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歷史檔案館
-
2 # 大虎創作
第1位: 赫爾曼·威廉·戈林,納粹德國政軍領袖
赫爾曼·威廉·戈林,納粹德國空軍元帥,德國納粹黨的二號人物,希特勒早年指定的接班人。在紐倫堡審判中,戈林被控以戰爭罪和反人類罪並被判處絞刑,但他在執行死刑前兩小時在獄中服用事先藏在牙齒中的劇毒氰化鉀膠囊自殺。
第2位: 閃擊伯爵,曼施坦因
曼施坦因生於柏林。1906年從柏林軍官學校畢業後在步兵團服役。1913年入軍事學院。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任副官和師作戰科長,參加東、西兩線作戰。1934年任第3軍區參謀長,1936年任陸軍總參謀部第一總軍務長,參與制訂入侵奧地利、捷克斯洛伐克和法國的作戰方案。1938年任第18師師長,參加佔領蘇臺德區的行動。[2]
1939年9月任南方集團軍群參謀長,參加德波戰爭。11944年3月被解職,1945年被英軍俘獲。1949年被英國軍事法庭判處18年徒刑。1953年獲釋,成為了西德政府的高階顧問,併成為其名譽參謀長。1973年卒於慕尼黑附近的伊申豪森。
第3位: “閃電戰之父”、古德里安
古德里安被西方軍界稱為“德軍裝甲兵之父”、“閃擊英雄”。一戰期間,他擔任騎兵和步兵部隊的初級軍官與參謀軍官。戰後他在邊防軍部隊短期任職後,便開始建立、組織、指揮裝甲兵部隊,先後任命為德軍的戰術教官、摩托化運輸營長、裝甲兵司令部參謀長、第2裝甲師師長、第16軍軍長、第19裝甲軍軍長、古德里安裝甲兵部隊司令、第2裝甲叢集司令、裝甲兵總監、陸軍總參謀長。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曾任裝甲叢集司令、坦克兵總監、陸軍總參謀長等職,是一位傑出的軍事家、軍事理論家、統帥,裝甲戰的倡導者,也是德國裝甲兵建立者。
古德里安一直被人們稱為閃電戰的創始人之一。即使在納粹執掌時期他還不是最高階的將領,但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他的卓越才能已經得到人們的認可,被看作是在“二戰”期間最優秀的指揮官之一。在二戰中,他作為坦克專家,將現代陸上作戰武器——坦克,充分地運用到戰場上,其意義深遠,一直影響到今天。
第4位: “沙漠之狐”——隆美爾
隆美爾是二戰中德國最著名的將領,稍對世界軍事史有了解的人都會知道他那個著名的綽號——“沙漠之狐”。由於他在北非沙漠戰場的一系列驚人戰績和德國媒體和盟國媒體的瘋狂宣傳,他在世時就已成為一個具有傳奇色彩的軍人和德國人崇拜的偶像。
1910年7月從軍。一戰時隨軍開赴法國,後又在東線與羅馬尼亞人和義大利人作戰
-
3 # 史海聽雷
二戰期間,因為希特勒僅僅用40天就拿下號稱歐洲第一陸軍的法國,法國早早投降,放棄抵抗,所以不像一戰期間,法國因自始至終打完一戰,出了許多世界名將,如福煦、霞飛、貝當、魏剛、甘末林等。其中,福煦作為協約國軍總司令,被法國授予了元帥軍銜。一戰結束後,1919年,英國授予福煦元帥軍銜。1923年,波蘭也授予福煦元帥軍銜。福煦擁有了法國、英國、波蘭三國的元帥軍銜,是有史以來唯一同時擁有三個國家元帥軍銜的人。
擁有三國元帥軍銜的福煦
而貝當取得了因血腥被稱為凡爾登絞肉機的凡爾登戰役勝利而名聲大躁,這位一戰時的法國英雄,卻在二戰時成為可恥的賣國賊,出任法國維希傀儡政府首腦。魏剛、甘末林和貝當一樣,因戰術思想陳舊,魏剛當了降將,甘末林則因戰敗被送進集中營。所以二戰法國名將乏善可陳,除戴高樂外,還算名將的也就是勒克萊爾和吉羅了。
