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雲深知楚

    感謝相邀。

    關於大明滅亡的原因,確實有很多,你所說的滿清也好、農民起義軍也好,這都是外因,這些外因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明朝的滅亡。但這不是主要原因,換句話說,如果在永宣那會,甚至是嘉靖那會,外族也好,農民起義也罷,都不足為懼,因為朝廷夠強大。

    所以,大明滅亡的根本原因是內因(東林黨算是內因之一),主要是內因有:

    1、朝廷不給力,漸漸失了民心。

    明朝從嘉靖之後,皇帝一代不如一代,不是身體不好,就是不務正業。崇禎初登大位時,難得有點中興之相,結果這個人生性多疑、剛愎自用,終於無力迴天而丟了江山。

    2、宦官專權,胡作非為;貪官當政,中飽私囊。3、黨爭不斷,浙黨和東林黨斗的此起彼伏,無數皇帝的存在,不管百姓的生活。

    正是這些內因,加上天災等外因,才給了滿清和農民軍成長的機會,最終由李自成的農民軍出面,輕輕鬆鬆就滅掉了大明。

  • 2 # 辛鐵說歷史

    實際上一個朝代的滅亡是各種綜合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如果要從滿清、義軍、東林黨之間選一個的話,我只能說義軍所佔的比重更大一些!

    清朝末年,滿清的軍隊雖然勇猛,但實際上並沒有完全突破大明的城牆,皇太極如果沒有吳三桂開啟城門,要想進入大明的疆域是非常困難的!

    因為當時明朝的軍隊戰鬥力是有的,而且武器非常先進,還有火炮等火器,而清軍一開始也是馬背上的民族,與明軍戰鬥多年,也沒有佔到什麼便宜,更不要提入關了,更何況當時的清軍只有十幾萬人!

    清軍入關是吳三桂故意打開了城門,原因是李自成在民間組織義軍,反抗大明的統治,起義軍幾十萬都打不過明朝正規軍的幾千人,但是李自成等起義軍讓大明陷入了內憂外患之中,無論明朝用多大的功夫,都難以真正的清理起義軍,直到李自成攻破京城,明朝滅亡,可以說明朝不是被清朝滅亡的,而是被漢人自己滅亡的!

    李自成的手下霸佔了吳三桂的小妾陳圓圓,吳三桂一怒之下,開關放清軍入關,這才有了後來的清朝!

    至於東林黨,我覺得他們的危害比起魏忠賢等閹黨,差遠了!如果把閹黨算上,那確實是明朝走向衰落的主要原因之一!

  • 3 # 魏東雙

    大明後期皇帝懶政,致使黨爭日甚,各自為戰,朝堂烏煙瘴氣,地方盤根錯節。其中以東林黨最大。北方小冰河期、瘟疫橫行時東林內閣非但不富庶的江南金主調撥、賑濟,常稅之外,還加派北方邊餉、遼餉,激發陝西民變。不撫反剿,江北塗炭。

