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花生豆0
-
2 # 雲深知楚
按理說,聖教序和蘭亭序裡都是王羲之的字,學習難度應該不相上下才對呀!其實不然,要說難度,自然是蘭亭序的難度更大一些。原因有二:
1、蘭亭序的章法比聖教序更好。《蘭亭序》是王羲之的一副完整的作品,而聖教序則是後人集合王羲之的字而重新編寫的作品。兩幅作品最大的區別在於連貫性或者完整性。簡單地說,如果新手主要想學習行書的結構和用筆,那選擇聖教序沒有錯,而如果到了開始創作的階段,需要注意章法了,那一定是蘭亭序更好。
2、蘭亭序的意境比聖教序的意境更高,藝術價值也更大。我們都知道,《蘭亭序》是王羲之在和一幫文人雅士友人玩了一通叫做“曲水流觴”的遊戲後,在微醉的狀態下一氣呵成的,是有感而發,是情到深處的率性而為,因為羲之本身有深厚的文化底蘊和高超的書法功底,這種自然天成的東西往往比刻意為之要更有藝術氣息,哪怕它只是手稿。
所以等羲之醒來後,按原稿重新謄寫幾遍,都不滿意,最終還是覺得原稿最好。也正因如此,我們今天看到的《蘭亭序》中(哪怕是後人臨摹本),也可見多處塗改痕跡。由此可見它的珍貴价值!從這個角度看,後來顏真卿的《祭侄文稿》也有異曲同工之妙,難怪會並列一二。當然,我們今天所見版本,大多是唐代歐陽詢、褚遂良、虞世南和馮承素等大家的臨摹版本了,特別是馮承素臨、摩並用的版本,更是惟妙惟肖,幾乎可以以假亂真了。再看《聖教序》,原名《大唐三藏聖教序》,原為唐太宗撰文、褚遂良所書,成為《雁塔聖教序》。
後來,由三藏高徒懷仁,從王羲之書法中集字,刻製成碑文,稱《懷仁集王羲之書聖教序》。
此《聖教序》雖是集字成碑,因懷仁功力精鑿,又是謹慎從事,終能各盡其勢,完好地再現了王羲之書法的藝術特徵。但畢竟有缺失之字,也會有字與字之間銜接不暢的情況,所以,懷仁難免會加入一些自己的東西進去。所以從這個角度來說,《聖教序》更像是匠人拼湊的作品,或者是懷仁再加工的作品,並不是真正意義上的羲之作品,更何況我們今天看到的,又是後世的拓本,比起原碑來,又少了些東西,所以其藝術價值自然會遜色不少。
-
3 # 老和聊天
我個人認為學王書通常先臨摹《蘭亭序》,後臨摹《聖教序》。兩者各有特點,《蘭亭序》為手書原文,易見起止、提按、轉折處的用筆變化,然全篇只有二十八行,三百二十多個字。《聖教序》是集字拓本,下真跡一等,尤其是行款章法,難及自運。然而此碑有二千四百多個字布白方法提供較多的借鑑。如將這兩者結合起來學習兩者互補,會獲益更大,這是我個人的觀點不知對否?謝謝
-
4 # 墨林自牧
從我的實踐經驗來看,《蘭亭序》更難一些。為什麼這麼說呢?原因如下:
1.《聖教序》和《蘭亭序》產生的背景。
《聖教序》是當時官方的行文,比較正式,
而《蘭亭序》是在微醺狀態下自己做的文章,更加無拘無束,肆意揮灑,一氣呵成。這兩個書法作品在本質作用上是不同的。
2.《聖教序》和《蘭亭序》的作品特點
《聖教序》主要是集字作品,在章法上略遜《蘭亭序》,且《聖教序》主要是以方筆為主,多有楷書之影子。學習起來比較容易。而《蘭亭序》則多為圓筆,而且章法很獨到,對於初學者來講還是很難的。
3.《聖教序》和《蘭亭序》先學哪個?
以我的學書經驗,先學《聖教序》比較好,它不僅可以鞏固你的楷書,而且使得你的楷書更加靈活,同樣的,你有楷書基礎,切入《聖教序》更加容易。《蘭亭序》不適合初學者,是因為初學者還沒有那種控筆的能力和高度書法認知。
所以說,《蘭亭序》比《聖教序》更難,但是如果要潛心鑽研的話,他們都很難,都需要下硬功夫去學習。
-
5 # 宋子渝—書法鏡子老宋
聖教序和蘭亭序哪個難?
