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好奇智造

    材料學造成的結構強度問題,航母不是搭積木。多層的空心化,帶來的風阻,再加上航母的龐大,結構強度降低問題很嚴重。

  • 2 # 黑龍江畔的老頭

    傳統的航母是以排水型艦體為載體的,因為水線寬度不能太寬所以限制了上層建築的安排。如果使用原始創新的技術使用半排水艦體設計就能解決這個問題,水線寬度與甲板寬度一樣的。機庫就在甲板上,降落跑道置於機庫上方。

  • 3 # 利刃號

    許多人都有一個"工程師夢",都會幻想出無限創意,比如,航母為何不用"雙層"設計,上面一層降落,下面一層起飛戰機?其實,這一創意的直接後果,就是導致航母的航空作業效率大大降低。專門的起飛跑道和專門的降落跑道,看上去似乎將二者"隔離",能夠帶來更大的效率,但實際上這樣的想法不但無法提高效率,反而會牽連效率。

    首先,目前航母噸位的極限就是10萬噸左右,哪怕是美國海軍現役的福特級航母,按照國際"公噸"標準,也為10萬噸級。更大的航母並不是設計不出,而是沒有了那麼價值和必要。而航母在波濤洶湧的海面上航行,也必須考慮長寬比例的問題,否則橫截面太大的話,海浪會直接將船體"撕裂"。所以,極限的噸位和有限的空間,自然就需要"精打細算"。如果單純設計兩層甲板的話,意味著你要使用額外的鋼材料鋪設一層飛行甲板,這直接造成了噸位的浪費和材料的過度使用,直接提高了成本,降低了價效比。

    其次,即便是使用雙層甲板,該航母每次最多也就回收一架戰機,如果該戰機首次著艦沒有成功的話,那麼就需要進行第二次。在著艦過程中,不能有其它艦載機干擾,否則會造成空難事故。而底下的起飛區,最多也就設定2個起飛點,不管有沒有彈射器,都是如此。那麼,現役的超級航母有多少個起飛點?美國海軍的航母4條彈射器,4個起飛點,第一波次起飛時,全都能用到。而接下來,返航的艦載機因為降落關係,佔用了斜甲板2條彈射器的空間,所以無法使用。但是,這時候航母仍有2條彈射器可用。

    至於所謂的"雙層航母",它底下的起飛區從始至終都是2條起飛點,效率並沒有提高,而且第一波次起飛的戰機數量,還少於現有的航母。即便是接下來的戰鬥,雙層航母也無法做到不間斷的起飛。而且,考慮到目前世界現役最可靠的彈射器是蒸汽彈射器,福特級航母電磁彈射器不中用,蒸汽彈射器在使用時,會對航母的速度造成影響,而且使用久了後必須暫停使用。

    所以,結合現有的情況,傳統設計的航母仍舊是最可靠的方案。而且,在航母發展的這百年的時間裡,很多人都曾"腦洞"過各種各樣的航母設計方案,其中不乏雙層航母,雙體航母,冰航母之類的技術。但是,它們都消失在了歷史的長河中。可以預見,在未來50年的時間裡,世界航母的基本設計仍將維持現狀。只不過,隨著垂直起降戰機的出現,未來航母的甲板設計,可能會發生巨大性質的改變。

  • 4 # 亢龍吒

    為什麼不能?

    航母最早就有過這種形態。

    隨著電石茲彈射和動力平臺的改進。關鍵是無人機技術的成熟。航母恢復兩層,多機庫,大機群出擊的時代。不遠了!

  • 5 # 風來翰墨香51008135

    你覺得,哪個航母設計總師會比你傻?你能想到的問題,專業人士會想不到?

    要我說,雙層航母還不如“雙體”航母呢,把起降甲板加寬,艦島放在航母中線上,一側甲板專門起飛,另一側甲板專門降落,這都比你那可行。

  • 6 # 嘯鷹評

    為什麼航空母艦不能設計成雙層甲板?下層是較短的起飛甲板,上層則是與航母同長的主甲板,在艦載機需要降落時起降互不干擾。這種設計看起來沒有什麼缺點,那麼為什麼世界上沒有一艘航母採用的這種設計呢?