    崇禎十七年(1644年)三月十九日,兵部尚書張縉彥主動開啟正陽門,迎劉宗敏所部軍,李自成由太監王德化引導,從德勝門入京師。眾叛親離的崇禎帶著太監王承恩自縊煤山。

    李自成逼反吳三桂,清軍趁虛入京、南下,在降將降兵的配合下剿殺南明,斷絕了復明的希望。

  • 4 # 我愛紅燒肉吃完再減肥

    大明主要亡於滿清,義軍和東林黨是次要的原因,古代有幾個原因會形成大亂1外戚專權,2宦官專權,3瘟疫,5外族入侵

  • 5 # 觀海聽濤春暖花開

    大明亡於制度

    大明朝從洪武到崇禎,經歷十六帝,執政兩百七十六年。曾經是世界上的最強大的帝國,但是也改變不了滅亡的命運,這是因為它的制度是傳承了兩千年的封建制度。

    封建制度的君主專制時代

    封建制度的君主專制時代指是秦始皇統一六國後到清朝宣統帝統治的時間。秦始皇統一六國後,採取了中央集權,大大的加強了皇權的權力,以後的王朝都繼承了他的方式。

    封建制度就是封建地主階級佔有土地,然後以把土地出租農民,或僱傭農民耕種的形式來剝削農民勞動力的社會制度。

    那麼封建制度的根本就在於土地,當天下初定時候,君主把土地分封給貴族、功臣。實行土地私有制,地主對轄內土地擁有絕對支配權,可以任意買賣。因為權貴階層在稅收方面可以少繳和不交,百姓卻面對的越來越重的賦稅,那麼隨著時間的推移,統治階層的土地越來越多,而百姓的幾乎沒有土地,無法在自力更生。這時候無產階級就會起來為活命造反,喊出:王侯將相豈有種乎?成為燎原的火種,點燃腐朽的王朝。

    不斷的輪迴

    當上一個王朝被推翻,新的王朝因為繼續實行的是君主專制,家天下的制度。

    一.皇權專制極易形成暴政,歷代皇帝可以下罪己詔,但是從來沒有皇帝下詔給先帝,指出失誤的,因為那就是否定了自己的法統。

    二、禁錮和束縛先進的思想,打江山的時候開國皇帝可以大膽使用人才,坐江山皇帝害怕人才。怕什麼呢?害怕人才對皇權造成威脅,所謂功高震主。這樣社會怎麼可能進步。

    三、百姓的負擔越來越重,隨著王朝的建立,權貴階級越來越壯大消耗日增,百姓苦不勘言,在遇到天災人禍,君主無能,那只有揭竿而起,成為推翻腐朽王朝的火種。

    所以說大明是亡於制度,亡於封建君主專制的惡性迴圈,滿清,義軍,東林黨只是因為制度的弊端而產生的,大明滅亡是就像癌症基因樣的屬於命中註定,無法挽回的。

  • 6 # 春蠶冬雪

    大明其實是可以好好說說的,先看大明的皇帝基本個個都是奇葩,各種職業都有。煉丹的煉丹,玩木頭的玩木頭。先說說朱元璋,這個朱重八殘忍嗜殺,開國元勳基本被這傢伙以各種理由幹掉了,而且牽連甚廣無數人死於非命。導致朱棣靖難的時候朱允文連個能打的將領都沒有。太子朱標倒是不錯可惜死在了他老爹前面。朱棣是個反骨仔,造了他侄子的反,名不正言不順,還史無前例的誅了方孝孺的十族。還有那個被俘虜的皇帝,他就是女醫明妃傳裡的霍建華演的朱祁鎮。還有一個因為用宮女的月經煉丹差點被宮女勒死的,這也是中國歷史上唯一被宮女刺殺的皇帝,上朝不穿朝服穿道服,最後應該是仙丹吃多了汞中毒而死。還有個喜歡當大將軍不喜歡當皇上的,圈養各種野生動物,喜歡偷跑出去玩。還有一個16年不上朝的,還有個木匠,還有戀母情結的。反正老朱家是個個奇葩。然後外有強敵內有動亂,朝堂上又有黨爭明朝能不亡嗎。明亡是各種因素造成的,不能單說是哪一種。

  • 7 # 冰鎮非常可樂

    明朝結束於其自己的管理體系,宦官體系,跟東林黨,滿清也有關。

    土地兼併

    明末時期土地的大量兼併,土地向皇族出身、世家、大商人地主、宦官、等大地主階層嚴重集中,中小地主、自耕農、佃農嚴重敗落。如皇帝、各地主要藩王及其後代、宦官、世家大地主(包括東林黨人)、集中的的土地極為嚴重,農業生產受到極大影響。社會總體財富極大萎縮,總體經濟水平降低,國家收入持續減少。而大地主的財富卻呈絕對增加趨勢。農民和其他底層人民的生存水平嚴重下滑。生存狀態極為低下。

