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33
回覆列表
  • 1 # 博日晟

     朱元璋是中國歷史上最傑出的君主之一。一生勤於政事,建樹頗多,特別是創設了大量的制度典章,不但打下了明朝近三百年基業,還影響到清朝。自明到清,中央集權的政治統治和統一的多民族國家的行政管理制度漸趨完備。

      朱元璋最重要的功績是驅逐胡虜,除暴亂,拯救漢民族,平定天下,成功復國,廢除了蒙古人制定的種族等級及壓迫政策,恢復了中華,帶領華夏復興。他從天災人禍和飢寒交迫的鐘離村,一直到南京登基,和他的文臣武將所走的這條道路,不僅僅是為私人和某個階級的利益,如同他的自述——我本淮右布衣,天下於我何加焉。

      朱元璋胸懷韜略,深謀遠慮,善於駕馭戰爭,掌握主動權。注重招賢納士,廣採眾議,嚴格治軍,完善軍制,練兵育將,強調將領要識、謀、仁、勇兼備。主張寓兵於農,且耕且戰,保持一支強大的武裝力量。

      史書評價

      《明史》“贊曰:太祖以聰明神武之資,抱濟世安民之志,乘時應運,豪傑景從,戡亂摧強,十五載而成帝業。崛起布衣,奄奠海宇,西漢以後所未有也。懲元政廢弛,治尚嚴峻。而能禮致耆儒,考禮定樂,昭揭經義,尊崇正學,加恩勝國,澄清吏治,修人紀,崇鳳都,正後宮名義,內治肅清,禁宦豎不得干政,五府六部官職相維,置衛屯田,兵食俱足。武定禍亂,文致太平,太祖實身兼之。至於雅尚志節,聽蔡子英北歸。晚歲憂民益切,嘗以一歲開支河暨塘堰數萬以利農桑、備旱潦。用此子孫承業二百餘年,士重名義,閭閻充實。至今苗裔蒙澤,尚如東樓、白馬,世承先祀,有以哉。”

      歷代評價

      趙翼:蓋明祖之性,實帝王,豪傑,盜賊兼而且也。

      順治帝:“朕以為,歷代賢君,莫如洪武。何也?數君德政,有善者,有未盡善者。至洪武所定條理章程,規劃周詳,朕所以謂歷代之君不及洪武也。”

      康熙帝立碑“治隆唐宋”讚譽朱元璋。還說:“明太祖天授智勇,崛起布衣,緯武經文,統一方夏,凡其制度,準今酌古,鹹極周詳,非獨後代莫能越其範圍,即漢唐宋諸君誠有所未及也。”;“洪武乃英武偉烈之主,非尋常帝王可比”。

      毛澤東:“自古能君無出李世民之右者,其次則朱元璋耳。”

      商傳:朱元璋出身於一個貧苦家庭,從社會最底層的放牛娃、四處討飯的小和尚,全靠自己的奮鬥成了一個統一王朝的開國皇帝。這是中國歷史上,乃至世界歷史上絕無僅有的事情。另外,朱元璋當上皇帝后,也沒有停止步伐,他在位三十多年,成功地建立一個強大統一的明帝國。

      歷史朱元璋簡介

      朱元璋(1328年10月21日—1398年6月24日),濠州鍾離(今安徽鳳陽東北)人,幼名重八,參加農民起義軍後改名元璋,字國瑞,元末農民起義軍首領,明朝開國皇帝(1368年—1398年在位),史稱明太祖,卓越的軍事家、戰略家、統帥。

      朱元璋幼時貧窮,曾為地主放牛。1344年(元至正四年),入皇覺寺,25歲時參加郭子興領導的紅巾軍反抗元朝,1356年(至正十六年)被部下諸將奉為吳國公。同年,攻佔集慶路,將其改為應天府。1368年(至正二十八年)朱元璋擊破各路農民起義軍後,在應天府稱帝,國號大明,年號洪武。後結束了蒙元在中原的統治,平定四川、廣西、甘肅、雲南等地,最終統一中國。