    斜直兩段式飛行甲板有何缺點?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世界各國的航母不約而同的採用了直通甲板。外觀近似於長方形的直通甲板,缺點非常明顯,艦載機無法同時進行起降任務,當飛機起飛時,艦載機需要在甲板最後列隊滑跑起飛,當飛機降落時艦載機必須全部停留在最前部,以騰出後部甲板空間供艦載機降落,起飛與降落干擾非常嚴重。

    並且只要飛行員出現一絲一毫的偏差,艦載機就有可能無法鉤住攔阻索,徑直撞向已經降落的艦載機。

    現代航母的兩段式飛行甲板解決了無法同時起降的問題,但是除了美國航母以外,其他國家的航母只有右側1號起飛點,不被降落干擾,位於左側的2號起飛點,就在斜角甲板降落跑道的邊上,正好被幹擾。

    3號點位或者4號點位,那更是全程干擾狀態,只要有飛機降落,就不要指望透過這兩個點位起飛,也就是說在有飛機降落時,只有一個起飛點能夠起飛艦載機。

    而且斜角甲板的降落難度也是非常大的,直通式的飛行甲板構型艦載機,需要的僅僅就是瞄準航母,然後壓低飛行高度降低速度,保證自身與航母的航向一致。

    但是斜角甲板不是如此,艦載機在降落過程中需要不斷向右側微調航向,並在碰到降落甲板之前,把航向調整到與斜角甲板的斜角度數相同,如果靠近角度小了,那麼可能徑直衝向全部已經降落的機群(這種事故發生的頻率過高,但是一旦發生損失會非常慘重)如果角度大了,那麼可能跑歪了,直接從左側掉下去。

    所以斜角甲板降落實在是不是個什麼輕鬆簡單的活,那麼航母為什麼不能設定成上層降落下層起飛呢?

    間戰時的失敗探索,赤城,加賀,勇敢,光榮與暴怒

    世界各國的設計師們自打航母的誕生之初,就認識到了艦載機起降的矛盾,所以當時的設計師也在用各種技術手段規避起降矛盾。

    在這種時代背景之下,最為直接的產物就是以英國皇家海軍早期航空母艦為代表的上下兩層式飛行甲板,以及以赤城,加賀為代表的三層飛行甲板設計。

    但是多層式飛行甲板的缺點非常明顯:

    航空母艦的本職工作終究是搭載艦載機,也就是說絕對不能把兩層全長飛行甲板的奇葩造出來玩。

    下層甲板必然位於機庫前端,就可以得出一個結論,下層飛行甲板長度與機庫長度成反比。航空母艦的本質終究是一個移動的海上機場,為了儘可能的作好航母的本職工作,航母必須要保證擁有足夠大的機庫空間,在這種條件之下,如果想要相容雙層飛行甲板的話,必然會導致下層飛行甲板的長度比較短。

    飛行甲板長度又與艦載機的起飛重量成正比,艦載機的大型化的必然後果就是艦載機的短距起降能力的下降,兩者疊加所導致的後果是航母服役生涯後期下層飛行甲板淪為擺設。

    因此採用多層飛行甲板設計的航空母艦,在航母的中期大修中不約而同的取消了多層甲板設計,將原有的飛行甲板部分設計為了碩大的機庫。

    在經歷了航母誕生初期的探索之後。造船廠的設計師們形成了一個共識,那就是反正這會兒艦載機的起降難度比較低,矛盾就矛盾吧,因此航空母艦的飛行甲板成了一個長方形。

    在噴氣式艦載機誕生初期,雙層甲板航空母艦設計險些捲土重來。當時的設計師認為在彈射器的加持之下,艦載機可以在較短的距離內起飛,但是依舊存在一個問題,那就是艦載機大型化以後,尺寸狹小的下層飛行甲板能夠換裝更大一號的彈射器嗎?顯然不可以,所以雙層甲板設計再一次被pass。

    近三十年,雙層甲板設計捲土重來的契機

    在福特級航空母艦的概念形成階段,美國擁有一大票的航空母艦設計方案,這些方案當中有6萬噸級的,也有8萬噸級的,有彈射起飛的,有滑躍起飛的,甚至還有彈射起飛垂直降落,這種奇葩的存在,雙體航母甚至三體航母也為數不少。在諸多的方案當中,有一個非常科幻的確定,那就是三體航母。

    但是這種非但不採用外漂設計,甚至還將船體內收,左右兩舷還下降一層的雙層甲板設計,除了隱身以外一無是處,當仁不讓的被幹掉了。

    雙層甲板探索緣何而失敗?

    雙層飛行甲板設計的失敗是理所當然的,從表面上看雙層甲板設計,能夠將起飛與降落這兩項任務分割開來,起降相互不干涉,最大限度的保障航母的效能。

    但是下層飛行甲板不佔空間啊?如果採用單層機庫,那麼飛行甲板會嚴重擠佔機庫空間。

    (雙層甲板版福萊斯特)

    如果採用雙層機庫設計,下層機庫為全長,上層機庫前端為飛行甲板。這種設計能夠一定程度上減緩採用雙層機庫設計以後帶來的重心高以及迎風面大的問題。

    而且採用雙層甲板設計的航母,下層飛行甲板短,對艦載機的短距起降要求高,艦載機更新換代之後下層飛行甲板還能不能用?

