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DraGon

    三國演義龐統戰死,諸葛亮率領張飛趙雲分兩路入蜀。歷史上我認為並非如此,雖然他們三個入蜀但是應該是張飛率領諸葛亮和趙雲,畢竟當時張飛是宜都太守,徵虜將軍三品雜號將軍,新亭侯,諸葛亮是軍師中郎將四品,無爵位趙雲是偏將軍五品,留營司馬,無爵位,所以張飛帶隊的可能性更大

  • 2 # 歷史今古

    概述

    統帥是諸葛亮。

    第一

    我們從法正這裡就能得出張飛並不是入蜀東路軍的統帥,法正只說了張飛率兵打到了哪裡,並沒有說統帥是張飛,所以得出結果是張飛不是入蜀的統帥。當然跟著去的還有趙雲等人。

    第二

    諸葛亮當時是以軍師中郎將和督南三郡事的身份去的,張飛是以徵虜將軍身份,而從這裡我們可以明確知道諸葛亮是督南三郡事的身份。當然張飛打下來的城池是比較多的,但他是將軍而不是軍事統帥。而且趙雲跟張飛在此事中是並列關係,由此推斷出趙雲也不是統帥。

    結語

    所以諸葛亮是統帥,由他指揮張飛、趙雲分兵進擊這從根本上來說趙雲跟張飛是屬於將軍是執行者,而戰略的策劃就屬於統帥了,這就是諸葛亮了,他統帥著張、趙二人進行軍事行動,所以不管張飛、趙雲打下多少的城池,大部分的功勞都是屬於統帥的。

  • 3 # 不沉的經遠

    這路援兵的統帥應該是諸葛亮。

    首先要說一下,和演義中龐統死後劉備才命令荊州出兵增援不同。正史上劉備和劉璋翻臉,從葭萌關起兵攻打劉璋時,就下令諸葛亮、張飛、趙雲從荊州出發入川,協助自己平定益州。

    在諸葛亮、張飛、趙雲三人中,此時諸葛亮是軍師中郎將,張飛是宜都太守、徵虜將軍,新亭侯,趙雲則是牙門將軍。奪取益州以後諸葛亮升為軍師將軍,趙雲升任為翊軍將軍,張飛沒有升遷。

    這幾個官職中,軍師中郎將、軍師將軍、牙門將軍都是劉備自己設立,而徵虜將軍、翊軍將軍同屬雜號將軍。考慮到中郎將也低於雜號將軍,因此單純從官銜上來說,這三人以張飛職務最高。

    但是“軍師”一詞有參謀軍事的意思,諸葛亮官銜雖然比張飛低,在劉備集團中的地位卻不低。像劉備奪取荊州以後,就讓諸葛亮以軍師中郎將的身份督管零陵、桂陽、長沙三郡。考慮到劉備此時地盤總共只有五個郡,諸葛亮的地位之高可見一斑。

    而根據《三國志·先主傳》記載,在劉備入川時,是諸葛亮和關羽鎮守荊州,“亮與關羽鎮荊州”。這裡並沒有提到張飛。從這裡來說,諸葛亮的地位和關羽並列,也要高於張飛。

    此外在《三國志·趙雲傳》記載提到劉備出兵時召諸葛亮入川,諸葛亮率趙雲、張飛溯江西進,奪取江州以後才分兵行動。按照這個表述,也是諸葛亮統帥援軍。

    先主自葭萌還攻劉璋,召諸葛亮。亮率雲與張飛等俱溯江西上,平定郡縣。

    所以綜合看,荊州出發的援軍統帥應該是諸葛亮,而不是張飛。

  • 4 # 西遊夢紅樓

    諸葛亮張飛趙雲率一支軍隊入蜀支援,這支隊伍的一把手只能是諸葛亮!

