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博日晟

    安史之亂、國力大損後的唐朝,經歷百年苦戰,滅回紇、破吐蕃、敗南詔,將三大勁敵盡數從東亞大陸的爭霸戰爭中淘汰出局,收復河西、隴右大片疆土,最終版圖竟仍然能超過宋朝最鼎盛時期。雖然肯定不及唐朝中前期稱霸亞洲、所向無敵的赫赫武功,依舊是無可爭議的亞洲第一強國。

    公元866年,唐朝版圖,維持到黃巢起義為止:

    安祿山本是深得唐玄宗寵信的范陽、盧龍、河東三鎮節度使,他起兵反叛後,其麾下三分之一的帝國精銳軍隊墮落為叛軍,來勢洶洶,在防禦空虛的中原地區長驅直入,猶如破竹,長安洛陽兩京失守。

    在這個時候,明知是飲鴆止渴,唐朝也不得不將河西、隴右、安西各鎮精兵盡數調往中原平叛,先解燃眉之急。

    唐肅宗李亨為了和太上皇李隆基、以及那些同時起兵的兄弟爭權,急於儘快收復長安、洛陽兩京,確立自己的統治合法性,因此不惜許以東都洛陽的子女財帛,任由回紇軍搶掠為報酬。

    等到數年苦戰,平息安史之亂後,唐將僕固懷恩又聯合吐蕃、回紇,舉兵謀叛。雖然郭子儀恩威並施,平定此亂。

    然而,吐蕃卻趁機奪取河西、隴右,將西域和中原隔絕,並最終侵吞之,更常年寇掠關中和巴蜀,還一度佔領長安,又佔據居高臨下地利,俯瞰中原大地,勢力達到其最鼎盛時期,也成了唐朝生死攸關的頭號大敵,因此唐朝和回紇雖然彼此早有心結,仍然結盟以抗。

    唐朝名臣李泌提出【北和回紇,南通雲南,西結大食、天竺,則吐蕃自困】的“平蕃策”,是中國歷史上最重要的戰略決策之一,為此後百年曆代唐朝皇帝所堅持。

    公元819年,唐朝、吐蕃、回紇的鼎立局勢:

    唐朝三次帝女也就是“真公主”出嫁外族和親,全發生在此時,都嫁給了回紇可汗。回紇可汗名義接受唐朝皇帝冊封,其實常有倨傲無禮之舉。

    公元788年,回紇向唐朝上表請改“回紇”為“回鶻”,變成回鶻汗國。回鶻人原本信仰薩滿教和佛教,後來又接受了西方傳來的摩尼教,以之為國教,更要求唐朝在中原各地州府都建立摩尼寺,允許摩尼教法師在中原自由傳教佈道。唐朝倚仗回鶻人共抗吐蕃,是以不得不應允。而兩國長期進行的絹馬貿易,即以唐絹購買回紇馬,回鶻人也常以劣馬充當良駒。

    因此,當公元840年,回鶻汗國被其北方黠戛斯人擊敗,十萬精銳軍隊戰死,都城遭焚燬,部眾星流雲散後,回鶻烏介可汗請求南下內附中原,取陰山南麓的河套天德軍為其部眾棲省之所,休養生息,被唐朝果斷回絕。唐朝只給回鶻兩個選擇,要麼返回漠北,和黠戛斯決一死戰,要麼打散歸降,成為唐朝編戶齊民兩個選擇。

    烏介可汗不敢挑戰漠北新興的強敵,仍視唐朝為軟弱可欺,舉三十萬部眾分路南侵,而大唐面對已經威風不再的回鶻人,正是新仇舊恨一併清算!

