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一雨成秋
-
2 # 駱駝樣子18
這不奇怪,記得上中學時,除了那幾篇朗朗上口的散文體古文,議論體的還真沒有幾篇能在短時間內背下來的,為此沒少讓老師抽。
-
3 # 範宇26
雍正王朝電視劇拍得不清楚,原著裡是寫主考進去就發現考題和自己買的考題一樣,所以找李衛封了考場。而且後來審定,是弘時偷了考題,為了扶持一些人可以作弊。等到伯倫樓公然售題的時候,就已經很晚了,該安排的已經安排明白了。這時候人家幾十兩就賣了,已經不知道是第幾手轉賣了。知道你也是來不及作完整答案,臨時最後賺你一筆就是了。
後來李衛查作弊,這個自古就有。本人還專門去南京貢院看過舉子們的小抄。大多是不知道考題的,夾帶的大多是四書註釋之類的,教科書工具書之類的參考資料。而不是寫好的現成文章。古代的科舉考試,往往是從四書五經裡摘一句話,然後讓你寫八股策論。你就算知道考題,不是有真水平的才思敏捷才子,想一篇漂亮的試卷也得寫好幾天。所以古代舉子都是帶水和乾糧進考場的。
-
4 # 戈壁灘駝鈴
雍正王朝科舉考試賣題疑惑點,拿到考題,並且找搶手寫了答案,為什麼不背下來,而是夾帶入考場呢?
我覺得這裡有幾方面原因,使考生們不能背下來,直接帶到考場上去抄。
一、時間緊迫
當時臨近考試才買到考題,還得找槍手來答題,所以根本沒有背下來的時間。但是也不排除當時有背題的人,那些先買到題的人,肯定也有背題的,可是臨近考試由於緊張背題也是困難的事。
二、如果有背題的能力,我分析他也不會花錢買題。
凡是買題的都是有權勢人家的浪蕩子弟,你讓這些人背題無疑是很困難的。如果是有能力的人,即使買到題也只是翻一下相關資料,考場上有一個準備。
普通士子是不敢在考場上作弊的,更不敢把答案帶到考場上去打小抄。
三、買到題的人,他也不敢肯定是真題。帶進考場也只是有備無患,是就抄襲,不是就算白帶了。
所以他也不會臨近考試費神認真背下來,何況買題的人有的並不忌諱監考官發現,內部已經做好了準備。
總之,這次考試作弊事件是針對雍正皇帝的一個陰謀,就是讓雍正發現,再進一步追查下去。所以事發後,雍正只處理了主考官張廷璐,一改常態,沒有進一步深挖下去。 -
5 # 文螢之
《雍正王朝》中,持續多年的九王奪嫡大戲,隨著康熙的駕崩逐漸落下帷幕並揭曉答案,由四皇子胤禛奪得嫡位,並順利繼位登基為帝,是為雍正皇帝。雍正登基後,雖然九王奪嫡的後遺症還在暗中作梗,朝局也還晦暗不明,但是朝事不能停,都必須要按部就班順著軌道地運轉。雍正元年,當康熙的後事辦理差不多時,雍正遵循朝廷制度和自己的人才策略,開恩科選拔人才。但是,這雍正登基後辦的第二件大事,卻出現科場舞弊亂子,不僅雍正失了臉面,也使得朝局愈加複雜。劇中,關於那些舞弊細節,我們看到的現象是,那些舞弊的考生居然將買來的考題,提前作成文章後,透過各種方式帶入到考場抄寫,因此才會被副主考官李紱帶著李衛現場抓個現形。如題所問,那些作弊的考生,明明拿到了考題做好了文章,為什麼不背下來進考場默寫就好了,何必要冒著風險地帶入考場呢?私以為,要理解這個問題,可以從以下三個角度去分析,詳見下:
雍正:“朕的意思,在大行皇帝靈位奉安以後,今年就增開恩科,選拔一批才俊之士,充實各部院衙門和各省府州縣任······”
第一,為什麼會發生科場舞弊?開恩科選拔人才,是雍正登基後辦的第二件大事,毫無疑問,更是朝廷大事,天下大事。可是,明明朝廷有重刑護衛,新皇雍正極度重視,朝廷相關辦事人小心翼翼,卻偏偏還是出現了舞弊的亂子呢?到底為什麼會發生科場舞弊呢?