      朱元璋在位期間,下令農民歸耕,獎勵墾荒;大搞移民屯田和軍屯;組織各地農民興修水利;大力提倡種植桑、麻、棉等經濟作物和果木作物、他還徒富民,抑豪強;下令解放奴婢;減免稅負,嚴懲貪官;派人到全國各地丈量土地,清查戶口等等。經過洪武時期的努力,社會生產逐漸恢復和發展了,史稱洪武之治。1380年(洪武十三年),朱元璋廢丞相,設承宣布政使司、提刑按察使司、都指揮使司三司分掌權力,進一步的加強了中央集權。

      1398年(洪武三十一年),朱元璋病逝於應天,享年71歲,廟號太祖,諡號開天行道肇紀立極大聖至神仁文義武俊德成功高皇帝。葬南京明孝陵。

  • 2 # 百曉生侃中國史

    朱元璋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布衣皇帝”,他是農民出身,早年的經歷讓他深刻體會到天下百姓的疾苦。在建立大明王朝後,朱元璋體恤平民百姓,並且嚴厲打擊貪汙腐敗,他在位期間發起6次肅貪行動,除掉貪官汙吏15萬人。不僅如此,朱元璋還估計百姓開墾皇帝,並且免除三年的租稅。縱觀歷史,朱元璋是歷代帝王中對百姓最好的一位。

    史書中評價明太祖朱元璋:他作為中國最傑出的君主之一,一生勤於政事,建樹頗多。特別是創設了大量的制度典章,不但打下了明朝近三百年基業,促成明朝前期社會安定、經濟繁榮的局面,還影響到清朝。自明到清,中央集權的政治統治和統一的多民族國家的行政管理制度漸趨完備。

    然而,朱元璋也是一個“殺功臣”的皇帝。洪武十三年(1380年),朱元璋以圖謀不軌之名誅殺丞相胡惟庸,屠滅三族,連坐其黨羽,誅戮了一萬五千多人。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功臣太師李善長等人也以與胡惟庸“交通謀反”被賜死,家屬七十餘人全部被殺。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藍玉被告密謀反,朱元璋隨即令人將其拿下,並由吏部審訊。三天後,朱元璋將藍玉處死,爾後是大規模的清洗和株連。

    明朝的開國功臣幾乎都被朱元璋屠戮殆盡,以至於靖難之役時,朝廷中已經是無將可派。太平本是將軍定,卻不許將軍見太平。不僅如此,朱元璋在位後還實行殉葬制度,還有嚴苛殘酷的法律制度。史書中對太祖皇帝的評論非常高,但也有較大的爭議。歷史記載朱元璋是少見勤政的皇帝;而持負面評價者則多從其高壓統治著眼,如殺戮功臣、文字獄及廷杖。

  • 3 # 警世恆言

    朱元璋是明朝開國皇帝,幼年貧困,在元末風起雲湧的農民起義中,打敗陳友諒、張士誠、方國珍平定四海,建立大明。

    而清朝官修史書《明史》也對朱元璋一生的功過進行了評價。《明史》 “太祖以聰明神武之資,抱濟世安民之志,乘時應運,豪傑景從,戡亂摧強,十五載而成帝業。崛起布衣,奄奠海宇,西漢以後所未有也。懲元政廢弛,治尚嚴峻。而能禮致耆儒,考禮定樂,昭揭經義,尊崇正學,加恩勝國,澄清吏治,修人紀,崇鳳都,正後宮名義,內治肅清,禁宦豎不得干政,五府六部官職相維,置衛屯田,兵食俱足。武定禍亂,文致太平,太祖實身兼之。

    至於雅尚志節,聽蔡子英北歸。晚歲憂民益切,嘗以一歲開支河暨塘堰數萬以利農桑、備旱潦。用此子孫承業二百餘年,士重名義,閭閻充實。至今苗裔蒙澤,尚如東樓、白馬,世承先祀,有以哉。”

    儘管明史書中受階級和時代的侷限仍不乏一些錯誤和疏漏,但對於朱元璋的這一總結還算是較為客觀和公正的。不光史書這樣認為,就連清朝初期的兩代君主也被朱元璋所折服。

    順治:“朕以為,歷代賢君,莫如洪武。何也?數君德政,有善者,有未盡善者。至洪武所定條理章程,規劃周詳,朕所以謂歷代之君不及洪武也。

    康熙立碑“治隆唐宋”讚譽朱元璋。還說:“明太祖天授智勇,崛起布衣,緯武經文,統一方夏,凡其制度,準今酌古,鹹極周詳,非獨後代莫能越其範圍,即漢唐宋諸君誠有所未及也。”;“洪武乃英武偉烈之主,非尋常帝王可比”。

