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大蟲小鳴
-
2 # 唐島漁夫
首先回答下問題,問題表述是錯誤的
按照希臘史書記載,滅波斯的不是希臘,而是馬其頓的亞歷山大三世
下面談波斯滅國的原因,
(一)波斯文明屬於早發文明,相比當時西地中海的荒蠻,東邊波斯人才是馬其頓野蠻人的崇拜物件和劫掠目標
對於公元前四世紀的古希臘人來說,整個地中海地區難免英雄寂寥,除了那些擅長航海的腓尼基人,幾乎很難遇到像樣的文明。希臘人除了在地中海的一些沿岸平原建立一些殖民點之外,並沒有對這個龐大的有更大更有創造性的拓展。
希波戰爭。這場戰爭極大地改變了古希臘人的天下觀,從這個時候開始,古希臘人開始注意到,自己東方的這群人,已經完全不能用野蠻人來籠統概括了。因為這群人所擁有的文明,看上去比古希臘更加領先了一個時代。順著波斯人遠征希臘的路線往東走,沿途盡是繁花似錦,春光無限。
(二)波斯文明早熟,使得馬其頓人最大限度地利用了波斯探索世界的成果,利用了波斯人水旱兩路的物流系統
跟以往的希臘人的作戰方式不同,亞歷山大的東征,專門配有民夫用做後勤。實際上,這種軍事改革始於腓力二世時代。對於步兵來講,每十個步兵就安排一名民夫負責揹負盔甲和武器。而對於騎兵來講,則是一對一配備民夫。到真正作戰的時候,士兵們可以騰出手來,專注於作戰本身。
除了民夫之外,亞歷山大的東征,還徵用了大量的騾馬,用以揹負糧草輜重。所不同的是,自從腓力二世時代開始,馬其頓人就拋棄了車輛陸路運輸模式,而是單純地使用騾馬硬扛模式。看上去返璞歸真,是運輸技術的大倒退,但實際上越是如此的改變,就越是能夠適應更大規模戰爭的需要。
不過,說到底,亞歷山大三世依然是佔了波斯人物流系統的便宜。
波斯帝國人家已經在這塊疆域上實現了兩百多年的穩定統治,包括尼羅河流域,黎凡特地區,兩河流域,伊朗高原,印度河流域等傳統地理人口單元,都已經實現了有效行政,並且進行了大規模經濟開發。就這些地區而言,要人口有人口,要糧食有糧食,亞歷山大只要是能夠持續打勝仗,就能夠不斷地在征服的途中實現就地補給。兵馬錢糧,甚至是兵源的問題都可以在流動作戰中實現完美解決。這還沒有算上,波斯帝國早早地已經藉助國家力量,打造了遍佈全國的公共交通體系,既是為了方便統治,也是為了繁榮經濟。
(三)波斯滅國概述
公元前334年,馬其頓部隊在格拉尼庫斯河戰役(Battle of the Granicus River)中擊敗波斯人,進而掌控了整個小亞細亞半島。
公元前333年,大流士三世御駕親征,馬其頓人與波斯人在敘利亞一帶進行了伊蘇斯會戰(Battle of Issus)。波斯人大敗,大流士三世的老媽,老婆,兩個女兒盡數被亞歷山大所俘虜。此戰之後,整個黎凡特地區,波斯人再無機動的生力軍。
公元前332年,亞歷山大東征以來最為慘烈的一場圍城戰,發生在地中海東岸的古城推羅(Tyre)。最終,歷經七個月的浴血奮戰,馬其頓人佔領推羅城,最終,這座最早由腓尼基人建立的城市,慘遭屠城。同年,亞歷山大進入埃及境內,並且在尼羅河三角洲河口,以自己的名字命名,建立了亞歷山大里亞。
公元前331年,馬其頓軍隊進入兩河流域,並最終在高加美拉戰役(Battle of Gaugamela)中,重創波斯人。戰役之中,大流士三世臨陣脫逃,波斯軍隊輸人輸陣,從此之後再也無力進行反擊。同年,大流士三世駕崩。
公元前330年,馬其頓軍隊進入伊朗高原,佔領波斯帝國重鎮波斯波里斯( Persepolis),並且進行了殘酷的殺人焚城。與此同時,伊朗人的其他重要城市,巴比倫( Babylon)、蘇薩(Susa)也都相繼遭到滅頂之災。這幾處重要城市中的波斯皇宮被永久焚燬,至此波斯帝國淪亡,徹底退出歷史舞臺。
快,實在是快。
一場明目張膽的打劫,一次毫無正義性可言的侵略,僅僅用了四年時間,最終以蛇吞象的結局而告終。
亞歷山大後來沒有停下前進的腳步,他乘勝追擊,翻越了開伯爾山口(Khyber Pass),進入了印度河流域,並且一度到達了中國傳統西部疆域的蔥嶺(Pamirs,帕米爾高原)。
從純軍事角度而言,馬其頓軍隊戰績輝煌,彪炳史冊。
回覆列表
波斯帝國被滅的直接原因是遇到了舉世罕見的天才軍事統帥:亞歷山大。根本原因是,靠粗暴武力可以開疆拓土,但缺乏合理的政治策略就不能治理並維繫帝國的存在。
波斯帝國是居魯士大帝一手建立的世界上第一個橫跨亞、非、歐三大洲的大帝國,被稱作阿契美尼德王朝,也稱波斯第一帝國。在居魯士大帝陵墓的銘文上他驕傲地宣稱:“我,居魯士,世界之王,偉大的王”。
