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品眾品眾
-
2 # 照海倚天123
有以下書籍可以參考翻閱
一、梁啟超《飲冰室合集》中華書局第6冊 《中國四十年來大事記(一名李鴻章)》清光緒二十七年 評價
二、《清史稿·李鴻章傳》
三、其他評價李鴻章的書籍:
苑書義,《李鴻章傳》,人民出版社,2004
李守孔,《李鴻章傳》,臺灣學生書局,1978
雷祿慶,《李鴻章新傳》,文海出版社,1983
-
3 # 唐島漁夫
下面由我,來回答下這個問題。
評價李鴻章的文獻,誰都沒有他自己的兩首詩更加傳神了。
一首詩,是他年輕時寫的《入都·其一》;
另一首詩,是他臨終前寫的《絕命詩》
下面欣賞一下,
《入都·其一》
丈夫隻手把吳鉤,意氣高於百尺樓。
一萬年來誰著史,三千里外慾封侯。
定將捷足隨途驥,那有閒情逐水鷗。
笑指瀘溝橋畔月,幾人從此到瀛洲?
這首詩,集中描寫了年少時的李鴻章的心境,封疆入閣的那種雄心壯志。
並且,此後的李鴻章果然如其詩詞所講,一路官運亨通做到了晚清的最高官職,可謂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
巔峰時期的李鴻章,甚至見到俾斯麥,兩個人惺惺相惜,一時傳為佳話。
>
《絕命詩》
勞勞車馬未離鞍,臨事方知一死難。
三百年來傷國步,八千里外弔民殘。
秋風寶劍孤臣淚,落日旌旗大將壇。
海外塵氛猶未息,諸君莫作等閒看。
這首詩,集中寫臨終前的李鴻章的心境——壯志未酬,抱恨離世。
事實上,李鴻章的個人悲劇,也是那個時代的悲劇。
放在今天來看,在晚清那種明知不可為而為之的情況下,李鴻章還是做出了他自己應有的歷史貢獻的。所以,我們對他,不應該臉譜化來看,而應該還原到當時的歷史大背景來綜合進行評價。
我來回答:1李鴻章傳2李鴻章新傳3飲冰室合集等,李鴻章一生共為清政府簽下了30個條約大多為不平等條約,所以長期人們稱他為賣國賊,可越來越多的史學家對史料的研究,對這為清朝重臣也逐漸理解評價也變多元化。在那個歷史時期他也是有苦衷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