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9
回覆列表
  • 1 # 遊遊蜉蝣

    五代十國時期吳國政權存了35年,經歷了太祖楊行密,烈祖楊渥,高祖楊渭,睿帝楊溥四位君王,屬於短命王朝。

    太祖楊行密(公元852年∽905年)在位(公元902∽905年)。其仁孝睿智果敢。,出生於一個普通的農民家庭。由於其相貌不凡,能百多斤重物。參加了軍隊作戰英勇,屢立戰功。公元902年,被唐昭宗封為吳王。公元905年十一月病逝,享年54歲。雖然他在世沒有建國稱帝,但他以自己傑出的政治才華和畢生心血,為吳國的建立奠定了基礎。

    烈祖楊渥(公元886∽908年)在位(公元905∽908年)。生性懦弱,好飲酒玩球。公元905年,楊行密過世,楊渥繼位為吳王。朝中大權被徐溫,張顥兩人把持。公元908年,予盾激化,被大臣紀祥砍傷,用繩索勒死,年僅23歲。

    高祖楊渭(公元897∽920年)在位(908∽920年)。懦弱無能。公元908年,張顥,徐溫合謀害死烈宗楊渥之後,予盾激化,各懷心思。公元912年,徐溫擁楊渭為吳王,實為傀儡。公元919年,徐溫擁吳王為吳國王。實權仍握在徐溫父子手中。公元920年5月,楊渭病卒24歲。

    睿帝楊溥(公元900∽938年)在位(公元920∽937年)。仁慈穩重,少言懦弱。是南吳政權的最後繼承人。公元920年,楊渭病死,徐溫等擁楊溥繼位,形同傀儡。公元938年11月,楊溥被徐知浩派來的刺客殺死,享年39歲。

    這就是南吳政權的四位君王的統治情況。除太祖楊行密尚有建樹之外,其餘三位表現平平,大權被權臣把控,還丟了性命。這樣的政權能持續多少年,不滅才怪。所以只存活了35年就亡了,也就不奇怪了。

  • 2 # 常棣tandy

    奠定吳國基礎的楊行密,原名行愍,字化源,廬州合肥(今安徽合肥)人。

    一、一路“打”出來的政權

    楊行密自小為孤兒,家裡窮得叮噹響。他生得高大有力,可輕易舉起百斤,且能日行三百里。到了唐乾符年間,江淮地區民不聊生,群盜競起,生活沒著落的楊行密,投身做了強盜。做強盜總有失手的時候,有次被官府逮著,按理要受到嚴懲,可刺史鄭棨看他相貌壯偉,暗中稱奇,竟把他給放了。

    州里募兵,沒路可走的楊行密前去應募,被編進本地的部隊。他身材大、力氣大、尤其是膽子大,在本軍和秦宗權部的戰爭中,每有俘獲,從而被提為隊長。後被派去朔方(今寧夏靈武西南)戍邊。去了一年回來後,沒過多少時間,他的上級討厭他,又要他再去。他發怒了,砍下上級的頭顱,糾集了一百多號勇而無行者,鬧起兵變,自稱“八營都知兵馬使”。刺史郎幼復嚇得棄城而走,他乘機接管了部隊,佔據了城池。朝廷迫於事實,授之為廬州剌史。

    廬州地處淮南,而淮南的中心在揚州。當時揚州在唐末名將高駢的控制下,可這個名將隨著時過境遷,逐漸昏庸起來,信妖迷怪,把政治搞得一塌糊塗。其部將畢師鐸受到排擠,在高郵起兵,聯合宣州割據者秦彥攻克揚州,囚禁了高駢。城破之前,高駢向楊行密求救。

    楊行密率部馳救,和城內的聯軍展開了激烈的攻守戰。他用計誘敵出戰,以伏兵殺得敵軍大敗,挫了對方的元氣。畢師鐸單騎逃脫,回城殺了高駢。楊行密命全軍編素向城大哭三日,激起哀兵之氣,隨之下達攻城令,集中兵力猛攻西門,打進了城。畢師鐸和秦彥亡命而去。