顯然,對於那些參加考試的考生來說,不管朝廷對舞弊有多重的刑罰,可以說幾乎所有人,都是希望提前知道考題這種大好事的,畢竟科舉之路之艱難自知,中第後前途無量的誘惑渴望已久。但是,對於絕大多數考生來說,提前知道考題舞弊這種好事情基本只能停留在想象層面,因為根本沒門路且風險極高,當然也有那種才高八斗孤傲至極,對科場舞弊嗤之以鼻的狂生。所以,其實上,科場舞弊從來都是一場自上而下的亂子,都是朝中出了問題。從劇中我們知道,雍正元年科場舞弊的主謀是雍正的三皇子弘時,那為什麼弘時要搞這種坑爹的操作呢?
實際上,可以說弘時搞科場舞弊這種坑爹操作正是九王奪嫡的後遺症。弘時出生於康熙四十三年,而也正是大概從康熙四十三年左右起,奪嫡之爭全面開啟,在接下來的十幾年直到康熙去世,九王奪嫡都是朝中大事,並且越來越激烈。也就是說,弘時的整個成長過程中,都是生活在九王奪嫡的環境中。雖然說,可能因為他還年輕,看不懂,不懂得到底什麼回事。但是,因為父親叔伯,弘時可見的四爺府裡來往的所有人,都或多或少地與奪嫡有關,自然不可避免有意無意間潛移默化的影響了弘時的成長,隨著弘時的越來越大,必然越來越清楚其中的奧妙。
等到了弘時越來越成熟時,知道了其中利害關係,自然也會有意無意的關注了上一代的奪嫡事情。等到了他的父親胤禛奪得嫡位後,他自然明白他這一輩的奪嫡也要開始了。雖然自己父親也才剛剛登基為帝,世人也都看得出來弘時與弘曆的差距,但是弘時身為皇子,面前是未來還不確定至高無上的皇位,自然是要搏一搏的。而且,人無傷虎意,虎有傷人心,不是你不爭別人就放過你的。上一輩奪嫡之爭被牽連者,失敗者的下場,就在眼前,等等諸多因素,使得弘時不得不為奪嫡做準備。
從出身來講,弘時是要比弘曆高貴一點的,而且弘時還是長子,有著一定的優勢的。但是,由於弘曆太出眾,深得康熙和雍正的喜愛,使得弘時在弘曆面前的優勢淡然無存。不過很多時候,奪嫡還要講究的是自身實力,自身實力足夠強大,才能更有佔得嫡位的可能。因此,弘時就開始著手,壯大自身的實力了。
那怎樣才能壯大自身的實力呢?顯然,奪嫡是政治鬥爭,需要有足夠強大的勢力,勢力即人心,要籠絡人心,就必須從朝中人下手。但是,擺在弘時面前的難題是,朝中那些人,通常是早有勢力圈子了,非常不容易拉攏,而且那些人多是勢利的投機分子,弘時相比於弘曆,他們還是看得清楚該站那邊的隊伍的。弘時要想拉攏朝中已有的老人是不大可能的。所以,弘時可選擇拉攏那些未來的朝中人,就是那些正準備參加科舉考試的考生。相比於朝中老人,考生可容易拉攏多了。因為,每一個考生都極度希望往上爬,成為朝中人,且他們還沒成熟牢靠的勢力圈子,有弘時這樣一位高貴的皇子來拉攏示好,簡直是天大的好事,幾乎沒什麼會拒絕,也不敢拒絕的。所以,弘時就透過洩漏考題的方式,來籠絡未來朝中人的心。
恰巧,因為八爺不懷好意的舉薦了兩朝元老張廷玉的弟弟張廷璐出任正主考,從後面八爺誘審張廷璐我們可以看出,張廷璐與他哥哥張廷玉相差太大,基本就是一個智障的膽小鬼,隨便忽悠忽悠就上套了。顯然弘時勾結張廷璐,讓他協同洩漏考題根本就不是件難事,張廷璐基本沒什麼膽量拒絕弘時的好意。如此,弘時不僅可以洩漏考題籠絡考生的心,而且可以握住張廷璐的把柄,間接握住了張廷玉這位朝中舉足輕重的大人物的把柄,以便關鍵時刻為己所用。
張廷璐:“王爺……我是夾帶了七名考生……但考題確實不是我洩漏出去的……至於是誰……我不能說,請王爺也不要再問……我認罪就是……”
允祀:“我是來救你的,你不說我也沒有辦法。可是,你想過沒有,令兄張中堂因為你的案子已經向皇上遞了辭呈了?他一生的清名,這一下全葬送在你的手裡了……”
允祀:“你聽著!這件事你對任何人都不能再說,說出來就是天大的禍事!不但救不了你,還會害了你的家人,害了你的兄長,會掀起一場駭人聽聞的大獄!你明白嗎?!”
