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你有讀過那些國學經典呢,覺得哪個最符合你的喜好呢? 你覺得傳統文化是什麼,我們該怎麼看待?
4
回覆列表
  • 1 # 樸墨草堂

    我是一個喜好國學經典的人。身邊的老師們、同事們、朋友們關注國學經典的人較多,但是能真正投入時間去學習和品味的人甚少。

  • 2 # 儒商春哥

    肯定的講,現在中國社會對於國學經典乃至整個傳統文化的關注,是逐漸升溫,並且越來越形成普及化態勢。

    首先,結合身邊的例子。大約從最近七八年以來,尤其是最近三年以來,湧現出了大量的民間新生代傳統文化機構以及很多國學類讀書會,這在早些年是幾乎很少出現的。改革開放以來,巨大的物質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使得商業高度繁榮,因而很多民間的社團組織包括協會、商會、社群、網際網路平臺等原來的要形式,基本上都是聚焦或者側重於商業話題,人們日常的休閒和社交活動要麼圍繞於物質提升,要麼是傳統的消遣娛樂,例如KTV,聚餐,體育等。然而,最近幾年來,我們突然發現,很多諸如國學研究或者傳播機構成立了,很多古琴、古箏之類的音樂培訓班,很多茶藝、香道等等傳文化相關的商業機構湧現出來,很多國學系列的講座、課程在網際網路上興起,並且非常叫座,甚至女士穿旗袍、男士穿中式服裝也越來越多,人們的休閒方式越來越趨向於高雅化,文藝化,琴棋書畫大行其道,還有少兒類的詩詞、讀經班也逐漸被家長所重視,像中央電視臺的《中國詩詞大會》也有大批忠實的觀眾。

    第二,從國家層面的提倡。其實我們新中國的老一輩革命家有很多都是傳統文化素養非常高的,很多領導人都是書法高手,詩詞高手。而到了近些年以來,政府提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離不開文化自信、文化自強,全面恢復中國優秀的傳統文化。習總書記本人就曾經在講話中多次引用過論語等國學經典名句,以及多次提到陽明心學中的“知行合一”思想。

    第三,2020年突發的疫情也再次對比了東西方意識形態的差異化,和相應的應對措施。疫情在全球範圍內彰顯了我們中國人的巨大凝聚力和引以為自豪的集體精神。而這背後,是中國傳統文化代代傳承的正能量價值觀,以及應對危機、管理大型綜合事務的豐厚智慧。在四大文明古國中,中華文明是唯一完整和持續的,在幾千年的文明長河裡,政治、經濟、軍事、科技等等傳承中經歷了大量的歷史變換和各型別的經驗。在這個特殊時期,我們融入血脈的那些優秀品質被喚起,人人都能夠響應政府的號召,自我隔離,克服困難,也湧現出大量的無私奉獻者。這些跟其它一些國家形成了鮮明的對比。所以我們恰恰是贏在文化。相信這次突發事件之後,我們每一箇中國人都會增加對國家和政府的榮耀感,提升對傳統優秀文化的歸屬感,興起新的學習熱潮。

  • 3 # 向上的樂學派

    在逐步增加中,尤其是現代有小孩的中年人越來越關注國學。現代人生活浮噪,節奏太快,壓力太大,需要國學的薰陶。

  • 4 # 活在當下樂樂

    我的身邊還是挺多的,可能和圈子有關,接觸的都是喜歡傳統文化的。

    我自己之前上學的時候老師推薦看了一些南懷瑾老師的著作《論語別裁》、《老子他說》等等。當時借了一堆去看,南師講解的佛家的書大致翻了翻《靜坐修行與長生不老》《金剛經說什麼》等等,當然南師講解的周易也是看了,看不懂。

    看完後大體有一個觀感,是覺得這個境界是很好的,但是具體的方法好像沒有太涉及,對我而言屬於一個興趣的層面。

    還有一些中醫的比如《黃帝內經》,具體內容不記得了,但是對覺得中醫的辯證思維、哲學思想很好,陰陽五行這一塊。

    做過一段時間國學老師,算是義務工作者,那段時間讀了讀原著,老子道德經、弟子規、孝經、大學 等等。

    對《道德經》比較喜歡。

    後面就是跟著老師學,主要學釋家的智慧,老師也兼帶著教一些儒家道家的經典。有好的老師和自己去看還是不一樣 ,文化講究個傳承,很多書本里找不到的竅訣。

    傳統文化是什麼?如何看待?

