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痴騎朽翁
-
2 # 星輝650
多管火箭炮,空氣炸彈,
一是炸建築工事,
二是炸空氣,
美國對伊拉克地下工事用空氣燃燒彈,大量消耗氧氣,
-
3 # 發現你的身邊美食
一系列實彈演練。尤其針對假想敵地堡工事群,各種先進武器裝備齊亮相,展示出強大的山地攻堅火力。閒言少敘,直接上圖:
04A步兵戰車使用100毫米炮打擊敵方碉堡
首先,是04A步兵戰車用100毫米炮轟擊敵方碉堡。ZBD-04A步兵戰車是我軍新一代重型步兵戰車,十分注重火力和防護效能,用來搭乘步兵伴隨主戰坦克突擊作戰。
100毫米低壓滑膛炮直瞄發射榴彈,威力不俗,對付碉堡工事足夠了
04A步兵戰車的正面裝甲可以有效防禦當今各國主流裝甲車小口徑火炮,同時還裝備了100毫米低壓線膛炮、30毫米機關炮及7.62毫米機槍,觀瞄和火控裝置十分先進,能夠為步兵實時提供強大的火力支援。
直-10發射紅箭-10反坦克導彈
直-10武裝直升機是我國第一種專用武裝直升機,如今已經大批次裝備了陸軍航空兵和空降兵部隊。畫面中,直-10發射紅箭-10(AKD-10)反坦克導彈,精準命中了幾公里外的59式坦克靶標。
紅箭-10採用激光復合制導,射程達5公里,打擊精度非常高。一架直-10最多可以同時攜帶8枚紅箭-10反坦克導彈,另外再帶兩個多管火箭發射巢。
12345……充滿傳奇色彩的五對負重輪,如今只能成為靶標被擊毀
下一組圖則是AFT-10多用途導彈發射車,這款導彈發射車與99A主戰坦克同時首次公開亮相於“和平使命-2014”軍事演習。AFT-10是光導纖維複合制導的新型戰術多用途導彈,射程遠達10千米,具有很高的打擊精度和抗干擾能力。其不僅可以打擊坦克裝甲車輛,以及碉堡工事,還能打擊直升機等低空低速飛行目標,是重灌突擊叢集十分可靠的伴隨支援火力。
AFT-10導彈發射車最多可攜帶8個發射箱,上圖中只安裝了兩個
AFT-10導彈發射
AFT-10導彈的火箭噴口位於彈體側面,而不是尾部。這是因為AFT-10尾部安裝有光纖釋放裝置,導彈發射後透過長長的光纖,與發射車保持連線,有點類似於線導魚雷。
功勳的59式坦克再一次成為靶標,在爆炸火光中為祖國盡了最後一份力
AFT-10的光纖複合制導方式很特別,既可以半主動控制,也可以人在迴路中修正火控資訊,靈活性很強。導彈發射車可以接收導彈導引頭傳回的目標資訊,發射車也自帶一座可伸縮的光學探測系統,內建紅外/微光探測器、電視攝像機、鐳射測距儀等感測器,具有較強的態勢感知能力。
精確打擊目標
實戰中,除了步兵戰車、導彈發射車、武裝直升機、察打一體無人機這些重型裝備,單兵火力也是很重要的。比如說PF-98式120毫米火箭筒,就是大家所熟知的一款單兵火力支援裝備,俗稱“120火”。
“120火”口徑大,自然有著不俗的威力,其多用途戰鬥部重達8千克,爆炸時可產生上百個高速鋼珠和可燃金屬鋯,殺傷半徑達25米,實乃對付裝甲車輛、防禦工事或者暴露人員物資的必備選擇。
“120火”還有一個值得稱讚的優點,那就是重量輕便,快速拆卸後最大單件不超過10公斤,可由兩人小組分解攜帶,幾十秒內就能組裝發射。另外,“120火”配有瞄準裝置,可以不分白晝黑夜全天候作戰。如果我方重火力裝備來不及支援,那麼“120火”就是連排一級部隊的可靠選擇。
看完了這麼多先進裝備,最後這張動圖顯得有些特別。畫面中,我軍戰士匍匐前進,拉開引信,徒手丟擲炸藥包,敵方碉堡工事灰飛煙滅。這個畫面引起了很多網友爭議,不少人認為現代戰場上必須依靠高精尖的武器裝備,戰士徒步丟炸藥包的方式很容易遭受傷亡,實在太落伍,早該淘汰了。