弘時搞考題洩露這步棋走的還是比適當的,只不過有點坑爹。但是,也不能完全因為弘時是科場舞弊的主謀,就忽略了其他居心不良的人也在推動著科場舞弊的發生。
顯然,從後面八爺私自誘審張廷璐我們可以知道,此次科場舞弊案子,八爺是不知情的,不過從他不懷好意的舉薦張廷玉的弟弟張廷璐出任正主考猜測,八爺是想過借搞亂科舉圖謀不軌的可能的,只是可能八爺沒來得及搞而已。但是八爺沒搞亂科舉,不代表八爺黨其他人沒參與的可能,因為憑著小小的弘時,似乎不大有能耐搞這麼大的事情。
高人下棋,可以提前佈局後面的幾步棋。不排除八爺黨有高手,瞞著八爺暗中推動著弘時搞亂科舉的事情,比如說有意無意的將奪嫡的思想灌輸給弘時,又如故意將想要科場舞弊走後門的人,透過各種渠道引薦給弘時,等行為是比較容易讓弘時按照自己的路子走的。為什麼要瞞著呢?因為世界上的許多事情都是知道的人越少越好;為什麼八爺黨要搞亂科舉考試呢?因為一方面,雍正登基損害到他們的利益,搞亂雍正的科舉,好從中火中取栗,圖謀不軌;另一方面,雍正想要透過科舉選拔自己的人才,如此八爺黨的前途就不好了,搞亂雍正科舉選拔出庸才,八爺黨更容易在未來也發揮作用。
綜上,歸根結底,發生科場舞弊是機緣巧合下的利益問題。其中有弘時為奪嫡做準備的盤算,有八爺黨的亂中取利,還有考生渴望往上爬、想要攀附權貴的動機。
第二,科場舞弊的考生,都有哪幾種類型?機緣巧合在多方利益的統一下,雍正元年的科場舞弊的案子就這麼悄無聲息的爆發了。不過由於有多方利益的作用,在參加科考中逝世舞弊的考生也就有多種型別了,具體如下:
第一類科場舞弊的考生,自然是弘時有意收賣的考生。這類考生中,有真才實學才子能人型的考生,有無真才實學但是家大業大、父祖親戚勢力龐大可以給弘時帶來財富和收穫人心的考生;有幫助了他們可以籠絡人心的朝中重臣的學生。有才的考上後可為弘時將來在朝中勢力搭建辦事情有之,無才的可以為弘時自己帶來財富和人心有之,不論有才無才可以為弘時在朝中攀上關係或抓住把柄的有之,總之,這類考生,幫了他們對弘時都是有利的。
第二類科場舞弊的考生,就是被八爺黨等敵對勢力有意無意推薦給弘時,企圖借弘時之手搞亂雍正科場的那些考生。這類考生可以分為兩小類,其一,就是明知道自己是被八爺黨等敵對勢力安排了去搞亂科舉考試的,這些考生,多是藉著八爺黨設局讓弘時洩漏考題的事情走捷徑的幾乎不大會順著八爺黨的意的,因為沒有人拿自己的前途開玩笑,只有少部分是真拿自己的科舉之路換取融入八爺黨的,因為在皇權面前,誰不知道八爺黨大還是皇權大,只不過這少部分人或是雍正政策可能的受害者或是被八爺黨抓住把柄威脅的;其二,就是不知道自己是等敵對勢力安排了去搞亂科舉考試的,這些考生是那種鬼迷心竅卻智障得不行的人,八爺黨看上這類人,主要是因為他們笨,作弊都不會做那種,好讓他們在作弊過程中現出形來,攪亂科場的。這大類考生,是八爺黨有意安排的,當然他們也知道能搞成的可能性不大,不過這正是見縫插針,沒縫找縫的做法。
第三類科場舞弊的考生,是純屬天上掉餡兒餅,獲取到洩漏考題相關資訊的。這類考生還是比較多的,因為,其一,考題已經洩漏了,以至於在伯倫樓買賣,成為了酒樓小二見人就推銷的商品,自然去參加科舉考試到過伯倫樓的考生,想必絕大部分都搞到了;其二,科舉考試題目借弘時之手,伯倫樓的推銷已經洩漏在考生之間,雖然考生之間互為競爭對手,不大會再次洩露,但是難免有人口風不言洩漏了,或者隔牆有耳被不知情的考生意外聽到了。
