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魁哥說歷史
-
2 # 精神科楊醫生
首先,許褚,典韋可以說是曹操的貼身護衛,放現在就是中央警衛隊長,不參與這種排名,夏侯惇,有名草包將軍,是不可能排上五子良將的,夏侯淵,本家兄弟,以火速馳援戰場聞名,除此之外,別無特長。五子良將的人屬,基本都是降將,不排除曹操為了安撫人心,鼓勵手下將士一心用命搞出來的榜。
-
3 # 波雲星
“五子良將”的提法,是因為在《三國志》中將張遼、樂進、于禁、張郃、徐晃五名曹將合在一起立傳,故有此稱呼,具體可見諸於中的《卷十七 魏書十七 張樂於張徐傳第十七》。
在同一部書中,許褚、典韋的傳記出現在《十八 魏書十八 二李臧文呂許典二龐閻傳第十八》,而夏侯兄弟的傳記則在《卷九 魏書九 諸夏侯曹傳第九》。
夏侯兄弟、五子良將以及許褚、典韋,他們在曹營中的地位、待遇以及重要性從傳記排次上大致也可以窺見一斑。
夏侯兄弟乃是宗室將領,級別和地位比五子良將還高,不能與之為伍。建安十九年,夏侯淵率軍攻克枹罕(今甘肅臨夏東北),斬殺宋建。之後,派張郃渡過黃河進入小湟中,降服河西諸羌,平定隴右。為此,曹操下令褒獎,稱夏侯淵像老虎那樣橫行關右,所向無敵。
氐王千萬逃奔馬超,餘眾降。轉擊高平屠各,皆散走,收其糧谷牛馬。乃假淵節。......太祖使淵帥諸將討建。......淵別遣張郃等平河關,渡河入小湟中,河西諸羌盡降,隴右平。
很明顯,在西線戰場上,虎步關右、持節率領、排程眾將的是夏侯淵,他才是真正的前敵總指揮,張郃這樣的五子良將也得接受夏侯淵的派遣。
淵遂沒,郃還陽平。當是時,新失元帥,恐為備所乘,三軍皆失色。淵司馬郭淮乃令眾曰:“張將軍,國家名將,劉備所憚;今日事急,非張將軍不能安。”遂推郃為軍主。郃出,勒兵安陳,諸將皆受郃節度,眾心乃定。太祖在長安,遣使假也郃節。
漢中定軍山之戰,夏侯淵被斬殺。軍中無帥,張郃被郭淮等臨時推舉,節度眾將,以安定軍心,這就是個代總指揮的角色。當然,曹操也很快予以了追認。假節張郃的時間明顯晚於夏侯淵,你說他倆誰是上下級?
夏侯惇就更不用提了。他的級別更高,張郃還在亭侯階段,他已是高安鄉侯。鄴城被攻破後,調夏侯惇做伏波將軍,還像原來一樣兼任河南尹,讓他能夠根據情況靈活處理事務,不受律令制度的限制。曹操也是親疏有別,“召惇常與同載,特見親重,出入臥內,諸將莫得比也”,夏侯惇的地位在曹營那是首屈一指。曹丕繼位後,拜夏侯惇為大將軍,這已是最高武職了,怎可與“五子良將”齊名?
許褚、典韋都是一勇之夫五子良將都是自己拉起隊伍或者帶隊伍投奔曹營。
張遼:太祖破呂布於下邳,遼將其眾降,拜中郎將,賜爵關內侯。樂進:遣還本郡募兵,得千餘人,還為軍假司馬、陷陳都尉。于禁:及太祖領兗州,禁與其黨俱詣為都伯,屬將軍王朗。朗異之,薦禁才任大將(軍)。太祖召見與語,拜軍司馬,使將兵詣徐州,攻廣戚,拔之,拜陷陳都尉。許褚還有鄉眾家丁,典韋不過就是一個士。
初平中,張邈舉義兵,韋為士,屬司馬趙寵。後屬夏侯惇,數斬首有功,拜司馬。許褚、典韋以個人武勇為能事,被曹操"引入宿衛",那些追隨許褚的,也都成了曹操的“虎士”。警衛格鬥、忠心耿耿工作都沒問題,但說到智慧、韜略,讓他們獨擋一面,帶領其他各軍協同完成任務,取得勝利,我想曹操恐怕也不放心吧。
因此,無論是典韋、許褚,還是夏侯兄弟,已是各得其宜,不必和“五子良將”攪在一起。
-
4 # 不沉的經遠
在三國時期,並沒有五子良將這個說法。僅僅是陳壽在寫《三國志》時,把張遼、樂進、于禁、張郃、徐晃五人並列成傳,也就是《魏書十七張樂於張徐傳》。在《張樂於張徐傳》的結尾,陳壽評價五人“太祖建茲武功,而時之良將,五子為先”,所以後世有了五子良將這個說法。