    城內一片慘景,居民無食已久,自相殺人充飢。更令人震顫的是,夫牽妻,父牽子,賣給屠夫,屠夫將買下之人如豬羊般切割成塊,掛在架上出售。楊行密用軍糧救濟居民,然杯水車薪無濟於事,只能勉力支撐。

    為求得外援,他向中原的朱溫送去了歸附表。朱溫時已向唐廷討得淮南節度使的頭銜,他明裡同意和楊行密結盟,暗中卻派出軍隊送大將前去接管揚州。楊行密看出端倪,明確地表示了抗命不從的立場。朱溫一時難以顧及,只得承認了楊行密在淮南的地位。

    城中嚴重缺糧,外面的靠山又找不到,楊行密失去了守志,想退出城別求發展。然而還未等他作出決斷,秦宗權部將孫儒殺了來投的畢師鐸和秦彥,兼併了他們的殘部,聲勢浩大地進抵揚州,將城圍了起來。城外盡為孫儒所佔,揚州成了座孤城,一座內外交困的孤城。楊行密無論怎樣努力,都無法守住這座城池。他開啟一條出路,返回了根據地一一廬州。

    他依據廬州重新調整戰略部署,首先攻克宣州(今安徽宣城),擴大了領地。此後,在短短几年中,勢如破竹地連續取得了蘇、常、潤、滁、和、楚等州,把勢力伸向了今江蘇、浙江、江西、湖北等地。

    孫儒在揚州也守不下去,加上他不願看著楊行密坐大,於是放火燒城,將老弱病殘居民殺了作軍糧,驅眾渡江,號稱五十萬大軍,殺奔宣州。

    勢力對比懸殊,幾場戰鬥打下來,楊行密的將領連連吃敗仗。他悲觀得很,想放棄宣州。幕僚戴友規反對說:“孫儒氣銳兵多,其鋒雖不可擋但可以挫,其眾不可敵但可以疲。若避而出走,勢必將被其所擒!”

    將軍劉威同意這看法,並提出具體的戰術說:“背靠城池,樹立營柵,可以不戰而疲敵軍。”

    楊行密採納了他們的主張,堅守不出。孫儒被阻隔在欄柵前,不能前進半步。時間稍久,軍中發生了瘟疫,部隊迅速減員,孫儒本人也病得起不來。楊行密趁機發動攻勢,大破敵軍,生擒孫儒,將他斬首示眾。消滅了孫儒,楊行密大踏步地進入了揚州。

    以勝利者姿態重回揚州的楊行密,著手做了兩方面的事:針對人煙幾乎斷絕的淮南,他實行與民休息的政策,招集流民,發展生產;改編孫儒遺部,選出精將勁卒,建立親軍,衣以黑甲,號為“黑雲都”。

    寬民整軍,楊行密揚起了獨樹一幟的霸旗。攻城略地,從淮河以南,至長江以東,全都歸人楊行密的版圖。

    仗一仗接一仗地打,和後梁打,和吳越打,和諸侯打,和叛將打,地理邊界線有伸有縮,可淮南始終是楊行密的天下。誰有實力和地盤,朝廷就承認誰。唐昭宗連著下詔:授楊行密為淮南節度使,爵封吳王。

    見楊行密在淮南割地稱王,一直未放棄對淮南的企圖的朱溫,在中原形勢稍稍穩定後,立即徵調大軍前來爭奪。他命令:大將葛從周領一軍屯兵安豐(今安徽壽縣南),待機進攻壽州(今安徽壽縣);大將龐師古領一軍駐紮清口(今江蘇淮陰西),目標對準揚州;自率主力在後左右接應。

    面對以泰山壓頂之勢而來的敵軍,力量相對薄弱的楊行密,採取了集中優勢兵力各個擊破的策略。他先打清口之役:利用多水的地理條件,掘開大渠,水淹龐師古軍,相機以少擊多,陣斬龐師古,取得大捷。然後,乘勢追擊聞訊已經撤退的葛從周部,又獲得大勝。梁軍全線失利,退回了中原。