菲利普·勒克萊爾(1902年11月22日-1947年11月28日),原名菲利普·馬裡耶·雅克。畢業於聖西爾軍校和高等軍事學院。第二次世界大戰初期任步兵上尉。1940年受傷被俘。後逃至英國,參加戴高樂領導的“自由法國”運動。同年8月前往非洲,化名勒克萊爾,先後任法屬喀麥隆總督和法屬赤道非洲“自由法國”部隊司令。1941年率部自查德北上,在沙漠中與意軍作戰。1943年1月進抵利比亞首都的黎波里,與英國第8集團軍會師。同年參加突尼西亞戰役,組建法第2裝甲師。1944年指揮該師參加諾曼底登陸戰役,率先攻入巴黎,獲“解放者”稱號。11月率部攻克斯特拉斯堡,隨後進軍德國,協同美軍攻佔貝希特斯加登。1945年7月任法國遠東遠征軍總司令,9月代表法國接受日本投降。1946年7月任駐北非法軍總監。死於飛行事故。1952年被追授法國元帥軍銜。
二戰期間,他提出了一系列坦克戰術和坦克部隊的管理方法,這為他後來成為法國陸軍最傑出的坦克戰專家打下了堅實的基礎。1942年8月,勒克萊爾在摩洛哥就任新組建的法國裝甲第2師師長。12月12日勒克萊爾率部穿越撒哈拉大沙漠,13日攻佔了意軍的主陣地,佔領了斐贊哨所。此役俘虜意軍1000多人,其中軍官40多名,繳獲大炮20多門、迫擊炮與機關槍數百門(挺)、裝甲車幾十輛。勒克萊爾取勝後馬不停蹄,兵分兩路向利比亞海岸線推進,1943年1月26日,他率領的自由法國軍隊與從埃及出發的蒙哥馬利的第8集團軍在的利波黎勝利會師。隨後他又參加瞭解放突尼西亞的戰鬥。 這些戰役的勝利充分體現了勒克萊爾作為一名傑出軍事指揮員的才能。他既是一名後勤專家,又是一名戰術家。
當盟軍決定於1944年6月在法國登陸時,戴高樂堅持必須有自由法國的軍隊參加這次作戰行動,以收復法國國土和解放巴黎。艾森豪威爾將軍接受了這一建議,決定從北非將勒克萊爾的裝甲第2師調到法國北部與美軍協同作戰。裝甲第2師登陸後配屬給巴頓將軍的美第3集團軍第15軍,參加了著名的法萊斯隘口戰役。法軍以大膽的迂迴動作於8月16日向可朗松發起攻擊,法軍於20日解放了阿朗松,關閉了法萊斯口袋。
8月19日,巴黎城內的抵抗組織領導市民發動了大規模的起義,攻佔了城內的主要據點。8月21日,勒克萊爾當機立斷,命令部隊全速前進,並向戴高樂報告了他的作戰計劃。8月24日晚,法軍開進巴黎。8月25日德國巴黎城防司令肖爾蒂茨代表德軍守備部隊正式向勒克萊爾將軍投降,巴黎宣告解放。這使隨裝甲第2師一起回到巴黎的戴高樂將軍受到英雄凱旋般的熱烈歡迎,勒克萊爾將軍因此獲得了“巴黎解放者”的殊榮。
1944年11月,勒克萊爾率部以一個大膽的包抄動作突入坦克難以通行的孚日山脈的塞維爾納山口。11月22日衝出孚日山脈,進入一馬平川的阿爾薩斯平原,他不失時機地下達了總攻令。23日,兵分五路,殺向斯特拉斯堡,德國守軍被法軍一往無前的氣勢所嚇倒,幾乎沒有抵抗便四下逃散。法軍坦克突入市區,留在市內的1萬多名德軍宣佈投降,到當日晚,整個城區已全部被裝甲第2師攻佔。訊息傳到巴黎的諮詢議會會場上,議員們頓時沸騰起來,戴高樂稱這是法國軍史寫下的“最輝煌的一頁”。
1945年1月30日,裝甲第2師會同美軍從科爾馬東北角取得突破,攻入敵陣,終於在2月9日勝利結束了科爾馬地區的戰鬥,全部收復被德國佔領的阿爾薩斯地區。1945年5月4日,裝甲第2師擊敗德國的薩爾茨堡守軍,協同美軍攻佔了希特勒的府邸暨德國的第二個政治中心貝希斯加登。自此,勒克萊爾將軍和其領導的法第2裝甲師結束了其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的輝煌燦爛的戰鬥生涯。
1947年11月28日中午,北非考洛姆—貝查爾附近突然發生了強烈的沙暴,沙暴使北非法軍總監勒克萊爾座機失去控制,最後墜毀在沙漠上。勒克萊爾及其隨行的7名軍官和3名機組人員全部遇難。1948年6月18日,戴高樂把巴黎的一條大街命名為“勒克萊爾將軍大街”,以紀念這位將軍。1952年7月,法國政府追授將軍為法國元帥軍銜。目前法國陸軍裝備中最先進的主戰坦克也以“勒克萊爾”命名。
