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科技之重
-
2 # 莊兒墊臺
機動性!機動性!機動性!
重要的事說三遍!
五代機之所以稱為五代機,是因為他們相對於四代機有了這四個方面的提升,超機動、超隱身、超音速巡航、超戰場態勢感知。
本來發動機就是我們的短板,向量發動機還在路上。如果為了隱身,直接把尾噴口那裡烀死,那就代表我們就是直接放棄了超機動,這不就等於廢了自己一門武功。
攻擊11多半的任務是攻擊地面目標或者海上目標,而不是空中格鬥,從用途上看跟美國的b2是差不多的,從容不迫的打完就跑就好,沒有必要跟敵人的空中力量纏鬥,況且不用擔心人員安全問題。所以攻擊11不但不需要超機動,而且對於超音速巡航的需求也不高。
有人會說,可是美國的f22卻做了尾部隱藏,卻沒有耽誤它可以超機動啊。
f22的尾噴口看似十分科幻,其實也是受當時的技術限制,不得不選擇的二元向量,f22確實可以超機動,不過也只限於上下方向的改變,其他方向也只能靠自己的氣動設計,而不是發動機本身。
說一千道一萬,還得勒緊褲腰帶邁過發動機這個坎。如果發動機過關了,其他的問題就都不是問題!
-
3 # 魂舞大漠
攻擊-11尾噴口,如圖,採用內建式,紅外特徵得以大幅降低。為何殲-20不可以?因為在時間上具有晚發技術優勢,既沒有像攻擊-11一樣處理,也不同F-22弄一個大箱體將其罩住,增加了不少死笨死沉,在可維護性和可支援性上嚴重變差。
F-22可以這麼幹,得益於其發動機優秀,推力大,可做30分鐘的超音速巡航。殲-20有自己的判斷,現在用一對腹鰭將其遮住,同樣可以遮蔽大部分紅外輻射訊號。
如圖,完全看不到發動機尾噴口,如果未來換裝目標型發動機後,亦可採用冷卻通風口技術,進一步降低紅外特徵。
現在不少網友,說到五代機的尾噴,以追求全向隱身為能事,正是弄不清戰機綜合平衡取捨的產物,不懂隱身總是相對的,更不懂隱身機開啟的對抗並非單打獨鬥,一味追求某項技術高指標,只能遺設計之累,最終害死自己,不是嗎?
F-22做為新一代主力戰鬥機,只造了200來架就草草關掉生產線,正能說明設計的絕對失敗,就是一型不成功的戰鬥機。
反觀我們的殲-20,則沒有這些毛病,經過數年綜合試驗,與權衡論證,才對尾噴口精心做了如是處理。裝備入役,經過使用,不加裝龍勃透鏡,三代機雷達在中等距離以外,根本無法發現殲-20,不正能說明尾噴設計的成功嗎?
如果還存在什麼疑義的話,可以在網上找點文章,仔細讀一讀,具體看看匠心的生成,是如何沿進而來的,你就會明白,成飛人有多麼牛。
-
4 # 流星與天涯
眾所周知,F-22作為世界上第一款現役的第五代隱形戰機,其飛行速度達到了2.25馬赫,機身採用的超複合材料可以來衰減波的發射,加上二元向量尾噴管、氣溶膠、冷卻劑等抑制紅外輻射,F-22的隱身效能達到了世界頂尖水平,可以肯定的是世界上的多數雷達在面對F-22的時候,成了一道擺設。所以,各國加緊研製一款可以跟F-22相媲美的隱身戰機。
在2002年,我國空軍工程大學開始對戰機尾噴口紅外隱身技術進行長時間的探索與研究。據悉,當飛行物體在空氣中的速度達到2倍音速時,發動機噴口的紅外輻射亮度為蒙皮(一種複合材料)的91倍,如果可以有效降低發動機噴口產生的紅外輻射,戰機的隱身能力將上升一個層次。這個時候,我國研究專家發現了一種第四態物質,這為我國隱身戰機尾噴口的改造打開了一扇大門。
何為第四態物質,意為此物既不是氣態、液態,也不是固態。它是一種以電離狀態存在的一種物質,學名叫等離子體。這種物體的神奇之處在於,當紅外線穿過等離子體時,經過一系列的物理吸收與化學反應,高溫氣體向尾噴管內圈的傳熱量減少50%,降低紅外線輻射達75%。不僅如此,採用等離子體隱身裝置的戰機還可以對短波、中波、長波具有相同的效果。我國殲-20就採用了等離子體隱身裝置,至於這款等離子體的引數,事關機密不方便透露。