    傳統文化:

    傳統文化是聖賢透過修證,悟道以後,把他悟道的經驗,包括理論和實踐方法傳承給後人。後人透過各種形式傳承了下來,比如:文字記錄、師徒口語相傳,衍生出來的中醫、太極、梅花樁等等。太極這些也是屬於悟道的一個實踐方法。

    道德經、周易、論語等等這些傳統文化經典都值得我們中國人去學習運用。

    如果從小就好好學四書五經這些儒釋道經典,我們的文化水平、道德素養、悟道修心、悟性靈氣、性格塑造、心性平和、為人處世、習慣養成等等都有很大的助益

    其實中國文化自信就在這裡。

    老祖宗留下來的好東西我們要傳承下去。

    人民自信 道德提升 社會和諧 國家興旺

  • 5 # 紅雲文化社

    在這些人中,有比較專業的,也有附炎趨勢的,真正靜下心來研究國學的也只是很少一部分。大多數打著國學旗號的團體或者個人,無非是想要獲取金錢的利益而已。

  • 6 # 環評紅樓

    一是應考的需要,家長們“熱”了起來。現在國家重視中小學生傳統文化教育,各類升學考試份量在增加。年輕的家長對該政策吃的很透,有條件的家庭就給孩子報各類培訓班。從呀呀學語的孩童開始,就背誦唐詩宋詞。親人聚會,孩子們背詩多少,成了新的看點。

    真正喜歡和熱愛優秀傳統文化的標誌是什麼呢?是從心底裡認可,並且閱讀起來是一種精神享受,用子夏的話說“博學而篤志,切問而近思”。這類人每天都看,每天都有所進步,逐漸有了自己的觀點,漸漸地開始質疑書中的觀點,與孟子“盡信書,不如無書”有了同感。

    照目前來看,像這類的文化“熱”還沒有真正地形成,還需要使勁“掀”。等到大家不再那麼一切向錢看,不再那麼爭名奪利,不再那麼盲目攀比,到那時再說真正掀起了國學熱,也不算晚。

  • 7 # 詩者柳均

    不多。以我居住的城市為例,全市沒有一家正規國學培訓機構,學校也沒有專門開設國學課程。喜歡書法、詩歌的群體也只是一小部分人,其中還以中老年愛好者居多。

    究其原因主要還是因為當前文化價值取向以及教育體制導向有所偏頗所至。追崇傳承傳統國學經典,讓優秀文化理性迴歸任重道遠!

  • 8 # 三秀才

    現在國家的大環境是扶持和推廣國學、傳統文化。只能說比以前關注的人會多一些。但是遠遠沒有國人自覺主動的去關注傳統文化效果要好。

    首先我們聊聊關注的含義。比如說你在國家的提倡了看了一些關於傳統文化的書或者是製作的電視劇節目,看了一段時間後還是覺得沒有遊戲好玩,放棄了,這算關注嗎?

    舉以上的這個例子是為了說明好多人的國學和傳統文化都是“被關注”。被關注跟主動關注的效果截然不同。主動關注首先是國學或者傳統文化裡的某一點吸引到你了,你主動的走進它們的世界,走進去以後你發現它們越來越有趣,最後發展成了喜歡。這種的才叫有效關注!

    論價值我們的國學和傳統文化絕對是有的。但是有價值的東西走進人們的視野需要有效手段的推動。

    因此現在知道應該關注國學和傳統文化的人比以前多了,但是現在真正缺的是有效關注和傳播國學、傳統文化的人。大家一起努力吧,把老祖宗留下來的美好的東西、有價值的東西傳承下去!

