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4
回覆列表
  • 1 # 談魚論蝦

    在水產養殖過程中,大量的投餵造成大量的殘餌,糞便在水中,有機質富集,導致水色過濃,出現這種情況,我們可以這樣來處理,使用水爽一瓶3畝每米水深全池潑灑,一包芽孢桿菌+半斤紅糖兌水活化兩個小時後,全池潑灑7-10畝每米水深,增氧機開機。

    另外可以搭配一些花白鰱來控制藻類的豐富。

  • 2 # 海門晨熙戶外釣魚

    可以多放點鯉魚進入,因為鯉魚是吃魚的糞便的,還有就是加大鰱鱅的數量起到淨化水質的作用,還有就是使用水質清來沉澱水中的雜質,經常打入活水,天氣高溫得經常換水,十天半個月一次,如果水太肥,容易導致魚大面積死亡!俗稱翻塘!

  • 3 # 湖南農村老吳

    魚塘魚屎過多水質過肥怎麼辦?這是養魚的明友經常會碰的一個問題,由於魚塘水質過肥容易導致水質惡化、魚塘容易缺氧泛塘、魚類容易得病等,導致魚民朋友經濟遭受重大損失,因此魚民朋友要做到提前預防、提早發現、儘快解決,那麼,魚民朋友應從哪些方面、怎麼樣做好預防方案呢?下面,根據我個人經驗從三個方面來回答一下。

    一,提前預防原則。

    老水魚塘由於經過一個週期養殖,塘底產生大量動植物屍體殘留、腐殖質、魚類糞便等混合淤泥,容易導致缺氧泛塘、魚類疾病的發生,因此,魚塘注水放苗前應清除大部份塘底於泥,只保留少部份,同時用生石灰全塘潑酒,可快速有效殺滅各類寄生蟲、病原體等,並且可徹底改善底質,增強水質強度。

    混養模式圖

    二,魚苗混養的配置比例。

    魚苗的混養配置應遵循上、中、㡳三層搭配,大、中、小三型別規格套養的原則,這樣可達到合理有效利用水體空間,增加產量。上層以養鰱鱅濾食性魚類為主,中層以草、鯿吃食性魚類為主,底層以青、鯉、鯽雜食性魚類為主,實踐中,一般中層為主養魚類,魚塘投餌也以中層魚類喜食的草料為主,輔助適量精料,由此也會產生大量排洩物,容易導致水質過肥,因此,根據一草養三鰱,三鰱帶一鱅的原則,科學合理的搭配慮食性魚類可消化大量魚類糞便,吸收大量浮游生物,保持水質肥爽度,水質不易惡化,從而達到高產高效的目地!

    三齡草魚

    三,魚塘日常管理及特殊情況的應急處置。

    魚塘日常管理要做到最少一日三巡,即早、中、晚三個關健時間段,根據魚類攝食情況、活動規律等提早發現、提前預防、作出正確判斷,一般情況下,水質過肥可選用生石灰兌水全池潑灑,或用水質淨也行,保持池水25公分透明度即可,如遇天氣突變造成魚塘缺氧等緊急情況,應先開動增氧裝置,再開動給水系統,儘快加註新水,急時換水,換水量根據實際情況決定,水質過肥以換全塘水量三分之一為宜。

    二齡鱅魚

  • 4 # 農夫阿華

    目前搞水產養殖,為了追求高產量,高效益,都採用高密度養殖。我也是搞水產養殖的,說句實在話,你不追求高密度養殖根本做不下去。因為各項成本都很高,如果畝產不能達到一定的數量不但沒錢賺,你還要賠錢進去,賠錢的買賣誰會幹呢?所以只能提高產量。

    由於密度過大,各種問題也相繼出現,風險也增加。比如,病害也多了,水質也難調了,最簡單的魚屎也都多了很多。魚屎過多水質變肥要怎麼處理呢?

    第一,如果水源好方便換水的話,最直接,最省事就是按時換水。換新水還可以增加水中餌料,增加水中溶氧。

    第二,定期下底改。我們使用的是普通魚塘,在養殖過程中無法將魚屎排出,所以只能藉助化學物品把魚屎分解或者氧化掉,不然的話,越積越多,對魚對水質會造成影響。

    第三,定期培菌。也就是生物改底,使用細菌把魚屎腐蝕掉,將過多的有機質轉化為藻類或者微生物能夠吸收的營養物質,從而起到淨化水質的作用。

    總之,水產水質佔了關鍵因素。好的水質才能養出高產量的魚。水質過肥或者過瘦都不是理想的。

  • 5 # 天數茫茫A

    提到養魚,可能大家都不陌生,要想魚長得快,優質足量的投餵肯定必不可少,但是對魚大量的投餵各種飼料,那麼必定會帶來大量的魚類排洩物,而這些排洩物如果處理不好,就會給養魚帶來許的次生災害,那麼我們該如何處理因魚糞過多,給養魚生產帶來的危害呢?當然要搞清楚這個問題,就得先了解一下魚糞過多,倒底對養魚能有那些危害,以便我們進行針對性的處理。

    魚糞過多對養魚生產的危害

    ①使水體富養化

    首先,養魚產生大量的糞便肯定是難免的,而這些糞便富含大量的有機質,而有機質過多,往往就會使水體"富養化",當然從水產養殖的角度講,其實富養化也就是"肥水",應該對水產養殖沒有什麼危害,反而可能會有很多的好處。