    天災人禍

    明末時期全球自然氣候處於小冰河時期,大陸夏季時期極旱、冬季時期極寒。尤其是北方糧食產區,對農業生產和經濟也造成更加嚴重的影響。造成農民起義。

    宦官和東林黨

    長期的政治混亂和政治鬥爭加劇。皇帝的私人內庫財富增加卻不流通,政府財富收入持續減少,政府開支卻持續增長,嚴重影響社會再生產。同時權利爭鬥激化,皇帝利用宦官和大地主及地方大世家持續的長期爭奪財富和政權。嚴重影響政治政策穩定。如宦官和東林黨的鬥爭。

    滿清入侵

    女真的多次入侵和掠奪造成社會生產和穩定的極大破壞。

  • 8 # 晴晴我不逃避

    明朝的滅亡與東林黨和滿清的崛起是有關係,但這倆項不是明朝滅亡的根本原因,最主要的原因是李自成的農民起義軍。而農民起義軍也只是表象,其內在本質是階級壓迫和階級矛盾激化的結果。明朝中段的時候,就已經發生官僚地主侵併農民土地,造成農民失去土地而變成流民,被迫遷移他鄉並引起一系列社會問題。而土地問題在明末愈加突出,官僚權貴不僅在腹地兼併土地,甚至在遼東邊關也是如此。以至於遼東經濟凋敝,民怨沸騰。而造成這一現象的原因是朝廷的政治黑暗、君王昏庸,吏治腐敗。明朝初期還是政治還是比較清明的,明太祖朱元璋治理國家比較開明,輕徭薄役,努力恢復生產,緩和階級矛盾。所以明朝後期階級矛盾激化與朝綱腐化密不可分。當統治階級與人民的利益關係變得水火不容的時候,爆發農民起義就不足為怪了。歷史朝代的更迭,莫不因為朝綱腐敗、政治黑暗、官吏橫徵暴斂,百姓民不聊生,最終引發起義。當然,朋黨之爭也說明了大明政治管理體系出現了問題,朋黨之爭並非明朝獨有,在中國的其他歷史朝代也發生過,如“唐和北宋”時期。而這種現象的出現也是也標誌了該政權的腐朽和沒落。就算崇禎也是一位開明的皇帝,能夠果斷及時地徵掉吳三桂回京救駕、或者不殺袁崇煥、或者及時遷都南京,也只能是苟延殘喘而已,東林黨誤國,也只是加速了明朝滅亡的程序,清軍攻打遼東,並不是大明滅亡的主要原因,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政權一旦腐朽透頂,就敗亡已定。

  • 9 # 文心悅史

    我認為大明滅亡的直接原因是滿清、義軍、還是東林黨三者的綜合,但這三者都屬於明滅亡的外部原因。我認為導致大明滅亡的根本原因是內部原因,大明末的統治腐敗,已經從根子上爛掉了。末任皇帝崇禎上臺後,不但未能最佳化,且由於理政能力很弱,基本是在添亂,他的責任最大。

    崇禎皇帝一生備受爭議,他勤政愛民,生活儉樸,官中沒有歌舞娛樂,早起晚睡處理政務,極少休假,33歲就操勞得早生華髮。這麼勤政愛民的皇帝本應是一代明君,然而大明江山卻在他手裡丟掉,令人百思不得其解,很想探究到底什麼原因導致明朝江山在他前面數位荒唐的大明皇帝沒亡,相反在他這位勤政皇帝手上滅亡。

    一、崇禎剛接任時缺乏理政經驗,卻不肯先學習,熟悉情況再出手

    崇禎原來是一個蕃王,文化水平很低,也沒接受過從政教育。由於他哥哥突然去世,沒有子嗣,他趕鴨子上架做了皇帝。這種新皇帝上任,一般應該先低調,慢慢摸清做皇帝的門道,瞭解文武百官基本情況,有一定的勢力基礎後再親政。比如西漢的漢宣帝就是這樣,他無任何勢力基礎,上臺後隱忍築勢六年,最後把架空皇權的霍氏連根拔掉,成就自己一代明君。但崇禎卻不肯隱忍築勢,他太想立功表現,所以他一上臺就拔掉民憤極大的九千歲,確實是民間立了一把聲譽。然而由於沒有九千歲的制衡,朝廷東林黨勢力極大,只有被東林黨人忽悠,導致內有造反的大順軍,外有虎視虎視眈眈的滿清,自己理政能力又差,最終亡國。

