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柚子娛樂魚

    下文嚴重劇透絮絮叨叨答非所問或許只是表達我對該片的欣賞,敬請諒解。

    首先,電影本質上一種是讓人被動接受的藝術媒介,一般情況下人們更願意將其視作茶餘飯後的消遣,希望在觀賞後輕鬆愉快,畢竟人們都不想在辛苦工作一天後還花幾個小時再給自己添堵,所以深刻剖析討論人性的所謂類黑色電影就很難有廣泛的受眾——此為背景。

    《夢之安魂曲》是此類影片的典型,從開始到結束,你始終找不到哪裡有可以稱之為讓人輕鬆愉快的地方,全篇壓抑的色調、陰晦的故事和人物、撩動心懸的配樂、處處讓人毛骨悚然的氣氛以及各種讓人呼吸加重的蒙太奇處理無一例外都可以讓觀影者產生種種“不舒服”的感覺。除非你搞研究或者有特殊愛好,否則很難對此片產生興趣。

    作為我最為欣賞的影片,不得不說可能真的是我有某種特殊的嗜好。曾觀看無數遍,細細品味過每個鏡頭每句臺詞每段配樂,現就從故事、人物、配樂、拍攝以及其他方面做一些偏個人理解的論述。

    1、故事:好的故事真的離不開戲劇衝突,平鋪直敘或許還可以讓人接受,可若是沒有了各個層面的戲劇衝突,故事則會顯得蒼白無張力。

    Harry是個典型的癮君子,無收入啃老一族,依靠毒品昏昏度日,他有個漂亮且同樣毒癮頗深的女友Marion和一個吸毒的“基友”Tyrone。加上Ty的女友Angle等等,吸毒者的人際圈構成故事的主線(包括各種毒梟、Marion的心理醫生等等)。Harry的老媽Sara是個中年喪夫、鍾愛美食身體發福的電視發燒友。Sara和她的美食、她的朋友、醫生、電視節目構成影片故事的副線,當然從篇幅上看主線和副線同時推進並無輕重之別,以下是兩條故事線的發展線:

    故事很清晰,兩條線將整個故事劃得很“圓”。剛才提到戲劇衝突才是故事的主宰,下面就該片的戲劇衝突例舉如下:

    ※毒癮——最大的衝突,或許這是該片成功的主要基因,很難找到這樣讓人慾罷換休而又可以讓創作者無限發揮的主題,欲仙欲昏、慘絕人寰等等都是可以發展的方向。本片以毒品帶來的各種歡愉,毒品由主動或被動而造成的各種後果等等層面深入發展戲劇衝突,效果堪稱優秀。

    ※ 利益——使用最廣泛的衝突(比如《老無所依》?),該片在利益上衝突也不少,包括母子間的電視、毒品源的供不應求、Harry和Ty去加州找貨源、Marion為毒品而做的交易等等,處理得都精彩恰到好處。

    ※ 慾望——最典型的就是Sara,決心減肥渴望穿上red dress在電視上一展風姿作為慾望方面的最強衝突,可能有人會對這樣的衝突不太理解,或者說有人要問為什麼這個衝突會發展到後面那種令人髮指的地步,其實也不難理解:藥物作用只是個假象,真正讓她一口氣吞下全部藥片的原因只是慾望(面子?)。此處的故事線發展尤其令人稱讚,原著小說功不可沒。

    ※ 愛——不難發現的一處衝突,就是上圖B點的位置,Harry的愛(這場戲主角是他老媽,表演先不說)。用謊言來編織的愛在後來Harry上車後爆發,這裡很精彩,點到為止,告訴你衝突在這,讓觀眾自由發展。以及Ty的那段純真回憶與現實的衝突等處,不一而足。

    ※ 幻想——用幻想和現實做對比或者對映也是很多影片常用的衝突技巧,本片包括前段那場幻想戲弄警察、Marion想象用叉子扎心理醫生的手、Sara後期癲狂的鏡頭以及Harry很多次飄向意境等。片尾部分Harry墜入深淵提示全篇收尾、最後圓是故事中兩條敘事線中兩個主人公的終極幻想,並不很衝突,可是作為藝術處理,效果突出。等等,本片還有很多細節可以拿來做文章。

    2、人物:人物刻畫方面,向來都是每部影片的軟肋,故事精彩人物蒼白無力整部影片就會像缺乏水份的盆景一樣索然無味缺乏基調。本片的人物無論是描述還是表演都可謂上乘至經典,人物性格在細節上表現很多,下面就四個主角的大致形象例舉。

