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騎著蝸牛的烏龜慢
-
2 # 黃大仙槓一
你好,我是飛揚紅氣球,很高興回答你這個“歷史上中醫療家:孟詵,華佗,張仲景他們三個分別都有哪些貢獻”的問題。
公元621年-公元713年的孟詵,唐代汝州梁縣新豐鄉子平里人,今河南省汝州市陵頭鎮孟莊村,著名學者、醫學家、飲食家。
孟詵著有《食療本草》、《必效方》、《補養方》各三卷,另撰《家》、《祭禮》各一卷,《喪服要》二卷。其中《食療本草》被確認為世界上最早的食療專著。
《食療本草》集古代食療之大成,與現代營養學相一致,為我國和世界醫學的發展作出了巨大的貢獻。
孟詵是唐代著名醫學家,也是著名的養生學的大師,青年時好醫藥、養生之術,與名醫孫思邈過從甚密。後世醫學界對孟詵評價很高,稱他為世界食療養生的創始人。
華佗醫術十分精湛,他首創用全身麻醉法施行外科手術,被後世尊之為“外科鼻祖”。主要貢獻是發明了麻醉散,這貢獻對推動醫學的發展是讓病人做手術減少痛苦。華佗採用酒服“麻沸散”施行腹部手術,開創了全身麻醉手術的先例。這種全身麻醉手術,在我國醫學史上是空前的,在世界醫學史上也是罕見的創舉。華佗在診斷上,善於望診和切脈,並依此能正確判斷出疾病的預後。在醫療體育方面也有著重要貢獻,創立了著名的五禽戲,華佗還善於應用心理療法治病。
東漢末年的張仲景,是中醫臨床理論體系的開創者,被後世稱為醫聖,著名的《傷寒雜病論》。對於推動後世醫學的發展起了巨大的作用。
《傷寒雜病論》是集秦漢以來醫藥理論之大成,並廣泛應用於醫療實踐的專書,是我國醫學史上影響最大的古典醫著之一,也是我國第一部臨床治療學方面的鉅著。《傷寒雜病論》的貢獻,首先在於發展並確立了中醫辨證論治的基本法則。
這三位都對中國乃至世界醫學做出了傑出的貢獻,具體來說,這三人的歷史貢獻也有所不同。
神醫華佗:外科鼻祖,體育療法開創者說起我們熟悉的神醫華佗,幾乎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史書中對他的記載可謂是不吝筆墨,特別是在惜字如金的史學鉅作《三國志》當中,那麼多的大賢良將都被作者三兩句帶過,唯獨給個華佗不少的篇幅重點描寫,可見作者對他的特殊偏愛。
陳壽在《方士列傳》中寫到:
“華佗之醫診,杜夔之聲樂,朱建平之相術,周宣之相夢,管輅之術筮,誠皆玄妙之殊巧,非常之絕技矣。”
認為這幾個人是當時社會各個領域最高技術的領頭羊。
華佗是沛國人,跟曹操是老鄉,他不但精通養生、方藥、針灸等等傳統醫學手段,而且在東漢末年就發展出了外科手術技術。既包括開刀割肉,還包括縫合傷口,幾乎趕上了現代醫學水準。在他給人開刀手術之前,就會熬上一碗“麻沸散”讓病人喝下去,喝完以後昏睡半天,即使給他開膛破肚把腸子拿出來清洗,都一點都感覺不到疼痛。
華佗在醫學史上的貢獻總結起來主要有兩點。
一是首先採用了以麻沸散麻醉全身對患者進行手術治療的方法,將外科手術的範 圍空前地擴大,同時也為醫學的發展開闢 了新的道路。
二是開創了體育療法,創造了“五禽戲”,透過模仿虎、熊、鹿、猿、 鳥的動作而保證血脈通暢,使消化能力加強,從而達到鍛鍊身心的目的。
養生專家孟詵:世界食療界的鼻祖孟詵(公元621年~公元713年),唐代汝州梁縣新豐鄉子平里人(今河南省汝州市陵頭鎮孟莊村),著名學者、醫學家、飲食家,其著作《食療本草》是世界上現存最早的食療專著。《食療本草》集古代食療之大成,與現代營養學相一致,為我國和世界醫學的發展作出了巨大的貢獻。
孟詵著有《食療本草》、《必效方》、《補養方》各三卷,其中《補養方》三卷,經張鼎增補,改名《食療本草》三卷,現存敦煌莫高窟發現之古抄本殘卷及近人輯佚本。又撰有《必效方》三卷,今佚,在《外臺秘要》、《證類本草》等書中多有引錄。嘗創用白帛浸於黃疸患者尿中,涼幹並按日推列對比,以觀察黃疸病療效。另著《家祭禮》一卷、《喪服正要》一卷、《錦帶書》等,均佚。《舊唐書》、《新唐書》均有傳。《食療本草》是一部食治本草專著,是對唐以前食療藥物及食治驗方的系統總結,惜原書早佚。《舊唐書·孟詵傳》及《新唐書·藝文志》都載此書為孟詵所著。
老中醫張仲景:中醫辨證論治的奠基人張仲景又名張機,是東漢南陽郡涅陽(今河南省南陽縣)人,約生於公元150~219年,是一位卓越的有創造性的醫學家。他從小就非常好學,博覽群書。他生活的年代是戰爭頻繁、社會動盪、瘟疫四起的年代,人民生活非常痛苦。從史書中他看到記載有扁鵲給齊桓侯看病的故事,使他對扁鵲的高超醫術非常欽佩,決心研究醫學,以救死扶傷解除人民疾苦為自己的志向。他拜同郡名醫張伯祖為師,刻苦鑽研,好學不倦,學到了許多醫學知識和醫術,很快成為當時著名的醫學家。
大約在公元196~204年間,瘟疫流行,張仲景家族200多口人,在不到10年時間裡,死亡了三分之二,其中患傷寒病而死的佔70%。面對這種景象,他博採眾方,結合自己的臨床經驗,寫成了一部他最重要的醫學著作《傷寒雜病論》。
《傷寒雜病論》把外感熱性病的所有症狀,歸納為六個證候群(即六個層次)和八個辨證綱領,以六經(太陽、少陽、陽明、太陰、少陰、厥陰)來分析歸納疾病在發展過程中的,演變和轉歸,以八綱(陰陽、表裡、寒熱、虛實)來辨別疾病的屬性、病位、邪正消長和病態表現。
由於確立了分析病情、認識證候及臨床治療的法度,因此辨證論治不僅為診療一切外感熱病提出了綱領性的法則,同時也給中醫臨床各科找出了診療的規律,成為指導後世醫家臨床實踐的基本準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