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歷史摸黑人
-
2 # 時間不轉彎
如果韓信聽從蒯通之言,會影響楚漢戰爭的程序。但不會改變戰爭結果。
歷史的走向不會以某個人的出現而改變的,也就是歷史的趨勢是不會以個人的意志為轉移的。但是,構成歷史的某個元素是會變化的。
韓信攻齊後對劉邦和項羽各自產生了不同的變化
項羽的反應,按《史記•淮陰侯列傳》中記載:“楚王恐”。項羽在鉅鹿之戰中,以六萬挑戰四十萬不“恐”,彭城之戰已兩三萬戰五六十萬,何曾“恐”過。項羽“恐”的是劉邦和韓信兩面夾擊,自己必然無力兩面作戰,會對自己產生毀滅性打擊,後來垓下之戰也證實了項羽“恐”是對的,項羽從不使用外交手段,破天荒的派武涉勸韓信自立,這些都說明韓信攻佔齊國後,如果沒有幫助劉邦,自立為王隔山觀虎鬥,能夠解除項羽的“恐”,當然也就改變了楚漢戰爭的程序了。
韓信攻佔齊國後,給劉邦寫了封信,向劉邦討封“假齊王”,其實是韓信想做齊王,韓信沒有立刻協同劉邦,去圍攻項羽。劉邦的反應《史記•淮陰侯列傳》記載:“漢王大怒”。因為劉邦當時和項羽正處於滎陽對峙,雙方打了兩年多的仗了,此時已是人困馬乏,缺糧少兵,本想著能夠乘韓信攻佔齊國後,派兵協助他圍攻項羽,韓信的做法肯定會惹毛劉邦,所以“大怒”。韓信如果此時自立,不僅會使劉邦得不到韓信的幫助,去對付項羽,還會使劉邦多了一個敵對勢力。如果韓信自立,“恐”的就不是項羽了,而是劉邦了。楚漢戰爭就不是四年這麼簡單了。因此,韓信的自立,也就影響了楚漢戰爭的程序了。
但是,即使韓信自立,改變不了楚漢戰爭的結局。
項羽在垓下之戰後兵敗自殺,不是別人造成的,是項羽自己造成的。項羽愛憎分明,但是非不分,狂妄自大,目中無人,甚至按人們說的“婦人之仁”,項羽的“耳根子太軟”了,這些都是項羽的致命弱點。項羽是一隻猛虎,容不下任何比自己強,比自己智慧的人,但猛虎最終是成為獵人的目標的,因為他缺少獵人的智慧。我們常說的“二十一世紀最缺的是人才”,其實,人才在任何時代都是缺的,人才也包括比自己強,尤其是比自己智慧的人。從頻獨樹一幟這點看,韓信自立或不自立,都改變不了項羽滅亡的結果。
韓信其實和項羽很類似。首先,性格怪癖很類似,自恃清高,目中無人。韓信曾經到過樊噲府中,韓信冷笑著說:“信乃於噲等為伍”,按《史記•淮陰侯列傳》原話是:“羞與絳、灌等列”。絳罐,樊噲可是戰功赫赫的大將,即使你韓信再用兵如神,沒有像絳罐這樣的武將衝鋒陷陣,也只是“無米之炊的巧婦”而已。其次,才能很類似,才能出眾,項羽是勇猛如虎,韓信是計出如神,一個是“武”,一個是“文”,但這兩個人都不懂得,也不可能補缺查漏,都是自身才能出眾,但又目中不能容他人的個性,按我們現在話說,都是偏科生,按分數是考不上一流大學的,哪怕特招,也是當不了領導的型別,討不了別人喜歡的人,情商太低,大致結局都一樣。
劉邦就和他們不同了。劉邦雖然沒有項羽勇猛,不如韓信計謀,但是,他比他們兩個人更懂得識人,懂人,用人,容人。他在泗水亭就結識了像蕭何、曹參這樣“關係戶”,因為他知道這些人有能力,也懂得利用他們的能力幫助自己解困。劉邦曾經受牢獄之災,全靠他們才脫險,這是他識人,懂人。後來劉邦起兵,遇見了張良,陳平,驪食其,韓信等一大批能人,都在各自的崗位發揮了巨大貢獻,這是他識人又懂得用人之長處,當然最主要的是他容得下人,即容得下像蕭何,韓信,張良比他有才能的人,又容得下像雍齒這樣自己怨恨的人。即使沒有遇到韓信,劉邦也會遇到張信,李信這些,和韓信有類似才能的軍事人才幫他打天下。韓信如果自立,會增加劉邦奪天下的難度,但最終還是會傲世天下,榮登寶殿。