    在對外戰爭的同時,楊行密著手整頓內部政治關係。當初,他在廬州起兵時,結交了一大批草莽豪傑,其中有田頵、安仁義、朱延壽、劉威、陶雅、徐溫、劉金等人,號稱“三十六英雄”。在多年的軍事生涯中,他們為他立下了赫赫戰功。隨著事業的做大,他認為田頵、安仁義、朱延壽三人猛悍難制,決意將他們除去。

    田頵、安仁義二人見勢不妙,樹起反旗,但一一遭到了鎮壓。他又裝作眼睛失明,假意要託大事給朱延壽,將他騙來給刺殺了。派將下了鄂州(今湖北武昌),看著割據者杜洪被押來揚州斬首後,楊行密病了,沒出幾月,把他畢生掙來的江山留給了後人。

    楊行密在那個官逼民反的時代中,憑著膽量和力氣,把腦袋掖在褲腰上反了,反成了英雄,反成了割據者。他沒文化,斗大的字不識,卻有出眾的號召力、高度的組織力、精幹的審察力,以此吸引了濟濟人才,成了大事。他佔有淮南後,採取了寬鬆的惠民政策,使久經戰爭創傷的民眾得到了一定的恢復,為淮南經濟的復甦提供了一些前提條件。

    二、傀儡與權臣

    唐天祐二年(公元 905 年),楊行密病死,年五十四,子楊渥繼位為淮南節度使,東南諸道行營都統、弘農郡王。

    天祐三年,楊渥遣將攻拔洪州(今江西南昌),自兼鎮南節度使(鎮洪州)。楊渥取得江西之後,“驕侈益甚”,“將佐皆不自安”。“渥居喪,晝夜酣飲作樂,燃十圍之燭以擊球,一燭費錢數萬。或單騎出遊,從者奔走道路,不知所之。左右牙指揮使張顥、徐溫泣諫,渥怒曰:“汝謂我不才,何不殺我自為之!”二人懼。

    渥選壯士,號‘東院馬軍’,廣署親信為將吏,所署者恃勢驕橫,陵蔑勳舊”。顥、溫潛謀殺渥。“渥父行密之世,有親軍數千營於牙城之內,渥遷出於外,以其地為射場,顥、溫由是無所憚。渥之鎮宣州也,命指揮使朱思勍、範思從、陳璠將親兵三千;及嗣位,召歸廣陵。顥、溫使三將”戍洪州,誣以謀叛,命別將陳祐往誅之”。“渥聞三將死,益忌顥、溫,欲誅之”。

    一日,“渥晨視事,顥、溫帥牙兵二百,露刃直人庭中,渥曰‘爾果欲殺我邪?’對曰:‘非敢然也,欲誅王左右亂政者耳!"因數渥親信十餘人之罪,曳下,以鐵撾擊殺之,謂之‘兵諫’。諸將不與之同者,顥、溫稍以法誅之,於是軍政悉歸二人,渥不能制”(《資治通鑑》後梁開平元年)。

    後梁開平二年(公元 908 年)五月,張顥遣其黨紀祥等殺楊渥於寢室,詐雲暴薨。年二十三。

    張顥“集將吏於府庭,夾道及庭中、堂上各列白刃,令諸將悉去衛從然後人。潁厲聲問曰‘嗣王已薨,軍府誰當主之?"三問,莫應,顥氣色益怒。幕僚嚴可求前密啟曰:‘軍府至大,四境多虞,非公主之不可,然今日則恐太速。"顥曰:‘何謂速也?"可求曰:‘劉威(在廬州)、陶雅(在歙州)、李遇(在宣州)、李簡(在常州),皆先王之等夷,公今自立,此曹肯為公下乎? 不若立幼主輔之,諸將孰敢不從。顥默然”。

