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我對對聯是嚴格遵守規則的,而且堅定地認為,工整就是合乎平仄、詞性、語意等對聯規範。在對一個網友上聯時,最後一個字是酒字,我對了個雲字,沒想到一個網友告訴我,他認為對個水字更合適。我說,下聯不能仄收尾,對聯應該講規則,沒想到他拋給了我上面這句話。我想問問朋友們,他說的這句話對嗎?
20
回覆列表
  • 1 # 雲詩雷情

    但每個人的經歷不同,閱歷不同,所以觀點不同,所以不必在乎別人怎麼說,怎麼看。再說對句也不是對字,要對意。

    所謂對聯:顧名思義,對聯是要,相對,相聯。上下聯字數必須相等,內容上也要求一致,亦即是要上下聯能“聯”起來(平仄相對),兩句不相關聯的句子隨便組合在一起不能成為對聯。

    真正的楹聯,是要遵守《聯律通則》,六要素的。

    《聯律通則》2007年6月1日頒佈,2008年10月1日第二次修訂。它是楹聯創作的“憲法”。中國楹聯學會“六代會”提出,2010年是“聯律普及年”。普及的物件不僅對會員,還有廣大楹聯愛好者,特別是青少年。山西省楹聯藝術家協會一成立就提出:“從娃娃開始抓普及,以青年為重點抓提高”。《聯律通則》是普及和提高的基石。為了便於廣大會員和群眾學習,特予以刊發,以供讀者學習。 ——編者

    第一章基本規則

    第一條字句對等。一副楹聯,由上聯、下聯兩部分構成。上下聯句數相等,對應語句的字數也相等。

    第二條詞性對品。上下聯句法結構中處於相同位置的詞,詞類屬性相同,或符合傳統的對仗種類。

    第三條結構對應。上下聯詞語的構成、詞義的配合、詞序的排列、虛詞的使用,以及修辭的運用,合乎規律或習慣,彼此對應平衡。

    第四條節律對拍。上下聯句的語流節奏一致。節奏的確定,可以按聲律節奏“二字而節”,節奏點在語句用字的偶數位次,出現單字佔一節;也可以按語意節奏,即與聲律節奏有同有異,出現不宜拆分的三字或更長的詞語,其節奏點均在最後一字。

    第五條平仄對立。句中按節奏安排平仄交替,上下聯對應節奏點上的用字平仄相反。單邊兩句及其以上的多句聯,各句腳依順序連線,平仄規格一般要求形成音步遞換,傳統稱“平頂平,仄頂仄”。如犯本通則第十條避忌之(3),或影響句中平仄調協,則從寬。上聯收於仄聲,下聯收於平聲。

    第六條形對意聯。形式對舉,意義關聯。上下聯所表達的內容統一於主題。

    第二章傳統對格

    第七條對於歷史上形成且沿用至今的屬對格式,例如,字法中的疊語、嵌字、銜字,音法中的借音、諧音、聯綿,詞法中的互成、交股、轉品,句法中的當句、鼎足、流水等,凡符合傳統修辭對格,即可視為成對,體現對格詞語的詞性與結構的對仗要求,以及句中平仄要求則從寬。

    第八條用字的聲調平仄遵循漢語音韻學的成規。判別聲調平仄遵循從古至今通行的《詩韻》舊聲或現代漢語普通話的今聲“雙軌制”,但在同一聯文中不得混用。

    第九條使用領字、襯字,介詞、連詞、助詞、嘆詞、擬聲詞,以及三個音節及其以上的數量詞,凡在句首、句中允許不拘平仄,且不與相連詞語一起計節奏。

    第十條避忌問題。

    (1)忌合掌。

    (2)忌不規則重字。

    (3)仄收句儘量避免尾三仄;平收句忌尾三平。

    第三章詞性對從寬範圍

    第十一條允許不同詞性相對的範圍大致包括:

    (1)形容詞和動詞(尤其不及物動詞);

    (2)在以名詞為中心的偏正片語中充當修飾成分的詞;

    (3)按句法結構充當狀語的詞;

    (4)同義連用字、反義連用字、方位與數目、數目與顏色、同義與反義、同義與聯綿、反義與聯綿、副詞與連詞介詞、連詞介詞與助詞、聯綿字互對等常見對仗形式;

