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億星文化

    複雜的東亞局勢

    公元七世紀,東方文明進入一個分隔嶺時期。

    首先,以大唐王朝建立的一系列宗藩體系正高速運轉,藩屬國的朝貢源源不斷的流向唐都長安,大唐的政治體系由於羈縻制度的設立將少數民族綁在了帝國的控制範圍內,唐太宗李世民的貞觀之治富國強民,學士報國有門,忠臣進諫有道,大唐盛世的到來讓國家一步步走向強大;其二,朝鮮半島在經歷了一系列內亂後,最終以高句麗、新羅和百濟三國的並立而開啟了戰國角鬥的新局勢,倭國(大化改新之前,唐王朝以及朝鮮稱日本島嶼為倭國)在經歷了奴隸制社會的高峰後,森嚴的等級制度和土地兼併運動日益劇烈,開始尋求島嶼外的領土。

    這在當時的東亞國際政治下,似乎戰火就要點燃。

    在倭國尋求朝鮮半島的商業貿易時,新羅國為了對付日益強盛的百濟和高句麗兩國,採取和大唐聯合同盟的政治態勢。新羅封鎖了倭國的貿易後,倭國決定聯合百濟和高句麗,派遣軍隊登陸新羅,新羅和倭國的矛盾加劇,並且新羅處於高句麗、百濟以及倭國三面政治軍事封鎖狀態,為了突破這種局面以及維護大唐王朝對朝鮮半島的控制,唐王朝決定聯合新羅,對朝鮮半島用兵。

    唐羅聯軍與百濟的戰爭

    公元665年,新羅被聯軍圍困,遂派信使向唐王朝求援,唐王朝嚴令高句麗和百濟停止對新羅的進攻,兩國不予理睬。公元660年,唐高宗派遣左武衛大將軍蘇定方從百濟後方登陸,以圍魏救趙的戰略迫使百濟軍隊從新羅撤軍。唐軍一路勢如破竹,百濟軍隊不敵,狼狽逃竄,百濟王投降,新羅收復了被佔領的土地。唐朝派遣劉仁願為百濟舊地的統領,設立熊津都護府,羈縻百濟。

    熊津都護府設立的次年,百濟舊親王扶余福信派人與倭國通訊,準備立在倭國做人質的扶余豐為新的百濟國王,扶余豐為舊百濟國王的兒子,為了換取倭國對百濟的同盟支援,遂將其作為人質送往倭國。對於扶余福信的請求,倭國日常興奮,決定送回扶余豐到百濟,並使其登基為新的百濟國王。侵略朝鮮半島,窺測大唐王朝的虛實,倭國一向立為基本國策,統治階級命令流浪商人、舊奴隸主以及失去土地的人皆可以參與到對新領地的瓜分當中。

    白江口之戰的爆發

    在劉仁願被百濟軍隊圍攻之際,唐皇派遣劉仁軌出兵百濟。面對唐軍的水路兩軍進攻,新羅軍隊的後方策應,百濟軍隊潰不成軍,一敗千里。而高句麗早在之前就被唐軍一路打到平壤(當時高句麗都城),倭國此刻早已蠢蠢欲動。

    倭國派遣毛野稚子為統領,欲支援百濟,打敗大唐水師。唐皇派遣孫仁師和劉仁軌統領水師一萬多餘人,戰船百餘搜,尋找倭國主力決戰。雙方在白江口遭遇,爆發了激烈的海戰,唐軍戰艦雖少,但船大堅硬;倭國戰船雖多,可船小脆弱。在經過幾個時辰的海戰後,倭船損失慘重,狼狽逃離戰場,唐軍掌握制海權,陸戰也取得了接連性的勝利,百濟國王被迫投降。這是東亞第一場國際海戰,也是中日史上有記載的第一次戰爭衝突,至1592年豐臣秀吉侵略朝鮮之際,中日朝三國一千年未爆發大規模衝突。

