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寂語堂齋

    你這個問題提的,我本來不想回答這個問題,可又隱不住自己。

    你這個問題一提,可以說很多人都知道你根本就沒有讀過《論語》,根本不知道中國優秀的傳統文化中還有一個孔子文化。還用一個詞叫尊敬,尊敬只能對人來使用,不能對文化或者學說來使用,文化和學說只能用學習或者探討這樣的詞,對優秀的傳統文化還要用傳承這個詞。

    孔子,儒家學說值得尊敬的地方在哪?在哪裡?如果你是個外國人,那麼我告訴你,孔子的儒家學說是中國人的學說,你尊敬了中國人就尊敬了孔子的儒家學說。但你可以學習孔子的儒家學說,因為他的學說適用於全人類。

    如果你是中國人,那可有點麻煩了,因為孔子的儒家學說是中國人的靈魂,你連最起碼的學而時習之;三人行必有我師都不知道,這是普天之下中國人,就是小孩子都知道的孔子語錄。可見你的靈魂不是中國人的,你身上的血液可能也不是中國人的,要不怎麼能與中國人不貼邊呢,

    所以我奉勸你學習學習《論語》吧!否則你離中國人越來越遠。

  • 2 # 瑞芯76876

    孔子主張的“仁”可以看成近似於儒家思想“世界觀”的基礎。

    如何實現“仁”作為儒家思想的“方法論”,在不同的儒家思想體系中差別很大。

    儒家不斷異化成儒教的過程中,丟失了相當多的“原教旨”內容,就連“亞聖”孟子的部分觀點都被儒教閹割掉了,就更別提荀子的部分觀點了。

    儒教建立的過程,就是將孔子變成“大成至聖文宣王”,將孔子的論述變成“禮法”,教條化的扭曲孔子的思想。

    而“理學”也罷,“心學”也罷,根本上來說都和孔子關係不大,全是掛孔子的羊頭,賣自己的狗肉而已。

    值得尊敬的地方我列舉幾點我自己喜歡孔子的原因,也是我認為孔子值得尊敬的原因。

    一、好學

    這一點不用多講,論語中有很多說他好學的句子:

    “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

    換個角度看,孔子將學習與好朋友遠道而來一視同仁,現在又有多少人能做到這一點?

    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學也。”

    忠信如孔子者不少,但如我好學者不多,對於好學這一點,老夫子就是如此自信

    葉公問孔子於子路,子路不對。子曰:“女奚不曰:其為人也,發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云爾”

    翻譯:葉公向子路問孔子是什麼樣的人,子路不知道如何回答。孔子說:“你幹嘛不說這麼說:他發奮用功到忘了吃飯,自得其樂以至於忘記時間流逝,連快要老了都不知道”

    “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有時候大家出去逛個街,走著走著就把人家的優點偷學去了,就是如此好學。

    二、不拘泥於世俗之見

    在大家的印象中,孔子好像一直是那種克己復禮,尊老愛幼,甚至有些迂腐,但:

    子曰:“四十、五十而無聞焉,斯亦不足畏也已!”

    四五十歲不出名就惹著你了?

    子曰:“君子貞而不諒”

    翻譯:君子固守正道而可以不守小信。但您之前可是說過“言忠信,行篤敬”的啊!

    三、自信

    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學也。”

    葉公問孔子於子路,子路不對。子曰:“女奚不曰:其為人也,發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云爾”

    子曰:“苟有用我者,期月而已可也,三年有成。”

    前面兩句不用說了,瞧瞧最後一句,只要讓我當官,我一年就能治理出個樣子,三年就會有好成績,就是如此自信。

    但我最喜歡的還是孔子和他弟子的相處方式:

    顏回是愛徒要寵著:

    “有顏回者好學,不遷怒,不貳過。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則亡,未聞好學者”

    弟子門人三千,就我家顏回好學

    子曰:“回也,其心三月不違仁;其餘則日月至焉而已已”

    就我家顏回可以長懷仁德之心

    子曰:“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

    總之一句話,三千弟子,除了顏回,其他的就只是其他弟子。

    子貢、子路是後孃養的,我就懟你倆,使勁懟你倆。

    子貢曰:“我不欲人之加諸我也,吾亦欲無加諸人。”子曰:“賜也,非爾所及也。”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是子貢你可以做到的嗎?