    於是擁立楊渥次弟楊隆演為淮南節度留後、東面諸道行營都統。“顥以徐溫為浙西觀察使,鎮潤州(治丹徒,今江蘇鎮江)。嚴可求說溫曰:“公舍牙兵而出外藩,顥必以弒君之罪歸公。“”溫驚曰:‘然則奈何?’可求曰:‘顥剛愎而暗於事,公能見聽,請為公圖之。””時淮南行軍“副使李承嗣參預軍府之政”,可求往說承嗣,承嗣深然之,可求又說動張顥取消溫出外藩之令。“溫與可求謀誅顥,可求曰:‘非鍾泰章不可。”

    “溫使親將翟虔告之。泰章聞之喜,密結壯士三十人”,清旦,“直人,斬顥於牙堂,並其親近。溫始暴顥弒君之罪,輾(車裂)紀祥等於市”。“隆演以溫為左、右牙都指揮使,軍府事鹹取決焉”(《資治通鑑》後梁太祖開平二年)。

    徐溫“性沉毅,自奉簡儉,雖不知書,使人讀獄訟之辭而決之,皆中情理。先是,張顥用事,刑罰酷濫,縱親兵剽奪市裡。溫謂嚴可求曰:‘大事已定,吾與公輩當力行善政,使人解衣而寢耳。"乃立法度,禁強暴,舉大綱,軍民安之。溫以軍旅委嚴可求,以財賦委支計官駱知祥,皆稱其職,淮南謂之‘嚴、駱””(《資治通鑑》後梁太祖開平二年)。

    後梁開平二年(公元 908 年),淮南將吏推楊隆演為淮南節度使、東面諸道行營都統、弘農王。淮南的政權,實際都操在徐溫手中,楊隆演不過是傀儡而已。

    徐溫“以金陵形勝,戰艦所聚,乃自以淮南行軍副使領升州(治江寧,今江蘇南京)刺史,留廣陵(今江蘇揚州),以其假子元從指揮使知誥為升州防遏兼樓船副使,往治之”(《資治通鑑》後梁太祖開平三年)。

    初,楊行密“掠得徐州人李氏之子,生八年矣,行密養以為子,行密長子渥憎之。行密謂其將徐溫曰:“此兒質狀性識,頗異於人,吾度渥必不能容,今賜汝為子。"溫名之曰知誥”。知誥長,“喜書善射,識度英偉。行密常謂溫曰:‘知誥俊傑,諸將子皆不及也。””(《資治通鑑》唐昭宗乾寧二年)這個徐知誥,後來複姓李,改名昇,就是南唐的開國皇帝,廟號烈祖。

    後梁開平三年(公元 909 年),撫州(治臨川,今江西撫州)刺史危全諷聯結袁州(治宜春,今江西宜春)刺史彭彥章、吉州(治廬陵,今江西吉安)刺史彭玕,信州(治上饒,今江西上饒)刺史危仔倡,號十萬人,爭奪洪州(治豫章,今江西南昌)。全諷屯兵象牙潭(今江西金溪縣東北),淮南大將周本疾趣象牙潭,大敗危全諷之軍,生擒全諷,“於是江西之地盡入於楊氏”(《資治通鑑》後梁太祖開平三年)。

    後梁乾化二年(公元 912 年),徐溫取宣州,執李遇,以養子徐知誥為升州(治江寧,今江蘇南京)刺史。“時諸州長吏多武夫,專以軍旅為務。不恤民事;知誥在升州,獨選用廉吏,修明政教,招延四方士大夫,傾家貲無所愛。”(《資治通鑑》後梁太祖乾化二年)淮南將吏推嗣吳王楊隆演為太師、吳王,以徐溫領鎮海節度使,淮南行軍司馬。徐溫團結淮南舊將劉威、陶雅,“待之甚恭”“雅等悅服”,徐溫的政治地位也更加鞏固起來。

    後梁貞明三年(公元 917 年),徐溫把鎮海節度使的治所由潤州(今鎮江)移到升州(今南京),讓養子徐知誥改鎮潤州,而把廣陵的一切政治權力交給徐知訓負責。徐知訓是徐溫的親生兒子,為人“驕倨淫暴”,平日“狎侮吳王,無復君臣之禮。嘗與王為優,自為參軍,使王為蒼鶻(僮奴),總角弊衣執帽以從。又嘗泛舟濁河,王先起,知訓以彈彈之。又嘗賞花於禪智寺,知訓使酒悖慢,王懼而泣,四座股慄。左右扶王登舟,知訓乘輕舟逐之,不及,以鐵樋殺王親吏。將佐無敢言者,父溫皆不之知”。