依妹子楊看來,從解放戰爭中董存瑞捨身炸碉堡,到抗美援朝戰場上黃繼光的英勇事蹟,我軍歷史上吃了太多太多火力不足的虧,只能靠勇氣與鮮血彌補裝備火力上的不足。也正因為如此,我軍一直十分注重發展各種先進強大的火力支援裝備;尤其是新時期聯合作戰思想下,把海陸空天所有資訊和火力節點融為一體,極大地提升了火力支援效能。
不過,畢竟再先進的裝備要靠人來操縱,裝備水平發展上去了,敢於犧牲、敢打必勝的勇氣和信念也絕不能丟。網路上流傳有一個段子:在朱日和實兵對抗演習的“戰場”上,面對無比強大的藍軍,曾有紅軍戰士打急了,抱著“炸藥包”與藍軍戰車“同歸於盡”。換句話說,注重訓練使用先進裝備的同時,不忘訓練格鬥拼刺刀、徒手炸碉堡等傳統科目,依然是有必要的,二者並不矛盾。
即使是火力支援能力強大的美軍,也依然很注重步兵近身攻堅作戰的訓練1979年的對越自衛反擊戰,解放軍出動29個步兵師幾十萬人,從上千公里的中越邊境線上全線出去,連續攻佔了越南北部20餘座城鎮,取得了輝煌的勝利。
然而這一場區域性戰爭科技含量卻並不高,雙方基本上仍然停留在大炮轟擊、步兵突進為主的戰鬥模式,海空軍現代兵器並沒有參與作戰,各種對地、對空導彈也沒有在實戰中應用。
那麼,整個79年中越戰爭期間,敵我雙方投入戰場的威力最大、最兇猛的武器是什麼呢?有人說是火箭炮,有人說是蘇制反坦克導彈,還有人說是59式坦克,單純從效果上來講,敵我雙方最兇猛的武器仍然是大口徑火炮,特別是中國裝備使用的152毫米加農榴彈炮。
根據戰後統計,對越作戰時解放軍取得的戰果中,超過90%與火炮相關,或是直接取得,或是幫助步兵獲得優勢後,由步兵進行最後的收割。152毫米加榴炮,是參戰炮兵手中的主力壓制火炮。
1979年參戰的多為66式152毫米加榴炮,根據蘇聯的D-20式152毫米加農榴彈炮仿製而成,1966年定型開始生產,大量裝備預備炮兵師和軍屬炮兵團。
66式152加榴炮,口徑為152.4毫米,炮管長4240毫米,全重5650千克,炮架採用的是60式122毫米加農炮的炮架,最大射程17200米,由汽車牽引機動。
它的威力究竟有多大?
152毫米加榴炮,發射殺傷爆破彈時,有效殺傷半徑不會小於50米,也就是說一炮過去,半徑50米的敵軍不死即傷。即便發射殺傷爆破彈也可以輕易擊毀厚度1米左右的混凝土工事,而使用穿甲彈可以擊穿200毫米左右厚度的鋼板。
在對越作戰期間,我軍曾使用152毫米加農炮直瞄射擊2000米外越軍山腰的火力點,結果一炮下去,山上被炸出了一個巨大的喇叭口,直徑超過4米,敵軍火力點早已蕩然無存。而面對敵人堅固的混凝土碉堡時,152毫米加榴炮往往只需一炮就能將之摧毀。
對越作戰期間,廣州軍區陸軍第55軍165師495團攻堅549高的時候,遭遇了越軍堅固混凝土碉堡的頑強阻擊。549高地這個混凝土碉堡修建在主峰上,依山而建高度在9米左右,直徑6.7米,混凝土外牆厚度超過1.5米,堪稱一座小型的軍事要塞,裡面駐紮有越軍一個特工排。
圍繞這座碉堡,越軍精心構建了一個巨大的交叉火力網,四周明暗火力點密佈,可以直射、斜射、側射、倒打,成為我軍前進路上最大的攔路虎。為了有力支援495團戰鬥,165師炮兵群決心以1門152毫米加榴炮抵進射擊,一舉將敵人碉堡摧毀,為我軍前進掃清障礙。
戰鬥打響前,152加榴炮被秘密運到前線,巨炮怒吼聲中,炮彈準確命中敵碉堡中央下方,僅一發就將其徹底摧毀,之後炮班又進行了3次火力急襲,每次5分鐘,549高地的敵明暗火力點遭到了毀滅性打擊。495團隨後跟進,僅用時40多分鐘便輕鬆拿下了這個高地。
戰後發現,越軍碉堡中30多人全部在炮擊中被擊斃,其中5人渾身連傷口都沒有,是被爆炸衝擊波震死的,可見152加榴炮有多麼兇猛。
-
4 # 國強zhang88888888
