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楊角風發作

    光緒二十年,也就是1894年,這一年正好是慈禧太后的六十大壽,而這場大壽足足準備了十年之久。

    這邊清朝還在準備慶典,那邊日本已經對朝鮮出兵,並對清朝虎視眈眈,大戰一觸即發。

    在此情況下,李鴻章一方面少量派兵增援朝鮮,一方面又寄希望於西方列強進行調停,同時也祈禱日本國會不會透過如此愚蠢的決定,唯獨沒有積極備戰。

    畢竟李鴻章的慈禧太后的人,當然要諮詢太后的意見,那麼在國際形勢如此嚴峻的情況下,他去見太后,為什麼卻扯上了一件壽袍呢?

    一、

    李鴻章之所以不積極備戰,是有多方面原因的:

    一方面時代不同了,當年李鴻章率淮軍奮勇剿滅起義軍,那是他的立身之戰,而如今他已經掌握實權,且控制北洋水師。打贏了,成績是清政府的,但消耗的卻是自己的力量,打輸了,自己更是要擔責任,且失去了立身之本。

    二是,李鴻章自己也清楚北洋水師的實力,跟日本艦隊決戰,勝率不高。

    三是,李鴻章當然也明白,打與不打併不是他自己說得算,他必須要搞明白慈禧太后的態度,不然自己怎麼死的都搞不清楚。

    也正是由於摸不透慈禧太后的態度,李鴻章必須得去請示太后,聽聽她是什麼態度,於是就有了李鴻章覲見太后的舉動。

    李鴻章這次去見慈禧太后,其實心裡是沒底的,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

    第一個方面,則是太后就要過生日了,但自己並沒有想好送什麼壽禮,他自己就跟紅兒講了:

    “總不能再送一隻鸚鵡吧?”

    這隻鸚鵡是有象徵意義的,在開篇的時候我們就講過,李鴻章畢竟是儒生,有些話不能直截了當地說出來,所以就藉助了這隻鸚鵡:

    “老佛爺吉祥!”

    只是他不清楚,要想辦事,那得送真金白銀,你送只鳥,那麼人家只能給你辦鳥事,結果什麼事都辦不成!

    二、

    所以,送鸚鵡並沒能辦成事,再送鸚鵡,自然更辦不成事,這就是李鴻章苦惱的原因之一。

    除了這件事難為他之外,其實還有一件事讓他心裡很沒底,那就是得罪了李蓮英的事。

    就因為當初北洋水師閱兵的時候,他沒讓李蓮英上軍艦,算是得罪人了。即使後來李光昭的案子,他刻意送人情給李蓮英,但也無濟於事。

    事實證明,確實如此,小德張就深諳李蓮英之心,刻意在地板上劃痕,用他的話講就是要讓李鴻章難受:

    “我一定要把這收拾得像戳著刀子一樣!”

    而李鴻章也是因為宮女紅兒跟他說了小德張的事,才知道宮裡的太監有多壞。所以,慈禧太后賜宮女紅兒給李鴻章,是否有保護他,提醒他的意思?

    紅兒講的是,有一次慈禧太后要去頤和園樂壽堂,結果到了一看,滿地的玻璃渣子。小德子說,這一百個宮燈都是順天府尹孝敬老佛爺的,可惜送來都是碎的,可想而知,順天府尹被整得有多慘。

    究其原因,竟然是因為順天府尹沒有給小德子例錢,於是不惜砸破所有宮燈,就為了陷害順天府尹。

    更重要的是,連紅兒都清楚的事情,卻沒有人敢告訴慈禧太后,足可見小德子等太監的權勢。

    李鴻章聽後,也是倒吸一口涼氣:

    “真不知道會不會有人害我喲?”

    三、

    所以,李鴻章去見慈禧太后的時候,李蓮英在外面是攔著他不讓進的:

    “中堂大人,太后正在試裝,請中堂暫避!”

    李蓮英把李鴻章當外人,但慈禧太后並不把李鴻章當外人,而是打斷李蓮英的話,讓李鴻章進來了。

    到這時候,李鴻章都是非常小心的,他在時刻提防是否有人要害他,但是該來的還是來了,慈禧太后突然問他:

    “李中堂,你來得正好,看看我這件壽袍做得怎麼樣?”

    這是一道非常難的問答題,李鴻章不管是回答好,還是不好,都不是慈禧想要的答案。因為這件壽袍有一個最大的問題,而且李鴻章一眼就看出來的問題,那就是壽袍上的圖案逾制了。

    正常情況下,龍在上,鳳在下,而這件壽袍,上面的龍卻是一個鳳頭,明眼人一眼就能看出來,這是要拿鳳壓龍。

    李鴻章只看了一眼就愣住了,慈禧太后繼續說道:

    “這是我自己畫的樣子!”