    (5)某些成序列(或系列)的事物名目,兩種序列(或系列)之間相對,如,自然數列、天干地支系列、五行、十二屬相,以及即事為文合乎邏輯的臨時結構系列等。

    第十二條巧對、趣對、借對(或借音或借義)、摘句對、集句對等允許不受典型對式的嚴格限制。

    第四章附則

    第十三條本通則作為楹聯創作、評審、鑑賞在格律方面的依據。由中國楹聯學會解釋。

    第十四條本通則自2008年10月1日起施行。2007年6月1日公佈的《聯律通則(試行)》同時廢止。體範,重律而尤見時風的原則。

    對聯的平仄規律,我們以七言為例。

    上聯平起仄收

    平平仄仄平平仄(上聯)

    下聯仄起平收

    仄仄平平仄仄平(下聯)

    上聯仄起仄收

    仄仄平平平仄仄(上聯)

    下聯平起平收

    平平仄仄仄平平(下聯)

    與詩基本相同,一般套用律詩的

    一三五不論(這個是有條件的,即:上聯儘量避免三仄尾,下聯避免孤平,不可出現三平尾),二四六分明的基本法則。這是一般格式,以後我們還會學習其他相關知識。

    替:就是一句聯中,按馬蹄韻平平仄仄,兩兩交替。也就是二四六等雙數字位置,平仄交替。如

    二四六

    平仄平

    二四六

    仄平仄

    這樣交替

    。【意節律,節奏點之間,平仄交替】

    如果二四六位置,或者節奏點之間,沒有“平仄平或者仄平仄”交替,就是失替。

    對:就是上下聯相對應的,雙數位置或者節奏點上,尾字,平仄要相對,也就是平仄相反,上聯平,下聯就仄,上聯仄,下聯就平。

    如:上聯

    平平仄仄平平仄

    下聯

    仄仄平平仄仄平

    如果二四六尾子或者節奏點,上下聯對應位置平仄沒有相反,沒有相對,就是失對。

    上聯仄收,下聯平收。

    所謂“平起,仄起”“仄收,平收”要看哪裡?

    看“基準字”,

    什麼是基準字?由於我們的平仄是按“馬蹄韻”平平仄仄,就是看每句的第二個字,跟最後一個,這兩個字就是基準字。【提示意節律時,看第一個節奏點,最後一個字。】

    如:

    上聯平起仄收

    仄仄平平(上聯)

    下聯仄起平收

    平平仄仄(下聯)

    上聯仄起仄收

    平平平仄(上聯)

    下聯平起平收

    仄仄仄平(下聯)

    粗體字就是基準字。

    需要說明的是:我們不能拿現今的《聯律通則》去否定古人聯,因為《聯律通則》是當今制訂。也不能拿古人的聯句,來否定現在的《聯律通則》

    好多人認為對聯不需要講平仄什麼的。一般是沒把,對偶,對仗,對聯,區分開。

    對偶、對仗、對聯三者之間的區別與聯絡是:

    (1)對偶是對仗和對聯早期的萌芽形式,對偶一般不究平仄交替的要求,只要字數相同,結構,節奏相同,相似;

    如:

    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

    春來百花齊放,秋來千山減綠。

    (2)對仗,一般是詩詞中的對仗句,也要複合對聯六要素,只是他不是獨立文體,只是詩詞中的一部分,有的單獨是完整的合理的,有的只在所在的詩詞中,才是完整的,單獨就不一定。

    如:

    初瞻蝶翅舞花徑;

    又聽鶯聲藏樹叢。

    就是詩中對仗句。

    出自唐代 · 令狐楚《奉和僕射相公酬忠武李相公見寄之作》

    麗藻飛來自相庭,五文相錯八音清。

    初瞻綺色連霞色,又聽金聲繼玉聲。

    才出山西文與武,歡從塞北弟兼兄。

    白頭老尹三川上,雙和陽春喜復驚。

    (3)對聯不僅複合聯律六要素,而且是一個單獨文體。上下聯合起來就是一個完整的,合理的,表達事物情感等等。

    如:

    自題

    雖無何樂,唯以助人為樂;

    縱有所憂,故從忘我少憂。

    對偶不一定是對仗,更不一定是對聯;對仗是對偶,但卻不一定是對聯;對聯既是對偶又是對仗。

    關於《聯律通則》六要素什麼的,不是每個人都懂,但也不是每個人都願意接受(比如:李白就不大願意受平仄約束)。個人說出自己觀點,接不接受,不必要在意,各自保留自己觀點就是。大家喜歡,玩,交流,主要是為了開心。沒必要弄的不開心甚至拉仇恨。

    我也是沒忍住,說了一下。況且我自己開了網校,跟大家一起交流學習。見到錯誤,一般都提出來,大家也樂意聽。

    總之,還是那句話,大家以開心為主。相互交流,相互指導,挺好的。大膽說出自己觀點,別人接不接受,你接不接受,都不必要急眼,各自保留。

    我網校有條班規就規定,平等交流,互助學習,相互指導,遇到不同觀點,各自保留,不得急眼,不得挖苦,不得諷刺人。

  • 2 # 老哥火榮

    我昨天在抖音看到一上聯很有價值:

    三尺講臺耕日月!

