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y月影如玉y
-
2 # 見證文明
這倒沒聽說過。
玉器到了唐代逐步趨於市俗化,這也可能是形成用玉增多的原因。但是,在唐代有食玉的習俗。這期間,人們認為玉有治病、保健的功能,(在本草綱目)裡也有關於玉具有清熱解毒之功效的記載。大量的好點的玉都被吃掉了。這也造成了唐代用玉大的原因。
-
3 # 翠娘娘
在先秦和兩漢時期,玉器是以法器用於溝通天地的角色,到了唐朝玉器概念已不同於秦、漢,而是以禮儀制度的禮玉體現,由此玉器的使用範圍更廣,表現形式有了許多突破。同時,由於唐朝與西域交流頻繁,玉器在裝飾紋樣上出現了西域色彩,與秦、漢時期玉器的穩重形態不同。
雖然唐朝與西域的商道往來活躍,但是那時玉料開採技術有限,多是河灘籽料(和田玉山料開採是從明朝開始),而唐朝用玉量增大,但受開採技術所限制,玉料供應不足,出現“以石代玉”,這就是漢白玉被使用的原因。
綜上所述,個人認同唐朝是繼秦、漢之後,玉器用途、形式等有所突破,但不認同唐朝的和田玉料源源不斷的說法。
-
4 # 天涯過客300
不是!魏晉南北至唐遺留的玉器不多!說明玉還是少數人擁有!或許這與長期戰亂和道家吃玉長生不老影響,宋以後玉走下神壇進入民間百姓家!才算是漢以後的高峰期吧!宋以後玉器多以寫實為主,也就是雕啥像啥
-
5 # 二爺侃藏品
非常高興回答你的問題,這段時間我發覺自己都在圍繞著玉的主題不斷地進行回答,可見我國博大精深的玉文化確實有著豐富的素材值得研究與挖掘,縱觀歷史,漢唐兩朝確實具有特別相像的歷史背景,漢代前面經過一個強盛的秦王朝,鐵蹄橫掃六國一下子傲立華夏,但卻不到二十年就淹沒於農民起義洪流之中,而唐之前的隋王朝也是能透過強有力的鐵腕手段結束了長期困擾當時我國南北割裂的混亂局面,但也是隻傳兩代後被農民起義推倒。而這兩個王朝同樣都推行了與西域各國展開貿易的政策的同時,使得和田玉源源不斷地進入內地,但唐朝出現繼秦漢用玉新高峰這個觀點,我不是很贊同,這是因為以下幾個原因:
從琢玉工藝相比較,使用範圍廣泛的漢代和田玉雕琢技法優於唐代一.用玉範圍廣泛而雕琢精細的漢代玉器
漢代雖然繼續沿用秦代封建集權制的體制,但在文化與藝術方面更多地吸收了包容奔放、狂蕩不羈的楚文化,這是因為漢高祖劉邦早先來於楚地的主要地域原因,在琢玉工藝、內容與形式上,戰國時代的玉器傳統成為漢代玉器的參考基礎逐步發展起來的,而且其中的楚文化玉器所具備的浪漫特色給予漢代玉器的藝術風格更多的吸收營養,進而融入了漢代玉器所具有的雄渾豪放、氣勢磅礴,又不拘一格的藝術風格,使中華古代玉器達到自新石器時代、商周及春秋戰國以來的第三個高峰。同時漢代的玉器廣泛運用於禮器、佩飾、殯葬與陳設四種不同範圍,故雕刻的技法層出不窮。 由於戰國時代鐵質琢玉工具的不斷髮展,給漢代玉器的雕琢帶來了很大的便利,故漢代的琢玉工藝得到了巨大提高後變得更加豐富。例如我在上個問答中所提到的透雕就是漢代的一個典型,從鏤空圖案來看,各邊廓處直立如壁,稜角爽利,仍然保留戰國風格的刺手感,輪廓及線條圓轉處,委婉流暢,柔軟似綿,不存在勉強僵滯之感。尤其受到神話成仙思想的影響,不同主題的神話題材盡情地以鏤空與高浮雕的兩種典型雕刻的方式體現在當時的和田玉上,例如玉鳳、玉龍、玉虎與玉璧等。
二.唐代玉器使用範圍小於漢代玉器,而且雕琢工藝遜色於漢
相比於漢代玉器,唐代的玉器由於廢除了漢代的殯葬用玉,而部分陳設用玉被金銀器所取代,除了少量的用於禮器外,著重於佩飾用玉,故其雕琢技法卻顯得有點單調,這是因為隨著佛教的盛行,人們主體意識感不斷強化,其玉器的表現手法也過多體現上述題材,但其琢玉的技法卻遜色於漢玉,由於當時與西域各國的交往,大量胡人進入中原地區,其玉的題材上也出現了胡人的形象,從佩戴的玉帶板的雕琢技法來看,都是採用浮雕,其線條的細密度遠遠差於漢代玉雕那種強勁有力的特點,人物面部以扁平居多,通通常採用短陰線的方式進行五官輪廓勾勒,但與漢代玉器相比,其層次感與立體效果不是很好,另外其裝飾性線條由於是採用小圓坨勾勒,使其表現出來陰陽向背的圖案,其遠觀效果似乎優於漢代玉器,但靠近仔細觀察,其上面存在的坨痕效果粗放有餘,精微不足,地子雖清,但表面並不不平整,這也說明唐代玉器不像漢代玉器那樣十分注重各雕琢細節上的巧妙處理,明顯的線鋸搜痕時常出現在大小鏤空之處,整體拋光度一般,還留有隱約的砣痕。
