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寧靜致遠WQ

    古人測地球一個迴歸年主要方式,就是觀察同一地點陽光影子的長短變化,需要一個非常平直的”尺子”,古人非常聰明,在一條很長的石條上,中間刻一條深槽,倒上水,便很容易把石條磨平,並且把影子之間再畫上365等分,每份再畫12小份,以此類推,就可以非常準確的計算出一年有多少天,又零幾分鐘甚至秒。

  • 2 # 榮國府的小管家

    公元前3000多年前,尼羅河畔的古埃及人發現,每當氾濫的尼羅河水湧到今天的開羅附近時,天空中就會有一顆特別明亮的星星,和太陽同時在地平線上升起。這顆星星,就是天狼星。

    古埃及人在竹竿上刻下時間,然後進行比較,發現天狼星的運轉週期和尼羅河的漲枯同步,總是365天。於是,他們把365天,定義為一年;將尼羅河開始氾濫、天狼星出現之時,稱之為歲首;接著,從歲末選出5天,當作宗教節日,用以侍奉神祇,感謝神們賜予他們五穀。

    剩下的日子,正好是360天,等分成12個月、3個季度。第1季度叫做“阿赫特”,意為氾濫,是尼羅河氾濫的季節;第2季叫做“佩雷特”,“出”的意思,指河水退去、土地露出水面,世博中和農作物生長的季節;第3季則是收穫、儲存食物的季節,收拾田地,等待下一次氾濫季節的到來。

    古埃及曆法

    跟原始曆法相比,古埃及人的太陽曆無疑精準許多。不過,地球繞太陽轉一圈的實際時間是365.24天。也就是說,古埃及曆1年少了四分之一天。不要小看這6個小時的差異。1年少6個小時,4年就是1天,1460年,就是1年。

    究其根本,古人既沒有完善的天體執行理論,又沒有精密的觀測裝置,不管怎麼改進演算法,曆法中的“年”(從歲首到歲末),總是比事實上的“年”(地球繞太陽公轉一圈)少那麼一點。

    這時候,就需要“置潤”來救場了。

    以中國為例,唐代一行(公元683~727)制定《大衍曆》的時候,人們普遍相信,天是圓的,地是方的,星星和太陽一樣,東昇西落。這自然和事實相去甚遠。

    不過,古人有古人的智慧。那就是,不去管它。中國古代的行星運動理論,由兩部分組成。

    第一步,假設行星圍繞地面做勻速圓周運動。選擇某些特定的時刻(比如某顆星星剛出現的時候、剛消失的時候),在某些特定的位置(比如國土最北、最南),觀測行星的位置,計算其在這些關節點之間的移動時間和距離,將這些記錄下來,繪製成一張天文表。

    第二步,根據天文表,在各關節點之間的空白時間,設計一套修正演算法,計算行星在任意時刻的執行速度。

    如此一來,就能在理論未突破的情況下,利用現有觀測手段,儘量接近實際情況。

    這種修正,反映在曆法上,就是設定閏月。

    我們現在使用的“農曆”,是19年7潤。在19年中增加7個閏月,使曆法年和地日運動週期儘可能地接近,同時讓某些節氣固定在某些月份,以方面農業生產。

  • 3 # 三川風水

    這個要從我國陰曆立法來說,二十四節氣是我國古代人民的偉大創造,他是依據太陽在迴歸黃道上的位置制定,即把太陽週年運動軌跡劃分為24等份,每15度為一等份,每一等份為一個節氣,所以陰曆也叫黃曆,透過二十四節氣就能夠確定月日時。

  • 4 # 鹹恆焱易

    關於古人是透過什麼方式來計算一個迴歸年的日時分秒的在《後漢書.律曆志》記載了漢代的“候氣之法”:“夫五音分為陰陽,分為十二律,轉生六十,皆所以紀鬥氣,效物類也。天效以景地效以響,即律也。陰陽合則景至,律氣應則灰除,是故天子常以日冬夏至御前殿,合八能之士,陳八音,聽樂均,度晷景,候鐘律,權土炭,效陰陽。冬至陽氣應,則樂均清,景長極,黃鐘通,土炭輕而衡仰,夏至陰氣應,則樂均濁,景短極,蕤賓通,土炭重而衡低,進退於先後五日之中,八能各以候狀聞,太史封上。郊則和,否則佔,候氣之法,為室三重,戶閉,塗釁必周,密佈緹縵,室中以木為案,每律各一,內庳外高,從其方位,加律其上,以葭莩灰抑其內端,案厲而候之,氣至者灰動。其為氣所動者其灰散,人及風所動者其灰聚,殿中候,用玉律十二,惟二至乃候靈臺,用竹律六十,候日如其厲。”

    也就是說在一個密閉的室內,把端部塞上葭莩灰的律管,按一定的九宮方位加以佈置,即每一個格子裡標註上春分點秋分點夏至點冬至點等,節氣標好後,把律管埋在各個節氣點上,注意觀察就可以看到,每到一個節氣,與該節氣相應的管中的灰就會逸出,由此便知道幾點幾分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30歲怎麼能快速提高自己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