    抖音主人也在誇海口,此聯八十多天無人對上,沒喝一斤墨水是對不出來。對下聯的有三五百人,我也查看了一下所對的下聯,五花八名,有人對下聯:

    一支粉筆寫乾坤,

    一塊黑板打天下,

    這樣對雖然有點入律入韻,但沒入情這全然體現黑板和粉筆最多隻能加上一個老師,意義在那裡?這個上聯要看懂“耕日月”。

    還有很多很多奇怪的下聯。

    對對聯看內容是第一大主題,比如張三問,李四你今天去那裡,李四必須要告訴他,張三,我今天去我岳父家,這樣就叫做問答正確,體現了平和仄,平仄不是被人亂取的。

    比如有人問路,同志去東方往那裡走,回答的人必須要告訴他,同志向這邊走是東方,向那邊是西方,這樣才能體現對聯的價值,可是有些人不去領悟題意,死板套字,貶了味,別人問你這頭豬是公的還是母的,不要去答這條狗是公的還是母的,這樣就出笑話了。

    我昨天在抖音上對了這付上聯,看大家意下如何:

    三尺講臺耕日月,

    四處同窗成將才。

    三尺講臺耕日月,

    十萬弟子中榜元。

  • 3 # 洛千緣

    對聯想要達到工整韻律就是第一條,對聯都工整了還能不合律嗎?

    對聯不要求押韻,對格律卻是有著嚴格要求的。

    韻律是古體詩詞特有的一種準則,有音律、意律、節律,在對仗上要求韻腳、聲調、字數等各方面都有嚴格的要求。

    其中的“聲律”就是指平仄,平仄問題是對聯最基本的要求之一。

    對聯的六個特性:民族性、民俗性、實用性、啟蒙性、嚴謹性、精煉性。

    民族性指的是我們中華民族文化,民俗性就是“受眾面”,也就是群眾性、傳統性,這些都是對聯不可或缺的東西。

    對聯六要素:字數相等,平仄相諧,詞性相當,結構相當,內容相當,節奏相對應

    內容相當:上聯說的是什麼,下聯就要銜接住上聯的意思對下去,可以對比,可以承接,可以轉折……等,總之下聯的內容不能和上聯無關,否則就是“對而不聯”了。

    因此一副工整的對聯是少不了律的。

  • 4 # 呆子看招妖精我打

    對聯需要“工整”而不需要過多考慮“格律”

    這句話本身就是毫無常識的推脫直言。

    說這句話的人,不是為了探討對聯技法,也不是為了學習對聯文化。

    其目的只有一個——為自己水平有限,卻又迫切想借吟詩作對來裝高雅的行為,降低難度。

    因為這種說法,對“工整”二字的含義是無知的!

    什麼是工整?

    首先,工整就是一個合格對聯的必須要求,必備條件。沒達到“公整”二字,這個對聯就存在問題,就不能算符合標準之作!

    至於工整的定義,也不用去找字典查資料。用心分析下先輩的經典聯對就能總結出來……

    【工整】包括一下幾點:

    第一就是,上下聯對應位置的字,應平仄相反。五言,七言為最常用聯句模式。而每種字數的聯句,又有幾種基本都平仄格式。這連說相聲的岳雲鵬都說的明明白白啊:“平仄平仄平平仄,大家一起說——仄平仄平仄仄平”

    (這不就是格律要求嗎?)

    後邊不說了,說多了浪費口舌

    總之一句話,“公整”就包括了對聯的格律平仄相反要求,句型相同要求,詞性相對要求,上下聯因果關係相關聯等要求!

    所以,說對聯要“工整”,不必注重“格律”的說法……就像要求一個人要“遵紀守法”,卻不必注重是否盜竊一樣可笑。

  • 5 # 百味寫春秋

    您算是說到“要害”了,對聯與律詩的最大不同點就是:

    對聯不講究押韻。為什麼對聯不講究押韻呢?