綜上所述,我們可以得出結論:如果韓信聽從蒯通之言,楚漢戰爭程序會受影響,但不會改變結果。
-
3 # 萊恩校尉
韓信聽了蒯徹之言的話當時的天下就會發展成三足鼎立的局面。
項羽坑殺了秦國20萬降卒所以秦國移民會支援劉邦打項羽,劉邦有秦國移民的支援可以保持不敗的局面。
項羽坑殺了20萬秦國降卒,楚國人認為項羽是在為楚國人報仇,所以楚國人會認為項羽是他們楚國人的英雄,項羽活著,他們就會支援項羽。
韓信滅齊國是奉劉邦的軍令,可這個軍事行動相當於是用無恥的手段得來的,齊國人輸的很冤,他們不服,韓信如果自立為王去打劉邦齊國人是願意支援韓信的。
三王並立於天下各有支持者,三國鼎立局面也就形成了,一旦三國鼎立局面形成那就很難在短時間內有統一的可能了,至少項羽不會死,劉邦也不敢再在鴻溝與項羽對峙,他會以最快的速度跑回關中去。
有了韓信的牽制,項羽和劉邦都不敢再隨便發動軍事戰爭,而有這兩個人在韓信也不能得到勝利的機會,所以韓信真的聽了蒯徹的話歷史也就真的改寫了。
-
4 # 快樂的囉嗦
我認為韓信要是在楚漢之爭中聽了謀士蒯徹的話韓信肯定是不會死的。
因為當時的真實情況是韓信不管是幫了誰,誰就會取得楚漢的勝利。可見韓信的地位是舉重若輕的,韓信這時候是也是有地盤有軍隊同時自己的軍事能力可以算當時天下第一了。韓信打出了自己的軍威打出了自己的地盤也得到部分天下人心了。可以說這時的韓信才是自己人生真正的頂峰狀態。不管是劉邦軍團也是霸王項羽這時候都得看韓信的臉色,韓信絕對是決定他們是成王敗寇的最關鍵的那個人。
這時候只要韓信聽從蒯徹的話:當今兩主之命懸於足下。足下為漢則漢勝,與楚則楚勝。臣願披腹心,輸肝膽,效愚計,恐足下不能用也。誠能聽臣之計,莫若兩利而俱存之,叄分天下,鼎足而居,其勢莫敢先動。也是就說三足鼎立,誰也吃不了誰,保持平衡狀態,韓信就有機會了。
更何況項羽的派遣武涉去當說客去勸說韓信:當今二王之事,權在足下。足下右投則漢王勝,左投則項王勝。項王今日亡,則次取足下。足下與項王有故,何不反漢與楚連和,叄分天下王之?
項羽需要韓信保持中立的姿態,這樣項羽才可能不失敗,劉邦也不能贏,也是三足分天下。
當時劉邦的最重要的謀士張良也勸說劉邦這時應該拉攏韓信,千萬不能得罪了韓信,要不然咱們可是會死得慘的!當然劉邦這人是人精,一點就通,一通就明白,立即封韓信為真齊王,撫慰了韓信的心。
可是韓信這人太重情重義了,覺得漢王劉邦對他是真心實意的好,劉邦給美食吃脫自己的衣給韓信穿,還讓韓信當了大將軍,韓信覺得在劉邦的幫助下,自己才取得了這一切,而霸王項羽對他言不聽計也不從。韓信真是吃人家的嘴軟,拿人家的手短,於是韓信最終認為應該幫助劉邦而滅項羽。
韓信是軍事天才,但是真不是合格的政治家。要是韓信有那麼些政治覺悟,就應該要清楚自己的謀士蒯徹的話是肺腑之言,是韓信避免狡兔死獵狗烹,飛鳥盡良弓藏,敵國死謀臣也會亡唯一的有命的辦法了。誰叫你韓信打出這麼大的成績,不但功高蓋主而且劉邦叫你韓信來救我,不但遲遲不來還威脅著要當王。劉邦的心裡這時肯定是很大不爽的,秋後算賬劉邦是懂得。而韓信不懂秋後算賬,只知道是誰對我更好,我就幫誰。
最後韓信落得死於婦人之手,成也蕭何敗蕭何。
一個人的定位很重要,劉邦最初的定位就是要做帝王、項羽最初的定位是做霸王、而韓信最初的定位則就是將軍……
果然最後劉邦成為了帝王、項羽成為了霸王,而韓信只成為了將軍。
倘若,韓信一開始就有帝王之心,多一份心機,結果也許會不一樣?
