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廣安姐

    可以看一下關於青春期方面的書籍,還有一些教育專家的講座什麼的。青春期每個孩子都不一樣,教育方法也不一樣。但是女孩子這個時候,非常需要女性長輩的關心,這個時候一定要看緊,有條件上學、放學都要接送,和老師保持聯絡,讓她自己制定規則和獎懲措施,和她談心找到她叛逆的原因。

  • 2 # 芒果君Ya

    叛逆的孩子,往往是因為“缺愛”

    日常生活中,我們經常會聽到家長說自己的孩子不如小時候聽話了,越來越不隨心了,越是到叛逆期的孩子的家長不論在孩子面前還是有外人在場的情況,拿孩子不聽話、有自己的想法作為叛逆進行評判,導致孩子跟家長的關係愈演愈烈。

    通常,家長們認為這種不懂事、不聽話,就是叛逆。生活中,我們總會聽到家長們談到自己的孩子年齡越大,就不似小時候的乖巧可愛了,總是逆著父母的想法,反正說什麼都不聽。

    家長是否換位思考過,孩子“叛逆”背後的真實原因是什麼呢?

    或許是長期缺少父母的陪伴和教育,現在生活越來越好相應的工作就越來越忙,別說陪伴孩子,夫妻倆見面的時間也沒有很多吧,就像是談戀愛的小情侶“你要是想要麵包,我就陪伴不了你的生活;你要是想要愛情,我就給不了你麵包”,兩者之間找不到一個平衡點 。

    其實我們更應該深思的是:現實生活中子女與父母之間存在的問題。

    很多家長慣用成年人的思維看待孩子,認為“小小少年沒有煩惱”,畢竟現在的生活不愁吃不愁穿。

    長期越少父母的陪伴,父母總是用錢、禮物,以此彌補心中對女兒的內疚。可是,在孩子在成長中,物質上的滿足遠遠不能彌補“人之初”最本真的愛。

    孩子一天天長大,也會有成長的煩惱,會出現焦慮、彷徨,甚至變得乖張孤僻。因為長期缺少父母的關愛和教育,在成長的壓力下,他們學會了用自己的方式“照顧”自己,用自己的方式去“解決”問題。往往,家長看到孩子跟自己想象得不一樣時,就認為孩子叛逆。

    叛逆,它不是什麼洪水猛獸,而是成長必經的階段。

    人的一生至少會經歷兩次逆反期,一次是幼兒逆反期,二次是青春逆反期。

    第二次逆反期,即最常見的青春叛逆期,處於12~18歲之間,也是孩子獨立人格和思維方式的形成期。孩子有自己的觀點,家長應該學會接納、理解、溝通和引導。

    青春叛逆期的孩子容易偏激、走極端,即使平時很“乖”的孩子也會做出格的事情。我們經常聽到“熊孩子放火”“熊孩子殺人”的新聞,層出不窮。古人說過“苟不教 性乃遷”,如果從小不好好教育,善良的本性就會變壞。

    演員吳鎮宇在《爸爸去哪兒2》節目中曾說過,在這個世界上,沒有其他人的愛能比得上父母的愛,尤其是在你受傷的時候或者是有什麼困難的時候。

    當我們決定帶他們來這個世界的時候,就意味著我們承擔了這份責任,也應該給予他們更多的愛,給孩子一個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素質。

    如何與叛逆期的孩子交流呢?

    (一) 避免兩極教育誤區

    家長應辯證看待孩子的青春叛逆期,該階段是孩子世界觀形成的關鍵時期,其個性和創造性都恣意升騰,肆意張揚;同時,由於孩子身心發展、所受教育的侷限,他們形成的諸多想法並不成熟甚至偏激,這就需要靠外界教育正確引導孩子。但在現實的教育中,一些家長卻很容易陷入教育兩極分化的誤區。

    誤區一:全面打擊

    有的家長面對孩子的叛逆言行,如頂嘴、不聽話等,大為惱火,覺得不把孩子的這股“邪勁”壓下去,孩子就有可能變壞。於是家長 採取了強硬的措施,非打即罵。漸漸地,孩子表面上恢復到以前那個言聽計從的“乖孩子”,實際上,已關上心靈深處那扇與父母交流的大門。

    誤區二:放任自流

    在現實中,一些家長面對難教的孩子,在幾度管教而無多大起色後便失去了信心,開始對孩子放任自流。此時,無論孩子的言行、想法怎樣,家長都不再過問、指導。久而久之,孩子受到不良影響,行為發生偏差,待家長懊悔時,才發現已耽誤了孩子的一生。

    (二)下放權利給孩子

    孩子進入青春叛逆期後,格外渴望得到外界的認可和尊重。所以,家長要注意對他們下放各種權利,以幫助孩子從不諳世事向成熟過渡。

    自主權

    “你應該”、“你必須”、“你懂什麼”諸如此類的話是不少家長的口頭禪。建議家長們面對叛逆期的孩子儘量少說這樣的話,內心深處認為自己已是大人的孩子是不會接受這種命令的口吻的。

    發言權

    “考不上大學就去掃馬路”等話語,不少家長都對孩子說過,雖然是為了孩子好,但他們的耳朵已經長繭,叛逆期的他們對這些話可以說是“百毒不侵”了。這時家長應少說多聽,瞭解孩子到底在想什麼。

    支配權

    這個時期的孩子渴望擁有自己的小天地,所以,家長不要自作主張,將孩子的時間按自己的意願排得滿滿的,要將時間交由孩子自己去安排,對安排的不合理處,家長再以商量的口吻提出建議,千萬不要全盤否定孩子。