到了大流士統治時期,公元前513年,波斯帝國又進一步控制了黑海海峽和色雷斯一帶,前鋒直指希臘諸城邦。波斯帝國成為了當時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之一,據估算領土面積達到850萬平方公里,波斯王被稱為“眾王之王,萬方之王”,“從日出處到日落處一切人的統治者”。
此時的中國正處在“禮崩樂壞”的春秋時期,孔子正在周遊列國,伍子胥剛剛從楚國出逃,投奔了吳國。而此時的波斯已經是一個擁有廣闊疆域的大帝國,大流士需要合理的政策來治理他的帝國。
於是從大流士統治初期便實行了改革,改革的主要目的是加強中央集權。國王把政權和軍權都控制在自己手中,在中央,國王任命各部大臣處理日常事務。把帝國劃分為二十個行省,省的總督和軍事長官都由國王任命,他們也只對國王負責。國王還派遣“國王的耳目”到處監督執行國王指令的情況。
大流士還進行了軍事改革。常備兵主要由波斯人組人,其核心是國王禁軍,分騎兵和步兵兩部分。各行省份設五個軍區,規定各省服兵役的人數,戰時按數徵兵,各行省有軍事長官統領軍隊。兵種分為騎兵、射手、投石手和盾牌兵。
為了有效地控制全國,迅速傳達政令,方便商業貿易交往,大流士還修築了四通八達的驛道,沿途設有驛站和崗哨。其中最長的一條稱為“御道”,從首都蘇撤一直通到小亞細亞的以佛所。全長約二千四百多公里。驛道把重要的商業和行政中心聯絡起來。為了同樣的目的大流士還開鑿了尼羅河通向紅海的運河。
乍看起來,大流士的種種施政措施有點像後世的秦始皇,比如郡縣制,比如修馳道。但是秦始皇的改革有秦國商鞅變法打下的良好基礎,而且措施更加的全面,貫徹執行也更加的徹底。而波斯帝國的改革力度明顯不足,以二十個行省為例,地方利益盤根錯節,民族成分和宗教信仰也非常複雜,語言和文字也多種多樣,帝國一直沒有形成有效的中央集權,自然也無法形成全國統一的大市場,更不要提人民形成基本的國家概念。只要帝國的軍事強勢無法維持,分崩離析只在朝夕之間。
公元前490年,波斯大軍在馬拉松被希臘戰敗,訊息傳開。巴比倫、埃及和努比亞也都爆發了起義。大流士死後,他的繼承者薛西斯(公元前485——465年)繼續進犯希臘。公元前480年,波斯大軍一度攻入雅典,但在薩拉米海戰中遭到慘敗,不久又失去了小亞、色雷斯等地的希臘城邦,波斯勢力退出愛琴海。巴比倫也曾起兵反抗。公元前465年,埃及在雅典支援下舉行起義,堅持六十年之久,波斯不得不承認下埃及的半獨立地位。此時的波斯帝國已經明顯的開始走下坡路,但似乎仍然維繫著表面的強大,直到公元前356年,一個天才的誕生,亞歷山大。
亞歷山大大帝是馬其頓國王,是歐洲歷史上最偉大的四大軍事統帥之首(亞歷山大大帝,漢尼拔·巴卡,愷撒大帝,拿破崙)。在他20歲時,就被推舉為馬其頓國王,22歲時就令到希臘各城邦對其唯命是從。就在同一年也就是公元前334,亞歷山大率軍渡過今天的達達尼爾海峽,開始了長達10年的東征之戰。
亞歷山大用以開始遠征波斯帝國的軍隊,由步兵3萬名、騎兵5幹名和戰艦160艘組成。波斯帝國卻擁有數十萬大軍,戰艦400艘。而且,波斯帝國面積比馬其頓王國約大50倍,更何況遠東古老而富足的埃及、巴比倫、腓尼基等諸多國家均已被波斯征服,併入波斯版圖。儘管力量懸殊,但亞歷山大善於從本質上看問題。他深知,波斯帝國雖國土遼闊,軍隊龐大,威名猶在,但其勢已衰,內部四分五裂,皇帝大流士三世是個意志薄弱、缺智乏謀的平庸昏君。而馬其頓王國氣勢正盛,銳不可擋。亞歷山大藉助一舉渡過赫勒斯滂海峽之餘威,利用己方高昂計程車氣,一鼓作氣,突破敵防線,首戰告捷,徹底摧毀了波斯人的土氣和抵抗的決心,開闢了向亞洲擴張的道路。不少城邦不戰而降,甚至把亞歷山大視為將他們從波斯人統治下解放出來的救星。此後的歷次戰鬥我不想贅述,總之就是在亞歷山大天才的指揮下,馬其頓方陣大殺四方,前331年,亞歷山大和大流士三世之間具有決定性意義的高加米拉戰役爆發。亞歷山大再一次取得了勝利,並乘勢攻下巴比倫,波斯帝國滅亡。
亞歷山大此後繼續東進,直到印度河流域方才折返。公元前323年,亞歷山大病死,他龐大的帝國也隨之分裂,古希臘歷史就此結束。其實亞歷山大帝國的問題和波斯帝國並無二致,都是武力強盛便可開疆拓土,但缺乏有效的政治制度和治理體系,無法維繫龐大的國家,並最終走向消亡。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