    但是如果對水質管理不善,富養化的"肥水",很有可能轉變成富養化的"老水"。而"老水"對水產養殖就大為不利,"老水"中優質的天然餌料稀少,影響魚的生長。而且"老水"的各項理化指標也不符合魚類生長,因此當出現這種情況時,對養魚就有較大的危害了。

    ②使水質惡化

    魚糞在分解的同時,會產生大量的有毒物質,並同時釋放出甲烷,硫化氫等氣體。而在產生了這些有毒氣體後,水中的溶氧也會下降,這樣就對養魚生產極為不利。

    而且魚糞過多,就會使水體富養化,而水體富養化,會使水中各種水生物增多,而水生物增多後,它們也會死亡,特別是在遇到了天氣突變時,它們更會大量死亡。而大量的水生物屍體腐敗分解後,更容易使水體惡化。水質惡化後,魚類難以在水中生存,輕者引起魚類生長受阻,重者可產生“泛塘”等嚴重後果。

    魚類的糞便排出後,慢慢的就會連同其它的一物質,如殘餌,水生物屍體等一起沉入池底,形成淤泥。當然形成淤泥後,就不代表其有機質已經分解完畢,在接下來的日子裡,它還會慢慢的分解,同樣會使水體富養化,水質惡化,同樣也產生“沼氣”等危害魚類。

    而且淤泥形成後,可使魚池的池水容量減少。而水是魚類生存的空間,有一分水一分魚的說法,那麼當魚池形成大量的淤泥後,勢必會影響到魚池的魚產量。另外,魚池形成淤泥後,也會嚴重影響到我們的魚業生產操作。

    如何預防魚糞過多對養魚帶來的危害

    ①魚種搭配要科學

    首先魚糞過多主要會造成水體富養化,而富養化往往會帶來大量的浮游生物,為此我們在魚種放養時,要合理搭配放養,也就是說濾食性魚類的放養比例,一定要合理,特別是一些水質肥沃的老舊魚塘,其鰱鱅魚的放養比較,更應加大。值得注意的是,同為濾食性魚類的鰱魚與鱅魚,其食性也有細微的差別,鰱魚主食浮游植物,而鱅魚主食浮游動物。因此其放養比例,也應保持一個合適的比例(一般4:1),其目的是讓水體中浮游動物與浮游植物,保持一個基本平衡的狀態,這樣就能使水體保持一個“肥活嫩爽”的狀態。

    ②種養結合

    種養結合模式,是一種初級的生態養殖模式,透過在魚池種植一些水生植物,利用它們來吸收魚糞中的有機質,從而達到淨化水質的作用,當然在魚糞的作用下,這些植物也能快速的生長。是典型的種養雙贏模式。在魚池中種植水生植物,一般可利用網箱,漂浮泡沬等,種植一些有一定價值的水生植物,如空心菜,水芹菜,水稻等,也可直接在淺水區種植蓮藕等作物。當然在種植這些作物時,其種植面積,應控制在魚池面積的1/3左右為宜。

    魚糞可多時,可用生石灰定期對其進行水質調節,使用生石灰調節水質,不但可增加水中鈣離子含量,使水體營養成份更加均勻,而且還能有效殺滅水中的有害病毒病菌等。事實上魚糞過多主要是導致水體富養化,而富養化對養魚其實也不是什麼壞事。但是水質富養化後,如果浮游動物與浮游植物不能保持相對平衡,那麼在浮游植物佔據主導地位時,特別是象藍藻門等低等藻類大量繁殖時,就會使水體水質老化,因此這時可施用,一些生物製劑類菌肥,以保持水中浮游生物的平衡。當然對於水源條件較好的魚池來說,適時換水,就是調節水質最簡單,最有效的辦法。

    雖然魚糞產生的危害,可以透過一些預防措施,來進行預防,但是魚糞形成淤泥的結果,卻無法阻止,而且淤泥對魚池養魚的危害也同樣非常多。那麼又該如何減少,淤泥帶來的危害呢?

    如何處理魚糞形成淤泥的危害

    首先最好的辦法,肯定是每隔兩三年,對魚池進行一次有效的清淤。徹底將魚池裡的淤泥用人工或機器清除乾淨。當然無法有效清淤的魚池,也可考慮採用下列辦法,來減少淤泥帶來的危害。

    ①冬季清塘後,不立即對魚塘注水,而在乾塘的情況下,種植一季青草。當然這種辦法可能只有在南方較為合適,我們這裡一般在冬初清塘後,可利用冬春季節,在魚池種植一季黑麥草,這樣不但可獲得優質飼料,而且對改善池底淤泥的效果明顯。

    ②對魚池進輪作,也是對付淤泥的好辦法。如今年養魚,那麼我們就可以考慮,明年對魚池栽種水草,然後利用水草養蝦,養蟹等,或者直接將魚池輪作種植其作物。那麼這樣就可有效利用淤泥,同時也放緩魚池淤泥的形成。

    總結,養魚會產生大量的魚糞,而魚糞在魚池(田)大量存在,可造成水體富養化,甚至是出現水質惡化等情況,而水肥後,主要透過合理放養比例,種養結合,調節改善水質等方式,來預防其給養魚生產帶來的不利因素。另外魚糞長年在魚池累積,易形成大量的淤泥,而淤泥對養魚也有較大的危害,因此也得注意科學防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媳婦馬上放暑假了,想找個地方轉一轉(5-7天),可以去哪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