    閔子侍側,誾誾如也;子路,行行如也;冉有、子貢,侃侃如也。子樂。“若由也,不得其死然。”(閔子騫站立在孔子身旁,一臉正直恭謹的樣子;子路則是一副剛強的樣子;冉有、子貢是溫和快樂的樣子。孔子看了一會兒樂了:“像仲由這樣,只怕要死於非命吧。”)

    你看看,這是我們一臉嚴肅的孔老夫子?簡直是懟人精

    當然我們的子路也會反擊

    子見南子,子路不說。夫子矢之,曰:“予所否者,天厭之!天厭之”(孔子要去見南子,子路很不高興。孔子於是發誓說:“我要是做了有違道德的事,就天打五雷轟”)

    子路一不高興,老夫子立刻就慌了:發四,我發四。

    懟是懟但夫子還是愛你的

    子曰:“由也果,於從政乎何有?”

    曰:“賜也達,於從政乎何有?”

    雖然夫子日常懟懟懟,但當有外人問子路和子貢能不能當官時,我們的孔老夫子立刻誇道:“子路做事果決,處理政事不在話下;子貢通達事理,處理政事不在話下”。

  • 3 # 鄧穎針刀

    為什麼孔子-儒家學說值得尊敬呢?因為他受益於人類,無論是政治、文化、還是軍事,或者說無論是治國還是治家都會受到影響,所以一直延續到今天,孔子思想都深受人們的尊敬。

    簡單地說,他嚴格的等級思想和政治的思想,符合統治階級的利益,在當時有利於社會穩定,促進社會發展。到今天很多政治學家同樣受益於孔子學說,很多今天教育受益於孔子學說。主要影響一下幾個方面:

     1.對政治的影響:孔子的政治學說的核心是“仁政”,仁政是指以德為政、寬厚待民,這對穩定社會,歷代王朝治國都有深遠的影響;

    2.對社會的影響:孔子提出“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孝悌”“忠恕”等等倫理思想博大精深,對社會行為有著深遠的影響;

    3.對古代教育的影響:孔子打破了春秋時的教育壟斷,興辦私學,這對教學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4.對世界的影響:孔子思想以德施政,不管是治國還是治家都順其民意,西方思想家把孔子代表的中國傳統思想看做是未來世界的希望,這一思想對世界也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所以,孔子儒家學說至今值得尊敬。

  • 4 # 老張老黑

    孔子為代表的儒家所倡導的思想理念是值得人們尊敬的。

    一,積極入世

    以天下為己任,先天下之憂而憂。在天下混亂如洪水氾濫一樣的當時,(滔滔者天下皆是)積極的尋找方法改變這種狀態。(天下有道丘不與易也)當時天下人茫然失措,消極對待這種狀態,甚至出現了逃避社會,隱居山林的情況,如論語中提到的長沮,傑溺。還有發出這種倡導的老子,(小國寡民,雖雞犬相聞而民老死不相往來)這種做法雖然躲避了社會上的戰爭殺戮,但長此以往,就會出現復古,回到(先王沒有宮室茹毛飲血)的年代。孔子不贊同這樣做(鳥獸不可與同群)採取了積極的態度尋找方法,改變當時的天下。

    二,樹立正確的人生義利觀

    孔子把人分為兩類,君子和小人。君子品德好,不做壞事。小人品德不好,做壞事。某人問士,孔子說:(行己有恥,使於四方不辱君命。問次之,曰宗族稱孝焉,鄉黨稱悌焉。問再次之,曰言必信,行必果。硜硜然,小人哉)第一等士,行己有恥,有好品德。使於四方不辱使命,有能力。第二等士,宗族稱孝,鄉黨稱悌,有好品德。沒有能力。第三等士行必果,有能力。有人說,言必信是好品德,這不對,言必信的前提是言對嗎?說的對信是對的。但說的不對也信是錯的。如某人說拿刀去亂砍人,他做了就是十足的混蛋。這是小人,前二等是君子。這種觀點激歷人們做好人,不做壞人。值的尊敬。

    三,對文化傳承和文化教育的巨大貢獻

    孔子整理了,詩,書,禮,易。記述了春秋。使我們能瞭解我們的先人們所思,所想,所經歷的事情。厚植了中華文化這棵參天大樹的根。他所開創的私學,使更多的人能夠學習文化知識,接受教育。開啟民智為中華文化這棵大樹提供了源源不斷的養份。使中華文明之樹萬古長青。孔子和儒家功不可沒!