    因為它不能押韻。原因是:

    對聯之初的形成,它是從律詩中抽出的一對兒“對”、“偶”句,懂律詩的都知道,一個是“頷聯”,一個是“頸聯”。上聯(上句)以仄聲收尾(最後一個字);下聯(下句)以平聲收尾(最後一個字)。一個是仄聲,一個是平聲,怎麼押韻呢?是不能押韻的。律詩所謂的押韻,就是押“韻腳”(就是一句的最後一個字)。

    其實,“對聯”在格律詩這一塊兒,是最簡單的,一是結構簡單,就上、下兩句。字數、句數不拘,多少字、多少句皆可;二是不用押韻。

    但是,主要講究:

    一、上、下句字數、句數對等一致。二、上聯以仄聲收尾;下聯以平聲收尾。(注:現在網上好多人弄不清這一點,弄不清上、下聯)三、平仄對立,對仗工整。

    能記住這三點,就算入門了。

    所謂“平仄對立”,就是上聯的字是平聲,下聯的字就得用仄聲;上聯的字是仄聲,下聯的字就得用平聲。以此類推。

    通俗地打個比方,平仄對立,就像男女成對,只有男女配對,才能生孩子、過日子。同樣,對聯平仄不對立,句子抑揚失衡,就不成句子了。

    這是網上好多湊熱鬧的不懂的地方。

    所謂對仗工整,就是上、下聯的字意、詞意要相關聯。比如:上聯是“男童”,下聯就應對“女幼”。前提是“男童”與“女幼”必須平仄對立。

    對仗工整,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這是對聯裡最大的難,非一日之功。古話說:天下有對不上的對子。就如同天下有讀不盡的書、學不完的知識是一樣的道理。

    今天對對聯的要義說這三點,主要是突出重點,這樣讓愛好者也好記,說多了恐也記不住。

    另外,愛創作、愛答聯的朋友,寫答對聯時應儘量做到:

    結構對應,詞性對品,平仄對立,節律對拍,形對意聯。

    避免常見的“不講聯律,平仄失調,上下失對”的“聯病”。

    解答至此。

    解答至此。

  • 6 # 暮雪傾誠

    對聯不講究押韻。

    為什麼對聯不講究押韻呢?

    因為它不能押韻。原因是:

    對聯之初的形成,它是從律詩中抽出的一對兒“對”、“偶”句,懂律詩的都知道,一個是“頷聯”,一個是“頸聯”。

    上聯(上句)以仄聲收尾(最後一個字);下聯(下句)以平聲收尾(最後一個字)。一個是仄聲,一個是平聲,怎麼押韻呢?是不能押韻的。

    律詩所謂的押韻,就是押“韻腳”(就是一句的最後一個字)。現代人創作對聯,應該而且必須嚴格遵循先人規範要求出對、應對。任何偏離先人規範出句、對句,都不能稱之為標準對聯。

    自己創造對聯,有一個學習、瞭解、提高過程。水平可以循序漸進,但規範標準,一開始不能出現偏差。

    對聯標準,如同體育比賽規則。例如:一場正規籃球比賽,你各自拿多少分無所謂。但一邊只能5個人上場,你必須投自己藍匡、你不能手拿球滿場走步、你不能抱了球不動耗時間等等的。

    當然,純體育健身、娛樂要求,可不再規則之列。

    茶餘飯後聊對聯,若為了開心、娛樂、純粹玩玩,可隨意,自己樂呵、大家樂呵。馳聘思維、信馬由韁都無所謂。

  • 7 # 以文為名

    先說答案:對聯是先有“對”,然後才能成為聯。必須講究平仄,否則就不是對聯。

    一、對聯來自於中國傳統文化,有嚴格的韻律要求。

    楹聯,就是對仗之文學。中國楹聯的哲學淵源及深層民族文化心理,來自於《周易》,

    以陰陽二元觀念去把握事物,是古代華人的最樸素的思維《荀子·禮論》也稱:"天地之道,有左有右,有陰有陽。"這種陰陽觀念,就是中國傳統文化中的“相對論”,萬物皆有相對。

    不僅是一種抽象概念,而且廣泛地浸潤到古代華人對自然界和人類社會萬事萬物的認識和解釋中。

    比如《周易》中的陰代表坤、地、女、婦、子、臣、腹、下、北、風、水、澤、花、黑白、柔順等;與此相對應,陽則代表乾、天、男、夫、父、君、首、上、南、雷、火、山、果、赤黃、剛健等。