綜上,大概有這麼三種考生知道了考題搞舞弊的。不過由於科場考題成為了伯倫樓上買賣的商品,其實上可以說試題洩漏已經成為了公開的秘密了,只不過誰也不說,都埋在心裡暗自高興,暗自盤算罷了。
第三,為什麼那些考生都作好了文章,卻不背下來非要夾帶進去抄寫呢?透過上面第二條的分析,我們知道,作弊的考生大概有三大類。是呀,他們都提前知道了考題,做好了文章,為什麼不背下來進考場直接默寫,非要夾帶進去抄寫呢?
其實上,擺在考生面前的問題不是那麼單一的。對於考生來說,雖然說得到了考題資訊,但是考題是從別人那裡打聽來的,是從鬧市酒樓買來的,誰也不能保證考題的真實性。因此,大部分考生,其實上也都是藉著題目思考思考而已,做做準備,大多數是不會全力以赴的攻克考題,寫文章背誦的。那些作弊的考生,只有極少數獲取到頭部可靠資訊的考生,和堅信考題孤注一擲的考生,才會寫文章後、準備素材後,或背誦或準備夾帶的。作弊被抓到考生,要麼就是蠢,要麼就是純心搗亂的,但是作弊沒被抓到的才是大多數。
對於那些被弘時有意收賣的考生,在作弊過程中,也可以分為三類。第一類就是堅信弘時,相信弘時的安排,覺得知道題目後寫好文章或者準備好素材夾帶進去抄寫,也會有弘時的內應照顧不會被抓到的,此類考生可謂是堅信弘時,信心滿滿;第二類就是有真才實學,借弘時之手上位的考生,這類考生還是比較有骨氣的,提前做好文章,背了進考場默寫的,因為這類人不會拿自己的前途開玩笑;第三類是那些家裡殷實,或家中親戚有勢力,或恩施朝中有威望的考生,這類人多是不學無術之人,全靠關係一路考來的,他們不僅無學識而且蠢,他們就是那種寫好文章、做好準備非要夾帶進考場抄寫的人。這類人,他們本是不好學之人,自然不會下功夫背寫好的文章、準備好的素材的,他們習慣了抄,他們把作弊被抓的可能性看得很小。當然,更因為他們相信與弘時搭上了勾,認為進科場抄寫也不會有什麼大亂子的。
對於被八爺黨等敵對勢力有意無意推薦給弘時,企圖借弘時之手搞亂雍正科場的那些考生而言。因為他們大多數是借力上位的投機分子,多是聰明之人,搞到試題絕大多數都是寫好文章、做好準備進科場抄寫的,只有極少數才會鋌而走險夾帶抄寫的。但是除去了那些投機分子外,那些真的是被八爺黨等敵對勢力安排進去攪亂科場的考生,他們就可以肆無忌憚的了。這類考生,前途不在科場,他們只是為了攪局而來,他們作弊不在乎是不是真實考題,只要帶進去能被抓到,將事情鬧大就行,他們就是為了故意被抓而來的。所以別說提前準備文章、準備資料,背誦抄寫了,他們根本不需要,只要違規不犯法的都會做的,夾帶抄寫只是他們攪亂科場的一種方式而已。
對於那些在伯倫樓買到考題的考生而言,他們沒能走後門搞到有效資訊,說明他們就是普通考生,這類考生絕對是為前程參加科考的。他們搞到科場考題後,由於是在鬧市酒樓買到的,首先就是懷疑考題的真實性,多數人只會適當準備,不會全力以赴孤注一擲的,而且因為他們是為前途而來,知道考試的規矩,就算準備了絕大多數考生是不會拿自己的前程開玩笑作弊的。有絕少數的實力不夠,被考題衝昏頭腦的考生,才會選擇全力以赴孤注一擲的準備的,當然他們絕大多數也只限於提前準備背誦的。幾乎只有極小一部分人,才會傻到夾帶抄寫的。