    明顯李鴻章表情是一愣,隨後垂下眼睛不敢看,他其實是在思考,是不是有人要害他?等他跟慈禧太后的目光對上之後,他讀出了太后的嚴厲,所以一開始回答是:

    “挺好!”

    慈禧太后顯然並不滿意:

    “我不要你順著我說,我要你說真話!”

    四、

    李鴻章急忙回答:

    “是實話!”

    顯然,太后並不滿意他的回答,這種睜著眼睛說瞎話,還能指望他其他事不瞞著自己嗎?

    所以,李鴻章必須給慈禧太后一個答覆,一個壽袍背後的答覆,這個答覆也影響到她要不要給光緒帝實權。

    見慈禧太后不理自己了,李鴻章知道這種和稀泥的回答是不行的,於是想了一下回答道:

    “太后,是不是有點兒……大?”

    李鴻章是很聰明的,作為儒學者,綱常名分,唯此是大,丟掉了這個,也就丟掉了做官的根本。慈禧太后再怎麼讓光緒帝叫“親爸爸”,再怎麼自稱“老佛爺”,也改變不了她是後,其死後,是要以文宗孝欽顯皇后的身份進《后妃傳》的。

    所以,他一語雙關,說了這件壽袍有問題,有點兒大!

    在場的人都聽出了李鴻章的意思,慈禧卻把難題拋給了李蓮英:

    “小李子,你說呢?”

    李蓮英冷汗都出來了,他自然也不敢說太后是逾制了,更不敢說這件壽袍身份太大,太后不適合穿:

    “不大,挺合身的!”

    李蓮英裝瘋賣傻,假裝沒有聽懂,慈禧太后一聽就樂了,給李蓮英評了個奴才就是奴才,你是真不懂,還是假不懂?

    五、

    李蓮英也只能繼續裝瘋賣傻,既然被慈禧太后評價為奴才,那就用奴才的話回答好了:

    “奴才以為,太后就是把天上的雲彩摘下來做衣服,也不為過!”

    此時給李鴻章一個標準的鄙視特寫,可見李鴻章對李蓮英的奴才嘴臉是厭惡的,這也是有緣由的。

    作為熟讀詩書的李鴻章,自然懂得《孟子》中的這個道理:

    “長君之惡其罪小,逢君之惡其罪大。”

    他有自己最基本的操守,作為大清朝最懂慈禧太后的人,自然也成為慈禧太后最懂的漢臣。既然李鴻章的態度已經說了,慈禧太后也就沒必要再在這件事上糾纏,也就給了自己一個臺階下,假裝聽不懂:

    “李中堂,大點兒好,六十大壽,大點兒穿著氣派!”

    正所謂,談笑間檣櫓灰湮滅,這場壽袍風波算是過去了。其實也沒什麼,本來慈禧太后就比光緒帝大,權力也大,李鴻章這句話,也算是提醒太后,該講的名分,還是得講,不能太過分啊。

    正是因為,獲知了李鴻章的態度,所以沒等李鴻章詢問,她就主動說了,跟日本人打仗,她心裡沒底!

    隨後,巴拉巴拉訴了一頓苦,四十歲死了兒子,五十歲跟法國人打,六十歲又要跟日本人打……

    六、

    其實並非僅僅如此,慈禧太后三十歲的時候剛剛垂簾聽政沒幾年,那一年是跟捻軍打,還把大清朝最信任的蒙古大將僧格林沁戰死了。

    七十歲的時候還有日俄戰爭呢,就在大清朝的地面上打的,冥壽八十年的時候還有第一次世界大戰呢,冥壽九十多的時候,墳都被孫殿英扒了……

    最終,慈禧太后說了最重要的一句話:

    “只好把這個難題交給皇上了!”

    李鴻章不能啊,這又是一道難題,慈禧太后不表明態度,自己不知道該怎麼辦啊:

    “打還是不打,臣一定要請懿旨!”

    慈禧太后當然不願意回答了,你李鴻章剛才還是我的壽袍有點大呢,現在還讓我出主意,你不如上個摺子,讓皇上召見一下恭親王好了。

    恭親王可是慈禧太后的死對頭,由此可見,當初李鴻章去求見恭親王的事,太后是知道的。

    因為李鴻章提出了壽袍有點大,所以她讓李蓮英拿著去再修修,同時也放低了姿態:

    “我說李中堂,非得逼著我這個老太太做主,還是皇上定嘛!”

    所以,慈禧太后,有點惱羞成怒了,背責任的事,你找我了,我就穿個大點的壽袍,你就嗶嗶嗶,去找你的皇上吧!

    其實,慈禧太后並不是真的惱怒李鴻章,而是因為這件事太難辦了,她有點像《大明王朝1566》中的嘉靖帝。這種打仗的事是萬萬不能表態的,打贏了,她可以說是自己選光緒帝主戰是對的,打輸了,她就把責任都推到光緒帝頭上了。

    說到底,還是怕擔責啊!