  • 5 # 馬蜂

    孔子儒家學說最值得提倡的一點還是處事態度。儒家思想提倡“不知其可為而為”甚至是“知其不可為而為”這裡面處處提現出孔子思想的終極關懷——仁。

    現在西學是“知其可為而為”就是說做事之前先要論證推理是否能帶來好處,是否產生利益,沒有利益這件事情能否做好並持續下去,沒有利益的事情不要去做。孔子儒學則不然,只要這件事情符合“仁”的思想,那就不要在乎結果去做。甚至明知道沒有好的結果還是要去做,就是因為這件事情是對大傢伙有利的。也就是教我們做事不要太功利了,人活著的終極奧義就是要為“人民服務”。你說境界高不高?我們現在還在為孔子的目標奮鬥不息呢!

  • 6 # 小息吾語

    孔子主張的“仁”可以看成近似於儒家思想“世界觀”的基礎。

    如何實現“仁”作為儒家思想的“方法論”,在不同的儒家思想體系中差別很大。

    儒家不斷異化成儒教的過程中,丟失了相當多的“原教旨”內容,就連“亞聖”孟子的部分觀點都被儒教閹割掉了,就更別提荀子的部分觀點了。

    儒教建立的過程,就是將孔子變成“大成至聖文宣王”,將孔子的論述變成“禮法”,教條化的扭曲孔子的思想。

    而“理學”也罷,“心學”也罷,根本上來說都和孔子關係不大,全是掛孔子的羊頭,賣自己的狗肉而已。

    值得尊敬的地方我列舉幾點我自己喜歡孔子的原因,也是我認為孔子值得尊敬的原因。

  • 7 # 遁世迷糊人

    人勤學、友責善、親親尊賢。

    《大學》明明德的“明理”、親(意通新)民的“推陳維新”,止於至善的“精益”。

    中庸的安於本位、誠貫始終。

    心學的知行合一。

  • 8 # 互幫天下

    看到有些人的回答說儒家思想是封建社會統治階級用來穩定社會秩序的工具。那反過來想一下封建社會就應該動盪不安嗎?如果封建社會一直都是動盪不安的,那會不會死更多少人呢?那會不會在封建社會動盪不安的這種情況下我們的先祖這些都可能死於這各種各樣的動盪呢?那在這種情況下,是不是就有很大的機率,沒有現在的我們?而我們也更不可能還有機會在這裡胡說八道,因為如果我們祖先都不存在,又哪裡有我們呢?

    這樣來看,如果儒家學說真的有助社會穩定,起到了穩定封建社會的作用,沒有讓我們的祖先死於社會的動亂,那我們是不是也應該感謝儒家學說的創始人孔聖人和儒學呢?

    所以儒家學說最大的貢獻還是在於他對社會穩定做出了巨大貢獻。

    君子當有所為,有所不為!

  • 9 # 歷史檔案館

    因為很多人打著聖人的旗號幹著小人齷齪的事兒。

    三思而行這句話都被提醒爛了。

    結果人家孔夫子說,斯,再可矣。

    兩遍就夠了。三思而行就太多了。

    哪裡叫你膽小了?哪裡教你怕事兒了?

    這是教你想想就得了。該幹啥幹啥。

    另外,所謂長幼尊卑有序,這其實不過是個秩序的規則,教育人義務和權利的一致性。

    偏偏有王八蛋只強調權利不強調義務,還被有心之人利用,更是把帽子戴在孔夫子頭上!

    很多經典的聖人言談,都被有心之人加以改變利用。

    水滸傳有句話叫:畫龍畫虎難畫骨,知人知面不知心!