    Harry:上文提到的“典型的癮君子、無收入啃老一族、依靠毒品混混度日”便是人物基本的塑造,從開篇和老媽激烈的爭吵便可以斷定這個人物的性格——暴躁又內斂的戲子一個。後面部分則描述著一個深愛女友,同Ty一道在毒品的腐蝕下欲飄欲仙,渴望愛的人物形象。臺詞精煉,比如中間部分同老媽的那場戲:“look .i know..i"m sorry for being such a bastard.i wanna make it up.i mean .i know i can"t change anything that"s happened. but i want you to know that..that i love you.and that i"m sorry.i want you to be happy...."(媽……我知道……我是一直在混日子,不過我依然有一顆上進的心。我也知道我改變不了過去,我只是想讓你知道……我想讓你知道我愛你,我可以做的更好,我想讓您幸福……)等等都讓可以觀眾清晰且深刻地觀察到Harry這樣一個人物的形象。表演方面幾乎無可挑剔,包括片中的所有角色。

    Marion:家境不錯、深愛著男友、喜歡設計開服裝店的毒娘子一枚。說實話原來一直覺著Marion的扮演者Jennifer的表演總是差強人意,花瓶不說甚至給我一種做作的感覺,可在本片裡,她的表演儼然給了我一種處女作的錯覺,清新脫俗。那,這裡都保留意見吧,據說很多人是喜歡她才聽說本片的。據說人在毒品的催化下,所謂道德底線當真虛幻如一縷青煙。可她的表演告訴我們事實並不純粹,人總有被社會教化的潛在意識或者說人之所以為人的道理,從那場她和心理醫生交易後離開酒店的戲中,深刻地告訴了觀眾這一點。

    Tyrone:描述篇幅不多卻讓我印象極為深刻的一個角色,在拿到不少的一手毒品後與Harry的那場戲裡,這一段臺詞正中每個人下懷:Harry——--look.this is our chance to make it big.we play it right.we can get a pound of pure. but if we get wasted.we"ll fuck it up.(喂,這可是我倆逆襲的絕佳機會,搞得好可以賺一大筆,可要是我們就這麼爽完,我們真的沒得搞了啊。)Tyrone——right on. hey.look.i ain"t trying to jive you.jim.i don"t wanna be running the streetmy whole life.XXXXXXXXXX(落一句聽不懂,求解)my nose running down to my chin.all i"m saying is take a little taste so we know how much to cut.it"s business..(擦,好吧,我也不跟你扯淡了,說實話我早就受夠了在這兒挨餓受凍,我可不想這輩子就這麼下去。我剛那意思是說我們從中拿出一點點爽一下,爽玩了才知道怎麼賣啊,我這樣很專業的。)片中Ty回憶小時候與他老媽的一場段落刻畫得入木三分,“i told you mom.one day i"d make it"(媽,我以後定牛B。)和現實的交匯足矣讓觀眾身處他的角度觀察這個世界。以及片尾他痛苦的蜷縮身體,不用鏡頭敘述,觀眾都可以體會他的所思所想。

    Sara:關於她那段染頭髮的地方(“你說這是紅色,那什麼是橘色?”)可能是全篇為數不多還算是輕鬆的橋段。一個當代社會隨處可見的中年退休婦女,一箇中年喪夫兒子沒出息虛榮心發酵被社會愚弄的可憐女人,難道不算是本片最有力度最為出彩最亮的砝碼麼?真實往往最有力度,怪不得達倫後來的風格變那樣了。人物不算太難理解,拿捏得又異常精準,深入骨髓的演出讓人歎為觀止。

    3、配樂:不得不提到該片的配樂,該片的配樂有這樣一種神蹟,完全鑲嵌在影片中,單獨抽離出來則會發現曲譜其實簡單到最多拿來做做dota影片的配樂。可在片中感覺就完全不一樣,搭配色調鏡頭,精準到位的樂位,幾乎大師級的手筆。

    “英國前舞曲樂隊 Pop Will Eat Itself 成員 Clint Mansell 將電子、搖滾、工業之音和現代先鋒音樂糅合成一劑迷藥,從夏到秋再到冬,惟獨沒有春天,和電影的主題十分貼和。演奏者是古典、先鋒音樂四重奏 The Kronos Quartet。”