亨利·吉羅(HenriGiraud,1879—1949)法國陸軍上將。生於巴黎。1900 年畢業於聖西爾軍校。參加第一次世界大戰。長期在北非服役。1936—1939 年任梅斯第六軍區司令。1939 年晉升上將。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後,先後任第七、第九集團軍司令,1940 年5 月,率部在比利時境內抗擊德軍時被俘,囚於薩克森。翌年4 月越獄,脫逃至里昂。隨即參加抵抗運動。11 月到達宣佈羅陀,同盟軍合作,同意策動北非法軍對軸心國作戰。同月抵北非,被任命為北非吉羅法軍司令。達爾朗遇刺後,出任北非民政和軍事最高指揮官,1943 年工月,在卡薩布蘭卡會議上會晤富蘭克林·羅斯福和溫斯頓·丘吉爾,爭取重新裝備北非法軍。在依賴大國的政策上與夏爾·戴高樂發生矛盾。不久與後者會談,達成初步諒解。
戴高樂與吉羅(右)
1943 年6 月3 日,與戴高樂共同出任法蘭西民族解放委員會主席。在委員會中屬少數派,7 月底辭職。同年11 月,法蘭西民族解放委員會改選時,退出委員會。1944 年4月,調任法軍總監,但未到職。10 月回國,戰後曾任法國最高防務委員會副主席。著有《我的脫逃》、《勝利,阿爾及爾1942—1944》等,1952年被追授法國元帥軍銜。
回覆列表
二戰時期法軍名將:
1、夏爾·戴高樂(1890年~1970年),法國將軍,總統,軍事家。
出生在法國北部里爾市一個世代篤信天主教的教師家庭。1909年8月,戴高樂入伍,先後畢業於聖西爾軍事學校和巴黎高等軍事學院 。他作為一名上尉連長參加了第一次世界大戰。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時,戴高樂擔任坦克團的上校團長。1940年德國法西斯閃電攻擊西歐,作為坦克師師長的戴高樂,指揮部隊在阿爾薩斯和索姆河地區作戰,屢建戰功。當年5月晉升為准將。6月6日 就任雷諾內閣的國防和陸軍部副部長。在巴黎淪陷、維希政府向德國投降後,戴高樂於6月17日帶著全家飛往倫敦,走上了新的抵抗道路。維希政府指責他叛國,並由軍事法庭缺席判處他“死刑”。1940年6月18 日,戴高樂在倫敦透過廣播電臺發表演說,號召法國人民繼續戰鬥。隨後,發起“自由法國”(後改為“戰鬥法國”) 運動,著手組建“自由法國”武裝力量。1943~1944年,他作為法蘭西民族解放委員會主席和法蘭西共和國臨時政府首腦,領導“自由法國”武裝力量轉戰近東、非洲、巴爾幹,參加諾曼底登陸和解放法國本土的作戰行動,為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做出了重大貢獻。
2、甘末林(1872~1958)Gamelin,Maurice-Gustave法國將軍。
1893年畢業於聖西爾軍校。多年從事參謀工作。第一次世界大戰初期,曾在J.-J.-C.霞飛將軍的參謀部任職,因參與制定1914年馬恩河會戰的作戰計劃,使英法聯軍獲勝而出名。1926~1928年任法國駐敘利亞軍隊司令,鎮壓當地人民的反抗和起義。1930年後,歷任陸軍總參謀長、最高軍事委員會主席、國防總參謀長等職。第二次世界大戰初期,任法國陸軍總司令兼西線盟軍司令。他的戰略思想保守,單純依賴馬奇諾防線進行消極防禦。1940年5月色當陷落後被撤職。1942年受維希政府審判。1943年被押解至德國,關押在集中營內。1945年獲釋。回國後從事寫作,著有三卷本回憶錄《服役》、《馬恩河交戰中的機動與勝利》等書。
3、勒克萊爾(1902.11.28~1947.11.28)法國元帥。
原名菲利普·馬裡耶·雅克。畢業於聖西爾軍校和高等軍事學院。第二次世界大戰初期任步兵上尉。1940年受傷被俘。後逃至英國,參加戴高樂領導的“自由法國”運動。同年8月前往非洲,化名勒克萊爾,先後任法屬喀麥隆總督和法屬赤道非洲“自由法國”部隊司令。1941年率部自查德北上,在沙漠中與意軍作戰。1943年1月進抵利比亞首都的黎波里,與英國第8集團軍會師。同年參加突尼西亞戰役,組建法第2裝甲師。1944年指揮該師參加諾曼底登陸戰役,率先攻入巴黎,獲“解放者”稱號。11月率部攻克斯特拉斯堡,隨後進軍德國,協同美軍攻佔貝希特斯加登。1945年7月任法國遠東遠征軍總司令,9月代表法國接受日本投降。1946年7月任駐北非法軍總監。死於飛行事故。1952年被追授法國元帥軍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