看到這個問題,我來回答一下,我是書法鏡子老宋。我的回答對你能有一些幫助,我有以下幾點看法來談談。
一、我們在學習聖教序和蘭亭序的過程中,首先要根據個人的階段性進行一些選擇,如果我們是初學者,我個人感覺到應該就以聖教序為範本,而且呢,它裡面的字都非常的精美,而且有很多的嚴謹法度,在聖教序中有很多的,大家從這裡面走出來,所以我覺得我們在學習單字學習的時候,這是一個非常好的一個帖。這個貼我個人分析,他是懷仁和尚,經過多年研究做成集字而成。他是深得王羲之的書風,對我們學習書法的人來講的話,這是一部非常值得學習的一部行草碑帖,練習單字首選的應該是這本帖。
二、我們再來談談蘭亭序,從目前市面上所能有的蘭亭序版本,大概有五個版本,也都是常見的。在這個問題上,有好多我們需要思考的問題,從書法的難以度和精準度來講,蘭亭序值得我們有懷疑的地方,這個是什麼問題呢?就是現在市面上所流行的這些都不是蘭亭序王羲之的作品。據聽說在唐朝有很多人在聯麼,包括進行一些雙鉤填墨法制作出來的蘭亭序。據一些史料記載,真正的蘭亭序在還在錢領唐太宗的墓室裡面做陪葬品了,那麼我們就更看不到原稿的這種影印,或者是印刷品。從它的歷史來講就比較難,那麼這作品有它的章法上面的合理性。們要考慮章法的話,可以把這個作為一些參考,我個人建議還是要以聖教序為版本去進行學習。
三、透過上面我個人闡述我們在學習的時候,要考慮到章法的時候可以參考一下蘭亭序的各種版本,那麼我們在學習聖教序是非常正確的一條道路,所以我感覺到您問的問題是聖教序和南通區哪個難?我覺得男的應該是蘭亭序,因為截止到現在歷史淵源真正蘭亭序還沒有面世。說難的話,我認為蘭亭序就更難一些。我們還是以聖教序為主進行學習,因為我們可以到西安碑林看到實物,這是聖教序的優勢學的時候就比較方便。
-
6 # 白先生如是說
一般回答問題,我喜歡單刀直入、開門見山。而對一些答非所問的答案、抑或丟包袱繞來繞去再給出答案 的都是非常反感的,覺得是在浪費別人的時間。
但我遇到某些問題,確實無法直接回答,可能是我繞了個大彎,仍未給出答案,最多也就是和答案相關了,比如你這個問題:
聖教序和蘭亭序哪個難?
對於這個問題,我也有疑問:問難易的目的是什麼?難與易是相對的,對A難可能對B 易,反之亦然,你是想從難的入手 還是想入易的入手?
從臨習角度講,這兩個貼區別太多,所以很容易做出判斷,我們知道,兩本法貼均不是王羲之的手跡,均為後來收集整理或臨摹出來的本子,儘管如此,仍不失為上品中的上品。
如查要臨習,給出以下建議:
一、 建議臨摹《聖教序》。
王羲之的《聖教序》一般稱作《懷仁集王羲之聖教序》。
《懷仁集王羲之聖教序》碑現藏於西安博物館,碑文共2400多字,。內容包括李世民為玄奘法師翻譯佛經作的序文等。
僧人懷仁蒐集整理王羲之的行書真跡編撰成文,後請高階工匠刻於碑上。基本保留了王羲之書體原貌,為後世視為精品,為人取法。僧人懷仁集字的時候因經艱辛,這不 機械搬運的過程,傾注了極大心血的作品。
二、不建議臨摹《蘭亭集序》。
如果細心讀貼,這個號稱天“天下第一行書”的作品與王羲之的作品風格有很大不同,
還回到主題上,為什麼說建議臨《聖教序》而非《蘭亭序》?