    劉備一個主帥跑去攻打益州是不是很奇怪?比如曹操丟下一幫將領跑去打荊州,孫權跑去偷襲曹操老窩鄴城,怎麼看都古怪……

    劉備攻打益州也是無奈之舉,主要有個豬隊友——張松

    01、張松建議劉備入蜀打張魯

    漢中張魯很囂張,劉璋一時半會也沒辦法,這時張松就勸劉璋,你和劉備是皇親,劉備聲望好,手下猛將多,讓他去攻打張魯,可保益州安全。

    劉璋就叫劉備入蜀幫手,打著小算盤的劉備到了葭萌後就不動了,不進也不退。劉璋心裡跟吞了個蒼蠅一般難受,因為親戚關係也不好發作,各自安好吧。

    曹操卻很兇猛,重兵打孫權的淮南,還叫樂進去偷襲關羽鎮守的荊州,孫權趕緊給劉備寫信求援:大舅哥,救我!

    劉備就向劉璋分析形勢,要兵要糧,說曹操才是個大混蛋,唇亡齒寒,不幫孫權到時劉璋也不好過,加上荊州失守,蜀國門戶就對曹操展開了懷抱,相比曹操,那張魯就是個不入流的小混混,先放一邊吧!

    《三國志·先主傳》載:“今不往救羽,進必大克,轉侵州界,其憂有甚於魯。”

    但是劉備獅子大開口,張口就要“萬兵及資實”,惹得劉璋大為不滿,給了四千兵,物資減半,愛要不要,不要拉倒。

    02、張松之死劉備圍成都

    劉備其實也沒打算走,就是拿劉璋的兵馬擴大自己的實力。

    張松就急了,以為劉備真要退出益州,去救孫權,這下不是白忙活了嗎,趕緊給劉備寫信:我的哥哥呢,你說走就走了呢?益州垂手可得,這一去,豈不是前功盡棄?“

    《三國志·先主傳》載:“今大事垂可立,如何釋此去乎。”

    哪知道這信給張松的哥哥張肅截獲了,張肅膽子小,受不得嚇,趕緊把親兄弟賣了。劉璋得信後大怒,也看清了劉備的不良居心,直接把張松殺了,並傳令各個關卡不得放行劉備。

    劉備有了藉口,斬了白水軍督楊懷,正式與劉璋撕破臉皮,真槍實劍的幹上了,進發成都。

    要想靠劉備的帶的3萬餘人攻下成都顯然是痴人說夢,所以劉備召集諸葛亮、張飛、趙雲率軍入蜀支援,那麼問題來了,誰是援軍的一把手?

    援軍總指揮——諸葛亮

    劉備以孤軍之態從鄒孟關殺到了成都。

    得到求援信的諸葛亮、張飛、趙雲、劉封開始從荊州出發,聲援劉備,關羽則鎮守荊州。

    《三國志·先主傳》載:諸葛亮、張飛、趙雲等將兵溯流定白帝、江州、江陽,惟關羽留鎮荊州。

    在這時,三人的官職顯得重要。

    張飛是宜都太守、徵虜將軍、新亭侯。

    諸葛亮是軍師中郎將。

    趙雲是牙門將軍。

    那麼誰該聽誰的?

    01、張飛不具有分兵的眼光

    在《趙雲傳》裡面給出的資訊最清楚,那就是一切以諸葛亮為主,統籌軍事安排,“先主自葭萌還攻劉璋,召諸葛亮”,然後才有了“亮率雲與張飛等”人,溯江降下巴東。

    劉備孤軍攻打成都郡縣雖然事態緊急,但依然是把軍權給了諸葛亮,具體操作出兵事宜,“雲與張飛等”說明趙雲、張飛是並列關係,與諸葛亮是從屬關係,趙雲、張飛皆聽從諸葛亮的指揮。

    法正曾給劉璋分析戰場形勢說,張飛率領萬兵已定巴東,進入犍為,然後分兵。法正透露的資訊應該是張飛為開路前鋒,而不是以張飛為統帥,否則不該出現分兵的現象。

    以張飛的性格,直接殺奔成都救大哥去了,根本不會考慮清除劉璋在益州範圍內的勢力,陷劉璋成困獸之鬥的局面,避免圍攻成都之時劉璋裡應外合形成反包圍的後果。

    這種眼光顯然不是張飛能夠具有的。

    《三國志·法正傳》:“今張益德數萬之眾,已定巴東,入犍為界……”