    雙層甲板設計還會導致嚴重的湍流問題:下層飛行甲板的甲板風會被機庫前端阻斷,進而導致風向四處流動,下層氣流亂,上層氣流更亂,極大起飛難度。

    將上面這一串問題強行忽略之後,採用雙層甲板設計的艦艇,真的能夠同時進行起飛與降落任務嗎?有飛機正在降落的時候必然無法起飛,有飛機能起飛的時候必然無法降落,不然的話容易撞到一塊。

    如果是現代航母想要採用雙層甲板設計的話,問題會更加的嚴重,現代飛機的高度是非常的高的,因此美國的福特級航空母艦的機庫高度高達8米!×2那就得16米。再加上雜七雜八的艙室,兩層機庫及相關艙室加起來的高度得有20米!這樣一來重心會惡化到根本無法承受的地步。

    (雙層機庫,雙層甲板的福萊斯特)

    而且採用了雙層機庫,以後的航空母艦勢必無法使用外漂設計,也就是說,哼哧哼哧費了半天的力,甲板面積還縮小了,是不是虧了點?

    並且噴氣式發動機的尾焰問題如何解決?直接烤機庫門?還是加一個擋焰板,烤上層飛行甲板?

    因此雙層飛行甲板設計被打入歷史的深淵,至少在艦載機沒有發生根本性的變革時,雙層飛行甲板設計不可能捲土重來。

    小結

    也許在歷史的洪流之中,有一些設計隨著相關配套體系的成熟,限制其發展的重要因素崩解之後,會捲土重來。但是絕大多數設計被淘汰是有其必然因素的。

    雙層機庫設計航母重心過高,下層機庫過度靠近海平面機庫容易進水。雙層甲板設計,降低航母的載機量,缺乏升級潛力,應用場景狹小,而這些不足對於一艘航母來說是致命的,因此雙層機庫與雙層甲板設計被歷史所淘汰。

    (專門翻了個設定集找的大和2199裡的多層甲板宇宙航母)

    也許在太空時代來臨之後,雙層機庫與雙層甲板設計能夠捲土重來,但是在人類還在地球上,雙層機庫與雙層甲版就是非常愚蠢的設計。

  • 7 # 雷姐的機械空間

    航空母艦是威風凜凜的海上霸主,排水量一般都能達到幾萬噸,甚至超過10萬噸。一般的航空母艦都能夠搭載幾十架艦載戰鬥機,這些艦載戰鬥機是航空母艦對敵方目標攻擊的主要武器,但是戰機的起飛和降落會嚴重製約航空母艦的作戰能力,一般來說一艘航空母艦上都只有幾個起飛位,有些長起飛位可能會與降落跑道重合,而這時候如果航母的艦載機還需要降落的話,那麼就極有可能干擾到其他艦載機的起飛,而這時候航母的放飛效率是最低的。

    有些腦洞大開的人就思考了航空母艦的一種設計方式,那就是航母的甲板能夠分為兩層,上層甲板專門負責艦載機的降落,而下層甲板則負責艦載機的起飛,這樣就避免了艦載機起飛和降落時的衝突,極大的提高了航母的作戰效率,那麼這樣的想法能夠實現嗎?

    實際上雙層甲板的航空母艦早在二戰時期就已經出現了,在中途島海戰中被美軍擊沉的日本航母赤城號和加賀號就是雙層甲板航空母艦,而即便是到了二戰結束以後,美國海軍在規劃建設核動力航空母艦時,也提出了建造雙層甲板航空母艦,那麼既然最早使用航空母艦的這些國家都曾經有過或提出建造雙層甲板航空母艦,為什麼後來這種航空母艦卻又消失在歷史的長河中了呢?

    首先目前世界上滿載排水量最大的航空母艦大約在10萬噸左右,有人說為什麼貨輪能夠有30萬噸,而航母最大則只有10萬噸呢?實際上航空母艦作為作戰艦艇,必須要考慮到長寬的比例,因此10萬噸排水量其實已經是航空母艦的極限排水量了,如果設計雙層甲板的話,那麼會浪費航母的噸位和建造材料,這樣的航空母艦價效比遠遠低於單層甲板的航空母艦,花費高,說能起到的作用也有限,是一種浪費資源。

    而且,如果航空母艦真的使用雙層甲板的話,雖然看起來可以提高戰機的起飛和降落能力,但是航空母艦的艦載機在降落時,一旦沒有勾住攔阻索,那麼就必須進行復飛,而如果這個時候航母的另一層甲板上有戰機正在起飛,兩架戰鬥機很有可能因為無法發現對方而相撞,造成更為嚴重的事故。畢竟航母的起降都有一些不確定的因素,有時候降落一次不一定能成功。