    表決權

    家中的一些大事,如搬家、買房之類的,不妨同孩子商量一下,考慮一下孩子的感受,徵求孩子的意見,有著民主氛圍的家庭,孩子一般能主動向父母靠近。

    隱私權

    孩子在進入初中後,一些家長髮現,以前經常跟自己說心裡話的孩子變得不太愛搭理自己了,孩子開始有了自己上鎖的日記本、私人信件。徐教授稱,如果孩子實在不願同家長交流,也不必過於強迫,尤其是不要偷窺孩子隱私,尊重孩子的同時也為自己贏得了尊重。

    (三)親子溝通有技巧

    對於叛逆較明顯的孩子,有幾條比較實用的親子溝通技巧。

    尊重孩子

    家長不要老是盯著孩子的弱點,不要拿孩子的短處同別的孩子的優點比較。在與孩子接觸時,家長應儘可能多找孩子的優點,並多鼓勵,減少孩子對家長的抗拒心理。

    換位思考

    家長也是從青春叛逆期走過來的,只是沒有現在的孩子表現得明顯,所以面對孩子令人不解的行為,不妨換位思考,想想孩子為什麼會這樣。有了共鳴後就會理解孩子,能找出問題的癥結。

    不要從學習入題同孩子交流

    家長不要老以學習成績入題,這樣只會讓孩子心有壓力,懷疑家長交流的動機。交流時,家長可以從家事入手,將孩子的情緒穩定下來後,再談正事。

    穩定情緒

    家長帶著情緒去教育孩子,肯定是不理智的,會導致孩子愈加抗拒。所以,家長在急躁、心煩、不冷靜的時候,不要教育孩子。待冷靜後,再去同孩子交流。

    允許孩子犯錯

    這個階段正是孩子形成主見的關鍵時期,小錯肯定難免,所以,家長應該允許孩子犯一點錯、吃點虧,不要過分束縛孩子的手腳。同時,家長是孩子最好的榜樣,叛逆期的孩子模仿能力強,家長的良好言行能給孩子潛移默化的影響。

    如果父母的教育能做到這樣,再叛逆的女兒也會和自己的父母成為朋友。

  • 3 # 基甸勇士

    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總結以下幾點。一、關懷(拒絕冷漠。)二、賞識(從欣賞的眼光看,這樣更容易接納。)三、陪伴(產生安全感,共同度過這個時期。)四、關注(拒絕疏忽)五、理解(包容的態度,站在孩子的角度看問題。)六、傾聽(進入孩子的內心世界)七、愛(愛是這個世間最珍貴的禮物,愛有巨大的力量。)

  • 4 # 騎鯨出海老父親

    這個時期的孩子有幾個特點:

    頂嘴(槓精中的槓精)

    吐槽(各種看不慣,看人看事兒都不順眼)

    不說人話(各種網路流行語和自造詞)

    進屋關門(懶的理人,不著急家裡客人,把自己關在房間裡)

    自己買衣服(開始不相信父母眼光,衣服一定要買能突出性格的,暴醜無比卻還覺得很潮)

    家長應該怎麼引導是關鍵:

    先別急著鎮壓。

    青春期的孩子,其實能應對的敵人就只有家長,雖然他們對社會啊對現象啊對體制啊也不爽,但是因為不爽也沒用,誰也不搭理他們,社會還是照常執行,你該高考高考該中考中考,所以他們的出口只有父母。本來他們就填滿了子彈等著突突你,你的鎮壓,正中下懷,所以一定要有耐心,講究方法。

    少說話,多引導

    孩子本來就煩,你越說話他越不聽,不如閉上嘴,多為他做一些事情,或者藉助跟別人說話,把道理傳遞給他。

    寬嚴有度,明確界限

    首先,得有耐性,因為他們這個年紀犯錯誤很正常,不犯錯誤長不大,不知道天高地厚的年紀自然也不知道很多事情是有代價的。從小事兒上你一定要多讓他自己承擔後果,少說話。比如:他不起床,上學快遲到了,作為家長可以偶爾試著不喊他,讓他遲到,學校可不是家裡,什麼都由著他,當孩子急匆匆的跑到教室,大家都坐那,老師在講課,他走進教室一定會被一群人拿斜眼來回瞟,有兩次這種經歷,自己就慢慢的約束自己了。

    其次,要有原則。一開始給他講明界限。告訴他我可以少管,但哪些事兒哪些界限你心裡一定要清楚,這些是底線。再給他設定一個可做要挾的後果,比如沒收手機、減半零用錢等等吧,雖然低劣但是有效。

  • 5 # 午小休

    叛逆?在孩子的眼裡你才叛逆呢!你所認為孩子的叛逆是處處不按你的決定來做。你覺得他叛逆,不聽話。反過來想想,孩子的心理是不是覺得你處處不按他的來呢?是不是在他眼裡,父母才是叛逆的呢?所以,沒有叛逆不叛逆。他想做的事,鼓勵他去吧,遵循沒有危險,並且不給別人帶來危險。自己去嘗試吧,引導孩子正確的去面對所有問題。

  • 6 # 浩兒讓爸不迷路

    說的在多理論也沒用,能挽救他的只能是他身邊人的行動。 建立信任,換位思考,不管您是他的什麼角色,一定要把你變成他的好朋友 好兄弟 好姐妹 能跟你交流,然後慢慢吸收和引導。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對於一個喜歡過問你所有事情的人,你會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