    這種陰陽相對的思想觀念,已經深入到了漢民族的潛意識之中,從而成為一種民族的集體無意識。

    其重要的特徵之一,就是對以"兩"、"對"的形式特徵出現的事物的執著和迷戀。

    二、就音律而言,對聯源於中國文字語音的特殊性和對稱性。

    傳統對聯的形式相通、內容相連、聲調協調、對仗嚴謹,而其中最難的,就是聲調音律的協調,也就是我們所說的“平仄相對”,這實際上來自於中國古代詩歌文學的發展和進步。

    曹魏時期,李登作《聲類》十卷,呂靜作《韻集》五卷,分出清、濁音和宮、商、角、徵、羽等諸聲。此後,到了大唐詩歌最繁榮的時期,一般的五、七言律詩,都是八句成章,中間二聯,稱為頷聯和頸聯,必須對仗,句式、平仄、意思都要求相對。這就是標準的律偶詩句。

    而對聯的發展跟律詩相輔相成。在先秦兩漢時期的先有“對偶”,比如“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再到魏晉南北朝隋唐的駢文,比如“滕王閣序”,再到盛唐之後的“律偶”階段,比如“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整個文學藝術發展到了頂點,才有了我們如今能見到的對聯這一藝術瑰寶。

    結論

    漢語言文學藝術形式唯美多樣,為社會各階層人士所喜聞樂見。我們現代人要繼承和發揚對聯這種傳統文化,而不是降低標準,誤人子弟,不遵守規則,將藝術改的面目全非。

  • 8 # 使用者不存在1362575560

    彎了彎對,斜了斜對,直了直對,好的好對,壞的壞對,重輕,有無,富窮,貴賤。只為開心一夏,各自打發時間圖安康!

  • 9 # 說盡荒唐

    對聯也可作為一種單獨的文學樣式,一般的聯句,字數都很有限,相對其他體裁,容量很小了。要在有限的篇幅內傳達無限的意蘊,確實不容易,但也不能因此就放鬆要求。應做到雖小而必工,言有盡而意無窮,如是方可以小博大。

  • 10 # 老實的皮皮

    回答了:平厭韻律都是對對的基本,若只是一味追求對仗工整,也不是完美的對對,所以,在以後教育中一定要相互兼顧。

  • 11 # 宇潤天澤58679741909

    寫春聯是傳統文化!工整和韻律是兩個不同概念!工整是擬聯的格式規矩!(數詞對數詞,動詞對動詞……)韻律是平仄關係的格式規矩,(上平下仄,或上仄下平……)好的對聯二者雙具!

  • 12 # 瑞雪喜紅梅

    我不懂,如果太講究工整的話,想可能很多人都不能玩對聯,覺得韻律差不多就行了。原是娛樂平臺就不要那麼工整,畢竟像我們這些農民都沒什麼文化,太嚴格普通人就沒什麼好玩的。又不是對聯賣錢,要那多要求幹嘛,純屬於娛樂放鬆心情好玩唄!就不要那麼工整。百姓平臺,就大眾化唄。

  • 13 # 方圓居文化

    我認為這種說法是正確的。當然,最好的對聯是兼顧工整和韻律,但如果在不得已的情況下,必須在工整和韻律之間做取捨,那就寧可選擇工整。

    對仗工整是對聯的基本要求

    所謂對聯,首先要“對”的上,說的規範一點就是工整。對仗的工整應該包括一下內容:

    1,詞性相對。上下聯所對應字、詞應該是相同或者相近的詞性,片語是相同的結構形式。關於詞性問題,有時是可以放寬的,比如數詞可以對副詞。

    2,詞類相對。詞類就是必須的類別,比如名詞裡邊可以分為動物、植物、日用品、天地日月、江海湖泊等等。古人早就總結了一些分類,成為“小類”,有興趣的朋友可以百度查閱。只要同小類的詞相對就沒有大的問題。

    3,片語相對。片語分為動賓結構、主謂結構等等,上下聯相對應的片語要結構一致才算工整。

    4,意境相對。這是比較高的要求,也就是上下聯不能是無情對,要意義相關聯。比如上聯說的是愛情,下聯就得對與之相關的內容,不能說到牛羊雞鴨那邊去。

    韻律就是上下聯的平仄押韻層面的問題

    對聯是從律詩中分離出來的,自然也具有律詩的押韻和平仄之要求。比如上聯結尾的字必須是平聲,上下聯對應的詞或片語要平仄相對,單聯應該符合“平平仄仄平平仄”或者“仄仄平平仄仄平”這樣的節奏。

    但是,有時對聯是沒法完全兼顧兩方面要求的,那就需要做必要的取捨。比如一些成語對聯,只要詞性對上,意義和諧,有時可能連片語的結構也兼顧不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現在的成功男士有前妻的多了去了,難道成功與婚姻有著絕對關係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