唐代雖有以佛像與人物為題材的豐富世俗化玉器,但與漢代相比,用玉的範圍逐漸減少,玉的尺寸也由大變小,數量由多變少一.唐代豐富的佛像與人物題材的玉器
佛教從南北朝時期開始在國內初露端倪,在隋代漸漸發展,到了唐開始興盛。而隋唐統治者都具有脫離漢族體系胡漢混血構成,另一方面其相容並收的意識遠遠超過了前朝,故同時代的玉人的琢玉風格逐漸趨於世俗化:
首先體現在玉雕佛像上,該朝佛像具有“菩薩如宮娃”之說,這說明唐代佛像是以現實人物為創作摹本,玉佛像也是如此,世俗化的特徵一覽無餘,它既不像前秦時代雕刻的玉人,以誇張地體現某個部位 ,或採用與人與某個動物相組合來表達人們對神靈的所存在的心理崇拜與訴求,也不像漢代雕刻玉人在形態構成上,雖然還未完全走出商周時期的格局,但在各種裝飾面與人物總體造型上已逐漸突破兩者互不關聯的拘格;其次唐代玉雕人物像更追求世俗的美感,例如唐代的飛天題材的玉佩,但其雕琢工藝與裝飾性的功能與漢代玉器相比,漸漸弱化而很難找到歷史傳承的跡象與前朝的厚重感,反之卻多了一些對未來的探索與對現實生活的熱情追求。從人物造型與裝飾線條來看,已經脫離了戰漢玉人裝飾的固定模式而採用一種嶄新,如同人物畫般的表達手法進行體現,即寫實風格。二.唐代玉器受各種因素的影響,加工尺寸變小,數量減少
但是任何事物都是有利也有弊,由於唐代的玉器以日常實用角度考慮為主,於是漢代原來固有的大中型禮器逐漸向小型實用器開始轉化,其尺寸也逐漸變化,而大大削弱了玉器所承載的獨特而傳統宗教意涵,同時我在上面一段也提到了:漢代葬玉習俗的被廢除,使得該處所用之玉的數量也大大減少。而實用玉器出於方便的角度,其尺寸做得也比漢代玉器要小的緣故也減輕了玉器的加工量,尤其是作為上述作為衣飾的小型玉件尤為突出,部分陳設玉器也漸漸地被後來居上的金銀器所逐漸取代後也對當時用玉的總體數量產生影響。關於這方面的詳細資訊,我在先前的問答已經說過,故這裡省略。
結束語總之,和田玉雖然在唐代源源不斷地進入,但該朝並未出現一個繼秦漢之後出現的用玉新高峰階段,這是因為:
漢代的琢玉工藝遠遠優於唐代,而且後者的用玉範圍遠遠小於前者;唐代的玉器以佛像與人物為主,逐漸邁入世俗化,其加工尺寸與數量也隨著日益縮小的用玉範圍而變小變少;鑑於上述觀點,故所持不贊同意見,希望對你有所幫助,謝謝閱讀。
-
6 # 鳳玉同周
唐代玉器以和田玉為主,數量隨沒戰漢多,但一般以佛像和飛天像多一些,個頭也大,雕工粗獷,沒有明清玉佛精美,顯得厚重端莊!發個我的藏品,大家隨評!
回覆列表
多也不多少也算少因為開採難度大,畢竟也是達官貴人之物象徵意義寓意講究強和富貴,唐代玉料以和闐青白玉為主其它玉料少見,在古代美石皆為玉,唐朝的玉器皿和象生玉雕在工藝上吸收了金銀細工、繪畫、石刻藝術中有益的表現手法,一改漢代玉器雄渾豪放、不拘一格的風範,將同時代金銀細工的精巧別緻,雕塑藝術的豪邁飽滿和繪畫藝術的細緻入微有機結合起來,採用寫意的手法,以圓雕浮雕表現作品的外圍輪廓,以較粗的陰線體現其神韻,玉器皿製作精益求精,動物玉器形神兼備,美不勝收,形成唐代玉器的藝術風格,開一代玉雕之風,對後世玉器的發展產生了重要的作用。
唐代玉器以衣紋髮絲花葉羽翎均用平行細陰線,花蕾和動物鱗衣,均用網狀細陰線繪就,所有線紋均用鉈琢出,落腳深,中間粗直,收筆細尖,線紋走向非常明顯。常見的人紋、花紋影象外緣,都有一條粗弦紋邊框,框內地子內凹,在內凹的地子上用浮突及陰線描繪的手法,琢出人紋花紋和禽鳥紋等圖案。
唐代玉器比起周漢玉器更親切可愛,更具玩賞性。周代玉器以禮儀玉器為主,不能隨便玩甕。漢代喪葬、辟邪玉主宰世界,把玩受到限制,唐代以前玉器裝飾有的也相當精美,但神味太濃,禮性太足,然而唐代則擺脫此在裝飾上鑑賞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