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天涼成好夢
-
2 # 北極花
我覺得是射鵰英雄傳。
金庸先生第一次把“俠”上升到了為國為民,俠之大者的高度,在以往的武俠小說裡面,是沒有這個概念的。
傳統武俠,都是復仇,成神的套路,一個少年,揹負血海深仇,一步一步的歷練,歷盡艱難險阻,最終手刃仇人,成為武林第一,這個套路,在傳統武俠裡面屢試不爽,但看的多了,也覺得麻木,甚至是反感。
金庸第一次在射鵰英雄傳裡擺脫了這個模式,把家國百姓,放在武林第一的個人成就之上,主角郭靖在小說最後,為了大宋百姓,可以放棄和公主華箏成婚,這是何等俠義。
並且小說也沒有刻意讓郭靖成為武林第一,華山論劍,郭靖不過是天下第五,但是,留給了我們一個心懷天下蒼生,不記個人得失的有血有肉的郭靖。
小說裡面的情,也是射鵰三部曲裡面可圈可點的,郭靖和黃蓉歷盡艱辛,甚至中了歐陽鋒的詭計,讓郭靖誤以為殺死他五個師父的人是黃蓉父親黃藥師,兩人差點決裂,可是最後依然洗清誤會,攜手並肩。
除此以外,傳統小說裡面的元素也被髮揚光大,“天下五絕”“華山論劍”等稱謂,幾乎每一個看過武俠小說的人都能說的上來。
“為國為民,俠之大者”“有情有義,忠良耿直”,是這本小說的標籤,所以,我覺得射鵰英雄傳是三本小說裡面藝術成就最高的。
-
3 # 春楓文藝
金庸先生的射鵰三部曲分別是:《射鵰英雄傳》、《神鵰俠侶》、《倚天屠龍記》。
如果要問射鵰三部曲中哪一部的文學藝術性最高,個人推薦《神鵰俠侶》。
因為《射鵰英雄傳》是承前,而《神鵰俠侶》卻是啟後,那《倚天屠龍記》就是後續篇章了。
然而對小說藝術性質來說,作者必定重點放心思於第二部即《神鵰俠侶》裡,當然,不是說第一部和第三部不好,若針對藝術性、情節性和可讀性來說,我個人就喜歡《神鵰俠侶》。
第一部《射鵰英雄傳》大背景都是家國情懷為多,大題大概括。主筆在家國背景下主力描繪了抗遼英雄郭靖和他的夫人黃蓉等的故事,看上去有點像現在的抗日主題片一樣,沒有多大的區別和進一步的個人感情色彩昇華,也許這一個的伏筆故意是作者留給下一部作品的。
而第二部《神鵰俠侶》延續了第一部的家國情懷的前提下再提升到了一個高度,即說的是前部分前輩後代的事了,透過個人的細節來襯托當時對家國的可愛又可恨,對前輩以前遺留下來的個人恩恩怨怨的包容。
上升到個人對外來入侵的金遼外族的痛恨,雖然個人的感情愛情親情固然重要,有些時候卻很無奈(比如小龍女與楊過),在《神鵰俠侶》中作者把每個主角的細節描繪的會更精細更曲折更有味,透過一連串跌宕起伏的情節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特別是小龍女想要一起跟楊過過日子,但種種原因,卻要小龍女等他十六年之久,然而十六年過去了,只聞楊過神鵰大俠的威名,卻還不能與心愛的人相見,那種痛楚那種迷茫可見一斑。讓讀者讀到心都跳了出來似的。
而第三部《倚天屠龍記》也像第二部《神鵰俠侶》一樣說的是前輩後代的事,大家為了能得到屠龍刀和倚天劍從而一統武林,一時江湖風起雲湧、血雨腥風。一時間風雲四起,引發了武林中對屠龍刀倚天劍的爭奪,幾段姻緣和孽緣也由此產生。武當派張翠山與天鷹教殷素素因屠龍刀相遇相戀,最後亦因屠龍刀被正派人士所逼迫,雙雙自盡。
他們的兒子張無忌長大成人後,機緣巧合下練成了絕世武功“九陽神功”和“乾坤大挪移”,成為了明教教主。
張無忌雖然武功絕頂,可是性格優柔寡斷,與元朝郡主趙敏、峨嵋派周芷若、表妹殷離和婢女小昭都有著千絲萬縷的愛意。
然而,看似柔弱的周芷若,卻是個十足的心計女,她為了獲取倚天劍屠龍刀的秘密,不惜殺害殷離,陷害趙敏。
張無忌雖看在眼裡卻放在心裡,對周芷若仍割捨不下;最後,張無忌用他的江湖威望和武功化解了武林種種的恩怨,然而他也辭去了教主之位,與趙敏浪跡北方蒙古,可那時的他,內心卻仍希望與周芷若、小昭、殷離再續前緣。
個人雖然說不上個詳細來,但本人不知咋地,就是喜歡第二部《神鵰俠侶》,不知金庸迷的你,會喜歡哪部呢,會不會跟我一樣呢?
回覆列表
我個人認為,《神鵰俠侶》的藝術性最高。神鵰俠侶中不僅僅有動人的愛情,更重要的是家國大義,而中華民族傳承到了今天,愛國主義依舊是核心,所以家國大義把這部作品的立意推到了一個很高的程度。而在筆法上的好壞與否,是很接近的。可以說,愛國主義就是中國人骨子裡的浪漫,所以,我更推崇神鵰俠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