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旦媽啦

    這個問題提的好!沒有一個人能避開這個問題,在心理成長的路上都會遇到,不同在於多與寡,以及將這個“緣”被從“善與惡”的區分程度上的強弱。多與寡很好理解,就是遇到的次數。“善與惡”這一對同根同生同滅的概念著實攪合的人時常感覺很不舒服。我們講“對與錯”,“善與惡”,都是相對的詞,用來描述某個人做的某件事兒對於社會性的行為影響以及對社會發展有推動還是破壞,等等。而在個體的內心世界裡,若是將區分、約束、引導行為性的評判標準拉進來,那麼,我們的內心世界就會有了“分別心”,有了“分別心”你還會感覺舒服嗎?不會,痛苦,難受和糾結……,也就是社會行為準則的善與惡偏要拉到心理世界來做一個準則,對於心理世界是完整如一的這個整體,有認為的善出現,必定有認為的惡出現,他們是同生同滅,相擁相伴的存在,現在被拉進來的社會行為準則非要一劈兩半,分開區別來看,那麼你的心理世界就開始了無止境的鬥爭,當你的認為的善獲勝了?那麼,惡呢?惡會消失嗎?不會,那它去哪兒了,它被強大的善壓住了,深深壓下去了,我們前面講善與惡是同根同生同滅,相擁相伴的存在,是一個整體,當你非要讓他們發生分裂,並區分他們的時候,你的身體感覺如何?

    面對那個被壓下去的惡和被支援的善,引出來另一個要還是不要!一個分裂帶來一個分裂的效果,繼續下去可以在內在世界製造出越來越多的相對的相互拉扯相互對抗的力量,它們在你的內在世界打架,你能舒服,能有精力讓智慧生長出來嗎?

    有善必有惡,無善亦無惡。善惡在人的內在世界是一體的,是沒有區別的,都是一份自己的感受,一個念頭,隨它而來隨它而去,帶來內在世界的安寧與平靜。

    ok,內在世界平靜了,再來看要與不要,答案自然就會從你自己的內在世界裡冉冉升起。

    這裡需要注意的是,我們探討的所有問題皆是心理世界的問題,透過安寧平靜的心理世界去面對社會生活中每一個人及每一件事,用內心世界的寧靜而冉起的智慧來看待自己與他人,以及相互的關係,相信對於“善與惡”的概念的理解和應用會更好,行為上也會更有能力面對每一份“緣”的來了走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智慧財產權是在刺激還是在制約經濟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