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一毛錢一個世紀
-
2 # 笑談文史生
假如秦始皇半道沒死,扶蘇是絕對能當上皇帝的。理由如下:
1、從法規上來講,扶蘇是合法繼承人。扶蘇是長子,按照當時宗法制度,只要扶蘇不死,繼承皇位的必定是扶蘇。
2、從人緣上來說,扶蘇能夠得到大多人擁護。如果秦始皇不死,李斯就不可能反對扶蘇繼位,自然眾大臣也不會反對。而在外將軍中,蒙恬、蒙毅自不必說,會支援扶蘇,王翦等老將也不會反對。雖然秦始皇不太喜歡扶蘇,可從他臨死時下的詔書不難看出,在他心中,扶蘇才是繼承自己王位的最佳人選。
3、從才能上說,扶蘇當之無愧。扶蘇為人仁義,又有一定的才幹,就是太耿直。而胡亥本就十個胡吃海喝的主,當一方諸侯還可以,但當皇帝,真的是禍國殃民。歷史也證實了這一點。兩人根本不在一個段位。所以,如果秦始皇還在,必然會選扶蘇繼承皇位。
所以,如果秦始皇還活著,無論從哪一方面考慮,都會選擇扶蘇。
-
3 # 光仔的音樂情緣
這個問題有點予盾,眾聽周知古時皇位一般都是父死子繼。先皇沒死皇子們是沒機會上位的,而題主問得是假如半道沒死,我想不管是秦始皇的哪個皇子都不可能上位做皇帝,而且從史書上記載扶蘇更不可能坐上皇位,然而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巡行天下行至沙丘時病重時為什麼又遺詔扶蘇繼承帝位呢?這就是秦始皇的高明之處:
秦始皇想借刀殺人,借誰的刀?殺誰?借中車府令趙高之手殺扶蘇,秦皇早知趙高是擁護小皇子胡亥的,胡亥雖沒長子扶蘇聰明,但他重來不會辯勃父皇,懂得察顏觀色深受秦皇喜歡。而扶蘇經常反對秦始皇的所做所為,特別是焚書坑儒的舉措,曾多次上書勸諫秦皇說:“天下剛剛安定,邊遠地區百姓尚末歸附,儒生們全誦讀並效法孔子言論,而今陛下卻用嚴厲的刑法處置他們,臣擔心天下會因此不安定,”秦皇因此事將扶蘇發配邊疆。由此事可以看出秦皇對長子扶蘇大不滿,父親又不能斬殺兒子,只能出此下策,因古時帝皇殺兒子和兒子為了搶奪皇位弒殺君王的事情比比皆是,明的不行就暗的行事。
扶蘇其性格註定了他與秦皇的矛盾扶蘇,秦始皇長子。他剛毅勇武,信人而奮士。為人仁,由於他有婦人之心,經常勸諫其父皇,因坑殺“犯禁者四百六十餘人”事件,觸恕秦始皇被派到上郡監督軍隊,協助大將蒙恬修築長城。從這件事來看,那時秦皇巳經對長子扶蘇疏遠,把他排除在中央樞紐的權力中心,可想而知怎麼會讓扶蘇繼承皇位呢?