    02、張飛一定會帶上關羽

    張飛如果為主帥,關羽是不可能鎮守荊州的。張飛一定把關羽帶上,哥倆一起上陣殺敵多痛快!三兄弟再一起拿下成都,這是何等拉風的事!至於荊州,要不要沒關係。

    問題是張飛帶上關羽,又該以誰為主?以關羽的脾氣和驕傲,對劉備、諸葛亮可以聽從,但對張飛指揮絕對地看不上,所以仗還未打,爭權內亂必然先起。

    張飛看不出荊州的重要性,只有諸葛亮才會有如此深遠的打算,即使成都拿不下,至少還有一方安息之地,所以荊州不能失,保衛大本營的重責便落在了關羽身上。

    03、行軍部署亦非張飛所能

    諸葛亮等人攻佔了北至巴西郡,南至江陽郡,西至犍為郡的各縣,切斷了劉璋向南的退路,完成了與劉備合圍成都的策略。

    諸葛亮等人在江州分兵,趙雲從外水上江陽,拿下江陽、犍為兩郡,然後繼續北上,最終會師諸葛亮,合圍成都。

    《三國志趙雲傳》載:亮率雲與張飛等俱溯江西上,平定郡縣。至江州,分遣雲從外水上江陽,與亮會於成都。

    諸葛亮則與張飛北上到墊江,再在墊江分兵,諸葛亮向西北進取德陽,張飛則北上取巴西。

    在行至德陽之時,張飛回援諸葛亮,打敗了前來攻打的張裔,於是諸葛亮坐鎮德陽排程,張飛繼續北上攻打巴西內劉璋勢力。

    《三國志·張裔傳》:張飛自荊州由墊江入,璋授裔兵,拒張飛於德陽陌下,軍敗,還成都。

    當張飛、趙雲與諸葛亮會師成都,劉璋的外援基本被清理乾淨了,這也是劉備等人圍困成都,劉璋不忍百姓受苦而選擇投降的根本原因。沒有任何外援,堅持也就成了無用功,所以劉璋為了“安心”,開城門迎劉備入城,以免再添百姓死傷,劉璋顯然也是個真正的仁義之君。

    從劉備“召諸葛亮”入蜀開始,行兵部署,無一不是諸葛亮居中排程的痕跡。如果張飛為主帥,根本不可能跑去清理劉璋的勢力,最直接的方式就是直逼成都,會和劉備。種種戰略的行為都證明張飛、趙雲是按照諸葛亮的謀劃和指揮進行的,諸葛亮就是當時的行軍統帥,當之無愧的一把手。

  • 5 # 中行偃1

    沒有一把手!

    《三國志·諸葛亮傳》清清楚楚,“先主自葭萌還攻璋,亮與張飛、趙雲等率眾溯江,分定郡縣,與先主共圍成都。成都平,以亮為軍師將軍,署左將軍府事。先主外出,亮常鎮守成都,足食足兵。”

    諸葛率一支隊伍、張飛率一支隊伍、趙雲率一支隊伍。沒有明確說是諸葛率張飛、趙雲等……

    據《三國志·趙雲傳》記載,《華陽國志·劉二牧志》趙雲自江州分定江陽、犍為。飛攻巴西。亮定德陽。

    《三國志·張飛傳》:先主入益州,還攻劉璋,飛與諸葛亮等溯流而上,分定郡縣。………飛所過戰克,與先主會於成都。益州既平,賜諸葛亮、法正、飛及關羽金各五百斤,銀千斤,錢五千萬,錦千匹,其餘頒賜各有差,以飛領巴西太守。

    這裡必須強調一下,分定郡縣!這仨人都歸劉備指揮,沒有誰節制誰。如果有,就應該在《諸葛亮傳》中體現出來。我們看到的卻還是“分定郡縣”!各率一支隊伍,解放益州的郡縣。