    十五載而成帝業,用此子孫承業二百餘年。如此一生,實在輝煌。

  • 4 # 愛特特的瓦瓦

    在這裡說一說我的理解。

    朱元璋是歷史上非常出名的開國皇帝,從農民到和尚到乞丐再到皇帝,朱元璋是從農民大眾一步步走到皇帝寶座,建立大明王朝,這是有目共睹的。

    朱元璋的優點是疑人不用,用人不疑,殺伐果斷,待部下如兄弟,這都是當皇帝的基本條件,朱元璋是農民出身,知道農民需要什麼,討厭什麼,害怕什麼,所以登基以來對官員非常苛刻,不僅俸祿低,而且狠抓貪汙。

    朱元璋的缺點就是在登基後對功臣的殺戮。開國六公爵中幾乎全被殺掉,明初的二十四將中除了花雲等少數將領在開國前戰死外,其他都被殺死,除了徐達常遇春和湯河,這三位是病死的。

  • 5 # 簡慶餘

    有史以來被公認的一代明君朱元璋,他有二大傑出,對外侵毫不客氣,對內貪官毫不留情。深受子民愛戴,所殺貪官數以萬計。這對穩定局勢,促進發展起到關鍵作用,由此帶動了農耕細作,經貿發展,靈活外交,技術引進,一系列重大決策得以實現,這位先祖為明朝二百七十多年的昌盛立下朝綱。朱元璋在治貪官方面有獨到的見解和創造,分別立法各品貪官罪惡懲治法案,例如對七品的剝皮帶粗糠法,受到億萬子民的稱讚,我們要認真研究朱元璋的治國方略,敢殺貪官,殺個片甲不留,當前的主要方向要嚴格審查退休官員財產及動向,一定能抓到更多貪官,就能受子民愛戴與支援。

  • 6 # 秋天燦爛

    明太祖朱元璋是一位很著名的開國皇帝。在他的領導之下,中國結束了元末以來的混亂局面。戰亂紛爭,重新歸於統一,完成了從大亂到大治。實際上明朝開國的重臣和漢朝有很多相似之處,有很多人是從社會底層上來的貧寒人士,朱元璋本身也是這個圈子裡的一員,他出生於農民家庭,幼年時給地主放過牛,打過短工,戰亂紛飛,家裡人很多都死掉了,他不得已皈依了佛門。1344年的春天,他進入黃覺寺,目的就是想混口飯吃,但到了1352年,他25歲時,他改變了自己的選擇,參加了郭子興領導的農民軍,而且在戰鬥中有勇有謀,後來還打敗了陳友諒,張士誠,趕走蒙古統治者,統一了南方和北方。

    所以在中國歷史上這樣的人物不是很多見的,朱元璋從一介小民最後成為九五至尊。在中國歷史上為數眾多的開國皇帝裡面,朱元璋本身算是個性比較鮮明,形象也相當複雜,對於他的評價可以說是褒貶不一。明史裡評價他是,“聖賢豪傑,盜賊之性,兼而有之。”明史專家吳晗先生評價他說,“從始至終執行了以猛治國的嚴酷方略”,但是中國人認為寬猛相濟,才是最為人們嚮往的中庸之道。而明太祖朱元璋不是這樣的,他的治國之道,有他非理性的一面,也有理性的一面,比如他在執政期間做了很多恢復生產,愛惜民力的政策,他曾經下令說離散在全國的農民要歸田,而且用減免稅賦,大力嘉獎等方式鼓勵農民去播種墾荒,他還關注水利設施的興建和修繕,開國前五年,恢復了全國200多條廢棄日久的水路,另外他對農村的建設也有貢獻,比如解放奴婢,減免稅賦,由政府出面出租種子,農具,牲畜,這都刺激了經濟,使經濟得到了快速的恢復。另外他還令人推廣種植桑麻、棉花等經濟作物。到了明朝的中期,江南一帶靠著不斷擴大的市場,形成了依賴出售棉麻製品獲利的工商階層。所以從這個角度講,朱元璋還是比較善政的,他從社會底層上來,知道老百姓有什麼樣的期待,所以他的善政又被稱為“洪武之治”。

