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商界詩人高曉君

    少年已去今又來,家鄉遠去我如客。

    意思是:小時候離開家鄉,老年時歸來;回到家鄉一切都很陌生,自己像客人一樣。如同唐詩所言:

    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

  • 2 # 戰國策陳永佳

    少年已去,表明少年時光逝去,不能倒流。但是,時光並不會因為自己的少年逝去而逝去!

    家鄉遠去,證明家鄉變化很大,物是人非,導致自己已經像是客人一樣!

    跟賀知章的“少小離家老大回 鄉音無改鬢毛衰”有相似之處!

  • 3 # 文話史

    估計這個問題的提問者還是個不知愁滋味的青蔥少年,沒有什麼人生閱歷,沒有經歷過什麼風雨;如果這個孩子從小在城市長大,沒有去過農村老家,那麼意識中就很難形成“故鄉”這個詞的概念。

    的確,改革開放以後,中國城市化的步伐非常之快,現在在中國城市人口已經有八九億了,佔到了總人口的七八成左右。

    在當下的中國,田園和農耕時代的傳統鄉村正在消失和隱退,機械化和規模化大生產正在建立,新型的鄉村關係和情感紐帶正在走來。

    那些農耕時代古詩中音律,越來越留存於回憶,和孩子們的繪本故事中,這是一種遺憾嗎?但至少這是一種必然,我們誰又能改變?又有什麼必要去改變呢?

    許多中國鄉村孩子,透過努力讀書奮鬥走出鄉村,過上了繁華的都市生活,而家鄉再回不去了。即使偶爾回去看上一眼,也還是要回歸城市的擁擠和煩擾中。

    人生如浮萍,何處尚有根?我本他鄉客,不必問歸期。

    家長早已棗樹,沒有小河,沒有矮矮的房子。朋友,不畏將來,不念過往,快樂前行吧!

  • 4 # 微風遠岸

    這是一種悲愴的意境,讓人有一種莫名的無奈和悲哀。

    “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不改鬢毛衰,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這首詩與這兩句同出一轍,異曲同工。

    在古代社會,交通極不發達,資訊傳遞緩慢。舟車勞頓,風塵僕僕,從一個地方到另外一個地方需要很長的時間,很多到達遠方的遊子,最終的結局就是客死他鄉,如果能在生命結束之前回到家鄉,實現葉落歸根的心願,已經是最大的幸福。因此,古人在離開家鄉前,有的是帶走一抔家鄉的黃土,每當思念故鄉的時候就聞一聞這把黃土的味道,眼前還能浮現故鄉的風景,想起年邁的雙親慈祥的臉龐,勞碌的模樣,想起故鄉的泥土小路,嫋嫋的炊煙,心中湧起無限的思念。如果能“少年已去今又來”,確實讓人幸福到五體投地。

    但是,由於離開故土的時間太長,故鄉已變得物是人非。出去的時候還是一個青澀少年,回來的時候已變成白髮老翁,我對故鄉依然有那種熟悉的味道,但故鄉已經把我當成原來的客人。頓時心中有一種失落的感覺,曾經熟悉的故鄉已經找不到原來的那種融入一體的感覺,自己好像是個陌生人。所以,也有一些原理故鄉的人發出“哪兒的黃土不埋人”的感慨。

    在現代社會,交通發達,資訊暢通,經濟發展迅速,但那個叫做故鄉的地方依舊常在夢中出現,“少年已去今又來,家鄉遠去我如客”的這種境況可能不會再那麼強烈,可是,每個人總有自己的故鄉情結,總有那種與生俱來的抹不去的鄉愁鄉情,這也是中華民族能夠利於世界民族之林的一種文化情結!

     

  • 5 # 逝者如斯695

    少年已去今又來,家鄉遠去我如客。這句詩可以這麼理解 :

    我早已不再少年,如今已是白髮蒼蒼的遲暮老人,但是我那顆童真般的心又回來了,對世界上的一切都是那麼的好奇。 早年因為工作的需要,我離別了故鄉,從此,家鄉離我也漸行漸遠。我每次回到故鄉都有一種做客的感覺。 真的好傷感!