  • 9 # 男兒本色韋信子

    無論任何人,何種身份都關注國學經典,因為這個才是真正的民族文化。學歷不代表文化。我看到很多小學文化也學習四書五經,論語十二章。中國人對儒家思想品德深深地愛。還有很多家裡的孔聖人像也頂禮膜拜。

  • 10 # 南鬥星塵

    現在關注國學的少了,但是這裡有文化自信的問題。而文化受到經濟實力等的影響。相信隨著國力日盛,傳統文化一定會越來越被重視和提倡起來,也會越來越多人關注和喜愛國學經典。

  • 11 # 瑞芯76876

    現在特別多!因為

    國學:是指以先秦經學習典及諸子學為根基,涵蓋了兩漢經學、魏晉玄學、宋明理學和同時期的漢賦、六朝駢文、唐宋詩詞、元曲與明清小說並歷代史學等一套特有而完整的文化、學術體系。國學也可以指中國古代學說。其中的代表是先秦諸子,先秦諸子的思想及學說對中國的傳統文化具有深遠的影響。它們形成了兵家思想、法家思想、墨家思想、儒家思想及道家思想等。這些思想從各個不同的方面論述如何治理國家。對歷朝歷代的統治者都有很深遠的影響,慢慢形成了中國的傳統文化觀念。

    國學,是指國家的文學總稱。我國曆史上一直以文學而著稱,體裁有古文、詩、詞、歌、賦、小說、音曲等等不一而足,內容包含了歷史、思想、哲學、地理、政治、經濟乃至書畫、音樂、易學、術數、醫學、星相、建築等等方面。這些藝術文化,都屬於文學範圍,與西方的“科學”作品有明顯的區別。把這些藝術文化都統稱為國學,是比較合適的。同樣,國學在任何國家都可以稱呼,比如印度也有印度的國學,埃及有埃及的國學。因此,國學的詞彙,一般指一個國家的文學通稱。

    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永遠不能離別的精神家園。近年來,屏山鎮立足實際,以文明城市建立為契機,以新時代文明實踐平臺為依託,以道德傳承、文化思想、精神觀念、節日文化等為主題,藉助宣傳平臺,廣泛開展優秀傳統文化宣傳,潛移默化、潤物無聲,讓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活起來”、“火下去”。

    巧用公益平臺。在國道旁、火車站、村主幹道等顯要位置釋出弘揚優秀傳統文化公益廣告,利用公益廣告將優秀傳統文化的精髓送到群眾身邊、融入群眾生活,營造良好宣傳氛圍。同時,將鄉村文化廣場、文化牆作為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場所,方便群眾就近瀏覽、欣賞、討論,品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魅力。

  • 12 # 不惑惑而已

    說不多,是做文化沉澱的不多

    說多,是跟隨文化復興的趨勢的多

    實際上很多人連“文化”和“文化遺產”都分不清楚

    更別說什麼文化了

    “經典”也要去考究這些經典的“真實性”和“本源”

    否則某寶買本書經典就讀

    可能連錯別字都分不清啊

  • 13 # 和樂舞悅

    目前,有許多人提出:“現在關注國學經典乃至傳統文化的人多嗎?”,一句話,多乎哉?不多也!我覺得人們對國學及中國的傳統文化的確是慢慢地陌生起來。且不說那稍微複雜一點的古文,就連那一,二,三,,,,幾個數字的漢字繁體寫法,競有某些現代大學生不會寫?更不談去學什麼聊齋之類的文言小說了。

    你認為奇怪嗎?不奇怪。因為現在己進入了電書時代,位元組跳動己代替了寫作。在社會環境上,社會節奏加快,人們竟爭意識過強,一句時間就是金錢,取代了學而優則仕,誰還會去研究那些枯燥無味,深奧莫測的古文化呢?