而許褚、典韋、夏侯惇、夏侯淵四人中,夏侯惇、夏侯淵作為曹操的親族,陳壽是把他們和曹仁、曹洪等人一起放在了《魏書九諸夏侯曹傳》中,和外姓大將分開寫的。所以很顯然,他們不可能和張遼等人寫在一起。所以夏侯惇、夏侯淵不列入五子良將,只是單純因為他們姓夏侯,和能力什麼的沒什麼關係。
至於許褚、典韋,陳壽是把他們放在了《魏書十七張樂於張徐傳》的後面,和李典、李通、臧霸等人並列,寫在了《魏書十八二李臧文呂許典二龐閻傳》裡。
在這一篇的十人中,也全部是曹操手下的外姓大將,陳壽對他們評價也都不錯。像許褚、典韋陳壽就說他們“折衝左右,抑亦漢之樊噲也”,把他們比作了樊噲,可以說定位很高。
然而陳壽既然在外姓大將中把張遼等五人單獨放前面,並且說曹操建立功業時他們五人功勞最大,顯然還是認為包括許褚、典韋在內的十將雖然不錯,不過和張遼他們相比還有些差距。這實際上從兩批人的官位等方面也有體現,因此並不只是陳壽個人好惡所決定的。
所以夏侯惇、夏侯淵是因為身份問題沒有和張遼等人並列,而許褚、典韋則是比張遼他們還有所欠缺,才沒有躋身其中。
-
5 # 虹貓大俠
“五子良將”,“五虎上將”,“江東十二虎臣”,一聽就是很拉風的稱號,要麼應該是武藝高強,要麼應該統兵能力出眾。其實他的產生並非如此。
“五子良將”,“江東十二虎臣”,在史書《三國志》有依據可循。
“五子良將”是魏國的張遼、樂進、于禁、張郃、徐晃五人同為一傳,叫做魏書十七 張樂於張徐傳第十七。五人傳記末尾有個評價:
太祖建茲武功,而時之良將,五子為先。
根據這個評價,民間才有了“五子良將”的稱謂。
同樣的“江東十二虎臣”也是如此,東吳的程普、黃蓋、韓當、蔣欽、周泰、陳武、董襲、甘寧、淩統、徐盛、潘璋、丁奉十二人為一傳,傳記結束有個評語:
凡此諸將,皆江表之虎臣,孫氏之所厚待也。
所以民間有了“江東十二虎臣”的叫法。
反倒是最出名的“五虎上將”(關張馬黃趙合為一傳)雖也有評價,卻沒有類似的評語稱謂,這是人們根據魏國和吳國的叫法杜撰出來的。
說完產生的原因,我們在說說為何這些人要寫在一個傳上。陳壽的《三國志》有個特點,性質(或者說成就)相同的人物都會合為一傳。
比如在蜀國頗有爭議(品行上有爭議)的劉封、彭羕、廖立、李嚴、劉琰、魏延、楊議為一傳。比如說吳國的四大都督周瑜、魯肅、呂蒙、陸遜為一傳。
同樣的魏國的張遼、于禁、樂進、張郃、徐晃這五人,是曹魏陣營外姓武將成就最高的。這幾人在曹軍中的地位僅次於諸曹、夏侯,甚至功勞並不次於他們。他們五人也因功被封為前將軍、右將軍、左將軍、徵西車騎將軍、右將軍。
夏侯惇和夏侯淵是宗親將領(曹操本姓夏侯),他們兩個和同是宗親的曹仁、曹洪合為一傳,叫做夏侯惇等傳第九,作傳順序排在五子良將之前。他們四位是曹操的親信,不管是投奔時間,還是資源傾斜都要高於外姓將軍。
而典韋和許褚,屬於曹操的親衛將領,保護曹操其功不小,但是帶兵對外作戰的機會非常少,要論起功勞,遠不如帶兵在外作戰的將領,所以他二位和李典、李通、臧霸、文聘、呂虔、龐德、龐淯、閻溫合作一傳。叫做二李臧文呂許典二龐閻傳第十八。
結尾對許褚和典韋的評價是“許褚、典韋折衝左右,抑亦漢之樊噲也”
所以夏侯惇、夏侯淵、典韋、許褚進不了“五子良將”,因為他們不是一類人。
回覆列表
說起三國,大家最熟知的便是蜀漢的五虎上將了,而曹魏方面,讓大家最為稱讚的則是五子良將。這五個人分別是張遼、樂進、于禁、張郃、徐晃,大家看到這裡,不免要好奇,論武力,許褚、典韋明顯是曹營中數一數二的武將,論戰功,夏侯惇、夏侯淵也不弱,為何他們排不進五子良將呢?
要回答這個問題,我們首先需要先了解一下五子良將。
五子良將起源
其實最開始並沒有五子良將這個說法的,包括我們看的三國演義,都沒有出現五子良將這個稱謂。那麼為什麼這個稱謂現在變得如此大眾化呢?