    總結

    在東亞的政治格局建立以來,中原的朝貢貿易一直是維持東亞商業交流的渠道。朝鮮半島的王朝歷來是中原王朝東北亞的屏障,朝鮮三國局勢並立後,唐王朝和倭國也參與了進來。

    白江口之戰,是史上記載的第一次中日兩國交的較量,也是東亞奴隸制度瓦解的政治反應,它促使了兩個隔著大海的王朝和民族交流,此戰也反應了大唐王朝國力的強盛和夯實,唐王朝的專制主義封建中央集權制度影響深遠,不少國家效仿採納,以日本為例,白江口的慘敗激起了天皇周遭臣子的不斷勸諫改革,大化改新在日本如火如荼的展開,一個模仿唐王朝,謀求建立自己的政治制度並使國力強大的既定國策在日本王朝誕生,日本的武士和地方軍閥實力越來越雄厚,中央權威也越來越集中,日本的奴隸制度徹底瓦解,封建制度體系建立,直到幕府時代來臨,封建制度發展到了高峰。

    唐王朝在白江口之戰勝利後,使得宗藩體系依然延續,新羅統一朝鮮半島後,和唐王朝的衝突加劇,唐王朝在中亞遭受怛羅斯戰役的慘敗,並且吐蕃威脅中原,最終安史之亂的爆發將盛世以來積攢的國力損耗殆盡,唐王朝至此一步步衰落。新羅確立朝鮮半島的統治地位後,依然實行對大唐王朝的朝貢體系,由於舊部的反叛,新羅最終由新成立的高麗國取代。白江口之戰,確立了東亞局勢的一千多年的穩定態勢,這場國際間的較量,直接帶動著東亞文明的成熟和先進制度的運用。

  • 2 # 西餐劉顯琨

    由於朝鮮半島的三足鼎立,百濟、新羅、高句麗三國可謂是各懷鬼胎。

    百濟被滅後,心存僥倖,想趁唐軍主力撤退之時,勾結倭寇搞一票大的。不想唐軍回援神速,水陸兩方直逼固周堅城。

    決定製海權的白江口戰役,不可避免的爆發了。

    663年,倭軍(4萬2千,有戰船1000餘艘),唐軍(1萬3000,戰船170艘 )在百濟白江口展開了激烈海戰。唐將劉仁軌指揮船隊變換陣形,分為左右兩隊,將倭軍圍住,其艦隻相互碰撞無法迴旋,士兵大亂。最終,日軍戰船全部被焚燬,上百至上千日軍被殺或溺死。