    其中以趙雲功勞為最!益州腹地江陽、犍為;張飛定巴西;諸葛定德陽。為此,趙雲被封為翊軍將軍。

    諸葛對趙雲的節制也是短暫的,建安十三年(208年)十二月,劉備趁曹操北歸之機,聽從諸葛亮之計,平定荊南四郡,任命諸葛亮為軍師中郎將,督令零陵、桂陽、長沙三郡,負責調整賦稅,充實軍資。此時有可能對趙雲節制,趙雲是以偏將軍擔任桂陽太守,時間不長!建安十六年(211年)或者更早,劉備就把趙雲調到公安了,而且,非常明確:趙雲掌管軍隊!武漢衛戍司令。《三國志·趙雲傳》劉備便領兵三萬入益州,留諸葛亮、關羽、張飛、趙雲等人留守荊州,並任命趙雲為留營司馬,管理軍事事務。不但管理軍事事務,連劉備家都管了“掌內事”。

    如果非要找一個“一把手

  • 6 # 左將軍

    益州之戰的時候,諸葛亮、張飛、趙雲率軍從川東南地區逆流而上。

    這支部隊的一把手應該是誰?

    很多人從軍職上分析得出最大的官是張飛,理應是張飛為統帥;但更多人覺得應該是諸葛亮。反正就和趙雲無關,所以我們著重看一下諸葛亮和張飛!

    《三國志.蜀書.諸葛亮傳》先主自葭萌還攻璋,亮與張飛、趙雲等率眾溯江,分定郡縣。

    《三國志.蜀書.張飛傳》先主入益州,還攻劉璋,飛與諸葛亮等泝流而上,分定郡縣。

    《三國志.蜀書.趙雲傳》亮率雲與張飛等俱泝江西上,平定郡縣。

    我們現在來分析。

    《諸葛亮傳》的記載說是諸葛亮和張飛、趙雲等逆流而上。而在《張飛傳》裡面就沒有提趙雲的名字,只說了張飛和諸葛亮等逆流而上。

    所以,末將以為應該有兩支部隊,分別由張飛和諸葛亮兩人統帥,而趙雲應該是屬於諸葛亮那支部隊的。

    《三國志.蜀書.趙雲傳》至江州,分遣雲從外水上江陽。

    我們注意看“分遣”二字,說明趙雲一路是從原部隊裡分出來的一支小部隊。

    《三國志.蜀書.趙雲傳》亮率雲與張飛等俱泝江西上,平定郡縣。

    最後我們再看一下這裡:“亮率雲與張飛”!

    相信不少人會理解成“諸葛亮率領趙雲和張飛逆流而上!”

    中國文字博大精深,還可以理解為“諸葛亮率領趙雲,然後和張飛逆流而上!”然後抵達江州時,諸葛亮部分遣出趙雲從外水至江陽。

    所以,總結就是:諸葛亮、張飛、趙雲入川的部隊有兩支,分別由諸葛亮和張飛統帥,然後從諸葛亮部分出趙雲。最後兵分三路與劉備合軍共圍成都!

    最後我們還有注意的就是:在演義小說中是龐統戰死在先,諸葛亮等人入川在後!其實是諸葛亮等人先入川,而後劉備與雒城久攻不下,期間龐統戰死!

    也就是說,諸葛亮等部隊入川不是臨時調遣,而是早就擬定好的作戰方案。這樣的話,諸葛亮、張飛只需按計劃進行,最後在成都與劉備會和。只不過期間劉備部遭到意料之外的情況,那就是劉循的死戰拖了劉備將近一年!

  • 7 # 寄暇學宮

    諸葛亮、張飛、趙雲和關羽等人,都是在劉備前去益州的時候,留下來鎮守荊州的人員。

    當劉備需要從荊州抽調人馬增援時,就讓關羽留下繼續鎮守荊州,由諸葛亮、張飛和趙雲率軍前去增援。

    在一般的情況下,一支駐守的軍隊由誰統帥誰,在出去征戰的時候還是由誰來統帥誰。

    軍隊的這個編制通常是不會改變的。就算是把臨時抽調整編,那也是有官銜級別擺在那裡。通常也是由官銜級別高的來統帥級別較低的。

    那麼我們就來看一下他們在鎮守荊州時的官職。

    諸葛亮是軍師中郎將,張飛是徵虜將軍,趙雲是牙門將軍。三國時期雖然延續了東漢的官職稱呼,但實際上已經與東漢有了不小的變化。所以僅憑這三個軍隊的官職,卻並不能判斷他們的級別高低。