    倒是,李鴻章,一句壽袍有點大,害得自己得不到慈禧太后的明確指示,也導致其消極備戰,最終釀成了甲午戰爭的失敗。

    那麼,大家評價一下,李鴻章是不是真的嘴欠呢?

  • 2 # 達摩說

    在《走向共和》中,慈禧太后是一個權力慾很強的女人,就連作為封建專制社會的九五之尊的光緒帝也只能一臉恭順地叫她“親爸爸”。

    而在甲午戰爭爆發前夕,慈禧面臨著一個重要的問題,那就是光緒帝已經成年了,她必須儘快歸政於光緒帝。

    而且,光緒帝以及帝黨一干人已經把頤和園修好,就等著慈禧住進去,然後再給她過一個風風光光的六十大壽,就等著乾綱獨斷了。

    只有奕劻深諳慈禧的心理,說:“您在哪兒,朝廷的中樞就在哪兒,臣子們還不屁顛屁顛地跑過來請示?”

    慈禧這才算是露出會心的微笑,直說自己沒白疼奕劻。

    所以,慈禧事事都想壓光緒帝一頭,嘴上說歸政,心中卻琢磨著怎麼才能繼續掌控權力,以至於在壽袍的式樣上做起了文章。

    這件壽袍是慈禧的得意之作,而且是她自己畫的樣子,但壽袍的圖案卻逾制了。

    封建專制社會是皇權社會,也是男權社會,即便是太后這麼尊貴的角色,她壽袍上的圖案也應該是龍在上鳳在下,強調男權和皇權的至尊地位,而慈禧的壽袍上卻是鳳在上龍在下,以鳳壓龍,強調的是自己超然於皇權之上的至尊地位。

    正巧試裝的時候,李鴻章來了,他是來為即將爆發的中日戰爭請懿旨的,而慈禧卻顧左右而言他,要拿這壽袍來試探一下他的態度。

    李鴻章何許人也,一眼就看出慈禧壽袍的玄機來,但他畢竟是臣子,不便也不能介入到慈禧與光緒帝之間的糾葛中,否則自己恐有性命之憂,於是便敷衍著回答道:“挺好。”

    慈禧顯然看出李鴻章想置身事外的想法,便正色道:“我不要你順著我說,我要你說真話!”

    畢竟李鴻章是慈禧一手提拔上來的心腹,屬於後黨,於公於私她都希望他能有一個正確的政治站位和態度。

    但是,慈禧忽視了一點,儒家的禮制才是一個封建王朝最大的政治正確,如果一個臣子沒有這樣的政治站位,那他和亂臣賊子也就沒什麼區別了。

    以鳳壓龍,顯然是違背禮制了。

    李鴻章見慈禧認真了,但他卻不敢挑明瞭說慈禧逾制,只好試探著說道:“太后,是不是有點兒……大?”

    可見,李鴻章所說的這個“大”不是指壽袍本身大,而是上面的圖案有點“大”,超越了皇家禮制的限制,同時也是在暗示她,該歸政時必須歸政,這也是禮制的限制。

    這下慈禧明白了,就連李鴻章都不再支援他繼續把持朝政,看來歸政這事是躲不過去了。

    不過,就算躲不過去,也不耽誤慈禧繼續玩弄手段,暗中整人。緊接著她就對李鴻章說起中日關係的事情,指出如果中日開戰,自己心裡沒底,她想要的不過是一個盛大的壽誕。至於國家打仗的事,她管不了,也不想管,有事都去找光緒帝,實在不行就把恭親王請出來幫忙吧。畢竟她要歸政了,打仗的事跟她沒半毛錢關係。

    但大清朝的事,沒有慈禧點頭,行嗎?

    李鴻章本來是為中日戰爭來請懿旨的,結果卻說錯了話,吃了閉門羹。

  • 3 # 小司說歷史

    李鴻章是一語雙關,不能明說,這是高手建的較量,慈禧是既想當彪子又想立牌坊,老李太瞭解她了,所以她不下定決心,李鴻章也不敢背水一戰,海軍是他家底和政治資本,沒有了海軍自然也容不了李鴻章了,都是在玩貓膩,只是沒有想到日本是真鐵了心要大清,所以甲午戰爭是不可能贏得

  • 4 # 歷史故事分享

    其實這個問題很簡單,不知道他們怎麼寫了那麼多。就是因為慈禧穿的是龍袍,你仔細倒回去看就會發現。慈禧雖是太后但是穿著龍袍不合體制。所以李鴻章說有點大,慈禧又對李蓮英說,李中堂說的“大”你是真不懂還是假不懂?李蓮英又說就是把天上的雲彩弄來給太后做衣服也沒什麼不合適的,極盡諂媚之語。李鴻章一臉鄙夷的樣子。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收藏天然奇石以後,你都發生了哪些質的變化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