,但是近些年隨著文物價值走高,造假也非常多,古錢幣造假也比較容易,而且容易大批次造假,所以市面上假的非常多,收藏時一定要注意,不是很懂的一定不要買,這個錢幣是天津度支部造幣總廠鑄。備註:壹元主幣計有種版別。其中,惟曲須龍兩式曾正式開鑄,廣為流通;餘均屬試鑄樣幣,未曾發行。“宣統三年大清銀幣壹圓”是中國近代機制幣中的十大名譽品之一。宣統三年大清銀幣有不同版式,其中大清銀幣長鬚龍、大清銀幣短鬚龍、大清銀幣大尾龍比較稀少,也是最具收藏與投資價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