總的來說,不管是從哪一種途徑獲取到考題資訊的考生,絕大多數還是老老實實準備,不會孤注一擲的。在孤注一擲的那些考生中,大多數考生都是走提前寫好、準備好,背誦了進考場抄寫的。只有極少數愚蠢至極的考生,和那極少數部分為了搗亂而來的考生,才是真正寫好了、準備好了,卻不背誦企圖攪亂科場的主角。
結語綜上所述,雍正科場考題洩漏,考生們拿到考題,寫好了文章,不背下來非要夾帶進去抄寫,只是極少部分考生,大部分考生是持懷疑態度,或者背誦了進去默寫的。而夾帶抄寫這極少部分的考生,他們中一部分是真的因為太蠢、太懶實在沒辦法而為之,另一部分考生是因為他們就是為了攪亂雍正科場而來的,提前寫好、準備好、背誦好對他們來說是不存在的事情,他們要的就是夾帶被拿將事情搞大的。以上是個人見解,望各位批評指正,歡迎評論交流。
-
6 # 秋媚讀史
自科舉創立以來,考題洩露事件層出不窮。各路“大羅神仙”、達官貴人,為了自己子孫或親朋好友能夠有個好名次,往往不擇手段打通關節,連大名鼎鼎的張居正、秦檜也不能免俗。《雍正王朝》原著中,鄔思道悲催的下場,或多或少就與考題洩露有關,但他的個人經歷,並不能扭轉考場的“陋規”。
雍正繼位後,大張旗鼓地幹了兩件大事,一件是清理各省虧空,因操之過急,被諾敏忽悠。他送了人家“天下第一巡撫”的牌匾,結果臉被打得通紅。這件事讓雍正吸取的教訓就是,朝堂都是碌碌無為之輩,大清人才凋零,急需建設新的人才梯隊。
因此,就有了第二件事,開科取士。雍正對這件事,可謂高度重視,考官人選也多方徵求意見,考題也是自己親自出的。但是,他沒有想到,自己有個不爭氣的兒子——弘時,將考題洩露了,硬是把這件事給搞砸了。
“科場舞弊案”被定性的直接證據就是,考生將事先準備好的文章帶入考場,結果被李衛給搜出來了。這些提前拿到考題的考生,如果直接將文章背下來,完全就能神不知鬼不覺,李衛也搜不出證據,考生也能得高分,可這些考生為何沒有這樣做呢?這就要從買考題的考生類別來看:
考題最開始是密封的,在開考前,理論上只有雍正知道。但弘時和張廷璐違規操作,也提前獲知考題,他們也因此成了考題擴散的源頭。考題在傳播的過程中,會以他們為中心,分成兩條線。離他們越近、關係越鐵考生,知道的速度更快。
內部人員弘時和張廷璐洩露考題,無非是為自己培植點可靠勢力。因此,考題第一次洩露時,範圍比較小,基本上都屬於可靠關係,人數不會太多。能進入這個圈層,家庭背景不會差,否則,也沒機會在第一時間接觸到達官貴人。這些人當中,又能細粉為兩類:
一、學霸型由於出生好,家裡書香門第,不管是家庭教育還是學習氛圍,都不會差。再經過一點個人努力,學習成績也不賴。因為基礎和學習能力好,拿到考題後,他們只用複習一下相關資料,或者提前背誦,就能輕易過關,人家對自己的能力還是有點自信。那種夾帶考題的事,對自己對家庭不利,萬一被發現,後果不太好。
二、學渣型這種人,純粹就是紈絝子弟,每天不學無術,更談不上真才實學。但是,他們也想要功名,畢竟出身大戶人家,沒張文憑,面子上過不去,而且會失去很多特殊待遇。這群人,以錢財和關係開路,前面的鄉試和會試,大機率也是作弊過關。