    但與此同時,他還有另一方面,就是他很嚴酷,他親自搞了個大明律,用十惡五刑八議來恐嚇和嚴懲自己的臣民,他還用民間的保甲制度,讓人人互相監督,使所有的人受到各種各樣的制衡,朱元璋曾經提出過很著名的《蜂蟻論》,體現了朱元璋的政治理想,他想建立一個烏托邦式的社會,就是大明朝的百姓要高效,忠誠,像蜜蜂和螞蟻一樣生活和工作,所以他搞了自己的密探來監督百姓,他也製造文字獄,這反映出他確實想把大明社會搞成一個蜂蟻型的社會。這就可以看到朱元璋的性格有些莫名其妙的東西,一方面他有溫情脈脈的一面,另一方面他又極為殘酷,極為嚴苛。有的學者認為朱元璋是個心理扭曲的病人,所以明太祖治下的大明朝,整個社會很靜止,每個人都像植物一樣,在那別亂動,但另一方面這也叫執行有序,但這種有序需要公眾子民是靜態的,是聽話的,那就是以犧牲創造力,犧牲文化和社會進步作為代價。

    朱元璋對於官員那就更狠了,最著名的胡惟庸案、藍玉案。胡惟庸是朱元璋的宰相,很有才幹的一個人,在1380年有人告發胡惟庸謀反,勾結日本國,要刺殺朱元璋,結果胡惟庸被非常殘酷的處死,屠戮了三族,到1390年朱元璋又發現還有胡惟庸的同黨,繼續調查,全面搜捕,這次連開國元老77歲的宰相李善長也未能倖免,這次殺了大概有兩萬人,朱元璋編了一本書叫《奸黨錄》,附錄有李善長的供詞,昭告全國。又過了三年,朱元璋又發動第二輪對功臣的屠戮,這次告發的是大將藍玉,說他謀反,然後將藍玉抓住下獄,結果又被殘酷處死,滅族,根據口供,牽連被滅族的有一萬五千人 ,朱元璋又編了一本《逆臣錄》,昭告全國。這兩次屠戮,物件都是他曾經起兵的時候,親如手足的哥們弟兄,為朱元璋效命的,最後落得這樣一個下場。實際上朱元璋每天都會殺人,像太子的老師,叫宋濂,他的兒子牽涉到胡惟庸案,結果把宋濂也賜死了;還有我們熟知的劉伯溫,這是朱元璋最信任的大謀士,最後也被朱元璋毒死了;還有傅友德,平定雲南的大將,也被朱元璋賜死。總之吧很多這樣的大臣,最後都沒有善終。最後好像就剩下常遇春、徐達、湯和沒殺。

    實際上朱元璋屠戮沒有止境,史學家分析可能是皇太子懦弱,皇太孫年幼,而且太子朱標死的又早,為了保持政權穩定不得已為之。有人說宋太祖趙匡胤杯酒釋兵權,這樣可以讓大家撿個活命;而至於劉邦,劉邦也殺人,不過也只是殺掉了少量的將領,沒有殺光;到武則天的時代也沒有全盤打擊。可到了朱元璋就要全部滅掉。這可能就是朱元璋性格使然吧,絕對自私、愚昧、蛇蠍性格,而且從他的後代看也有這種性格,最後表現出來就是冷血短見,沒有大度的氣質。朱元璋以他的貧民身份為恥,骨子裡有自卑的情節,很羨慕官員和士大夫的優越地位和受人尊敬的想法,因此產生要壓制別人的暴虐意念,這樣可能才能使自己達到心理平衡吧,代價就是整個社會的發展停滯。朱元璋是故意的摧殘人權,不然的話明朝再有三法司這種正規的司法機關外,朱元璋還認為他們有理性的成分,有不聽話的可能,所以又另設一套東西,就是錦衣衛,像胡惟庸案,藍玉案這都是錦衣衛乾的,不需要三法司。到了朱元璋的後代,光錦衣衛都不夠用了,還有東廠、西廠、內廠,這種狀況真是前所未有啊。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半坡起步熄火後怎麼快速起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