    雖然倭寇將近四倍與唐軍,但是由於武器裝備的差距,基本都被唐軍如砍瓜切菜一般斬殺。

    唐軍此戰制式兵器為唐刀,明光鎧

    人手一把的唐刀價格居然高達,六品官員半個月的俸祿。可見大唐國力之強盛。

    加之包鋼法,覆土燒刃等複雜工藝,可謂人類刀劍鍛造業的巔峰之作

    而日本倭寇所用的武器,類似於漢代的環首刀,質量強度與唐軍武器不可同日而語。

    加上火器的運用,日軍損失慘重,戰艦全部被焚燬,死傷不計其數。

    此戰,以大唐完勝而告終,僥倖逃脫回小島的倭寇惶惶不可終日,時刻害怕大唐打過來。

    最終他們認識到了兩國根本上的差距,決定直接向大唐俯首稱臣,並且派遣大量的遣唐使來到中國學習先進技術與文化,這其中便有唐刀鍛造技術。

    使得日本冶金工藝從漢代直接到達了唐朝水平。之後日本的那些軍刀,都有唐刀當年的影子。

    唐朝用強大的國力,軍力,穩定了東亞的和平秩序,各各小國只能繼續臣服於強大的中國中原王朝,稱臣納貢。

    中國,自然而然成為了東亞文化的主要輸出國。這一局勢一直持續到明朝萬曆年間,被豐臣秀吉的入侵挑戰,但是失敗。

    這一局面又保持到清朝末年的甲午戰爭,大清在東亞各各藩屬國陸續被日本吞併,日本在近代,第一次登上了東亞國際社會的頂端。

  • 3 # stud白丁

    本來東亞歷史沒有日本啥事,他們在大海里,是信神道教的,這和無神論的中國還是半島相比,都原始多了。

    到了隋朝,日本內政壓力和貿易發展,需要參與東亞大格局裡面來,他首先著眼於半島的新羅。

    因半島三個政權的混戰,導致隋煬帝陷身其中,這樣到唐朝因爭奪半島話事權,發展為日本和中國的軍事衝突。

    白江口是東北亞地區的第一次世界大戰,日本海軍被唐朝大樓船撞入海底,全軍覆沒。

    日本(當時叫倭國)雖是第一次跟中國打仗,而且輸了,但他得到的好處最多。

    從此由諸侯林立變成天皇集權。

    貿易也從嚴重依賴新羅變為與中國的朝貢貿易,這就穩定多了。

    對中國來講,一定程度解決了高句麗。後來因為吐蕃的牽扯,與日本修好,東方穩定。

    在半島政權來看,怎麼都不是好事,左右兩個鄰居一旦和睦,他的惡夢就要做九百年。所謂東北亞千年穩定格局,就是建立在這上的。

  • 4 # 信陵小司徒

    引言:

    大唐高宗龍朔元年(公元661年)九月,唐將劉仁軌等在朝鮮半島白江口大敗倭軍,焚燬倭軍戰船四百餘艘,倭軍全軍覆沒,此後千年,不敢再踏足朝鮮半島,挑釁我國權威,這便是著名的白江口之戰,那麼,具體又是怎麼一回事兒呢?

    (一)破敵熊津口

    大唐高宗顯慶五年(公元660年)三月,朝鮮半島的百濟、新羅、高麗三國又開始起了么蛾子,囂張的百濟軍隊在高麗的支援下,大舉進攻新羅,新羅軍隊抵擋不住,節節敗退,新羅王金春秋急忙向大哥唐高宗求救。

    針對小弟挨欺負的事兒,唐高宗二話不說,立刻予以佈置安排,三月十日,唐軍征討軍團便是組建完成,效率快到了極致。

    此次唐軍征討軍團以左武衛大將軍蘇定方充任神丘道行軍大總管,以左驍衛將軍劉伯英、右武衛將軍馮世貴以及左衛將軍龐孝泰等為副將,共計發兵十萬,水路兩路並進,前往教訓百濟!

    與此同時,唐高宗詔令新羅王金春秋率領新羅軍隊,與唐軍匯合,東西夾擊百濟,得到訊息後,新羅王金春秋大喜過望,急忙派遣新羅世子金法敏、大將軍金庾信等,率軍五萬,前往與唐軍匯合。

    同年八月,蘇定方決定,從成山海路,率先向百濟發起進攻,百濟王扶余義慈得到訊息後,也是決定與唐軍硬碰硬,立刻派軍在熊津口一帶佈置防禦,企圖阻擊唐軍。

    不過,在唐軍面前,百濟王扶余義慈還真的是有一種迷之自信,因為,面對百濟在本土熊津口的精銳設防,唐軍才不在乎,管你什麼精銳,老子打的就是精銳。

    因此,在蘇定方的指揮下,唐軍直接強行搶灘登陸,不僅成功,還殲滅了數千人的百濟軍隊,其餘百濟軍驚慌失措,四散潰逃!

    此時,唐軍大部持續登入,先頭部隊則是繼續朝著熊津城進攻,扶余義慈驚慌失措,急忙召集全國的軍隊,企圖抵擋唐軍,可是悄悄此時,新羅軍隊殺到,與唐軍東西夾擊,百濟再度大敗,唐軍陣斬萬餘人!

    扶余義慈與太子扶余隆慌忙逃竄,蘇定方一面派軍追擊,一面圍攻熊津城,最終,百濟投降,下屬三十七郡、二百多座城池、七十六萬戶全部歸屬大唐!

    熊津口之戰,唐軍大獲全勝!此後,蘇定方率大軍返回大唐,留下劉仁軌接替病逝的熊津都督王文度鎮守當地,整個百濟再次納入大唐的統治,可是,僅僅半年的時間,變亂,再次發生在百濟。

    (二)不自量力的小日本

    就在唐軍主力回國的時候,原本就還沒有徹底安穩的百濟再一次動盪了起來,大唐龍朔元年(公元661年)三月,扶余義慈的弟弟扶余福信趁機聯合一個叫做道琛的和尚,開始秘密聯絡作亂。

    不久,他們在周留公開造反,由於唐軍平定百濟後,暫時舉措失當,百濟西部紛紛響應扶余福信與道琛,留守唐軍一下子陷入被動局面,另一位唐將劉仁願更是被百濟叛軍包圍!