學渣如果僅僅拿到考題,其實意義也不大,他們自己不會做,會找各種人幫忙代筆。這套流程走下來,不曉得又要花多少時間,等他們拿到答案,時間已經所剩無幾。再加上他們的智商以及用功程度,很難背下答案,比如,隆科多的兒子就不可能很快背誦一篇《過秦論》。
內部人員,即便人贓並獲,那抓得也是學習成績不好的、懶惰的,他們沒能力,不願意用功,只想圖一時之便。
外圍考生這部分人,主要透過金錢購買,交易地點就是伯倫樓。當時沒有網際網路,沒法同步,內容資訊有時間差。這群人拿到答案的時候,考題已經成了“二手資訊”,即便是真實資訊,但可信度已經降低。面對這樣的考題,這群外圍考生心裡也沒底啊。
萬一答案不靠譜,而自己又拼命的學習,豈不是耽擱複習時間?這就像某些年份,英語四、六級開考前,總會有些“小道訊息”,買了答案的人,只是隨便看看,然後用一些小技巧將答案壓縮到小紙片。
花錢買試題的外圍考生,本就學習能力差口氣,加上對答案的“狐疑”,根本沒有動力與能力去背誦長篇大論。
秋媚說:考試的目的,在於選拔人才,讓優秀者能夠脫穎而出。如果失去公平性,選上來的都是不學無術之輩,也阻斷了社會流動性。
-
7 # 達摩說
在《雍正王朝》中,雍正繼位後,為了籠絡人才,為己所用,遂舉行了一次恩科考試。但在這次考試中,卻爆出了意想不到的醜聞,那就是考題早已外洩。
為此事,副主考李紱與主考張廷璐在考場爆發了激烈的衝突,李紱拿著自己之前在伯倫樓購買的考題給張廷璐看,他認為應該立即停止考試,嚴查此次考題外洩事件,而張廷璐由於參與了夾帶,故推三阻四,拒絕李紱的主張。李紱無奈,只好衝出考場找到李衛,希望李衛能夠調兵包圍伯倫樓,抓住那個賣考題的人。
但李衛卻認為,現在已經開考,賣考題的人肯定早已離開伯倫樓,就算是去,也搜不到任何證據。正確的做法應該是包圍考場,因為考生買了考題,下一步肯定是做好小抄,方便進去作弊。
那麼,這些考生既然已經得到考題,做好了答案,為何不背下來,而是將小抄夾帶進去?個人認為,原因有三:
第一,能力有限,背不下來。但凡是上學背過古文的都知道,古文有多難背。而且在考場那種緊張的環境下,往往背得很熟練的知識點都有可能淡忘,更何況是一大篇八股文。更何況只能靠作弊才能透過考試的考生,要麼就是能力不足,要麼就是不願學習,平時都背不下來或是不想背書,指望他能在考前背一大篇文章進去,也不現實,所以只好做成小抄,夾帶進去照抄。
第二,考場監督那麼嚴格,他們能把小抄拿出來抄嗎?這次考題外洩,主謀是皇三子弘時和張廷璐,他們之所以冒險幹這事兒,目的和雍正一樣,想透過考試籠絡一些人為己所用。所以這些考生當中有相當一部分是張廷璐和弘時安排好的,他們帶著小抄進去,然後負責監考的兵丁和官員都會對他們網開一面,睜一眼閉一眼,所以他們根本不害怕監考人員,只要把小抄拿出來抄,就可以輕鬆上榜。
只可惜,他們遇到了認死理的李紱和天不怕地不怕的李衛,二人合力闖考場,把他們夾帶的小抄全都搜了出來,維護了考試的公平公正。
回覆列表
從確認考題到開考,時間很短,買到考題到開考就更短了,時間上不一定來得及。再者一片八股之乎者也,不是足夠聰明還真的很難背下來,背下來也不能保證臨場緊張。。所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