    曹操那裡可能都還比較正規,劉備這裡就顯得比較有些隨心所意了。畢竟劉備在前期的時候,編制還是比較混亂的。

    因此我們還需要再看一下,他們三人在其它方面的高低。

    在劉備去益州之前,諸葛亮就是軍師中郎將,劉備“使督零陵、桂陽、長沙三郡”。諸葛亮和龐統都是軍師中郎將,龐統跟隨著劉備去了益州,諸葛亮則被留下來鎮守荊州。

    張飛在平定江南之後,就被劉備任命為宜都太守、新亭侯。新亭侯只是個爵位不用去管它。後來張飛轉去了南郡,具體負責南郡的事務。

    諸葛亮先是“督零陵、桂陽、長沙三郡”,劉備去了益州則是負責整個荊州;張飛只是負責一個南郡。這兩個人的許可權高低立刻就能判斷出來。

    先主留諸葛亮、關羽等據荊州,將步卒數萬人入益州。——《先主傳》

    亮與關羽鎮荊州。——《諸葛亮傳》

    從這兩處記載來看,劉備是安排諸葛亮和關羽共同鎮守荊州的。那麼諸葛亮和關羽誰的級別更高呢?

    先主入蜀,諸葛亮鎮荊土,孫權遣使通好於亮——《廖立傳》

    從這段記載來看,荊州的最高許可權是在諸葛亮手中。孫權有關荊州的事務,都是要見諸葛亮的。關羽只是負責軍事方面的事務。

    從上述史料來進行判斷,在劉備去奪取益州的時候,留守在大本營裡的最高統帥就是諸葛亮。

    關羽的份量明顯要高於張飛,屬於留守大本營的二把手。趙雲則是和劉封等人一樣,只是他們麾下的一員將領而已。

    先主自葭萌還攻劉璋,召諸葛亮。亮率雲與張飛等俱溯江西上,平定郡縣。——《趙雲傳》

    根據這個判斷,前去增援益州的軍隊,最高統帥是諸葛亮。只不過增援的軍隊分成了多路人馬。

    至江州,分遣雲從外水上江陽,與亮會於成都。——《趙雲傳》

    趙雲和諸葛亮是一路。這路人馬到了江州,諸葛亮與趙雲分兵,然後兩路人馬又在成都會和。

    先主入益州,還攻劉璋,飛與諸葛亮等溯流而上,分定郡縣。……飛所過戰克,與先主會於成都。——《張飛傳》

    張飛從一開始就是單獨率領一路人馬,一路上不僅收服了嚴顏,還對劉璋造成了不小的震撼。

    因此法正在給劉璋的書信裡,就刻意提到了張飛,給劉璋額外施加壓力。

    今張益德數萬之眾,已定巴東,入犍為界,分平資中、德陽,三道並侵,將何以御之?

    這次增援益州的部隊,就是由諸葛亮做為統帥,然後採取多路並進的方式。張飛、趙雲只是各自那一路的將領。

    在參加這次增援的將領傳記裡,幾乎都有著“戰克”兩個字。每一路人馬都是在經過了血戰之後,才最終到達與劉備會師。

    【我喜歡以連續的眼光看待歷史上的節點。】

  • 8 # 歷史笑春風

    在劉備向孫權借得了南郡之後,就準備以南郡作為跳板,奪取益州。他為了實現“跨有荊益”的目標,就一方面以各種理由打消孫權奪取益州的念頭,而自己則以張松為內應,發動了奪取益州的戰役。在這場戰役中,劉備在初期只帶領了一部分兵力,將主力放在荊州防守自己的根據地。

    可是,出乎劉備意料之外的是,被他和諸葛亮評價為“闇弱”的劉璋,卻對他進行了殊死的抵抗。在與劉璋軍隊在戰鬥中,劉備的軍師龐統也在戰場上陣亡了。在這種情況下,劉備只得將荊州的主力調入益州增援。這支軍隊的領頭的將領是諸葛亮、張飛和趙雲。那麼,這支軍隊的主將究竟是誰呢?