扶蘇之死是秦皇病重時埋下的計謀秦皇病重命中車府令趙高寫遺詔給扶蘇,而趙高與丞相李斯等人又和秦始皇小兒子胡亥勾搭,他們商量修改遺詔篡位立胡亥為太子。同時偽造一封遺詔賜給扶蘇,列舉他的種種罪行命令扶蘇自殺。
我分析下哈,為什麼秦皇要等到自己病要才以遺詔的方式並且遺詔還是怱忙寫的。古往今來,太子立位我想一般帝皇立得都是長子吧,皇長子年長十八成年禮後就會宣告天下立為太子也就是未來皇帝的繼承者,扶蘇作為皇長子為什麼遲遲沒立為太子,這就說明扶蘇跟他父王的關係因該比較糟糕。
扶蘇禺忠的性格決定了他死的方式~自殺胡亥派使者將遺詔交給扶蘇,他看了遺詔內容只能傷心哭泣,並且準備按照遺詔內容賜死自己。當時蒙恬勸阻他說:“陛下如今在外並沒立太子,派你我等來邊防修築長城,這關係到天下安危的重大任務。別相信一個使者拿來的遺詔就認罪自殺,也許這是奸詐的詭計,你應該先請示陛下在做決定”。而扶蘇對蒙恬說:“如果父皇命令兒子自殺,那還需要請示證明什麼”。就是這樣的一個皇長子,被迫自殺了斷生命。
這也證實了扶蘇這個人雖有謀材但不勘大用,按現代的話說就是內心脆弱,心地純單潔。別人把他賣了他還在幫別人數錢的人,
-
4 # 史無眠
歷史沒有假如,畢竟我們也沒有接觸過秦始皇,至於秦始皇到底想把皇位傳給扶蘇還是胡亥只有秦始皇自己最清楚。我們只能通過歷史典籍的記載,對秦始皇最鐘意的接班人選進行分析。
個人感覺,即使秦始皇在東巡的路上沒有暴斃,扶蘇做為接班人的可能性仍舊很渺茫。
具體原因有三:
第一:扶蘇與秦始皇“政見不同”。
第二:秦始皇更加寵愛胡亥。
第三:扶蘇優柔寡斷,缺少帝王的權謀。
一、扶蘇與秦始皇“政見不和”,被秦始皇冷落。在秦始皇東巡之前,公子扶蘇就已經很不受秦始皇的喜歡,被秦始皇發配到北疆苦寒之地修建長城。
在秦國有個慣例,犯罪的人會被髮配到邊疆,而公子扶蘇就是這種情況。扶蘇因為受焚書坑儒案的牽連,被秦始皇發配到了邊疆。
據史料記載,一群儒生私下批判秦始皇,這可是涉及到了秦國的“意識形態”問題,秦始皇一怒之下,將這些儒生全部斬殺。公子扶蘇為這些儒生求情,惹怒了秦始皇,秦始皇一氣之下將扶蘇發配到了邊疆。在李斯的建議下,秦始皇將不利於秦國言論的書籍全部焚燬,這就是歷史上非常有名的焚書坑儒。
公子扶蘇給儒生們求情的行為是一個嚴重的“政治錯誤”,這是在阻礙秦始皇透過焚書坑儒來達到天下“政見統一”的目的,會讓秦始皇認為扶蘇與自己的“意識形態”不同,會降低秦始皇傳位給扶蘇的機率。
二、秦始皇更加喜愛胡亥。
秦始皇其實是非常喜愛胡亥的,史料記載,秦始皇最後一次東巡時,就將自己非常喜愛的兒子胡亥帶在身邊,其他皇子可沒有這種待遇。
除了對胡亥的形影不離外,秦始皇更是非常重視對胡亥的教導,秦始皇將自己最信任的大臣趙高任命為胡亥的老師。趙高是負責秦帝國律法的大臣,而秦靠“法”而起家,秦始皇讓趙高做胡亥的老師頗有點重點培養的意思。
三、扶蘇優柔寡斷,缺少帝王權謀。扶蘇優柔寡斷,而胡亥殘暴、攻於心計,即使秦始皇沒有在沙丘宮暴斃,皇位仍舊會被胡亥篡奪。
在秦始皇暴斃後,胡亥聯合趙高、李斯篡奪了皇位,並用假的遺詔賜死了扶蘇。扶蘇面對假的遺詔,不加分辨、不加抗爭便自盡而死,也反應出了扶蘇對自己沒有半點自信。
反觀胡亥,在篡奪皇位後,對皇室成員及前朝遺老舉起了屠刀,大殺四方。羸弱的扶蘇顯然不是胡亥的對手。
所以,即使秦始皇沒有暴斃於沙丘宮,善於權謀的胡亥也會將扶蘇比下去,最終皇位還是由胡亥來繼承。
-
5 # 暮史朝經
假如秦始皇半道沒死,扶蘇是有可能成為二世皇帝的,之所以扶蘇沒有成為始皇皇位的繼承人是因為沒在其身旁!
扶蘇是秦始皇的長子,也是當時宗法制度的儲君最佳人選,但有人問了古代不是立嫡不立長嗎?扶蘇只是長子不是嫡長子又成為儲君嗎?
這一點要說到秦始皇了,我們都知道每個君主身邊都離不開一個人,君主的原配即王后或皇后,由於始皇的生母趙姬做了那些不守婦道的事,始皇直至統一六國後也沒有立自己的嬪妃為皇后或當秦王前也沒立王后!
加上扶蘇又是長子毫無疑問的成為了後繼之君最佳人選!但是,讓人沒有想到的是,公子扶蘇因反對始皇焚書坑儒,而被始皇派去修築長城和抵禦北方匈奴的侵擾,目的就是讓扶蘇磨練磨練!