  • 6 # 安國青年

    “飄零憔悴歸又去,已知故鄉非家鄉。”

    摘:天行者

    這首詩好像賀知章的“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未改鬢毛衰”所渲染的感情,便是時境過遷、“物是人非”之感。少年之時,我離去,而今重回此地,記憶中的家鄉早已遠去,我已經如客人一般。

    可以用來比做:

    年少之時去做這件事情,可是現在我還是來做這件事情,但是環境不一樣了,所得到的結果也不一樣。唯一變的就是我自己的那顆眷戀家鄉,眷戀你的感情。也可以用來當做物是人非的反襯,故地重遊,心境便不一樣了。而此時的“少年已去今又回,家鄉遠去我如客。”中,少年變成了現實世界中的景物,而家鄉則是譬寓成自己。

    這首詩很孤獨,雖然寫的不是很好。讓我想起再回到曾經的校園時,歡聲笑語已屬於他人,連同懵懂無知的少年都給了別人。

  • 7 # 使用者南山樹

    少年已去今又來,家鄉遠去我如客。作者由少年成長為中年或老年,現在我回來了,過去的故鄉面貌變了,或說過去故鄉記不清楚了,物是人非,我由主人變成了客人。

    怨故鄉,離故鄉,闖世界,為得是出人頭地,回報家鄉。吃了苦,受了罪,終於家成業就,凱旋歸來了。滿心歡喜,憧憬的歡樂場面沒有啊,到底怎麼啦?我是主人哦,怎麼成了客人?我心沒變,故鄉變了嗎?不歡迎我了嗎?喜極而泣,變味了,打拼的委屈,酸甜苦辣一齊湧上心頭,酸酸楚楚一把淚,灑在故鄉土地上。

    我嫌故鄉,怨故鄉,依然愛故鄉。故鄉愛我,現在嫌我?

    扯不斷怨情,理不清的愁情,至死不渝的愛緒。一個“客”,字,遊子幾十年成長憂思喜樂濃縮成了“鄉愁”!

    @

  • 8 # 春風秋雨雪滿天

    少年時離開家鄉,幾十年滄桑歲月,幾乎隔斷了與家鄉的聯絡,人到中年或老年,偶爾回家看看,兒時的玩伴大都離開家鄉外出打拼,有的也像我(作者)一樣在外安家,家鄉的年輕人都不認得我,都以為我是外來的客人。看來,家鄉既熟悉又陌生,似乎和家鄉的距離感越來越遠,反倒是他鄉似故鄉。

    這種情形,不免使人想起唐朝賀知章的《回鄉偶書》二首其一:“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風華正茂時離開家園,回家時已經兩鬢斑白、蒼蒼,家鄉的兒童也把他當成外來的客人。面對著熟悉而又陌生的環境,這一切怎能不讓人傷懷呢?韶光易逝,世事滄桑,彈指間的感慨在樸實無華的語言中自然的表露出來。

    對於離家出走的遊子,家鄉是永遠抹不去的記憶,永遠回不去的憂愁和掛念。

  • 9 # 潤楊閬苑

    少年已去今又來,家鄉遠去我如客。

    少年時,雄心萬丈,打起揹包,背起行囊去闖天下。

    身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在異鄉無時無刻不想念家鄉,家鄉的一草一木,一山一水都有少年的牽掛。總想回到魂牽夢縈的家鄉。

    如今當年的少年回來了。出走半生,歸來仍是少年不過是一個美麗的夢而已。出走半生後,當年的少年已經是雙鬢斑白,一身疲憊,眼裡是酸楚的淚。

    終於回到日思夜盼的家鄉。可是家鄉早已變了模樣,“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故鄉彷彿他鄉一般陌生。

    “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漂泊半生歸來的遊子,變成了異鄉客。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過年之前準備買輛中級車,朋友推薦凱酷和君威,哪個更值得入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