    公元842年,晚唐名相李德裕調集北方的幽州、振武、河東各藩鎮兵馬,以及趁機叛離了回鶻的契丹、奚人等部族,組成聯軍迎戰回鶻。

    漁陽之戰,幽州節度使張仲武派其弟張仲至率精兵三萬,全殲回鶻將領勒那頡啜部,斬殺、俘虜回鶻軍九萬人,受降三萬人,俘虜回鶻王侯貴族一千餘人,繳獲的牛馬、駱駝不計其數;

    殺胡山之戰,河東鎮麟州刺史石雄引兵夜出,攻破烏介可汗牙帳,擊潰其可汗親軍二十萬,斬首萬級,降其部落二萬餘人。

    兩戰之後,回鶻部眾盡皆喪膽,其公主密羯可敦等七支回鶻部族三萬餘人,向幽州鎮投降,另有回鶻宰相、尚書等五支回鶻部族,向振武鎮投降。

    此時烏介可汗所剩十萬殘兵,已成驚弓之鳥,聞唐軍馬蹄而膽落,當河東節度使劉沔派軍奔襲時,他們竟不敢應戰,向東北方奔逃四百里外,就這麼飄零餓凍了整整一年多,部眾不斷離散,最後烏介可汗內訌被殺,其餘眾向幽州鎮乞降時,僅剩下三千餘人。

    烏介可汗窮途末路,因內訌被殺,傳首長安,此前離國二十年的定安公主,返國歸老,封號改為”太和”。統治漠北草原百年的回鶻汗國,至此滅亡。回鶻人除部分西遷外,其餘皆被漢人和其他草原部族,如契丹、奚人同化。而摩尼教同時也被唐朝下令禁止。

    大唐王朝報了回鶻人多年的侵掠欺壓之仇後,接下來便輪到了吐蕃人。

    在吐蕃佔領河西河湟,兵鋒一度打進長安的逆境中,整整百年光陰,大唐天子親守國門御邊,中樞據守長安,堅持不東遷洛陽;神策軍與各大藩鎮每年輪流秋防,劍南、鳳翔、朔方諸方鎮,在百年戰爭俘斬吐蕃軍以數十萬計,更湧現出一大群功績卓著的抗蕃名將和英雄。

    如渾瑊,在奉天之戰,吐蕃十萬大軍來攻時,僅率二百騎衝其營陣,生擒蕃將,又引兵夜襲其營,累戰斬首五千,勇冠諸軍。

    如史敬奉,在鹽州之戰,吐蕃十五萬大軍來攻時,史敬奉僅率三千軍,備一月糧,深入蕃界;分做四隊,隨逐水草,繞道至瓠廬河,突襲敵後方,殺傷不可勝計,驅獲羊馬駝牛萬數,令吐蕃軍驚潰大敗。

    如韋皋,為劍南西川節度使,鎮蜀地二十一年,撫卹士卒,修飭邊防,累次出師,有生之年累積擊破吐蕃軍四十八萬,擒殺其節度、都督、城主、籠官等一千五百餘人,斬首五萬餘級,獲牛羊二十五萬,繳獲器械六百三十萬具。

    如李晟,18歲時,一箭射殺吐蕃勇將而成名,之後率千兵攻克吐蕃定秦堡,解靈州之圍。當吐蕃和南詔組成聯軍進犯西川時,李晟率四千禁軍馳援,一路進兵所向無當,追擊至大渡河畔,斬首七千餘級,俘獲和殺傷敵軍不可勝計,吐蕃、南詔聯軍光是被困山谷,飢寒交迫,甚至墜崖而死者,就有八九萬人。

    如張議潮,率眾於沙州起義,驅逐吐蕃守將,經年鏖戰,陸續收復沙、瓜、甘、肅、河、渭、涼、庭、西諸州,西盡伊吾,東接靈武,得地四千餘里,戶口百萬之家,河西山河,宛然而舊。前後殲滅吐蕃軍十餘萬,遣使告捷長安,是為歸義軍節度使……

    吐蕃帝國是一個領土版圖曾囊括整個中國西部,兵鋒曾遠及中亞和天竺,同時和唐帝國、回鶻汗國、阿拉伯帝國爭霸亞洲,在雪域高原數千年曆史上空前絕後的強權,

    也正是在唐朝聯合其周邊強敵的戰略剿殺下,在唐朝軍隊的持續打擊下,在佔領區漢人百姓的不斷反抗下,終於因為奪取關中與巴蜀、進佔中原的野心,歷經百年猶自不得實現,因此內部矛盾滋生,最終徹底土崩瓦解。