    與此同時,扶余福信與道琛更是派人前往聯絡日本,迎接回了之前百濟的王子扶余豐,打算立其為新王,對抗唐軍,而日本人也是想要趁機將自己的勢力延伸入朝鮮半島,此時,號稱日本飛鳥時代的名將安曇比羅夫率軍護送扶余豐回國。

    此時,面對囂張跋扈的扶余福信與道琛,以及百濟各地叛亂的情況,劉仁軌上書唐高宗,指出堅守在這裡的必要性與重要意義,最後唐高宗同意,下詔新羅王金春秋等立刻派兵援助劉仁願,而劉仁軌也是決定,先發制人!

    恰巧這個時候,道琛等也是在熊津口的周圍設定兩道營寨攔截劉仁軌,卻不想被劉仁軌一舉攻破,斬首萬餘人!道琛等大敗,劉仁軌與劉仁願成功匯合!

    而道琛與扶余福信只得帶著扶余豐退保任存城,雖然說此戰劉仁軌斬殺敵軍萬餘人,但是當時唐軍的不利局面並沒有被妥善解決,因為百濟各地叛亂,且新羅軍備道琛派人阻擋,不敢前進,所以局面一直僵持到了八月份。

    就在此時,百濟內部再次動盪,扶余豐因不滿扶余福信專權跋扈,殺掉了扶余福信,而後尋求聯合日本人對抗唐軍,因為局面雖然有所僵持,可是他們卻絲毫攔不住劉仁軌與劉仁願的腳步。

    九月,大唐援軍孫仁師部與劉仁軌、劉仁願匯合,唐軍軍威復振,此時,加上新羅王金春秋的部隊,唐朝與新羅聯軍的總兵力已經達到了一萬八千人,其中唐軍一萬三千人、新羅軍五千人,共有戰船一百七十餘艘!

    因此,劉仁軌等商量決定,決定先行拿下道琛的老巢周留城,因此,大軍兵分兩路,劉仁願、孫仁師與新羅軍從陸路進攻周留。

    而劉仁軌則是率領水軍從白江口進圍敵軍,而名動多國的白江口之戰就此發生!

    (三)白江大捷 倭奴潰敗

    正當劉仁軌率軍前往白江口的時候,突然在他的前方出現了四百餘艘餘艘戰船!而且,船上人影攢動,密密麻麻,後來才得知,當時船上的日軍足足有著四萬兩千人,更有百濟軍五千人,那既然遇上了,也沒什麼好說的,打吧!

    按照史料的記載,這仗打的相當的輕鬆,並非筆者刻意誇大,實在是劉仁軌真的就是率一百七十餘艘戰船與鬼子硬碰硬,接連打了四次!

    四戰下來,唐軍連戰連捷,結果是鬼子的四百餘艘戰船全部被焚燬,鬼子與百濟聯軍幾乎全軍覆沒!所謂的日本飛鳥時代名將安曇比羅夫也一起被唐軍送到了大海里,唐軍大獲全勝!

    而扶余豐逃亡高麗,此後不知所蹤,在這之後,劉仁軌成功的肅清了所有百濟的殘存抵抗勢力,再一次穩定了整體局面!

    白江口之戰的勝利,意義重大,重大在不單單是徹底掃清了百濟的反唐勢力,更重要的是一戰扼殺了日本插手東北亞事物的野心。

    此戰日本主要海軍作戰力量幾乎全部損失,使得他們深刻認識到了自己與大唐的巨大優勢,此後的一千零三十年,日本再也不敢染指朝鮮半島在內的東北亞的事務!

    所以,後世學者據此認為,白江口之戰,奠定了千年之內的東北亞等級體系或者說從屬關係,這並非是誇大,而是充分尊重當時事實的一個肯定認知。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金錢、事業與一個真正愛你疼你的男朋友相比,哪一個會帶來更大的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