印度有百杖鈽鈾核彈開始膨脹野心,中國可在中國的阿克塞欽內的琴峽冰川傍用戰機或火箭炮裝載的小型鑽地氫彈導彈炸出山脈豁口引入富含水蒸汽的秀節氣流吹入整個西北大沙漠使沙漠全變良田,讓西北農業經濟發達。富含水蒸汽的印度洋海面秀風能使山脈形成冰川必能使沙漠全變為綠洲,同時氫彈的威懾可冷卻印度的侵犯戰爭情緒膨脹一百二鳥
-
5 # 夢想壹定成真
紅箭73。便宜量足。一發才幾千塊。射程超過3公里。可以在50米範圍內a導b射。基本不擔心對面火力打擊。單發重量又輕。國內儲備不少於10萬發。當年應對蘇聯的產物
-
6 # 韓兵17
應該是大口徑直瞄火炮。兩山輪戰時,咱們的炮兵曾經將85加農炮推到前沿。戰鬥開始時,由抵近潛伏的偵察兵用曳光彈指示目標,85炮直接挨個點名。效果相當不錯。對於直瞄火炮夠不上的目標,也曾經用過紅箭73。一發下去,一個隱蔽部10多個越軍官兵就報銷了。現在的突擊炮用來對付火力點效果相當不錯,不過對付仰角大的目標可能會受到一定的限制。這種情況下,距離遠的可以用反坦克導彈。距離近的可以直接用大口徑火箭筒點名。
-
7 # 前哨傘兵
看得到底就用大口徑火炮直接轟。隱蔽的只能靠步兵了,RPG,火焰噴射器,輕型榴彈發射器(俗稱槍榴彈),各種手雷包括燃燒手雷(威力小)多扔幾個,炸藥包(這玩意不好,需要放在邊上)。
-
8 # 天翼使用者9566721876048
反坦克導彈,也可用單兵火箭彈,射程運,穿透力強,殺傷力大!把常規火箭彈換上簡單導引頭對固定目標毀傷應有摧毀能力!
-
9 # 皇家橡樹1972
96式122毫米牽引榴彈炮進行直瞄射擊,也就是通常所說的給“大炮上刺刀”,世界各國炮兵都有這個訓練科目,換句話說就是:直瞄射擊打坦克或者打碉堡,這也表明火炮仍然是對付山地碉堡的做好武器。
著名的“馬奇諾防線碉堡群”,由粗鋼筋混凝土修建而成,非常的堅固,當年德軍仔細的進行研究過,認為對這樣異常堅固的堡壘群強攻肯定會有巨大的傷亡,所以研製了800毫米的“多拉”列車炮(一共兩門,另一門叫古斯塔夫)和600毫米的“卡爾”臼炮,也只有大口徑的巨彈才能炸燬厚達3米的工事,歷史上德軍對堅固碉堡群的打擊是有經驗的,比如說:轟擊過比利時列日要塞的420毫米“大貝莎”榴彈炮,就把列日要塞轟的七零八落…所以,到目前火炮仍然是打擊碉堡群的最主要武器。
有看官會問:使用轟炸機去炸碉堡群行不行?轟炸機也可,但是轟炸山地碉堡有準確性和使用成本的問題,因為是在山地就會有遮蔽物,轟炸機投彈手使用瞄準儀很難確定真假目標,就是將炸彈投下去之後能否將目標覆蓋未知,另外山體碉堡群在修建的時候就考慮到飛機轟炸了,修建的角度都很刁鑽,對轟炸機投擲的角度有很大影響,也會造成要轟炸目標難以覆蓋的問題。
還有就是使用成本問題,現在轟炸機飛行一次的費用再加上航彈的價格,起碼要幾十萬~幾百萬美元不等,使用成本要比火炮高很多,非緊急情況是不動用轟炸機的。
卡爾臼炮,納粹德國的黑科技,臼炮實際上就是迫擊炮,它倒是沒轟擊過馬奇諾防線,但是參加了塞外斯托波爾戰役,由於從沙俄時期就對克里米亞半島進行要塞化,這個著名的軍港周圍完全被山體碉堡群保衛,可以說是固若金湯,曼施坦因上將進攻塞瓦斯托波爾要塞時吃盡量苦頭,甚至“容克88”轟炸機攜帶SC2000航彈(2000公斤等級)都未能奏效,因為有的核心工事深達地下30米…在攻擊無效後請求希特勒調運“古斯塔夫”和“卡爾”到前線助戰,兩型巨炮不負眾望,將塞瓦斯托波爾軍港周邊的碉堡群逐一轟塌,最終被德軍佔領…所以,打擊要塞一類目標就得是大口徑重炮。
2S4“鬱金香”自行迫擊炮,可能是受了“卡爾”的刺激,蘇聯研製這型240毫米的拆遷利器,,並且蘇聯戰後面對的北約軍事集團,都是工業化國家,防禦工事修築的更加堅固,戰時更需要使用重炮清除!
