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愛智慧的石頭
-
2 # black御風
犯我強漢者,雖遠必誅
這句話是我們常說的
犯我中華者,雖遠必誅
的原型,這句話的意思淺而易見,任何敢於侵犯中國的人我們必將擊破,宣誓了我們保衛領土保衛國家的決心,帶給人民們極大的鼓舞
但是我認為,這句話不能單單這樣認為
究竟有人犯我中華,我們能不能誅得到?
這是個一直以來的問題
大多數國人盲目自信,真的以為我們國家是世界一流大國,能凌駕於世界任何國家之上說一不二
但我們只不過是發展中國家的大哥大,我們並不是世界的主宰者,世界一流大國的綜合軍事實力比拼中我們並不佔優勢,我們的國際外交不夠硬氣,實際上只能在辭令上做文章,最大的敵人真正對我們發動打擊的時候我們只會被動挨打,因為根本不是一個實力水平
我們應該知己知彼,永遠不要鬆懈,保證我們國家的發展,穩定世界的局勢,不參與一切沒有意義的鬥爭,保證我們中國每個人的正常生活,直到我們的軍事力量經濟力量政治力量真正站到世界前列的時候,我們才能大膽的說出我們心裡的這句話
犯我強漢者,雖遠必誅!
-
3 # 束髮
犯我強漢者,雖遠必誅。
這話算得上中國歷史上十大狠話,我給它排名前三,比第二高一點。
這話誰說的?
西漢大將陳湯向他的領導漢元帝彙報工作,彙報的是擊退北匈奴郅支單于,然後順便把功勞轉讓給領導,還誇了國家的強大。
等於打了勝戰,再把領導馬屁一拍,算得上情商很高。
然後這句話是跟北匈奴郅支單于幹仗前說的,對與領導漢元帝來說,很提氣。
回過頭,一轉身就把北匈奴給廢了。
超級膩害的。
原文全句為:“宜懸頭槀街蠻夷邸間,以示萬里。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
換成今天的話:“最好把砍下的匈奴頭割下來,懸掛在他們居住的小區門口、單元門口、窗戶外面等,讓他們知道,敢於侵犯強大漢帝國的人,即使再遠,我們也一定衝過去廢了他們丫的。”
大題上就是一句很提氣的話,並且說到,還做到了。
膩害!
-
4 # 戰國策陳永佳
第一:民族自豪感
第二:民族榮譽感
第三:民族實力!
第四:民族尊嚴!
-
5 # 樓中月
“凡日月所照,江河所至,皆為漢土,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這是一種遠大的戰略眼界以及自尊、自信、自強的民族精神。這句話最直觀的體現解釋就是漢武帝對匈奴所發動的“漠北之戰”。
一、戰爭起因西漢江山從建朝到文、景二帝時期一直受匈奴所侵擾,漢廷所採取的對匈政策方針是“和親”。在漢武帝看來煌煌大漢江山要靠和親來維持,簡直是奇恥大辱,所以在他繼位後,改變前朝方針,對匈奴採取武力征服,欲徹底消滅,鼎定天下。
在“漠北之戰”前,漢武帝對匈奴發動了“河南之戰”、“漠南之戰”、“河西之戰”,取得重大勝利。匈奴軍接連敗北,遠徙漠北,企圖以逸待勞,反擊殲滅漢軍。
二、戰爭經過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漢武帝調集十幾萬騎兵,由大將軍衛青和驃騎將軍霍去病統領,兵分兩路深入幾千裡的漠北,力求徹底消滅匈奴。這是大漢王朝傾全國之力進行的一場大戰,匈奴也是孤注一擲,這一戰是漢、匈戰爭的頂峰,雙方畢其功於一役。
由於大軍是遠征沙漠作戰,為了保證戰爭的勝利,漢武帝徵集馬匹十幾萬匹,步兵幾十萬來保障輜重、糧草等後勤運轉,可以說是兩匹軍馬與數個士兵共同服務於一個主戰騎兵,可謂規模空前盛大。
衛青率軍出關1千餘里,過大沙漠遭遇匈奴單于伊稚斜本部,雙方接戰,大敗匈奴,伊稚斜率少量軍士逃亡。霍去病則率軍北進2千餘里,跨過大漠、越過難侯山、渡過弓盧水,一路披荊斬棘,所向披靡,最後封狼居胥山,軍威赫赫。
三、戰爭結果此戰衛青率軍殲敵19000人,霍去病率軍殲敵70443人,兩路大軍共殲敵9萬餘人,匈奴所剩的主力基本被殲滅。此役匈奴基本上被打殘了,從建朝以來匈奴的侵犯威脅基本解除。
漠北大戰,是漢武帝時期對匈戰爭規模最大的一仗,雙方都傾盡了全力。這一仗匈奴元氣大傷遠逃,至此,匈奴漠南再無王庭,實力日漸衰落,危害漢朝百餘年的匈奴邊患已得到解決。
