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江湖人稱老頑童999
-
2 # 一個認真的思考者
同感,讀書求知就是一個登高的過程,你登得越高就看得越遠,但同時你也就會感到自己越無助,越渺小,渺小到擔心一陣風都能把自己吹跑。最後的讀書人就成了戰戰兢兢、如履薄冰的探索者。
-
3 # 予姍
感謝受邀回答這個問題。
的確有同感!
古希臘哲學家蘇格拉底解釋了的原因:“人的知識,就好像一個圓,知道的知識越少,這個圓就越小,與外界接觸就越少,然後就感覺自己的世界裡什麼都懂。知道的知識越多,這個圓就越大,與未知的外界接觸就越多,就越來越感覺自己的無知。”
圓小的時候,就像井底之蛙,它看到的天空只有井口那麼大,於是它就認為天就這麼大!但畢竟山外青山樓外樓,天外有天人外有人,當你跳出井口,會看到更遼闊的天空!
當這個圓變大了,你就覺得自己有多麼無知,多麼渺小!
“寄蜉蝣於天地,渺滄海之一粟”就是這個道理。
而一個人真正偉大之處就在於他能夠認識到自己的渺小和無知。
於是你就帶著對知識的渴望繼續在書的海洋裡自由徜徉。哪怕你身姿不偉岸,在人群中愛讀書的你也是很耀眼的存在!
-
4 # yaoyu1
讀萬卷書與行萬里路是豐富人生閱歷的兩個不同途徑,但是最終的目的地就是一個就是增長人生閱歷和昇華人的思想。隨著一個人之讀書、行路不斷增加,他的閱歷也在不斷豐富,思想也在不斷昇華。書讀得越多,路行得越遠,閱歷就越豐富,思想就越深邃。就像爬山一樣,爬得越高天地越開闊,當然就感覺到之前的我原來是那麼渺小,那麼卑微。
-
5 # 匠論
書讀的越多,就是越渺小,為什麼?
個人覺得一分為二的看。
一:對於求知若渴的人來說,
讀書越多,確實是越覺得自己渺小,因為讀書越多知道的越多,觀點越分散,對事物越想追求一個確定的答案,越想打破砂鍋問到底。這是求知者的快樂,也是求知者的痛苦。很多事務窮其一生也沒答案。
二:對於有自己主見的來說,(不探討主見的對錯)
自己有一個非常堅定的觀點或原則,無關乎對錯,那麼就不一樣了,他讀書是為了更加完善和豐富自己的理論或者原則。和他的思想不合拍的會被他毫不猶豫的放棄。這種人也可以說他固執,也可以說他睿智,當然也可以說他野心家。
-
6 # 青山煙雨客
說明你對自己有期待,期待自己是一個有豐富知識的人,但是現階段你離你自己的“設想的形象”還有一定的差距,這種所謂的“恐慌”一半是感覺到自己有很多無知的東西,感覺到自己是想象中的那樣好,另外一半是不知道自己還要花多少時間,看多少書才能趕上心中那個“完美的,學識淵博的自我”,對於是否能達成所願非常沒有信心。 所謂學無止盡,沒有人能窮極所有的知識。 讀書是為了增長知識,不是為了增加自己的心理負擔,你要是真的啥都懂了,啥都知道,那你就有會覺得是另外一種負擔了。 那時候,你身邊的人都會對你敬而遠之的。
-
7 # 其土
讀書就像登山,當你費盡千辛萬苦才到達半山腰時,望著山頂,你會感覺到自己的渺小。而當你繼續前行,到達山頂後,看著山下,你會感覺到世界的渺小。
回覆列表
只能說你的知識豐富了,除了原來如此的感覺,還有更多的為什麼浮現在你的腦海,你的求知慾更強大了。
你上了一個更高的臺階,是感覺到過去的渺小。如還想更上一層樓,必須再攀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