    一、主將為諸葛亮說。

    在我們的印象裡,這支軍隊的主將應該是諸葛亮。因為《三國演義》的影響,我們都認為,諸葛亮是劉備的軍師,帶兵打仗當然是諸葛亮的責任。但是,如果我們知道,諸葛亮擔任的軍師中郎將這個職位,只管理軍隊的日常管理工作,並不插手行軍作戰的話,就知道我們受到的誤導了。

    諸葛亮在軍隊中,最主要的工作是軍隊的日常管理和建設,他在訓練軍隊方面很有專長。在歷史上對諸葛亮評價說他“治戎為長”是一點都不誇張的。諸葛亮訓練的軍隊,號令嚴明,軍容整齊,確實是第一流的軍隊。但是,在指揮作戰方面,諸葛亮就稍遜一籌了。這是因為劉備在世的時候,在軍事行動上主要由自己和手下大將負責,很少讓諸葛亮上陣。

    在張飛被害之前,諸葛亮是沒有軍權的。當時蜀漢的司隸校尉是由張飛擔任的,在張飛死後,諸葛亮才擔任了司隸校尉一職,開始管理軍隊。在夷陵之戰後,劉備讓諸葛亮在成都南北郊開設軍營,訓練軍隊。這支軍隊成為了蜀漢後期軍隊的基礎,諸葛亮也因此開始掌握了軍權。不過,即便如此,劉備在託孤的時候,依然將軍事交給李嚴負責。

    因此,在荊州軍隊入川的時候,諸葛亮依然還是文官的角色。而且我們也沒有看到諸葛亮具體指揮作戰的記載。我們從這些跡象可以看出,當時的諸葛亮並不是這支軍隊的主將。

    那麼,諸葛亮不是這支軍隊的主將,他隨軍入川又扮演了什麼角色呢?諸葛亮入川的主要目標有兩個,一是率領部下配合張飛作戰,二是率領荊州的文官團體接收佔領的城池,迅速建立劉備的統治。以諸葛亮的身份、職責來看,第二個目標才是他的重點目標。

    二、主將為趙雲說。

    主將是趙雲這個答案估計沒有人會認同。這是因為趙雲的身份和資歷,都不可能擔任這支數萬大軍的主將。趙雲在加入劉備的陣營後,就一直被劉備用作自己的內衛首領。他對劉備忠心耿耿,多次救劉備於危難之中。尤其是在長坂坡一戰中,趙雲從曹軍的重圍中救出了劉備的家小,為劉備保住了幼主劉禪。

    在劉備佔據荊州後,趙雲擔任過桂陽太守,變成了文官。在劉備和孫權的妹妹結婚後,孫夫人和她的那批隨從,平日裡飛揚跋扈。劉備對此十分不滿。他認為趙雲為人威嚴穩重,一定能夠鎮壓住那些東吳的人員。所以,趙雲又被劉備調回,掌管劉備的府內之事。

    在孫夫人回東吳的時候,想要把幼主劉禪帶回東吳。幸虧趙雲聞訊及時趕到,才將劉禪奪回,粉碎了東吳的圖謀。當然,自從孫夫人回東吳後,也沒有再回到荊州。趙雲也暫時沒有了任務,這一次他也隨同大軍一起入川,聽從劉備的指揮。

    我們可以看到,趙雲論文官的職位,他從屬於諸葛亮之下。論武將的職位,他又比不上張飛。因此,他在這支軍隊中,不會是主將。那麼,趙雲在這支軍隊中的角色是什麼呢?他的角色是作為諸葛亮的助手,聽從諸葛亮的指揮,保護諸葛亮等軍政人員。

    我們看《趙雲傳》中就明確的說,“亮率雲與張飛等俱溯江西上”。趙雲在荊州時擔任桂陽太守,他的上司就是諸葛亮。在掌管內務的時候,他的直屬上司又是諸葛亮。因此,在這次入川的行動中,趙雲是作為諸葛亮的直屬部下參戰的。