所以,“漠北之戰”是“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最直接有力的體現。
-
6 # 見字如晤
漢朝,以國之名冠民族之姓,這是何等的華夏風骨,沖天的民族自信,這是何等的強漢氣魄。他建立了一個國家前所未有的尊嚴;他給了一個族群挺立千秋的自信;他的國號成了一個偉大民族永遠的名字。
犯強漢者,雖遠必誅!——陳湯
可就是這般強勢,卻也曾忍受壓迫。高祖初期,天下初定,項王事了烏江,此時正是國家殘破,百廢待興之時,可誰曾想,北方遊牧匈奴崛起。
邊關的不寧讓漢朝開始反抗,可才經過戰火紛飛的漢土,拿什麼打垮彪悍強盛的匈奴?果然,高祖被圍困於白登山七天七夜,幸得謀士陳平計策,劉邦才得以突圍。
“白登之圍”後,匈奴鐵騎對漢朝不斷侵擾,為了邊關的安寧,漢朝不得不使用安撫之策,不但贈予匈奴大量財富,還不斷派出漢家女子和親匈奴。漢朝這般忍讓之策,反而讓匈奴更加猖狂,甚至發生“致書之辱”這樣的國恥。
高後時,冒頓遺高後書曰:“孤僨之君,生於沮澤之中,長於平野牛馬之域,數至邊境,原遊中國。陛下獨立,孤僨獨居,兩主不樂,無以自娛,原以所有,易其所無。”高後怒,樊噲欲擊之。
高祖駕崩之後,呂后臨朝,恰逢此時匈奴單于王后離世,匈奴單于便寫信給呂后,說是與呂后夫妻,以求共治天下。匈奴單于這般無禮於漢,整個朝堂震怒,漢朝老將樊噲當即請兵,以擊匈奴。
可國力不足,只能強忍屈辱,呂后陪笑回信,和親還在繼續,匈奴也依舊蠻橫狂縱。
可是匈奴不知道,他們騎在頭上幾十年的這個鄰居,脊樑從來沒有彎下,骨氣亦從未削減半分,這個鄰居只是暫時蟄伏,待到時機成熟,便會爆發出恐怖的力量。
漢武即位,九世之仇得以為報。
終於,文景二帝以黃老之術休養生息,勵精圖治四十年之後,漢帝國有了向匈奴報復的資本。武帝即位,少年英主的滿腔抱負伴隨著一聲令下,舉國同心,自春秋以來與匈奴九世之大仇,終將得報!
匈奴永遠也想不明白,一個被他壓制了六十餘年的國家,不但未曾膽怯沉淪,反而爆發出了更強的戰意。
英才輩出的強漢,收歸西域,打通河西,開絲路,漢文化借這一條絲綢之路迅速植根於西域,強漢風骨在這些英才身上彰顯的淋漓盡致。
北匈奴單于派兵以兩萬兵馬圍困耿恭幾百人駐地金蒲城,耿恭派範羌前往洛陽求援。耿恭死守,擊退匈奴數次。堅守數月後,城中“食盡窮困,乃煮鎧弩,食其筋革”。城內食物消耗殆盡,將士們只能食箭弦與盔甲皮革,寧死不降。
範羌來時,城內尚餘26人,至玉門關,只剩下十三人。在玉門關兩將士因長期未食飽飯,意外食餅撐死。
外敵圍守孤城,援軍久未曾至,可戰死可餓死,但唯獨不可投降。漢朝尚武,文人“文能提筆安天下,武能馬上定乾坤”,農人“農忙種地,農閒殺賊”!
-
7 # 細雨敲荷shen玉印
“犯我強漢者,雖遠必誅”是一種什麼樣的情懷?這是一個強者發出的怒吼,是一種為了尊嚴,寧可血灑疆場的威嚴,是一種底氣,也是一種“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的豪邁情懷!
“犯我強漢者,雖遠必誅”,出自漢時陳湯,漢朝,自秦以來,我國第一個真正的強權而又強盛的朝代,但即便如此,也還受著以鐵騎聞名的匃奴民族的碾壓,因為匃奴的鐵騎如一片雲彩,飄忽不定,來去無影,很難一擊而讓其毀滅,為了邊界的穩定,國之安定,在建國之初,只能採取懷柔政策,贈以布帛,送以美女,結果事與願違,匃奴得寸進尺,自以為強漢也是個弱漢,卻是更進一步的騷擾邊民,掠奪財物,殺人放火!
在這種情況下,漢朝在底氣慢慢醞釀好後,才揮起尊嚴的大旗,傾舉國之力,在名將衛青和霍去病的統一指揮和帶領下,採用長途奔襲,逾回包抄的戰術,對匃奴採取了毀滅性的打擊,斬殺大部,只有極少部流躥掉,從此匃奴再無迴天之術,漢朝邊疆也得以安定。
正如我們的國家在經歷的幾場戰爭相類似,1950年發生的“保家衛國,抗美援朝”的戰爭,當時國家剛剛建立,百廢待興,工農業生產都處在一個恢復期,而且國內還殘留著很多國民黨的特務組織,抗美援朝就是在這種困境中展開的,舉一國之力,與一個強權美國及聯合國軍相抗衡,這將是要拿出多麼偉大的氣魄才敢下的決心。
最後,抗美援朝以我們堅強不屈的精神,和忘我的犧牲精神取得了勝利,一戰捍衛了祖國的尊嚴,也打出了國威!