    公元851年,唐宣宗出兵收復河湟三關七州(秦、原、安樂三州和石門七關),傳奇英雄張義潮率領河西漢人大起義,推翻吐蕃人在當地的統治,更親身至長安為質,獻其版籍,之後連年用兵,將甘涼十一州陸續重歸大唐版圖。

    而西遷回鶻首領僕固俊,也成為歸義軍麾下部將,奉命西征,收復吐蕃佔領的輪臺、西州(即吐魯番盆地)等西域東部地區。

    吐蕃帝國最後一任宰相(大相)論恐熱,被歸附唐朝的蕃將拓跋懷光斬殺,其首級傳首長安,宣告了這個雪域高原空前絕後強大帝國的徹底終結。

    還有南詔,同樣是個窮兵黷武,無歲不戰的強大奴隸制國家,曾多次出兵打敗驃國(緬甸),吐蕃,並屢次進攻四川、廣西、黔中、交趾等地,大量掠奪漢人為奴。

    唐德宗時,中唐名將李晟曾於大渡河之戰,給予南詔重創,使得南詔和吐蕃關係惡化,南詔因此轉而臣服唐朝,共抗吐蕃達三十年。

    晚唐時,南詔再次叛唐,寇略成都,更兩次攻陷交趾地區,殺傷甚重。晚唐名將高駢,先鎮靜海軍,克復交趾,俘斬南詔軍超過4萬;又移鎮西川,連連大勝,俘斬南詔軍超過6萬。

    南詔奪取交趾,獲得出海口的夢想破滅,更因多次戰爭中,被唐朝覆軍殺將,軍力和物力折損慘重,其國力空虛,最後窘迫到了15歲以下的幼童被迫從軍,國內完全依靠婦女耕種的地步,不得不向唐朝屈詞請和,再難為患。

    這也導致南詔貴族嚴重不滿,王室大權旁落,終於由漢人大臣鄭買嗣奪取其政權,並將南詔王族八百餘人,盡數斬殺,毀其王陵,剖棺戳屍,是為天道好還!

    ——————————————————————————

    誠然,如果對比大唐前期一戰破國直若等閒的赫赫武功,

    如衛國公李靖,三千騎破東突厥十萬;英國公李勣,六千騎下馬步戰,破薛延陀十萬騎兵,斬俘五萬餘人;刑國公蘇定方,一萬騎破西突厥軍十萬人,一千騎破吐蕃軍八萬人;

    甚至唐太宗親征高句麗,十萬唐軍大破二十五萬敵軍,俘斬十四萬人,只因為沒有一戰滅國,居然成了所謂“失敗”;

    按這樣的高標準,必須承認安史之亂後,中唐晚唐的對外戰績確實有限,但在國力大損過半之後,還能基本保證中原漢地的基本盤,並最終收復河西隴右,對後世華夏不可謂無功。

    吐蕃、回紇,乘著唐朝的內亂和衰落而逞兇一時,終究卻被衰朽以極的晚唐滅亡,其首領的頭顱也成了長安大唐府庫的珍藏品——這便是九世之仇猶可雪恥的大唐風骨!

  • 2 # 追逐幸福的逐夢人

    包括,雖然安史之亂後唐朝衰落了,在歷史上幾乎沒有存在感,但確確實實是唐朝,這個我們否認不了,造成這種認識錯誤主要是唐朝從李淵建國到安史之亂這段時間是逐漸強盛,出了李世民武則天李隆基三位天王級 的人物,在歷史上有超強的存在感,反觀安史之亂後的唐朝萎靡不振,外面藩鎮割據朝內宦官專權,只能說是苟延殘喘。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我總是被自己喜歡的男生當備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