    再有就是現代的航母不像二戰時期的航母,艦載機比較單一,基本都是螺旋槳的戰鬥機和戰鬥轟炸機,使用雙層甲板就可以了。現在的航母一般裝備一定數量的直升機,包括搜救、反潛、預警等直升機。如果航母是雙層的甲板,上層甲板降落飛機的話,就沒有直升機停放點了。現在的航母都有直升機起降點,起降比較方便。在未來,航母還要配備無人機,作戰時也會運用航母甲板進行起降,所以說從這點來說,雙層甲板不適合發展。

    再就是雙層甲板使航母的空間維護和保養也不方便,下層甲板的空間也不大,還對整個航母的結構和重心產生影響。畢竟整個航母包含艦載機,人員,動力,彈藥等,這些都是需要協調和統一的。所以,綜上所述,單層甲板的航母是發展的主流。

  • 8 # 兵器世界

    一層降落、一層起飛,聽上去很專業,其實根本不知道航母是怎麼運作的,航空母艦的艦載機不會一邊起飛、一邊降落,現有技術根本做不到。

    (早期的加賀號雖然有三層甲板,但也只能同時執行一種任務)

    艦載機起飛需要航母加速助跑,降落也需要航母調整角度給艦載機提供著陸場,總之這兩個過程需要航母給出不一樣的狀態,換句話說航母的狀態不能同時滿足降落和起飛兩個過程的需要,即便是航母擁有雙層甲板,也只能同時使用一個、幹一種活。

    即便是英國的伊麗莎白女王號也是如此,它的艦載機雖然擁有極強的短距起飛能力,但航母27節的最大航速太慢,必須全力奔跑才能滿足F-35B起飛的需要,而F-35B的降落又是垂直下降的,航母自然不能跑太快,是不是很尷尬啊,航母每次只能幹一種活,你給它雙甲板也不能同時用,在航母這種寸土寸金的地方,能少一樣還是少一樣的好,省下噸位多裝幾架艦載機不香嗎?一言以蔽之,艦載機起飛和降落不可能同時進行。

    既然如此,設定雙層甲板還有意義嗎?反正又不能同時使用,即便有雙層甲板也無法提高航母的使用效率,你還是要決定先放飛艦載機還是先回收艦載機。

    從技術上來看,雙甲板是行不通的,就好像雙機庫設計被歷史塵封一樣,雙甲板能提高艦載機數量,但也存在難以忍受的缺點,這就是重心太高。

    (如果去掉一層機庫,航母會穩定的多)

    航母相比驅逐艦、巡洋艦,已經是重心偏高的艦種了,看看它高舉過頭頂的艦島,還有使用特種鋼製作的飛行甲板,這一切都讓它的重心遠遠高過其它艦種;

    (福特號轉彎展示)

    此外,航母的寬闊甲板也是最容易受到攻擊的部位,中途島海戰期間,日本的飛龍號航母只被一顆炸彈命中就報廢了,就是因為這顆炸彈撕碎了它脆弱的前甲板,日本設計師由此得出教訓,寧願減少艦載機數量也要用裝甲強化航母的甲板,不能命中一顆炸彈就喪失戰鬥力。

    (中途島海戰的教訓證明,航母的甲板必須足夠硬)

    此時裝甲甲板的概念首次被日本重視,隨後誕生了裝甲航母大鳳號,這種甲板被大幅強化以抵抗航空炸彈的設計,會增加甲板的重量,隨之帶來難以忍受的重心太高問題。

    日本設計師不得不犧牲了雙機庫的空間和船舷高度(相比翔鶴級降低了1.7米),儘管大鳳號還是雙機庫,但機庫空間小的多(2.9萬噸的航母已能裝53架艦載機),還是能減輕上層建築的重量,進而緩解裝甲甲板帶來的重心問題。同時代的美海軍,完全捨棄了雙機庫設計,全部採用厚重灌甲防護的單機庫設計。

    (大鳳號的雙機庫展示,其實裝不了多少飛機)

    雙機庫就類似於雙甲板,前者是為了提高載機量、後者是為了提高起降效率,都會增加航母上層結構的重量,大鳳號犧牲艦載機數量保留雙機庫的做法是不可取的,還是把省下來的重量讓給裝甲,用來加強甲板的強度吧。

    時至今日,設法減輕上層建築的重量是設計師必須考量的問題,尤其是噴氣式飛機成為艦載機後,航母的甲板更厚更重了,本身重心就非常高,沒有哪個國家的航母敢用雙機庫或者雙甲板。