秦始皇在第五次東巡中駕崩於途中,而始皇的遺詔是傳於在抵禦匈奴的長公子扶蘇。陪伴始皇東巡的李斯和趙高不知什麼原因,擅自篡改始皇遺詔,將原來的皇位繼承人扶蘇改為了公子胡亥,胡亥當時也是陪伴東巡的一員之一。
而李斯和趙高聯合篡改遺命後,又偽造始皇的詔命讓使者送去詔書,說始皇的遺命是讓長公子扶蘇自刎謝罪!
所以說,倘若秦始皇在東巡中將長公子扶蘇留在自己身旁,是半道駕崩也罷回咸陽駕崩也罷,繼承皇位的必定是扶蘇而不是胡亥!
-
6 # 北極狼人
首先歷史沒有假設,而且就算假設成立扶蘇一樣也會無緣帝位。
《史記》上記載的沙丘之變完全經不起推敲,可以說是太史公一家之言,在出土的趙政書上已經明確記載,秦始皇臨終前立胡亥為太子,將他託付給趙高李斯。
扶蘇在被秦始皇派往邊關之時已經失去了繼承皇位的可能,自古以來太子不外出掌兵,晉獻公派太子申生出徵,眾人皆雲,太子危矣,秦始皇怎麼會不懂這個道理呢。
扶蘇和始皇政見不和治國方略也大相徑庭,而且始皇帝和後世很多帝王一樣,寵愛幼子,所以放逐扶蘇,而出巡只帶胡亥。
在沙丘秦始皇突發暴病,他先是支開蒙恬的兄弟蒙敖,隨後立下遺詔扶立胡亥為二世皇帝,讓趙高李斯盡力輔佐,隨後駕崩。
趙高李斯二人擔心扶蘇和蒙恬會起兵叛亂,假傳聖旨賜死扶蘇蒙恬,隨後秘不發喪趕回咸陽,對於胡亥的即位大臣和宗室沒有一人感到驚詫,說明大家平日裡都知道始皇帝寵愛胡亥,有立他為太子的意思。
只是後來趙高禍亂天下,陳勝吳廣大澤鄉起義,為了名正言順,打出為扶蘇報仇的旗號,才有了後世司馬遷在史記上記載的沙丘之變。
回覆列表
秦國自商鞅變法以來,一路穩步變強,最終在嬴政的手中統一了各國,結束了春秋戰國的戰亂紛爭,建立了中國古代第一個大一統國家——秦朝。嬴政也自號秦始皇帝,寓意秦朝二世三世直至不朽。可惜秦始皇終究是人,也料想不到死後之事,本想寫信傳位給扶蘇,怎料被自己最痛愛的兒子及最重用的趙高、李斯給篡改遺詔,胡亥奪的帝位,讓扶蘇自殺,最終導致秦二世而亡。自胡亥登基以來,沒有減輕始皇帝當初立下的沉重法律,反而加重賦稅,導致民不聊生。後來更是為了鞏固自己的皇位,把自己的其他兄弟姐妹一起召集起來,全部殺掉,唯有留下子嬰一人。那麼為什麼胡亥能毫不猶豫的殺掉自己的兄弟姐妹,卻為何留下子嬰?
趙高在二世祖胡亥成功登上帝位以後,慫恿他無情地殘殺自己的兄弟姐妹,表面上是為了幫助胡亥穩定政權,實際上是為了自己日後能獨攬大權而奠定基礎。因此趙高殘忍的賜殺了嬴姓·趙氏的33位血脈兄弟姐妹。
子嬰並非扶蘇之子。很多人都說子嬰並非扶蘇之子。主要依據是如果子嬰是扶蘇之子,那麼他一定會死的很快,我想這個道理小編不明說,大家也能想通。如果秦二世想穩坐帝位,那麼他絕對不會留著太子扶蘇的兒子。從這一點可以說明子嬰並非扶蘇的兒子。還有就是年齡上的誤差。扶蘇被殺時,他只不過三十歲左右,即便是他十五歲便生得子嬰,那麼他死時,子嬰最多不過十五歲。但是胡亥在位時,子嬰最多十八歲。按照這個推運算元嬰不會是扶蘇的兒子。《史記》中有這麼一句話:高自知天弗與,群臣弗許,乃召始皇弟,授之璽,子嬰即位,由此可知秦王子嬰是秦始皇的弟弟,正因為子嬰是始皇之弟,故在逃脫了胡亥趕盡殺絕的範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