用毛澤東話講“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
直接一點講,從《蘭亭序》出來的書法家很少,從《聖教序》出來書法家挺多。
不信你問問。
-
7 # 張勁逸
應該是《蘭亭序》更難,《聖教序》是碑刻拓本,蘭亭序是真跡雙鉤原帖,為了幫助理解,可以打個粗淺的比方,蘭亭序就是升級版的聖教序。
為什麼?首先《蘭亭序》下真跡一等,但畢竟還是真帖真跡。所以裡面的牽絲連線,書法人通俗易懂俗稱"小動作"太多。許多筆法你入門一兩年很難分辨出,也難以理解他用筆的妙處。(這也是不少人看過蘭亭序後,大呼寫得醬子,怎麼能算第一行書?是被捧出來的的想法,其實不是它不好,是你沒讀懂蘭亭序的高階妙。)所以,即使臨摹《蘭亭序》,也是粗枝大葉,走馬觀花式的走過場。難以深入。
《聖教序》就不同了,它是碑刻拓本,那些牽絲連線的細節。就讓刀刻工,歲月忽略磨損掉了,這對初學者來說反倒是好事,讓人刪繁就簡,抓住主要矛盾,主要筆法,省略細節複雜之處,先揀重要的筆法和結構臨習
再一個聖教序的筆法比較接近楷體,初臨 ,可以入手容易,儘快掌握;
所以一般對學王羲之書法。或者楷書過渡到行書來說,最有效率的臨法是,先臨聖教序,臨到一定程度後,在臨聖教序的同時,每天多讀帖蘭亭序,不一定臨摹它,而是在讀蘭亭序過程中,體會它筆法流動性,不要小看這種讀帖的巨大作用,它會在日積月累的耳濡目染下,讓你臨聖教序下筆如有神,避免呆板,有了一定的靈活性和流動筆感。
最主要是聖教序中的許多字。本來就是從蘭亭序裡"摳"出來的,這樣由於有了前期臨聖教序的基礎,就能對比並讀懂蘭亭序裡複雜的牽絲連線的寫法和妙趣橫生之處,這樣由幾個字的關聯分析融合,將兩個經典法帖融匯貫通在一起,提升就很快了
耳濡目染一段時間,再臨聖教序,就大不一樣了。
有了幾年的聖教序功底+讀帖蘭亭序理解力,眼界眼力高了,手下運筆結體能力也有了,再放手臨蘭亭序,那就和初入手就臨蘭亭序不可同日而語,才能體會到,琢磨出蘭亭序筆法的妙處,章法上的自然安排。不但進步更快,更主要是能分析讀懂它牽絲連線的的筆順和來歷,做到絲絲入扣,縷縷滴水不漏。更有如魚得水,心手雙暢的體驗,而能得天朗氣清,惠風和暢,愉悅的書寫體驗。
-
8 # 詩人園霄
我也喜歡書法,也會偶爾練練,感覺蘭亭序要難一些。其實書法主要在筆法與結構這兩方面去努力。對調墨選紙等方面都有要求。王羲之是臨池不輟,書聖之美譽不同凡響。蘭亭序飄逸遒勁瀟灑,一氣呵成,不愧為天下第一行書。
-
9 # 達叔的書法日課
聖教序更難,一是筆法,因為是碑刻的原因,初學者很容易寫的像“石頭刻出來的”,寫的幹扁和生硬,沒有蘭亭序的墨跡一目瞭然,但這種“朦朧感”同時給了更多的想象空間和發揮餘地。
二是蘭亭序通篇都是行楷,聖教序裡既有行楷,又有行草,還有少量的草書,而且由於是不同王羲之法帖裡集出來的,風格還不一致,在臨摹時要做到和諧一致非常考驗一個人的書法水平。
我這邊推薦一條的路線,先粗學聖教序(學結構),再學蘭亭序(學筆法),接著是十七帖(學草法),王羲之手札(學章法),最後再回到聖教序中,這時候很多問題就迎刃而解了,就可以打造屬於自己的王羲之
-
10 # 劉萬鈞書法
筆法蘭亭序難些,字法聖教序跨度大些,蘭蘭亭序屬於行楷,聖教序屬於行楷行草交集,蘭體現筆畫呼應,字與字之間的上下呼應,聖教序屬碑類學習時須要領悟行筆及上下承接…!