    我認為失去的東西,一時是難於撿回的,時代是在進步的,就象五四時期新文化運動一樣,當時提倡白活文,就出現了魯迅這位白話文旗手,白話文提倡了,發展了,然而古文化還存在?而現在電子文化發展了,有時為了快和方便,有人競用例如一個D來代替“的”字一樣的寫作,也隨時可見。我認為即使電子文化,代替了紙墨文化,那古文化還是會以一種新的方式存在的,只不過它可能被少數一部人掌握。

    總規來說存在就等於真理,就好比五四時期改革了文言文寫作,現在人又用電子文化改革過去的紙墨文化,用電媒體改革紙媒體,不排除魯迅這樣的革命旗手的成果,′也在被改革之中,真可謂否定之否定,我想新事物的生命力,總比老的強,這不得不讓老旗手們有失落之感!

  • 14 # 金敏寒國學講堂

    非常多,越來越多的中國人開始樂於瞭解中華傳統文化,樹立自己民族的文化自信,特別是很多年輕人願意從課本以外更多元化的瞭解傳統國學文化,提煉它的精髓和其特有的文化內涵,傳統文化是一個民族發展中總結出的辯證觀,是非觀,道德觀的綜合提現,也是能夠體現出民族特點的一項寶貴的傳承,中國的歷史文化悠久而豐富多彩,可以讓我們學習的東西很多,諸子百家,百花齊放,越深入瞭解,越是能感受到中華祖先的非凡智慧[作揖]

  • 15 # 談笑風聲風波里

    國學經典、中華傳統文化,均乃國粹,四大文明古國,唯中國延綿至今,這與中華文明的傳承息息相關。

    博大精深的國學,影響著中華5000多年的發展歷史,作用不可厚非!

    由於社會的發展,價值觀的理解不同,對國學的重視程度有所偏頗。

    "國學經典"及"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得以生存強大的精神支柱,不可消退,更不能低估,要將這些精神財富在諾大的中華髮展長河中盪漾出更加美麗燦爛浪花!

    國學經典,揭示了自然及社會的發展規律,提供了認識、改造自然及社會的方法論,符合發展規律,是我們認識世界改造世界的重要法寶。

    因此,國學經典及傳統文代需傳承!

  • 16 # 甘肅靈臺白博仁

    以我縣城與周邊縣城的文化氛圍來說,關注國學經典與傳統文化的並不多,現在人大多很浮躁,關注如何掙錢買房子,買樓買車,關注頭銜、文憑、職稱,尤其是女的多玩快手抖音,愛好跳廣場舞,娛樂的多。現在有內涵有思想的書籍幾乎沒人讀了,如塞繆爾•斯邁爾斯著的《品格的力量》幾乎沒人讀,我最喜歡讀名言警句,但是現在這般有思想內涵文化內涵的書讀的人很少了,他們我漠然置之,初中、高中的學生對《讀者》、《青年文摘》也越來越不讀了,一本一元,也不願意讀,並且一屆不如一屆,男的為生活很忙,女的陪讀做飯教育孩子,但是很驕傲很自負,不熱心輔導孩子讀書,教師讀有價值有思想有創新思維有前瞻性性書籍的不超過5%,教育工作者的領導首先缺乏文化讀書價值讀書的導引動機,自負清高,剛愎自用,玩錢玩權玩心計者多,關注青少年閱讀經典名著者,縣城氛圍遠遠強於農村鄉鎮,鄉鎮婦女幾乎不讀書,未來決定於教育與母親,母親(女性)讀書值得全社會關注與培養,學校教育、現實生活、家長督促教育等合力構成人文教育幾乎脫節,尤其是思想內涵的書籍幾乎沒人理!

  • 17 # 清源齋

    在我們吉林市真的很少,所以我想當一個國學老師真的很難。

    女兒六週歲了,我陪她一起學習兒童啟蒙書籍;誦讀《詩經》《楚辭》、唐詩宋詞和四書;品讀《世說新語》的人物故事;學習《古文觀止》的經典名篇;瞭解《史記》《資治通鑑》的歷史典故……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渦輪增壓與自吸哪個更費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