1962年中印之戰也是如此,印度以為中國正在搞建設,無暇顧及遠在西藏的邊彊,得寸進尺,不斷地侵佔我國領土,結果,被林彪指揮的戰術,一下就被打殘,從此獲得了邊界幾十年的安定。
1979年,中越邊界自衛還擊戰,越南依靠蘇聯的支援,開始反華,全不念中國曾經對它的援助恩情,不斷地騷擾我邊疆,在忍無可忍的情況下,我國開展了自衛還擊戰,解放軍用不怕死的獻身精神,一舉打到諒山,直逼河內!
我軍並不霸權,而是展示威嚴,給以教訓!所以很快做了撤軍行動!
強國,就要強勢,就要有強大的自信心,為了尊嚴,我華夏兒女都會奮不顧身,勇往直前!
-
8 # 還是當年兵
毛主席說“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打擊侵略者!祖國疆土,寸土不讓!捍衛祖國尊嚴!
這就是中國人民的威嚴!
-
9 # 綠水藍天白雲
"犯我強漢者,雖遠必誅"是一種什麼樣的情懷?
陳湯其人"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這句話出自西漢大將陳湯。陳湯(?-約公元前6年),字子公,山陽瑕丘(今山東兗州)人。漢元帝時,他任西域副校尉與西域都護甘延壽出兵,攻殺與西漢王朝對抗的匈奴郅支單于,為安定邊疆做出了很大貢獻。封關內侯。這句話的意思是:使蠻夷們明白,冒犯了強大的大漢的國家,即使再遠,我們也一定會誅殺。攻殺匈奴郅支單于,安定西北邊疆透過這個戰例,宣示並使蠻夷明白:別不自量力,蚍蜉撼大樹,強大的漢帝國是絲毫不能容忍的,匈奴郅支單于的慘敗就是這樣做的下場。"雖遠必誅",對於侵犯漢王朝的蠻夷,不管它跑得再遠,我們都一定會把它捉住,然後殺掉。短短四個字顯示出了強大的自信、底氣和不達目的不罷休的英雄氣概,還有那對國家無限熱愛的深厚情懷。這句話的現實意義現在國際形勢日趨複雜,我們的國家正經歷著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周邊的有些國家挑釁不斷,正應著西漢大將陳湯的那句鐵骨錚錚的話語:犯我者,雖遠必誅。加強國防教育,應對任何挑戰。準備並積聚力量,消滅敢於來犯之敵。中華民族始終有信心、有能力、有氣概戰勝一切艱難險阻。總之,有強大的經濟實力做後盾,有中華民族的偉大凝聚力做支撐,在面對風險挑戰的時候,一定能"犯我者,雖遠必誅"。
-
10 # 聽雨13063
這是一種強烈的愛國情懷。為什麼?前提是"犯”,也就是: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這樣的是必須的,難道連反抗的情懷也會有錯嗎?
-
11 # 不惑而惑009
原話是西漢名將陳湯,在大破匈奴後給漢武帝的上疏中出現的,陳湯是這樣寫的:“宜縣頭槁街蠻夷邸間,以示萬里,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 這句話的意思就是:應該把砍下的頭顱懸掛在蠻夷居住的槁街,要讓他們這些蠻夷知道,敢於侵犯我大漢朝的人,即使再遠,也一定要誅殺!顯示出中央大國應有的霸氣,和強大的實力,其實這種民族魂一直都鐫刻在我們名族的骨髓血脈中。這才是真正的豪橫!!!
-
12 # 史海揚帆的每一天
這是漢朝當時強盛的標誌,對自己國力的一種自信。是一種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的表現。大漢民族不是好欺負的,侵犯我大漢國土,即使相隔遙遠也要堅決消滅。
這句話對維護我國民族尊嚴是何等豪邁,聽起來就讓人非常解氣。我們今天也要有這種氣魄,對於膽敢侵犯我國領土、損害我國利益行為,也要雖遠必誅。
-
13 # 拋磚引玉y
捍衛疆土,寸步不讓。人若犯我,我必犯人。
-
14 # 熱愛搖滾的網路工程師
大氣,豪邁,霸氣,捨我其誰,誰與爭鋒?
-
15 # 青山綠樹6108
是站在以前英雄肩膀上的阿Q.。
-
16 # 天津退休老人
是全體華人民的志氣,我是一個退休老人也是一名老警察,如果國家需要我,我可以隨時獻出生命保家衛國。
回覆列表
這句話,表現了強烈的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自信心。
面對挑釁,我們不妥協,不退縮,敢於與各種惡勢力作鬥爭,並且勇於取得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