    雙甲板和雙機庫帶來的惡果是一樣的,就是大大抬高了航母的重心,在目前的技術情況下無法實用化。

    航母誕生後,航母大國也意識到了一層甲板不夠用的問題,想出了很多解決辦法,比如用2艘航母組成編隊,艦載機不再嚴格區分屬於哪一艘航母,一艘放飛艦載機的同時,另一艘負責回收急等著降落的艦載機。

    (雙航母編隊)

    日本在這方面做的最好,細心的軍迷肯定會發現,日本的航母大多都是兩兩存在的,比如赤城號和加賀號、蒼龍號和飛龍號、翔鶴號和瑞鶴號,它們兩兩組成編隊,兩塊甲板同時執行起飛和降落這兩種不同的任務,充分滿足了艦載機起降同時進行的需要。

    (斜角甲板)

    英國在戰後又發明了斜角甲板,做到了降落區和起飛區兩不耽誤,這幾乎成了航母設計的鐵律,儘管同時使用的頻率並不是很高。

  • 9 # 伊田守護者

    航母是現在最先進的武器之一,也是各國爭相追求的戰爭機器。航母主要由飛行甲板、艦島、機庫、升降機和武器庫組成,其中飛行甲板佔據的空間最大。為了服務艦載機的起飛與降落,航母的上層建築設計得非常緊湊,並且大多集中在飛行甲板的右側,可利用空間非常拮据。有很多人都會疑問,為什麼不把航母設計成雙層呢?上層降落戰機,下層起飛戰機,能夠在有限的面積上擴大使用空間,也能提升國家的軍事力量。

    歷史上曾有過的“雙層”航母

    其實航母設計師們在航母出現初期就考慮過這個問題,那時候畢竟航母是一種新武器,都沒有相應的經驗,科學家們都在摸索,英國人就提出雙層的改裝方法。英國的“暴怒”號航母先使用了雙層甲板的設計,下層用來起飛大型轟炸機,上層起飛普通戰鬥機;隨後日本也“趕時髦”,將加賀號和赤誠號都改成這種設計。美國後來也有類似設計,將甲板的起飛區與降落區佈置成階梯的樣子。但顯然,目前世界上大多數航母還是 採用單層斜角多邊形航母甲板形式,且在50年內不會有大的改變。

    雙層航母為何被歷史淘汰?

    雙層航母的設想一開始是奔著節約效率去的。畢竟客輪就有雙層樣式的, 這樣加大了輪船的載客量,能夠以更快的效率完成任務。但這一招用到航母身上,就行不通了。因為航母運載的不是人,而是戰機。

    戰機在起飛時要藉助甲板風,但是因為甲板在下層,空間封閉,甲板風無法利用,會影響到戰機的起飛,但是上層降落的戰機是不受影響的;另外戰機起飛使用的是蒸汽彈射器,使用一段時間就要暫停,效率也不見得提升多少。

    而下層的弊端還更大。下層甲板的建造,使船的重心變高,航行在海上,抗海浪的能力也相應變弱;而且上層飛機降落時產生的震動很可能還會影響到下層,為了保持航母平穩,航母就不能加快速度,這使得本來就不靈活的航母變得更加笨重。另外下層甲板還可能進水,必須增加排水設施,無端增加建造成本。如果堅持想要雙層甲板,並且能夠讓航母平穩也不是不行,不過航母的船長與船寬都要增加。可是受技術限制,300多米的船長已經是極限,再長會很容易被海浪“撕裂”。

  • 10 # Mr史海拾遺

    雙層/多層飛行甲板歷史上當然有過,比如皇家海軍的暴怒勇敢光榮,日本海軍的赤城加賀。至於在圖紙上用過這種設計的就更多了,甚至到50年代中期美國人規劃核動力航空母艦時,也提出過雙層飛行甲板的方案。

    暴怒號

    勇敢級

    赤城號,三層飛行甲板,傳統說法赤城加賀都是三層飛行甲板,中層位於安裝雙聯200mm炮的那一層,但我最近看到的一種說法認為僅加賀號有這層飛行甲板,而赤城號實際上並沒有。暫時沒有找到其他資料來佐證這一說法,所以姑且還是當做三層飛行甲板。

    對於航空母艦來說,起降飛機的能力是根本。而單一的直通甲板,在起飛和降落之間存在又根本性的矛盾,再加上艦載機需要整備,也就產生了複雜的飛機排程問題。受限於技術、思路和經驗,早期航母的排程效率十分不理想。