總得來說,山體碉堡群密集當中顯得稀疏,堅固又要防敵方集中打擊,通常都是一個核心碉堡再加上十幾或者幾十個附屬碉堡,這類防禦工事航空兵很難完全清除掉,即便是使用現代的“空氣燃燒彈”也要受到風向、投擲角度…的影響,並不能完全消滅掉,只能是使用大口徑火炮進行直瞄射擊,才能徹底解決。
-
10 # 夠釀洋的周鴻禕
93雲爆彈,89單兵攻堅火箭筒,狙擊榴,82迫擊炮60迫擊炮打煙霧彈掩護火箭筒都可以對付地堡,地堡沒啥可怕的,如果每個步兵連能整十來具不佔編制卡爾古斯塔夫更好。
-
11 # 熊style
對付山地的碉堡群和堅固工事,有效的武器很多,如果從精確度和效率考慮,巡飛彈群最適合;
中美裝備的單兵巡飛彈系列不斷改進、更新中:體型更輕、續航時間更長、殺傷力更大、精確度更高、地形適用性更強!
中國第一代巡飛彈已經裝備部隊多年,它們在保衛國土/領海的任務中發揮重要作用;但是,它們的缺點同樣明顯:不適應高海拔、缺氧氣候、航速慢、重量大、不適合無人機掛載,因此,對於巡飛彈的改進必須加快進度;
目前,中國軍工已經發展出第二代巡飛彈系列合計十餘種之多,其中,2019年測試的某款巡飛彈實現了“多目標同時跟蹤、多臺套裝置同時引導、多批次攻擊”同時監測,彈道測量精度由3米躍升至1釐米;
另外,中國陸軍開始全面裝備第二代巡飛彈:除了航天科技集團的WS-43/CH—901外,還有高德紅外的S-570、中天公司的ZT-5/25/60、航天科工集團的CM-501X/CM-501XA、北方工業公司的飛龍10單兵巡飛彈、希德電子資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藍鷺30/100單兵巡飛彈、湖南輕武器研究所的尖山巡飛彈等,它們各具特色;
其中,多用途ZT—5巡飛彈尤其值得關注:它不但體型輕巧、命中精確度高,而且彈體加發射筒全重5公斤——方便單兵攜帶。
ZT-5最大巡飛偵察時間30分鐘,最大打擊距離40公里,巡飛速度是110公里/小時,最大飛行速度則是可以到185公里/小時;它非常有利於我軍巡邏隊打擊高海拔的碉堡群和工事、車輛、定點狙殺人員;
ZT-5還可以直接由無人機攜帶空射,在15000米高度以下都可使用,空射最大射程則是20公里,打擊精度小於0.5米。
-
12 # 顧迅雨
一兩個碉堡群的打法回答得太多了,基本上沒有實際意義。山地碉堡群到了要非打不可的地步,必然是戰役級規模的,二戰後的戰例不多可參考的只有自衛反擊戰和兩山輪戰,大規模的戰例只有二戰的:
1、太平洋戰爭的:硫磺島戰役、塞班島戰役、沖繩島戰役
2,抗戰期間的:石牌保衛戰、松山戰役
3、歐洲義大利戰場的卡西諾戰役
回覆列表
火箭炮,特別是40管集射,能摧毀整個山地的碉堡群。因為這種武器火力猛烈,對地面目標摧毀能力強,能夠在很短時間內徹底清除地面的碉堡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