    那些打著所謂長幼有序的人,往往都不懂這裡的真正含義。

    父慈而子孝。孔夫子早就在幾千年前就認識到了父親和兒子的關係,但是更多別有用心之徒只談了子孝。閉口不談父慈這倆字。

    貼一個禮記的原文。

    何謂人義?父慈、子孝、兄良、弟弟、夫義、婦聽、長惠、幼順、君仁、臣忠,十者謂之人義。

    只要是懂點文言,也不難看出這裡面的釋義是什麼意思。

    父慈、子孝。這是並列關係的。按照時間關係來說,確實是父慈在先,子孝在後。反正我是解讀不出來父親混蛋,兒子也要愚孝的這個說法。如果在孔夫子的言論中有這樣的提議或者說他老人家贊同愚孝,希望大家指出我的不足。我畢竟算是剛剛接觸儒學。

    但是呢,現在很多人盲目的學國學經典,甚至把弟子規這種東西也搬出來,什麼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

    這裡面沒有一個字提到父母的責任。這就是一種倒退!

    很多東西,他並不是儒學和孔夫子所說的的那樣的,但就是有人敢打著聖人的旗號來說胡話,說謊話。

    如果有地獄的話,那這些人應該可以下地獄了。

  • 10 # 外星文明新時代

    儒術的核心就是:

    克己復禮為仁!

    核心之核心是:

    ‘禮’和‘仁’!

    禮是周禮,即奴隸社會等級制,

    頂層是周天子,然後是諸侯

    最底層是黎-無名無姓的奴隸或戰俘,常用於殉葬!

    儒術要諸侯和底層的百姓必須先向頂層的周天子宣誓效忠,服從周天子的統治,守規矩,不得犯上作亂,否則便是大逆不道!

    然後,周天子才向他們施以仁政!

    比如,

    分封諸侯!

    禮,仁,(愚)忠,

    這就是儒術的馭民之道!

    所以,孔子,儒術值得‘尊敬’的地方就是:

    當了數千年的,歷代皇帝的:

    看門狗!

    幫助統治階級愚民!

    以維持其統治!

  • 11 # 藍天白雲77597639

    看了些回答,重點都是他的這個觀點那個觀點。但我認為孔子真正值得尊重的地方是他的聖人情懷。至於他的那些觀點都是膚淺的,既使他不說出來,也有人會說出來。

    歷史上人們尊重孔子,並不是因為他的那些教條,而是統治者的推崇。現在的國粹家言必孔子,是因為孔子的話在生活中大好理解,所以說孔子可以顯得他有學問。比如三人行則有我師焉,誰不理解呢?

    我認為他的一部分言論就是淺薄的心靈雞湯,另一部分是統治階級統治的需要,比如君君臣臣。

    孔子值得尊重的地方是他的聖人情懷。在他的時代,社會混亂,下層人生活痛苦,而上層人又在殘酷的爭鬥。孔子懷著悲天憫人的胸懷希望消除這些鬥爭,給整個社會帶來和平繁榮,不要顛沛流離生活痛苦了,讓社會不要有那麼多陰險狠毒。

    比如上世紀的中國軍閥混戰,民族主權喪失,孫中山毛澤東那一輩人,浴血奮戰,甘願犧牲,為了一個新的繁榮和平的新中國。

    又比如現在的大學頂替事件。有人為消除這種事奔走呼號,也是希望以後不要再有這種事了。

    孔子在世時,是沒有君主願意理他的,因為他的想法會損害他們的利益。

    正如黑格爾所說,如果不考慮當時的社會情況,孔子的思想是淺薄的,呆板的。

  • 12 # 薛廣禮

    孔子思想文化最值得尊敬的是“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

    “有朋自遠方來亦不樂乎”。孔子對人類社會發展最大的貢獻是,把文化自官府出下移下民間私人講學。為封建社會的成熟奠定了文化基礎。我感覺是值得尊敬的。再一個孔子創立了儒家學說,為封建社會歷史階段統治階級權術,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礎,它的奴性思想文化,使中國封建社會歷史延長兩千多年。這是孔子對封建歷史的貢獻?這不是我尊敬的。收起。