    二、太想做出一番事業,不敢承擔責任,出事愛找臣子背鍋

    崇禎接手的大明江山已經被前幾任皇帝搞得一塌糊塗,他自小不被重視,極度缺乏自信,接位後極想做出一番事業得到百官認可支援。而自己根基太差導致極度缺乏底氣,害怕承擔責任。

    崇禎喜歡遇到事情喜歡先把話題丟擲來,讓百官揣摸他的意思,然後按他的意思提議反覆請求他,他再勉強同意。

    如果事情辦妥了可以得到他口頭表揚。但如果事情最終辦砸了,他會即刻拿做提議的臣子治罪,他本人無須承擔責任。且崇禎要求十分高,小小差錯就會丟官砍頭。

    他想遷都南京,但百官沒人敢提議,他抹不開面子自己開口,因此一直遷不成。崇禎後期,內有大順,關外有滿清,他感到兩頭吃邊想議和,但又怕百官指責他,因此偷偷派了兵部尚書陳新甲議和,但議和事情遭到洩露,崇禎竟然把鍋扔給陳新甲說他私自議和,把他砍了。

    時間久了百官都懂他的套路,都沒人敢揣摸他的意思,風險太大了。

    崇禎愛找背鍋俠的形成了一種壞風氣,做多錯多,不做不錯。有事時百官都做縮頭烏龜,做壁上觀,事情辦砸就會出跳出一堆事後軍師,嘰嘰歪歪指責比誰都高明。百官這些壞風氣,正是他這個做皇帝不敢承擔責任,把責任扔給臣子的不良導向造成的。

    崇禎在自殺前當天,百官已不肯來上朝,他想找個人商量都沒有。守城官兵竟然自動把城門開啟,大順軍進入北京城沒有遇到任何抵抗。可以說崇禎的支援率已經降到地板了。

    三、用人不疑,疑人不用。但崇禎覺得誰都信不過

    他從早到晚都紮在奏摺裡,時間都放在與百官無效率的討論政事中。他沒時間實地調查,得到準確的第一手訊息。他只相信宦官,相信他的親信王承恩。他的訊息都是宦官告訴他,是經過過濾,帶上宦官主觀色彩的訊息。因此他誤判事情也就很自然了。因此他會殺掉帶兵回京勤王的袁崇煥,懷疑他通敵。這一做法直接導致在北京被圍困他急詔令遼東的吳三桂回京勤王,3月5日急詔,但吳3月22號都還在半路磨蹭,他也是怕落個袁崇煥下場啊。

    四、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崇禎愛瞎指揮

    皇帝只有一個人,不可能事事精通。崇禎的多疑導致他誰都信不過,喜歡在過程直接指揮,按他的意思辦,常因為瞎指揮辦壞事。

    滿清,義軍,還是東林黨並不是不可對付

    崇禎的兩大敵人,滿清,都不是必須要大明滅亡,大順義軍早有議和的打算,也開出了一個不算過份的條件。然而崇禎只拿得出三分之一的錢。其實這局也不難破解,在東林黨中找幾個領頭的,查查他們的老底列些罪名,抄了他們的家既可以解決財政,又起殺雞敬猴作用。

    把錢湊給李自成後,讓李自成與吳三桂合力對付滿清,滿清只怕沒能力入得了關吧?何苦為了死要面子把國滅亡了?

    結束語:俗話說,性格決定命運,由於崇禎帝的多疑、武斷,崇禎不懂管理國家,不會調動文武百官的積極性,所以他越”勤政“,越添亂,猶如南轅北轍,換薪救火,還不如啥都不幹貪樂荒唐的其它明朝皇帝,至少人愛不添亂。所以明朝滅亡,他是直接責任。而不是明面上滿清、義軍導致大明滅亡。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介紹的男朋友月薪8000,我覺得太低拒絕了,被朋友抱怨眼光高,真的是這樣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