    後梁貞明四年(公元 918 年)六月,前兗州節度使朱瑾殺徐知訓,徐溫部下闔門討瑾,瑾自殺。徐知誥在潤州(今鎮江)聞朱瑾殺徐知訓,即日引兵渡江,接管政權,徐溫就命徐知誥代徐知訓執政。以後徐溫一度回到廣陵,不久又“還鎮金陵,總吳朝大綱,自餘庶政,皆決於知誥。知誥悉反知訓所為,事吳王盡恭,接士大夫以謙,御眾以寬,約身以儉。以吳王之命,悉蠲天祐十三年(後梁貞明二年,即公元 916 年)以前逋稅,餘俟豐年乃輸之(謂天祐十四年逋租)。

    求賢才,納規諫,除奸猾,杜請託。於是士民翕然歸心,雖宿將悍夫,無不悅服。先是,吳有“丁口錢,又計畝輸錢,錢重物輕,民甚苦之”。徐知誥“以為‘錢非耕桑所得,今使民輸錢,是教民棄本逐末也。請蠲丁口錢,自餘稅悉輸谷帛,軸絹匹直千錢者當稅三千。”“由是江、淮間曠土盡闢,桑柘滿野,國以富強。”(《資治通鑑》後梁均王貞明四年)

    梁貞明五年四月,徐溫請楊隆演為吳國王,隆演以徐溫為大丞相、都督中外諸軍事、諸道都統、東海郡王,以徐知誥為左僕射、參政事兼知內外諸軍事。

    後梁貞明六年,楊隆演病卒,年二十四。徐溫立隆演弟溥為吳王。後唐天成二年(公元 927 年)十一月,吳王楊溥即皇帝位,追尊父楊行密為武皇帝,廟號太祖,兄楊渥為景皇帝,廟號烈祖,楊隆演為宣皇帝,廟號高祖。

    三、篡奪吳政權的徐知誥

    後唐天成二年十月,吳大丞相徐溫病卒,年六十六。溫子知詢仍歸金陵,溫養子知誥仍在廣陵秉吳政。徐知詢“自以握兵據上流,意輕徐知誥,數與知誥爭權,內相猜忌”。後唐天成四年(公元929年)十一月,知詢人朝廣陵,知誥留知詢,不遣返金陵,“知誥自是始專吳政”(《資治通鑑》後唐明宗天成二年、四年)。

    後唐長興二年(公元 931 年),“吳中書令徐知誥表稱輔政歲久,請歸老金陵;乃以知誥為鎮海(今南京)、寧國(今安徽宣城)節度使,鎮金陵,餘官如故,總錄朝政,如徐溫故事。以其子兵部尚書、參政事景通(即後來的南唐元宗)為司徒、同平章事,知中外左右諸軍事,留江都(今揚州)輔政”(《資治通鑑》後唐明宗長興二年)。

    後唐長興四年,“宋齊丘勸徐知誥徙吳主都金陵,知誥乃營宮城於金陵”(《資治通鑑》後唐明宗長興四年)。後唐清泰元年(公元 934 年),“徐知誥別治私第於金陵”,知誥“遷居私第,虛府舍以待吳主”。

    “吳人多不欲遷都者,都押牙周宗言于徐知誥曰:‘主上西遷,公復須東行,不惟勞費甚大,且違眾心。””吳主遣宋齊丘如金陵,諭知誥罷遷都。先是,知誥久有傳禪之志,以吳主無失德,恐眾心不悅,欲待嗣君,宋齊丘亦以為然。一旦,知誥臨鏡鑷白髭,嘆曰:‘國家安而吾老矣,奈何!"周宗知其意,請如江都,微以傳禪諷吳主,且告齊丘。齊丘以宗先己,心疾之,遣使馳詣金陵,手書切諫,以為天時人事未可,知誥愕然。後數日,齊丘至,請斬宗以謝吳主,乃黜宗為池州副使。久之,節度副使李建勳、行軍司馬徐玠等屢陳知誥功業,宜早從民望,召宗復為都押牙。知誥由是疏齊丘。”(《資治通鑑》後唐潞王清泰元年)