-
11 # 無鹽三味
《聖教序》開始時聖教序為唐太宗作,褚遂良書寫,後來由弘福寺沙門懷仁,盡閱唐內府所藏王羲之書跡,盡訪民間王字遺墨,嘔心瀝血二十餘年,集字成文,刻勒成碑,號稱《大唐三藏聖教序》,碑現存西安碑林。問題既然與《蘭亭序》比較,那肯定不是褚遂良書寫的,應該是懷仁集字聖教序。
《蘭亭序》是王羲之在東晉穆帝永和九年,於浙江會稽山陰的蘭亭拔禊之禮,行雅士集會而書,號稱天下第一行書,共二十八行,三百二十四個字,字字珠璣!美不勝收!現行版本諸多,有神龍本,定武本等,臨摹本也比較多,如虞世南臨摹本,褚遂良臨摹本,也有人說定武本是歐陽詢臨摹的,現在通行的懷疑是馮承素臨摹本。
這個問題說的是《聖教序》與《蘭亭序》孰易孰難的事情,我以為,兩帖臨寫均有難點,只是難點不同。
《聖教序》是從集字刻碑上拓下來的,有三方面的難點,一是刀刻痕跡,金石味很濃,要把它從筆墨當中體現出來,有一定的難度不像《蘭亭序》本來是墨跡,筆法容易入手。二是由於《聖教序》是集字而成,字與字之間的連貫與呼應不足,所以,雖然懷仁已經做的很好了,但還是略有僵硬的感覺!不像《蘭亭序》那樣前後左右上下遙相呼應,章法渾然天成。三是由於是從碑上拓下來的,碑經風吹日曬的,就出現殘損缺失,字跡就與原貌發生變化,對臨寫形成偏差,同時《聖教序》裡許多字是從《蘭亭序》裡集來的,但與之又不同。
《蘭亭序》是王羲之在飲酒後微醺的狀態下寫的,所以難就難在情感的表達上,平時臨摹時,情感、心態沒有在那個微妙的狀況中,根本沒辦法寫出那種形態的字,那種跳動的、翩若驚鴻的字,確實很難臨摹出神態來,能臨出形似,就相當不錯了!
-
12 # 千年蘭亭
《蘭亭序》與《聖教序》,一為摹本,一為集字碑刻,若從創作角度講,《聖教序》的難度應該更大。
說難度,大家都是從學習的角度來講的,那自然是《蘭亭序》更難,因為它包含的內容更為豐富,不僅僅是筆法和字形,還包括筆調、行氣和章法等,而《聖教序》在這方面稍差。
但是從創作角度講,《聖教序》可是花了懷仁近25年時間才拼湊集字而成,其難度可想而知。
對於懷仁主動提出要集王羲之的字以完成《聖教序》,我一直懷疑他的本意。李世民喜歡王羲之的字是出了名的,據說他收集了1500餘件王羲之的作品藏於宮中。
今天一件唐人所摹的作品都讓我們神牽夢繞,更別說1500餘件書聖原作了,我想,那時每一位喜愛書法的人都想睹其真容,懷仁也一定有這個想法。可是,怎麼實現了。
機會終於來了。話說唐三藏帶著徒弟從西天取經歸來,太宗大為高興,專門寫了一篇文章加以讚賞(極可能是手下文代筆,太宗署名)。
而時刻等待時機的懷仁一看機會來了,馬上說,皇上的字那只有書聖的字才相配啊!這馬屁拍的。
於是懷仁就有了日夜學習這些王羲之法帖的機會。
但這絕對是個苦差,集字要集得天衣無縫,必須要考慮字與字之間筆畫、字形的顧盼關係,要考慮書寫筆調的一致,對於法帖中沒有的字,還要利用已有的偏旁部首來“造字”。
近25年,約9000天,而《聖教序》全文近2000字,也就是說,平均4-5天才能拼出一個字,難不難?
-
13 # 六然居士孟憲義
聖教序和蘭亭序哪個難?
難什麼呢?這個題目說的是什麼意思呢?是說文章難懂?還是說法難辨?字難寫?
如說文章內容哪篇難懂,當然是《聖教序》。大氣磅礴,文辭優美,寓意深刻,充滿哲理,中華文化精髓,玄妙奧理盡在其中。
若說法書之法,《聖教序》作為法書典範,法理易辨,六朝法書集大成。雖為拓本,法理明晰,與墨跡本可互通參照。不像漢隸,拓本與墨跡風馬牛,全然不類,卻無人指其何故不類。
若說兩帖書寫之難易?兩帖全不易寫,難入其門。不然自清三百多年來入其門徑者鮮矣。
以上之言何據,因不才得法書點滴恩惠,如下圖為筆者習作:
-
14 # 翰墨觀評
做為學習王羲之行書的兩個範本,聖教序和蘭亭序學習起都難。但是,聖教序適合於初學書法者,容易入門,更容易上手;臨寫蘭亭序這本字帖,適合於有一定書法基礎的書法愛好者學習,否則難以入境。欲學習王羲之書法的朋友們可以按照自己的實際情況選帖臨寫,以免走了彎路!
回覆列表
哈哈哈,對於書法小白來說,都比較難。有書法基礎的,蘭亭序比較難一些。其實掌握好作者行筆的動作就能達到一半的成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