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好大一隻夏天
-
2 # 邢義
八極拳發力風格崩悍突擊,近身靠打,力從腳出,以腰胯傳遞,發於稍節!八極拳發力大!
1.十字力,從外形來看上下,前後形成反方向力,注重後把勁力。
2.發力時,身體旋轉形成離心力和向心力,就如同旋轉的陀螺!
3.自身的加速度,也就是闖勁,身體的本身質量,疊加在力的方向上,會提升力的速度和力量。
4.跺腳和擤氣,助勢助力。
練習傳統武術,都是內外同修,不是單純練的四肢發達,頭腦簡單,意識形態應用才是傳武的核心!
拋開套路和歷史分支不談,這裡單從武術技擊的角度來解釋八極拳。頭、肩、肘、手、胯、膝、足、尾這八個部位,運用頂、抱、單、替、挎、纏六種力,身體左右平衡互換,落地成招,就是八極拳。這裡要注意,每次出招,一定要用到其中的至少兩種力。套路不同,拳理相通,一樣也是八極拳。以前聽李俊義老師講,曾有人從來不習套路,只練單操手,亦成高手。安劍傑那個不叫八極拳。簡單概括就是
一般俺們用錘子把釘子敲進木料裡面去,現在好像專業人士都是用一種專門用來釘釘子的電釘槍。
在用錘子的時候,老是出現釘子被錘歪甚至錘彎的情況,這會讓人常常覺得很痛苦很鬱悶有木有?甚至會被錘子砸到手指有木有?
當電釘槍閃亮登場滴時候,情況就完全不一樣了,世界一下子彷彿全部明亮美麗起來了,把槍對準木料,輕輕一扣扳機,釘子就妥妥滴進去了,這世上還有比這更美妙的事情麼?如果你說一定有,那麼,我覺得八極拳的發勁一定要列入其中。
為啥呢?因為八極拳的勁力發放跟它是一樣一樣的哈(er~)。先把目標找準了,身形步法到位了,然後輕輕一送,然後,就木有然後了…
啥情況?怎滴就戛然而止了?說清楚點會死人嗎會死人嗎會死人嗎?咳咳,這個,讀者都是天妒英才,咳咳咳咳,說漏嘴了耶,都是天賦異稟絕世英才,早就看出來這點小把戲了嘛。
來來來,咱們來做個實驗!喂,那邊那個,最帥的那個,對,喊的就是你,怎麼一點自信都沒有?!雖然比我還差了點,但這也足夠你傲嬌的了。
這樣哈,你這麼帥,不做“屍體”可惜了(liao)了(le)。立正!稍息!放輕鬆點嘛,不真把你給弄廢了,站好哈!你看,你在這兒,小樣兒還把胳膊都伸出來了,俺就那麼輕輕一邁步,你看你看,我在哪兒了?阿拉都到你外線/門了有木有?再看看你腋下有個啥?你語文老師沒教過你生理衛生嗎(絕壁氣憤狀),讓你看腋下,你瞅腹股溝幹啥?阿拉堂堂正正滴八極直男怎會做掏雞摸襠的卑劣行徑?!好好看著肋骨旁邊,這兒有個啥?對了嘛,哥的拳頭擺在你這兒瞄準很久了,等得胳膊肘兒都快酸了!胳膊酸了咋辦,當然是得活動活動了,俺就這麼稍稍扭扭腰胯抻抻腿,倒也倒也,哈哈!
實驗不等於實踐哈,但是把基本道理講明白了。八極拳的發勁就是這種模式,先以身形步法就位,同時將攻擊的武器(拳、肘、肩等)運輸到前沿陣地並瞄準打擊點,這個打擊距離不會太遠,近的一兩公分,遠的也不過十來公分,然後集合周身勁力,灌注到攻擊武器上,實施打擊傷害。這裡面的評判標準比較簡單,從瞄準到打擊,在這一段時間範圍內,你的攻擊武器是沒有產生形態變化的,也就是說,打拳的話基本上肘部彎曲角度沒有變化,頂肘或肩靠的話腋窩夾角基本沒有變化…
關於大家認知的“纏絲勁”、“沉墜勁”和“十字勁”,這三個名詞是從勁的整合方式來定義的,也就是說,透過向下沉墜以及人體內部結構的轉向功能來整合體重,透過擰裹來收緊沿途的勁力,透過對掙來助力和平衡,這些行為都是發生在勁力吐露之前的,所以它們不是勁的發放,而是收集整合。
六大開至於“頂、抱、單、提、胯、纏”,也就是所謂的“六大開”。六大開本就是六個打法的小組合而已,這一點是毫無疑義的,民國初年的羅疃八極拳譜上記載的非常詳細,在此不累述。孟村吳系八極拳在上世紀末期提出了“六大開理論”,認為“頂”是直線力、“抱”是弧線向內的力等等,這是新發展出來的、比較fresh的理論,對錯還有待人們長期實踐與校驗,但就當前的論題來看,首先,它論述的是路線,這個路線指的是將攻擊武器從一個位置運輸到另一個位置,而這同樣是在勁力吐露之前發生的事情;其次,這個理論潛在地會給練習者某種誤導,認為在攻擊武器運輸的過程當中就在發勁了,事實上這是很忌諱的錯誤,所以,從我個人角度來看,我認為“六大開理論”是站不住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