其實我們不要過多的數落韓信的咎由自取,我們每個人落到當時的情況,並不見得比韓信聰明多少。只能怪劉邦的運氣實在太好了。
-
5 # 詩評歷史
天下形勢一定會有變化,為什麼?
歷史上的劉邦,項羽,韓信三人最大的不同是個人政治性格的不同。
一、劉邦是一個有政治抱負,而兼有政治智慧的政治家。
二、項羽是一個有政治抱負,而卻沒有政治智慧的英雄。
三、韓信則是即沒政治抱負,又沒政治智慧的軍事天才。
這是歷史上真實的三個強人,劉邦之所以能奪取天下,完全是以他高明的政治手段,出神入化運用的結果。項羽與他為敵,終至敗亡。而韓信只能為將。當時,他自認為由於劉邦的信任和依重,在他手下混得風生水起。人生至此,復有何求。實無叛劉自立的必要。
但是,如果韓信能聽從蒯徹之言自立,那麼情況就不同了。此韓信就非彼韓信了,而是一個有政治抱負而兼有政治謀略的軍事家了。再加上韓信還有一些同劉邦、項羽不一樣的優點。比如:
一、從他虛心向李左車求計,一舉收復燕齊就可看出。他是個尊重人才,禮賢下士之人。項羽卻不是,一個范增都沒用好。
二、從他後來報答漂母就能知道,他是個有情有義之人。劉邦就是個十足的厚黑人物。
三、從他甘受跨下之辱,又寬大處理淮陰屠夫更可看出他是一個能屈能伸之人,寬宏大度之人。這一點,劉邦和項羽都不能與之相比。
韓信有這些優點,自可聚攏一些能人來輔助他。再加上他掌握著強大的燕齊軍力和百戰百勝軍事能力。只要同項羽互為依託,力量足可撼動天下,三分天下,亦未可知。
而劉邦在面對一個項羽就已很吃力,如今又要面對另一勁敵,必將力不從心。更何況,還有彭越,英布等一些驍雄,原本跟劉邦就不是一條心。到那時,天下就可能會出現群雄並立的局面。如果運氣好的話,韓信能堅持到劉邦先他而逝,以呂后之毒,其內部必當人人自危,作鳥獸散。此時,天下大勢,竟有誰來做主,實未可知。
但是,所有這些,都是建立在他韓信必須是個有政治野心和政治智慧的人才行,但歷史沒有假設,韓信不是這種人,所以他只能成就他的將名。玩政治他就象個白痴,功成後又貪戀權貴,不知進退,招來殺身之禍而不自知,引來後世多少英雄為之概嘆!
回覆列表
會改變,因為韓信只要聽從蒯通的意見,歷史已經改寫!
蒯徹因避諱漢武帝的名諱後來改為蒯通。蒯通也是歷史上迷一樣的人物,來無影去無蹤。在秦末漢初的亂世裡他如璀璨的流星劃過天空。蒯通也是一個出色的謀士,對天下大勢看的非常透徹,在韓信佔領齊國後,他感到天下三分的機會來臨,於是大力勸說韓信自立,然而韓信婦人之仁,沒有聽從蒯通的建議,後來死於高祖手下。
如果韓信聽從蒯通之言,先不說會不會成三足鼎立之勢,最起碼,楚漢相爭的時間會拉長,劉邦也不會那麼容易稱霸。如果韓信仔細思量,認真起事,以齊趙之地佔據北方,重用蒯通等謀士,則成就一番霸業也未嘗不可。在楚漢僵持的後期,項羽的謀士也勸說韓信自立,說明當時所有人都認為韓信自立的時機已經成熟,並且項羽也會幫韓信自立,畢竟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
成為齊王的韓信是牽一髮動全身的角色,所以他的一舉一動都會影響楚漢局勢,所以如果韓信聽從蒯通的意見,則楚漢之爭的歷史肯定會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