  • 13 # 槓精低能量

    儒家學說宗旨是“忠孝,仁義,禮貌,知識,誠信 ”,用以綁架做人的衡量標準,是值得尊敬的地方,超越於任何教派都未有以德行道的人性向往觀念。諸子百家都是以“道、法、術”為做人重點,認為人性本惡,輕視德的重要性 。

  • 14 # 清源齋

    中國是世界上唯一一個沒有宗教信仰,

    並沒有斷絕過文化的國家,

    孔子從來不曾遠離我們,

    他的思想早已融入我們的血液。

    我們崇尚仁、義、禮、智、信,

    我們懂得禮、義、廉、恥,

    這就是孔子留給後人的財富。

  • 15 # 騎士悠然行

    孔子是儒家的創始人,是春秋末期思想家丶政治家丶教育家。

    孔子儒家可取之處在於:注重“學“與“思"的結合和“溫故而知新”。主張“有教無類”丶因材施教和“學而不厭,誨人不倦”的精神。主張“德治”,反對苛政和任意刑殺等。

  • 16 # 壞孩子好心腸

    孔子思想講的是變革和自強,孔子認為社會和國家的發展和進步需要透過變革來實現,國家要培養有智慧賢德的智者來保證國家的發展和進步。

    在個人行為上,孔子主張個人要不斷學習智慧,自強不息,改變自己的命運,同時反對愚忠愚孝,對錯誤的行為不能盲目退讓。

    孔子儒家和黃老道家是對立的。黃老道家反對變革,反對國民學習知識,認為國家不應該進行變革發展,老百姓不應該學習智慧,國家要用愚蠢的人治國才能保證國泰民安。

    在個人行為上主張愚忠愚孝,統治者再惡毒也要服從,每個人都不應該去學習智慧這種邪惡的東西,而應該順應老天的安排,什麼都不做,父輩是啥身份,你就應該老老實實做啥,不應該去改變!這樣所有的人都安於天命國家就不會亂了。

    總得而言,孔子儒家講社會變革和智慧,注重知識和智慧德行的培養,不能因為是長輩和領導就可以縱容他們的錯誤。而道家講各安天命,反對社會變革和智慧,認為愚蠢才好,認應該無條件服從領導和長輩的任何行為,這樣才能長久,才是大德。

  • 17 # 貴君

    儒家講入世,明知不可為而為之。這種積極的人生態度非常值得尊敬。告訴大家要盡人事,能否成功則聽天命,要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不能被動的接受現實。

  • 18 # 坐著看你胡說

    孔孟的儒家學說值得尊重和繼承的內容太多了!儒學本身倡導的尊重、自重就令人尊重,“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就是值得所有世人肅然起敬。

    孔孟學說中確有不合時代,顯得迂腐,或自縛手腳的,但其大部分觀點依然是正確的,符合社會秩序和人類發展的。之所以在現實社會面前,遭到一些人質疑,恰恰說明現實社會沒能很好繼承、遵行孔孟學說。如現在國際關係中的霸權,就是有悖“己所不欲、勿施於人”,但該受到詰責的是肆意妄為的霸權,而非倡導求同存異的儒學思想。

  • 19 # 長心眼168794174

    在中國封建專制社會,皇帝統治的區域太大,根本就管不過來,實際上是半失控狀態,經常出現或近臣篡位,或封疆大吏謀反。到了宋朝,儒家弟子們把儒學演化成孝忠皇帝的有力武器,皇帝透過科舉開始全國洗腦,好處是再沒有近臣篡位或邊臣謀反,維護了國家的大一統,缺點是斬斷了民族脊樑,民眾奴性十足,不管誰來統治,基本上能安安穩穩統治下去,除非沒有吃的,激起民變。

  • 20 # 彭興文1949

    孔子說:“敬鬼神而遠之”,這個“敬”又“遠之”是矛盾的,不是真正的“敬”,是表裡不一,敢在鬼神面前講謊話,這個連鬼神都敢欺騙的虛偽行為就是儒家的真諦。所以,儒家最值得尊敬的就是連鬼神都敢欺騙的英雄氣慨!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你為什麼學習法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