    4、拍攝:拍攝,作為電影工業的最強表象在這部影片中亦做的出神入化,算是學院派的代表吧,各種所謂蒙太奇被應用得淋漓精緻,現就幾個突出的地方做下例舉。

    ※ “區域性特寫”(應該有更學術更中聽些的名詞,這裡暫且先這麼命名):最典型的就是在嗑藥的部分,下粉、吸食、注射器抽動、紅細胞飄逸、瞳孔散大等等鏡頭配上抽象的配音將整個過程形象到神化的地步。開篇的那種區域性構圖顯然也是在一開始就強調了本片的壓抑格調,包括Sara減肥食譜和吃減肥藥的鏡頭都是這樣簡單的構圖,一來純粹,二來深刻。

    ※ “演員捆綁”(命名理由同上):這種手法現在好像被運用得很多(效果較好的參考《鬥牛》),就是將攝影機架在演員身上,能夠細緻的觀察到運動當中演員表情的變化,有一種身臨其境加壓抑的效果。本片四個主角中的三個都用到了這種手法,幾乎均給人一種恐懼感,教科書式的鏡頭處理。

    ※ “壓縮移軸”(同上):就是Sara收拾房間的那段,配合鐘錶快速轉動,刻畫了服用藥片後的精神狀態,技術服務於內容,詳見《夢之安魂曲》裡有這一幕,媽媽在屋裡快速整理房間 打掃客廳,然後攝像機從臥室平移到客廳,這個鏡頭是怎麼拍攝的?

    ※ “鏡頭震動”(同上):這個也只有一個鏡頭,是在片尾Harry和Ty被抓後在監獄的痛苦掙扎,這個技術不太清楚,從鏡頭來看震動應該是靠聲波傳動的,配合類似打擊式印表機的聲音和慘烈的畫面,效果可想而知。同樣,技術服務於內容。

    ※ 推進、遠拉、上浮、下沉等普通鏡頭語言也被運用得幾乎完美,Sara寄出資訊報表後的俯拉、Harry和Ty商量做“大生意”時的浮移、Harry聽到老媽磨牙後的迅速回移、嗑藥後的旋轉淡出、Ty看著母親照片回拉、片尾四個主角蜷縮後的回拉等等鏡頭幾乎可以被當做教材供影視專業的學生學習了。

    ※ 佈景和剪下:攝影棚的效果自不必說,尤其讓我印象深刻的是給Sara開藥的醫生,醫院部分。全片醫生總共出場兩次,第一次醫生頭也不抬,“we can take care of that,no problem"(交給我好了小毛病),醫生身後藍色霧狀的房間背景;第二次“nothing to worry about."(不用擔心),同樣的基調,這裡或許可以理解是影片作者勾勒出的社會一角——門背後(此場戲廣角鏡頭的運用又是一處絕妙之筆)。包括上文所謂的“區域性特寫”和各處的剪輯都很快,讓人頭暈目眩眼花繚亂,貌似錯過一個鏡頭的轉接就會錯過很多細節。影片尾聲高潮部分盡撩人之能事,慌亂沉重繁複卻有條不紊的轉切幾乎壓的人透不過氣,精妙且不失闊度。

    5、其它:相信很多人聽說此片都因為是它有個“十大禁片之一”的頭銜,不能免俗我也是透過這樣的方式瞭解到的。或許是同彼時陰鬱的個人心境相投,第一次看便被它深深吸引,那時候覺得對將這樣一部如此優秀的影片劃為禁片這事兒頗為不解,對片中所謂“有傷風化”的鏡頭也不以為然。

    人性:影片所刻畫得人物真實立體,若是看得入戲,便會很容易設身處地:一群被社會邊緣化的人,在社會的大磁場下顯得異常奪目,這影片給了我們這樣一個機會,讓我們清晰的觀察,當然不是觀察他們,是觀察我們自己。······

    對於該片人性部分的敘述,我實在編不來,度娘上的這裡抄一段做結尾吧:

    人的不安定和痛苦往往來自於精神與肉體的矛盾。人們往往不是忘記了精神的存在,而追求肉體的滿足,就是忽略了肉體的存在,而追求精神的滿足。這兩種矛盾狀態都會帶來痛苦,使人被自己踐踏、異化,或者應允他人對自己的控制,其結果都是精神被支配,肉體被奴役。或者更直接的,他們直接被自己的夢想所控制和奴役,而夢想是被社會操縱的,於是他們就逃不過失去自由和自我的下場。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拿破崙是軍事天才,如果碰到了韓信、李靖、徐達,拿破崙還會贏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