    舉例來說,按美國人的做法,他們會把很大一部分飛機繫留在甲板之上,這些飛機視情況不同停放位置也不同。比如甲板前段的後部、中段和後段都被飛機佔滿準備一波放飛實施最大強度的打擊,而此時正好有幾架之前放飛的偵察機需要降落,怎麼辦?再比如正在進行大機群的回收,飛行甲板前段已經被剛剛降落的飛機佔滿,而此時又需要起飛幾架偵察機,又該怎麼辦?而按英國日本的做法,他們習慣把全部飛機都收容進機庫,但升降機數目有限升降速度也有限,快速放飛飛機幾乎是不可能的(早期甚至慢到幾分鐘一架)。

    既然單層甲板會面臨如此之多的問題,那麼增加第二塊飛行甲板就成了非常自然的想法。上面貼的圖已經表明了雙層飛行甲板航母的設計特徵。一般來說均有雙層(或三層)機庫,下層飛行甲板與其中一層機庫直接連線,飛機可在機庫中完成整備之後直接起飛;上層飛行甲板較短,用於降落。這樣一來上文提到的問題幾乎全部解決了:飛機全部收容進機庫,可從下層飛行甲板快速起飛,而此時上層飛行甲板不受影響,既可以臨時起飛額外的飛機,也能讓飛機迅速降落。

    既然好處如此明顯,那麼這種設計為什麼被淘汰了呢?我們以從未實際採用過雙層飛行甲板設計的美國海軍為例簡單梳理一下。

    美國海軍考慮雙層飛行甲板,最早始於突擊者號。此時他們將這種設計視為快速放飛的一種手段(兩層甲板同時放飛)。而這條小航母噸位限制畢竟過於嚴苛,所以很快銷聲匿跡,為了提高放飛速度,設計人員引入了機庫彈射器這一設計(後面詳談)。

    比較正式的討論是在設計約克城級和黃蜂號時進行的。此時美國人已經在列剋星敦級上面積累了足夠的航母運作經驗,單層飛行甲板已經能夠快速放出足夠大的機群,這時的討論就轉向上文提到的其他問題,比如臨時放飛飛機、臨時收容飛機等等。此時英日採用這類設計的航空母艦均已入役,美國人得以審視這種設計的缺點。

    首先,下層飛行甲板位置太低,和普通巡洋艦的幹舷高度類似。

    航母放飛飛機的時候需要逆風全速航行,太低的幹舷會帶來相當嚴重的上浪,會打壞飛機、倒灌機庫甚至損壞甲板(英日都發生過)。而且,飛機從下層飛行甲板起飛時必須先穿過機庫,高度緊張之下在這樣的半封閉空間裡操作,難度可想而知。最重要的一點,起飛前必須進行暖機,而按照美國海軍對列剋星敦級的使用經驗,在機庫中暖機會讓發動機廢氣充滿機庫(雖然這一點並不正確,列剋星敦級那種封閉式機庫才會遇到這樣的問題,而雙層飛行甲板的航母,與下層飛行甲板連線的那一層會擁有良好的通風條件),直接限制了放飛速度。而上層飛行甲板則過短,在下層飛行甲板放飛能力受限的情況下,上層飛行甲板需要作為主飛行甲板,但放飛能力又與甲板長度直接關聯。

    其次,雙層飛行甲板會帶來很嚴重的穩性問題以及結構重量問題。

    按美國人的估算,較單層飛行甲板,雙層飛行甲板需要把甲板高度整個抬高6英尺。在此基礎上,若要解決上文提到的下層飛行甲板高度過低的問題,需要把下層飛行甲板提高至40英尺,上層飛行甲板也會隨之抬高,從而帶來極差的穩性,又需要付出其他代價來彌補。

    最後,付出如此大的代價,極大增加了整體複雜度,雙層飛行甲板是否能夠帶來相應的收益呢?

    美國海軍航空局的觀點是還不如把飛行甲板儘可能的延長以提高飛機運作的空間。偵察機臨時降落的問題,演習經驗已經表明,飛行甲板後段通常被較大型的攻擊機佔據,而這時往往已經確定了敵方位置。在此之前完全可以把它們收進機庫,因為並沒有那麼緊迫。在返航的偵察機和即將出動的攻擊機之間打一個時間差,問題即告解決,並且已經在演習中得到了解決。至於臨時放飛飛機的問題,則靠前文提到的機庫彈射器來解決。它橫向安裝在機庫的一端,指向舷外,機庫側壁開有大型捲簾門以供飛機飛離。它是下層飛行甲板的替代品,又沒有下層飛行甲板面臨的種種問題,從機庫直接進行彈射,對飛行甲板全無影響(順便說一句,機庫彈射器才是美國海軍從突擊者號到中途島級全部採用開放式機庫的根本原因,至於機庫暖機之類的都是後來發現的好處)。當然了,此時新型彈射器的開發還遙遙無期,但無論如何,它的技術風險都要遠小於雙層飛行甲板。作為下層飛行甲板的替代品,這種從約克城級一直沿用到中途島級的設計就此登場(突擊者號的機庫彈射器因經費困難而取消)。