    後唐清泰二年(公元 935 年),吳加中書令徐知誥太師、大元帥,進封齊王。後晉天福元年(公元 936 年),“吳主詔齊王知誥置百官,以金陵府為西都”。後晉天福二年,吳主禪位於徐知誥,知誥即皇帝位於金陵,史稱南唐。

    吳讓皇楊溥退位後,徙居潤州丹陽宮,後晉天福三年(公元938年),以幽死,年三十八。後晉天福七年,南唐主李昪(即徐知誥)遷楊氏子孫居海陵(今江蘇泰州市),“嚴兵守之,絕不通人,久而男女自為匹偶”(《新五代史·吳世家》。

    後周顯德三年(公元 956 年),南唐失去淮南,南唐主遣園苑使尹延範如泰州,遷吳讓皇之族於潤州,延範以道路艱難,恐楊氏為變,盡殺其男子六十人”(《資治通鑑》後周世宗顯德三年)。楊氏遂絕。

    自唐大順二年(公元 891 年),楊行密始有淮南之地,至後晉天福二年楊溥退位,凡傳四主,四十七年而亡。

    (正文完)

  • 3 # 安易緬晨

    吳是一個只有36年國祚的王朝(892-937),又稱南吳。太祖武皇帝(其子追封)楊行密,烈祖景皇帝楊渥,高祖宣皇帝楊隆演,睿帝楊溥,937年被南唐所滅,是一個短命王朝。

    楊行密 在位(902-905)出生於一戶普通家庭,相貌堂堂,且能力舉千金,在行軍打仗時憑藉一身本領履歷軍工,又因其性格豪放,很快聚集了一批追隨者。其軍事生涯最成功的一次決定及時攻佔揚州,為他稱王打下堅實基礎,902被唐昭宗封為吳王。楊行密雖是軍旅出聲,但施仁政,用賢才,自身又節儉,所以深得民心,揚州等江南區域在他的治理下可謂安寧,也為以後的國運打下基礎。歐陽修稱其“仁恕善御眾,活身節儉,無大過失,可謂賢矣”。

    楊渥 在位(905-908)楊行密長子,楊行密去世後繼承父業,但並沒有延續其父的節儉任賢,生活奢侈浪費,其所用蠟燭就價值上萬錢,每日遊樂、飲酒,甚至放縱親信肆意打壓朝中老臣。權臣徐溫、張顥等密謀下被奪權,最後在矛盾激化下被朝臣刺殺。

    楊隆演 在位(908-921)楊渥死後其弟楊隆演繼位,此時朝中大全全數掌握在徐溫和張顥手中,楊隆演不過是一位傀儡皇帝,不久後就病死在行宮中。

    楊溥在 位(920-937)楊隆演死後其弟楊溥繼位,這時徐溫和其養子徐知誥已經大展拳腳開始了一系列的改革,除去的很多時弊。也就是在此時,這位傀儡皇帝的命運走到了盡頭,在徐知誥完成一系列的準備後就派人刺殺了楊溥,徐知誥稱帝。

    綜上可以發現整個吳國的皇帝都是兄死弟及,這十分符合五國十代的社會背景,一個政權除了創業之主文治武功,守城之人也要麼貪圖享樂,要麼被權臣挾制,而頻繁的更換皇權也使的權力分散,這樣的王朝是不會長命的。但是雖說皇帝平庸但在徐溫、徐知誥父子的治理下,國家經濟和農業可謂穩步發展,拋開吳這個國姓,那麼在這36年間,揚州等南方區域的老百姓生活還是比較安定的,南方的政權也相對穩定,沒有時刻處於戰亂中,這一點還是可以值得肯定的一個時期。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來自三國的問題:江東歷任大都督究竟哪位最有本事、文采最為出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