    在奪取江州後,趙雲單獨率軍從外水上江陽,取犍為,與諸葛亮會師成都。這也是趙雲難得的獨自率軍,取得成功的戰例。

    三、主將為張飛說。

    其實,我們看了上面的分析,就已經明瞭這支軍隊的真正的主將就是張飛。其實,這個原因很簡單,張飛在劉備陣營中,是僅次於關羽的名將。在後世的武廟七十二名將中,張飛赫然在內。劉備對於軍事行動十分謹慎,自然只會把大軍交給作戰經驗豐富的張飛指揮,而不是當時相對經驗較差的諸葛亮。

    在《三國志》中的很多地方對張飛在這次行動中的身份都有所表露。比如說在《法正傳》中,法正給劉璋的勸降書中,就說到“今張益德數萬之眾,已定巴東,入犍為界,分平資中、德陽,三邈道侵,將何以御之?”在這裡,法正就明確的說明,入川的數萬荊州援軍的主將是張飛。

    再比如說在江州破嚴顏的時候,就只見到張飛的表現,而沒有諸葛亮的記述。在入川的人員中,《宗預傳》中就記載“建安中,隨張飛入蜀”。可見當時入川的荊州主將是張飛。而在《張裔傳》中,也可以看到,“張飛自荊州由墊江入,璋授裔兵,拒張飛於德陽陌下,軍敗,還成都。”當時劉璋派兵阻擋的主要敵人還是張飛。

    那麼,讓我們認為諸葛亮是這次入川軍隊主將的話,還是上面我們引用的《趙雲傳》的那句話,“亮率雲與張飛等俱溯江西上”。這句話其實是古人斷句的問題。我們對這句話可以斷句為亮率(雲與張飛),也可以斷句為(亮率雲)與張飛。我們從上面的分析來看,後一種斷句更為合理一些。

    正是因為張飛在入川之戰中戰功卓著,所以在劉備佔領益州後進行封賞時,張飛所得的封賞和諸葛亮、關羽、法正四人一樣,都是最高的獎賞。史書記載為:“益州既平,賜諸葛亮、法正、飛及關羽金各五百斤,銀千斤,錢五千萬,錦千匹。”如果張飛的功勞是在諸葛亮的指揮下取得的,這樣的封賞就難以說過去了。從這裡我們也能看出,張飛不可能是諸葛亮的部下。

    結語:

    我們從上面的分析,就能夠搞清楚這支入川軍隊的組成了。其實造成大家認知混亂的原因,是這支軍隊的作用和個人的分工雜亂。其實,這支入川的軍隊,肩負著兩個職責,一個是增援劉備,攻打劉璋。一個則是接收佔領區,迅速建立劉備的統治。

    前一個職責主要是軍事任務,當然是由張飛負責。而後一個職責則是行政任務,是由諸葛亮負責。為了保證諸葛亮這些文官的安全,還給諸葛亮增加了一位副手,那就是趙雲。所以,在《趙雲傳》中才會說到,諸葛亮是率領趙雲和張飛一起入川的。

    因此,在這支入川的援軍中,指揮作戰的主將當然是張飛。所以在《張飛傳》中才會說道,“先主入益州,還攻劉璋,飛與諸葛亮等溯流而上,分定郡縣。”在這裡,張飛率領的軍隊作為主力,攻堅克難。而諸葛亮與趙雲的軍隊則在後面接收管理。在到達江州後,由於對方已經是強弩之末,這支軍隊又進行了分兵,趙雲也得到了單獨領兵的機會,拿下了江陽和犍為。不過,在法正的勸降書中,把這些戰果都歸給了張飛。所以,這支入川軍隊的主將只能是張飛。

  • 9 # 泛湖幽客

    我來說說自己的看法吧:

    劉備讓諸葛亮等人率軍入蜀,是為了徹底征服蜀地好擁有一塊可以歇腳和發展的基地,作為未來中原爭霸的政治與軍事資本。那麼問題來了,這一支入蜀支援的軍隊的核心架構是怎麼樣的呢?筆者認為情況如下:

    首先,諸葛亮在隆中出山後一直跟隨劉備,鑑於兩個人的政治見解等基本相同,所以雙方的關係迅速成長起來,意思就是作為老闆的劉備很信任諸葛亮。但是有一點需要說明,中國社會歷來都是講求門第或者出生的,當時的諸葛亮按照出山的時候才二十七的情況來看,那時候也就三十多歲而已,雖然正值壯年,但是之前從來沒有過單獨領軍出征的經歷,所以在軍中的威望等方面是有所欠缺的,用今天的話來講就是一個領導身邊的紅人突然下降到地方成為方面大員而沒有實戰經驗(參考當了丞相後的諸葛亮也沒被魏延放在眼裡)。所以從劉備角度來說肯定是要用好這個人,但入蜀畢竟是關係成敗的大事,馬虎不得,所以不能單獨使用諸葛亮這個未來的帝華人才。(不像《三國演義》說得那樣諸葛亮一出山就搞定了所有人,現實裡的諸葛亮還是老老實實打了幾年工的,他真正發揮才能的時候是在後劉備時代裡)

    這樣就有第二個人選出來,那個人就是張飛。他的經歷不用多介紹,劉備拿菜刀創業開始就跟著一起鞍前馬後的,通俗點說他是革命的元老,無論是軍中的威望還是在蜀漢這個政權的地位,張飛絕對稱得上是其中的佼佼者。在入蜀這樣一支關鍵的軍隊裡,一定要有一位能鎮得住場面的人物在,那麼這個人張飛是最合適的。諸葛亮年輕但資歷淺,容易引起下面將領的議論(這種空降領導難免會有這種聲音),但是張飛就不一樣了,這是個跟劉備一樣的老革命,他在軍中就代表了劉備本人。所以張飛在場一方面可以壓制住下面的各種聲音,另一方面有軍事實戰經驗,第三就是配合諸葛亮“練級”。

    至於趙雲那又是個關鍵人物,或者說是關鍵佈局。趙雲這個人在正史上一直以劉備身邊的衛戍司令這種身份出現,這可以看出幾點:首先這個人身手了得,其次他對劉備絕對忠心,所以不管是劉備還是之後的劉阿斗都一直讓趙雲在身邊負責宮廷及核心的防禦重任。那麼問題來了,這次的入蜀戰爭非常的關鍵,可以說只許成功不許失敗,考慮到劉備在蜀中已經有被圍殲的風險,所以這支從荊州過去的軍隊的行動至關重要,張飛有經驗,諸葛亮有能力,但劉備還是不放心,所以安排趙雲進去,這是第一層意思,表示志在必得。第二個方面稍微腹黑點,鑑於正史中劉備此人的種種經歷來看,這個人是個權力野心較大的人物,在某些方面的黑暗程度絲毫不亞於曹操(能成大業的都需要這種資質,真正的好人沒幾個能上去的)。他自己率軍入蜀後,將荊州防務交給了關羽張飛諸葛亮等幾個人共同負責,說白了不是怕他們能力不夠,而是一種分權措施。在不得已要調大軍入蜀的情況下,荊州暫時顧不上了,但是入蜀大軍也還是參照了當年荊州的那種派系林立的格局。張飛是中原的元老一派,諸葛亮是荊州的地方實力派,讓他們兩個在一起好的方面可以說是為了事業需要,不好的一面也可以說是為了“平衡”,至於趙雲,一直忠心耿耿且內部勢力沒那麼強大的他做自己的“耳目”是最合適的了。

    其實劉備在很多方面確實是算計比較精,就拿託孤來說,正史上是個人都知道一切委託給了諸葛亮,可劉備還重用了個李嚴,這裡面的成色,諸葛亮是荊州派系,李嚴是益州地方派系……

    不過不管中間的過程怎麼樣,劉備這次還是順利地拿下來自己的“親戚”,坐上了夢寐以求的皇位。

    個人觀點,不喜勿噴。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有的人怎麼鍛鍊抵抗力還是很弱?