    紅框內是約克城號的機庫彈射器,右側是其前部升降機。

    這張圖紅框內則是舷側對應位置的開口。

    而到了約克城級入役之後,人們又發現其實機庫彈射器也沒有想象之中那麼大的效果。臨時放飛飛機的需求,實際上只需把飛行甲板前段被彈射器佔據的那一截留出來就足夠了,且從甲板上放飛飛機還能得到甲板風的幫助。相比之下機庫彈射器實在形同雞肋,因此到了1942年,機庫彈射器被全部取消,此後再未出現過。

    英日兩國的轉變也與美國海軍類似。由於是這種設計的直接體驗者,他們對其缺陷的認識比美國人更深刻。而由於艦載機運作模式與美國人存在差異,他們對額外起降手段的需求也沒有美國人那麼強烈。伴隨著航母運用經驗的增長,甲板排程的成熟,彈射器的進步,雙層飛行甲板的優點越來越不明顯,而缺陷則迅速放大。最終,日本人在赤城號與加賀號的大改裝中將其改為單層飛行甲板,而英國人直接就放棄了下層飛行甲板,在上面安裝了一大堆防空炮。

    至於後來企業號的設計就沒有這麼複雜了,它的雙層飛行甲板方案純粹就是斜角甲板的替代品而已。因為此時斜角甲板的相關實驗剛剛在安提坦號上面完成,福萊斯特級剛剛緊急變更設計增設了斜角甲板,人們對其作用還沒有太大的把握,因此設計了諸多替代方案。雙層飛行甲板版本的企業號,需要把飛行甲板整個抬高25英尺(這是個什麼概念可以結合前文自行想象,順便說一句此時對飛行甲板強度的要求遠比三十年代要高),隨之而來的是噸位大幅增加,基本尺寸受限的情況下會增大吃水,於各方面都不利,因此毫無懸念地被放棄。

  • 11 # 果汁kuk

    赤誠和勇敢設計師當年就是這麼想的,然後造出來用上發現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所以都在改裝中改回了單層飛行甲板。

  • 12 # 發展論Lzz

    二戰之初,日本是擁有這種航母的。雙層甲板,上層降落,下層起飛。但實踐證明這種航母不適用。飛機是靠空氣產生升力得以飛行的,於是產生了空氣動力學。飛機要有良好的氣動外形,還要有適宜的飛行環境。航母的起飛甲板如果設在狹小的空間內,空氣產生紊流,飛機的升力,平衡很難以控制。結果航母單層甲板一統天下。

  • 13 # 傑翼虎

    航空母艦為什麼不能夠分兩層的原因有幾種,一,航母的區域性限制,建造航母的難度是世界上最大的,如果分上面降落,下面一層起飛,要考慮下層甲板是否滿足起飛高度,二,航母不易過大,太大目標容易被軍事雷達發現,比較難,三,人員過多,艦載機和軍事裝備的維護需要有地方,所以建造航母的時候下層甲板用於停放飛機和維修飛機,考慮人員三班倒房間和其他房間的因素,所以不能夠分上面降落,下面起飛。

    當達到一定的排水量時航母的速度需要在30節左右,艦載機才能起飛,如果因為排水量非常大會導致航母航行速度的減弱,艦載機不能有利的起飛與降落。

  • 14 # 李192655536

    費勁不,上層降落,下層起飛,降落的飛機達到起飛狀態還要經過升降機,不如直接加油,掛彈,起飛。看似簡單多加個升降,但艦上多多少人員。

  • 15 # 大志遠思想空間

    你知道過堂風嗎?就是過道里的風,過堂風是很厲害的,一般人是受不了的,往往弄不好會得重感冒的。而航母甲板下面一層,如果起飛戰鬥機,飛機在航母上起飛降落難度是很大的,再把戰鬥機放在更復雜的環境中,航母上還能起飛降落戰鬥機嗎?