如此,單單是一個尾噴口的改造,就可以使紅外導彈的探測能力從10千米下降到2.5千米,那麼是否意味著隱身戰機成為空中王者,天下無敵呢?其實不然,萬物相生相剋,隱身戰機有時候並不能逃過特製雷達的跟蹤。例如,美國F-35的全向光電探測系統,解析度高達4096*4096,如果F-15與F-35進行空中戰鬥,F-35可以在100裡之外,在F-15還沒探測到F-35的時候,就已經被F-35的雷達發現並鎖定。
我國在隱身技術方面取得累累碩果,在雷達技術方面也取得不俗的生就。我國研製的EORD-34探測系統最遠可以發現200公里外的目標,而對於世界先進隱身戰機F-22,也可以在70公里外先敵發現。雖然F-22尾噴管做了隱身設計,但不可避免的還是會產生尾焰及蒙皮氣動加熱帶來的紅外輻射,所以我國發明的這種探測系統,照樣可以對F-22隱身戰機構成足夠威脅。
-
5 # 飛行聲音
攻擊11沒有J20先進好吧。。。你別看到什麼都想拼到J20身上。。。本事J20尾部隱身就比攻擊11先進很多[捂臉][捂臉][捂臉]
回覆列表
發動機尾噴口放在機體內的話,向量噴管又有何用?要知道殲20的目標發動機乃是帶向量噴管的渦扇-15,就是要利用向量噴管來提高殲20的機動性。雖說,發動機尾噴管內建可以提高隱身能力,但是就影響機動性了,也只有YF-23和F-117A以及B-2隱身飛機的尾噴管是設定在機體內部的,其他飛機的尾噴管都是在外邊的。
攻擊11無人機與殲20的定位不同,以至於對機動性的要求不同攻擊-11無人機側重的是對地攻擊,對其機動性沒有過高的要求。而殲20主要是與敵方戰機爭奪制空權的,對機動性有較高的要求。攻擊-11無人機本身的隱身效能就很好了,從氣動佈局以及尺寸來看,其RCS要比殲20小。隱身能力本來就是的攻擊-11無人機依靠的法寶,丟完炸彈立刻撤退就行,又不與敵機進行空戰,所以對機動性要求不高,而對隱身能力要求較高。將發動機尾噴管融入機身內部,有利於提高隱身效能,這是攻擊-11的選擇。
而殲20作為國產第五代隱身戰鬥機,主要就是為了和敵機爭奪制空權。雖說,現如今的空戰基本上在視距外就結束了,但這種情況往往發生在隱身戰機對非隱身戰機以及非隱身戰機對非隱身戰機。如果兩者都是隱身戰機的話,那也就只有近距格鬥決勝負了,這也是隱身戰機對機動性要求比較高的根本原因。殲20戰機同樣是基於這種考慮的,只靠隱身效能的話,還不足以包打一切戰機。所以說,殲20必然是將發動機尾噴管設定在機身外部,這是殲20的選擇。
現在量產的殲20選用的是渦扇-10改發動機,其鋸齒狀的噴口非常有特徵。該發動機很有可能就是加裝向量噴管的渦扇-10C,推力達到14.5噸級別。關於渦扇-10發動機的向量噴管,已經在2018的珠海航展上殲10B實驗過了,敢上殲20,那就證明其可靠性達到了一定的要求。向量版太行發動機也是有一定偏轉角度的,看起來偏轉角度比117S的還大,且結構簡單,故障率低。向量版渦扇-10發動機應該就是第二階段殲20的發動機了,也是渦扇-15上機前最後的一個型號。
既然殲20戰鬥機的目標發動機和中段發動機都是帶有向量噴管的,那麼就不可能內建與機身,這也是最初設計的。雖說,早期殲20用的是AL-31F99M1發動機並無向量噴管,將其噴管融入機身也沒有技術難題,但是畢竟作為過渡型號發動機,等到向量版渦扇-10和渦扇-15裝機後,再重新設計機體尾部麼?這也太麻煩了,根本就不可能這樣做的。所以說,戰機的設計都是為目標機,大量產機服務的,其中間的只不過是過渡型號,是不會為了這個過渡型號修改最初的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