太祖建茲武功,而時之良將,五子為先。于禁最號毅重,然弗克其終。張郃以巧變為稱,樂進以驍果顯名,而鑑其行事,未副所聞。或註記有遺漏,未如張遼、徐晃之備詳也。
其中那句“時之良將,五子為先”乃是五子良將的原始出處。在古代,其實並沒有五子良將的這個說法。
要說到五子良將的戰績,那也是相當不錯的。
張遼
曹操率軍征伐張魯,平定漢中,孫權趁機起兵,進攻合肥。此時駐守合肥的張遼和樂進只有數千人馬,而孫權則有十萬士卒,這仗怎麼看都是張遼輸。但是張遼大膽的使用計謀,兵行險招,讓樂進留守城池,自己率領八百敢死隊衝擊吳軍,趁吳軍沒有防備,要一舉打掉東吳的囂張氣焰,提升曹軍計程車氣。實話說,這是一個大膽的、冒險的行動。沒有人敢說一定成功,甚至有極大機率失敗。但是張遼做到了。
張遼率領八百敢死隊,衝擊東吳孫權的十萬軍隊。吳軍沒有防備,被衝擊得七零八落,士氣大衰,沒有了之前的囂張氣焰,十萬吳軍被張遼八百人給打的沒了威風。
後來孫權又率軍圍攻合肥十多天,仍然沒有攻下,只能退走。而張遼和樂進則抓住時機出擊,擊潰了吳軍,還差點活捉了孫權。此戰以後,張遼名聲大震,直接被抬進了武廟六十四將。
張郃
雖然演義中的張郃,被稱為名將檢驗器,很多名將都和張郃打過,但是張郃都沒打贏。其實正史中張郃的戰績是很不錯的。漢中之戰,張郃深為劉備所忌憚。在夏侯淵身死後,張郃暫時統領曹軍。當時曹軍主帥陣亡,士氣極其不穩,如果不是張郃強力彈壓,曹軍士氣說不定就崩潰了,根本堅持不到曹操前來支援漢中。
諸葛亮第一次北伐時,也正是張郃率軍擊敗蜀將馬謖,使得蜀漢的北伐功虧一簣,最終遺憾失敗。
至於其他將領,篇幅太多,就不細說了。總之一句話,五子良將都是非常厲害的戰將,驍勇善戰、銳不可當。
那麼許褚、典韋、夏侯惇、夏侯淵也是驍勇善戰,為何排不進五子良將?說到許褚、典韋、夏侯惇、夏侯淵,我們則需要將他們分一下類別。
許褚、典韋
許褚典韋分為一類,其實是因為他們的定位不同。在當時,雖然許褚典韋也是驍勇善戰,但是他們並不擅長統兵作戰。真正的統兵作戰可不是演義中,兩軍主將對打,打贏了就是勝利的。真實作戰中,很多時候,兩軍主帥都不會碰面的。將軍、統帥、武將真正的定位是不一樣的。
像許褚、典韋這樣勇猛無敵的,曹操是將他們二人作為親衛軍使用的,這樣更能發揮出他們的才能。保護好主公,這也是非常重要的任務。
夏侯惇、夏侯淵
這倆人的名字都姓夏侯,想必大家是懂其中的意思了吧,如果還是不懂,我們再看三國志,他們是被陳壽放在哪個位置的?
三國志中,他們是被放在《魏書.諸夏侯曹傳》,和他們一起的全是夏侯家和曹家的人,這樣一看大家就完全明白了吧,這完全就是一家人嘛。曹操父親曹嵩本來姓夏侯,過繼給大太監曹騰,才改姓曹,因此,夏侯惇和夏侯淵也是曹魏的宗親。
曹操對於本家的人才,當然是最信任的。其實夏侯淵、夏侯惇他們的權勢、位置比五子良將高多了。五子良將是曹操對於外姓將軍的讚美,但是他們終究是外人。而夏侯兩兄弟可以算是他們曹家自己人了。
事實上,夏侯惇、夏侯淵這兩人的統兵能力也不容小覷,如果他們不是夏侯家的人,那麼他們肯定會是五子良將中的一員。
總結
綜合上述分析,首先“五子良將”的這個說法是近現代才流行起來的,如果一定要分析一下,那麼許褚和典韋是屬於曹操親衛軍一類的,不會排進五子良將中。而夏侯惇、夏侯淵是曹操的本家,有更高的位置需要他們去坐鎮,他們的權力其實更大,他們不需要排進五子良將,如果他們不是夏侯家的人,倒是能夠排進五子良將裡。說不過就是七子良將了。
當時,不同位置發揮的功能不一樣,不能因為說他們不在五子良將中,實力就不行。畢竟,每個位置都需要人去堅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