    有更好的方案,那就是傾斜甲板。因為航母都是向前滑行的,不論是起飛還是降落都是向前的,所以前面夾板用的比較多,而後面夾板用的比較少,這樣就把後面的夾板縮小了,形成了共用夾板,前面是兩個空間,後面是共用一個空間,形成了科學的傾斜夾板,這是對航母的一大發明。

    其實傾斜甲板也是雙層甲板的一個變體,就是把下層夾板和上層夾板合併在一起,然後尾部共用,形成了一個正甲板,一個傾斜甲板。水面艦艇可謂寸土寸金,如果即使雙層夾板可以使用,但也是浪費的,再加上科學使用並不合算,所以雙環夾板是沒有使用的空間了。

    二戰時就曾設計過雙層夾板,用的並不理想。其實夾板最大的改進只是排程比較科學是最好的,航母的排程問題比雙層夾板更加科學,更加有價值。所以航母想多裝載武器還是放大比較合適,盲目增加甲板面積有時候會適得其反的。

  • 16 # 孩子是博士

    想想你們家的小區為什麼不整個都封起來呢?颳風下雨都不怕,這樣不更好嗎?你看到小區有這樣乾的嗎?

    所以航母也不會出現兩層夾板的情況,因為那樣飛機起飛是很不方便的。飛機在管子裡往前竄嗎?飛機起飛需要氣流平穩,如果飛機起飛,在兩層架板之間氣流會平穩嗎?

    所以給航母設計第2層夾板功起飛是不可行的。如果飛機比較慢還可以,如果現在飛機達到了二三百公里那樣飛機是極其不平穩的,鬧不好飛機要被弄壞的。

  • 17 # 唯愛96058

    以現在航母的飛機起飛和降落模式,雙層起降的航母是不會採用的,航母的工程師們也不是傻子,想不到這種設計。

    但我覺得未來科技發展了,雙層、三層或更多層都是可能的。 徹底的改變航母飛機的起飛模式,並進行研究,那麼從技術層面,應該是可行的。

    都見過多管火箭炮吧,現在小型無人機起飛也可以放在陣列的發射器裡起飛。那麼大型飛機為什麼不可以借鑑一下呢?只要在現有的電磁彈射器基礎上發展,就可以實現。提高電電磁彈射器的功率,在較短的彈射行程內達到更大的初速度。在不改變航母的重心高度的情況下,航母的雙層或更多層的兩側用來佈置這種高加速大功率電磁彈射發射器,頂層是用來降落的,或者給極少數更大的飛機起飛。隨著電磁彈射技術進一步發展,應該是可行的。只要能佈置4個及以上彈射器,就比現在航母的作戰效能更高。無非解決以下技術難題。電磁彈射器小型化和提供更大的功率。飛機可以像導彈一樣,發射後點火起飛。如果解決不了,也可以想辦法把飛機噴射氣流引導別的出風口。解決飛機彈射起飛過載對飛行員的傷害,如果解決不了有人機彈射起飛,至少無人機是可以實現的。何況未來主要將是無人機的空戰。為了避免佔用發射器空間,機翼可以摺疊或內收。發射器的高度也可以設計比較低。終上所述,能夠帶來更多的優勢。航母可以存放更多的飛機。用不著把飛機從機庫運到上層飛行甲板上,機庫兩側就是電磁彈射器,直接平移或自動輸送就可以了,大大縮短了起飛時間。何況戰時可以把飛機就放在彈射器裡,隨時都可以發射。作戰效能可以提升數倍。如果能夠佈置更多的這樣的電磁彈射器。就可以看到,極短時間內很多飛機從航母兩側像導彈一樣發射出去。那才是真正的航空母艦。

  • 18 # 刀鋒戰士V

    不能。

    首先,噴氣式艦載機,起飛之前要試車的,一個波次的放飛,十幾架噴氣式戰鬥機在一個半封閉環境中試車,這是活夠了嗎?

    其次,機庫放在哪裡?航母是越往下空間越小啊。

  • 19 # 廈門紀事

    航母是一個大型海上移動作戰平臺,要發揮最大作戰效能,也要兼顧其安全性及舒適性。但為什麼不設計兩層,一層起飛,一層降落,提高使用效率呢?我從以下幾個方面來探討:

    首先,考慮航母安全性。在廣闊的海上,航母猶如一葉小舟,戰機在甲板的起降難度很大,如果分兩層,在較小空域及複雜海面進行起降,難度更大,稍有不甚容易造成事故,那後果不可設想。

    其次,考慮戰機數量性。航母最大優勢是可載大量戰機,甲板大部分只能用於起降戰機用,只能停放少量戰機,絕大多數戰機放在甲板以下的機庫中,作戰時透過升降機送到甲板,投入戰鬥。而如果雙層設計,就會減少機庫數量,那等於要了航母的命。

    再者,考慮船員的舒適性。航母編制一般三五千人,龐大的人員也需要較大的生活倉室,所以航母以目前的設計,底層生活,中上層機庫,甲板起降是最務實科學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貓咪也會中暑嗎?夏天怎樣護理貓咪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